頂點小說網->次元->民國之鐵血榮耀->章節

第五十六章 新加坡陷落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在經過了一個階段的清剿,蕩平了無數金馬倫高原和中央山脈的村寨之後,毫無收穫並沒有找到土著武裝的日軍停止了行動,因為他們還有更重要的任務需要執行。在這一個階段,黃阿水領導的“星華義勇軍”把工作重心從對日軍輜重運輸部隊的襲擊,改為對日軍掃蕩的村寨的救援上。這無疑獲得了馬來當地土著們對“星華義勇軍”的認同和感激,贏得了土著部族們的好感。那些被日軍殺害了親人的土著們,也紛紛要求加入“星華義勇軍”,他們要拿起刀槍,向欠下他們血債的日軍復仇。

但去非異常欣喜的看著這個變化,心裡對給他出了這個主意的溫玉如佩服的五體投地。他不知道的是,溫玉如教給他的這一招,是楊寰宇教授給溫玉如的。在楊寰宇的前一世中,當時在華北敵後,就是透過類似的這種辦法,激起了華北民眾對抗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從而使敵後武裝迅速擴大。楊寰宇只不過也是現學現賣而已。

不過,日軍的這次清剿也不算是一無所獲。清剿的開始階段,日軍對所經之處所有的村寨都實行殺盡成年男子的政策。但在這樣的殺戮下始終都逼問不出土著武裝的下落的情況下,日軍也改變了方式。開始把能抓到的成年男子全都送往吉隆坡。在吉隆坡以及附近的幾個城市周圍,日軍需要修建供給海軍航空兵使用的陸基機場。這些土著正好可以作為免費的勞動力。

修建這些機場,是為了進攻新加坡進而控制馬六甲水道,給日本的運輸船的航行安全提供保障。現在的新加坡,聚集了英國的八萬陸軍和英國的遠東艦隊,成為目前英國在遠東最大軍事基地。遍佈在新加坡幾個要塞的海岸炮配合英國遠東艦隊,使得日本的南下艦隊無所作為。以日本南下艦隊的戰力,他們並不擔心與英國遠東艦隊在海上一決勝負,可有了新加坡要塞的海岸炮,用海軍的艦艇進攻顯然是不明智的。作為南下派遣軍的司令官,山下奉文打算用飛機來解決海岸炮和英國的遠東艦隊。而這個想法的依據,就是華夏和英國的印度洋海戰。

只是山下奉文不知道的是,現在的英國也開發出了雷達,不再象當年印度洋海戰時那樣,對飛機的進攻無法做出及時的預警了。儘管他們的雷達才剛剛研製出來,問題還有很多。儘管不成熟,還是在派來遠東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上安裝了一臺,用作艦隊的預警裝置。

英國遠東艦隊是由“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輕巡洋艦“德班號”、“達娜厄號”、“魔鬼號”和“模里西斯號”和驅逐艦“伊萊克特拉號”、“快速號”、“忒涅多斯號”和皇家澳大利亞海軍的“吸血鬼號”組成,這已經是英國皇家海軍能派往遠東的最大力量了。在與華夏的印度洋海戰損失了大批戰艦之後,英國雖然加大造艦速度,為皇家海軍補充了不少軍艦。可隨著英國對德國宣戰,德國海軍在水面艦艇上無法和英國匹敵,卻用造價低廉的潛艇,對英國展開了破交戰,派遣潛艇部隊襲擊大西洋航線上的英國商船船隊。

英國和日本一樣,是個島國。他在本土並沒有多少資源和產出,大量的資源象礦產、石油、糧食、副食等生產生活資料都需要透過船隊,從他的各個殖民地運來。保障這些商船航運的安全,就是英國皇家海軍的首要任務。可隨著對德國宣戰之後,德國的潛艇部隊在他的指揮官卡爾·鄧尼茨的領導下,在寬闊的大西洋上,對英國商船展開了襲擊,希望透過封鎖英國的航運來削弱英國,這讓英國皇家海軍在大西洋上疲於奔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現在英國雖然研製出了雷達,但還沒有研製出聲納。雷達可以檢測水面艦艇,但對水下的潛艇卻無能為力。為了保障航運安全,美國透過租借法案向英國提供了五十艘驅逐艦用於維護大西洋航線的安全,但依然不敷使用。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往遠東派出威爾士親王號領銜的這支艦隊,已經是英國咬著牙,從牙縫裡摳出來的了。

隨著日本向英法宣戰,英國海軍也明白這支遠東艦隊不是日本海軍的對手,所以,遠東艦隊很少離開他在新加坡的基地,希望依託新加坡的要塞海岸炮,守住新加坡這個處在印度洋和華夏南海間的馬六甲海峽這個戰略要道。

經過近一個月的準備工作,日軍做好了進攻新加坡的一切準備。發起了向新加坡的進攻。要進攻新加坡,首先要攻取處在新加坡外圍的柔佛地區。在柔佛地區承擔防守任務的是亨利·本特尼率領的澳大利亞第八師。本特尼在吉隆坡通往馬六甲港的必經之路金馬士設定了堅固的防禦陣地,並在關鍵通道金馬士大橋上埋設了炸藥,準備著萬一頂不住日軍的進攻,就炸燬金馬士大橋來遲滯日軍的進攻。

這場戰鬥是日軍進攻馬來半島後,遭遇的最嚴酷的一場戰鬥。圍繞著金馬士方向的主陣地和側翼的蔴坡防線,本特尼投入了三個旅的兵力,澳大利亞第八師所屬的兩個旅和臨時劃歸他指揮的印度第四十五旅。這三個旅全部都是三團制的建制,總兵力達到一萬五千多人,應戰日軍的第十二師團的進攻。

圍繞著金馬士大橋在經過近一天戰鬥後,本特尼不得不靠炸燬大橋來獲得喘息。他指揮的澳大利亞第八師,是個組建不久的部隊,缺乏實戰經驗的士兵靠著預先修築的堅固工事,才頂住了日軍的進攻。但隨著這些工事一個個的被擊毀,失去依託的士兵們,已經很難支撐下去了。本特尼只得寄希望於炸燬大橋後贏得一點時間,修復工事後與日軍再戰。但在炸燬大橋之後不久,他就得到了連續的兩個噩耗,不得不下令撤退。

第一個噩耗是,就在他與日軍第十二師團激戰的時候,日軍的海軍航空兵的轟炸機空襲了駐守在新加坡港的遠東艦隊。艦隊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被先後擊沉,艦隊司令菲利普斯海軍上將和“威爾士親王號”艦長約翰·裡奇上校陣亡。遠東艦隊失去了最重要的戰鬥力量。

原本“威爾士親王號”是不應該這麼輕易的被擊沉的。在經過印度洋海戰之後,英國的戰列艦配屬的護衛驅逐艦都加強了防空火炮,加上有雷達預警,在發現敵機襲擊時,可以在第一時間排下防空陣型,迎擊飛機的突襲。但不巧的是,“威爾士親王號”上安裝的雷達正巧出了故障,無法提前發現敵機的靠近。等到憑藉肉眼觀測發現敵人的飛機時,再要編組防空陣型已經來不及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海軍艦隊為了發揮出戰艦的火力,往往都習慣於排成一路縱隊或兩路縱隊,基本上很少有二戰結束後,以航空母艦為中心的環形陣列。只有在防空的時候,才臨時組成環形陣列保護主力艦的安全。

雷達的失靈只是一個巧合,但這個巧合卻造成了“威爾士親王號”的悲劇。體型龐大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成了空軍飛機的最合適的標靶。“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的沉默,標誌著英國遠東艦隊失去了在海上與日本南下艦隊周旋的能力,剩下來的輕巡洋艦和驅逐艦,根本不可能抗衡日本南下艦隊的攻擊。

第二個噩耗是本特尼安排在側翼蔴坡的印度第四十五旅遭受重創,旅長和手下的三個團長全體陣亡,部隊已經潰散。側翼失守,意味著後路被斷的可能,本特尼即將面臨被日軍包圍的危險。到了這個時候,本特尼除了馬上撤退,再沒有別的選擇。

本特尼的澳大利亞第八師撤回了新加坡,柔佛落入了日軍的手裡,連帶著還有馬六甲港。組成英國海峽殖民地的三大港口中的兩個,檳城港和馬六甲港都丟失了,海峽殖民地只剩下新加坡這個最後的堡壘。雖然本特尼在撤回新加坡途中,把連線柔佛和新加坡之間的柔佛海峽上的大堤予以炸燬,可失去了遠東艦隊,新加坡已經處在四面受敵的環境中了。

雖然英軍在日本發起馬來半島的進攻之後,英軍節節敗退,眼下更是被日軍逼到了馬來半島最南端的新加坡這個彈丸之地。但英軍並非沒有一戰之力。進攻馬來半島的山下奉文只率領了五萬多軍隊,在奪取馬來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後,他還要分兵在各個城市駐守。加上戰鬥中的傷亡減員,實際能用於進攻新加坡的兵力,最多也就三萬左右。而英軍此刻在新加坡,聚集了他們佈置在馬來半島的幾乎全部兵力,僅陸軍就有八萬多人,與日軍的兵力比為:1,想要拼力一戰,並非沒有獲勝的可能。當然,也存在劣勢,那就是這八萬多兵力,絕大部分都是印度和澳大利亞士兵組成,他們的歸屬感並不強烈,畢竟,這裡和他們的祖國印度和澳大利亞一樣,僅僅是一塊英國的海外殖民地。

對新加坡本島的進攻,山下奉文採用了聲東擊西的戰法。他在使用海軍航空兵的飛機,炸燬了新加坡島上的英軍機場和飛機後,又開始對新加坡東南部海岸的海岸炮進行轟炸,在摧毀了大部分的海岸炮之後,讓南下艦隊的艦艇在新加坡的東南部海面上巡弋。造成一種日軍要在新加坡東南部海岸登陸的假象。這一行動成功的吸引了駐守英軍的注意力。

就在新加坡英軍的注意力集中在東南海岸的時候,山下奉文命令第十二師團,使用充氣橡皮艇強渡柔佛海峽,在新加坡的西北部登陸,開闢了一個登陸場,把第十二師團的兵力,源源不斷的送上了新加坡本島。

日軍攻上新加坡本島之後,守在新加坡的大部分人都很清楚,新加坡的失陷已經是時間問題了。他們現在的抵抗,依託的是之前在新加坡城裡的各種儲備,彈藥、糧食、淡水等等。而且,他們的這些儲備消耗一點少一點,因為在遠東艦隊遭受重創之後,新加坡周圍的海面已經被日本艦隊所控制,他們已經無法再從外部得到補充。當這些儲備消耗完的時候,也就是新加坡陷落的時候。這與決心和意志都沒有任何關係。

在新加坡城裡,馬來陸軍總司令白思華的指揮部地下室裡,此刻就爆發了一場爭論。印度第三軍軍長陸軍中將劉易斯·希思爵士建議向日軍投降,剛從柔佛戰場上撤下來的澳大利亞第八師師長本特尼少將也符合這個提議。本特尼在金馬士與日軍交手後,認為他的士兵與日軍士兵相比,在各個方面都處於劣勢,再打下去,只是徒勞的犧牲這些士兵的生命,沒有任何價值。而時任海峽殖民地總督珊頓·湯姆士爵士這時候也以新加坡快將用盡食水儲備為理由表達支援立即向日軍投降的看法。

希思的提議得到了大多數軍官們的支援,困守孤城,遠離本土,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這種境遇下作戰,勝利的希望無疑是渺茫的。既然結局已經註定,那何必再要做無謂的犧牲呢?不如體面的投降,換取日軍對投降士兵和新加坡平民的善待。這種思想,無關乎軍人的勇氣和榮譽,說白了,這裡只是一塊殖民地而已,大家缺少歸屬感,不願意為別人的土地做無價值的犧牲。軍無戰心,地方官也沒鬥志,作為馬來陸軍的最高指揮官白思華迫於壓力,也只能表示同意。他知道,到了這個時候,他還強硬的否決投降的建議的話,說不定就會激起兵變了。

198年10月1日,馬來陸軍總司令白思華率領八萬英軍向山下奉文投降。日軍以五萬兵力,在付出了四千人陣亡,六千人負傷的輕微代價,擊敗了十四萬英軍,順利的奪取了馬來半島。只是日本人高興的早了點,擊敗了英軍並不是馬來半島戰爭的結束,而是開始。(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重生後我在三界公然開掛小僧開掛了重生後大佬拿了開掛劇本無限制開掛民國之謎圖武探民國佳媛活在民國紅魔最強腰王九陽至尊英雄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