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九十五章英雄的城市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上一回提到了大凌河城的守將祖大壽,咱們在《寧遠大捷》當中多次提到此人,而在《松錦大戰》裡面卻是主要人物,那咋沒買得簡單的介紹一下祖大壽的出身。

祖大壽,字復宇,明朝遼東望族,是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的獨親是祖承訓,是鎮守寧遠的總兵官的次子,一共生4子,其中祖大壽、祖大樂、祖大弼三兄弟都是遼東將領。

140年(宣德五年),寧遠城(今遼寧興城)築成當年,原籍安徽的軍官祖慶率全家老小遷居至此,世代繁衍,世襲明朝寧遠衛軍職並不斷提升,成為寧遠望族。

祖大壽的父親祖承訓,號雙泉,是明朝萬曆年間鎮守寧遠的援剿總兵官祖仁的次子,隨遼東(今遼寧東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東南部地區)總兵官、寧遠伯李成梁東徵西伐,因抵禦蒙古騎兵作戰有功,不斷得到提拔,出任遼東副總兵。

祖大壽於160年(泰昌元年)為官,授職靖東營遊擊,曾被經略熊廷弼上奏表彰。161年(天啟元年)為廣寧(遼寧北鎮)巡撫王化貞部屬,任職中軍遊擊。

他的先祖為支援遼東的經濟建設舉家遷至寧遠新城(當時剛剛建築的),在寧遠一住就是百餘年,後代沾了祖宗的光,在遼西一帶也算名門望族。

祖大壽自幼學習武藝,父親祖承訓把平生的能耐傾囊而贈,無有半點保留,父親是真教,兒子是真學,爺倆標著膀子練習武藝,祖大壽的能耐能不高嗎!

熊廷弼時祖大壽在廣寧就任遊擊一職,深受上司的器重。可是廣寧敗逃祖大壽也被牽連,帶領部分殘兵敗將退至覺華島安度一陣,後來遇到袁崇煥才得以見天日。

咱們前文說道,祖大壽的武藝絕對是一溜的,馬上步下,長拳短打,弓刀石,馬步箭,十八搬武器,樣樣精通,當時任錦州宗先鋒一職兼任參將。

崇禎二年北京危機得以解除,祖大壽跑到錦州就算忍了,雖然替恩帥袁崇煥抱打不平,那你又能怎樣,還能倒翻朝廷不成?小胳膊擰不過大腿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崇禎皇帝對待祖大壽也是無可奈何,想治罪祖大壽,怕遼東的將士發生譁變,還有就是現在朝中無人可派,那點好人全都給宰了,最後出於大局考慮,崇禎不但沒有加罪祖大壽,反而還大大提拔他的官職,為遼東總兵,守把關寧錦防線。

大凌河一戰,副將何可綱絕食餓死在城內(另一種說法是死於祖大壽的刀下),祖大壽屈膝投降滿清,皇太極很是欣賞祖大壽,雖然先前兩家有過摩擦,但皇太極求賢若渴不計前嫌收留了祖大壽。

沒過多久,祖大壽找了個藉口,說是回錦州把老婆孩子一家老小接到瀋陽,好一家團聚。皇太極多了個心眼,把祖大壽的兒子祖可法留在瀋陽,你去可以,倘若不回來那就講不了說不起,拿你兒子問罪。

祖大壽真就不聽那個邪,這時候跑出一個是一個,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吧。其實祖大壽心裡明鏡似的,知道皇太極對自己很器重也很欣賞,別看我跑了,我的兒子依舊安然無恙。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回到錦州不久,崇禎連下幾道聖旨調祖大壽進京面聖。祖大壽知道自己如果去了,那就是小卒過河--有去無回,祖大壽心想:“你崇禎臭小子跟老子我玩煙炮鬼吹燈,框我進京好抓個老實的,我才不去呢,龍不能離開大海,;老虎不得離開深山,你崇禎重視我祖大壽,我祖大壽給你做看門狗,懷疑我祖大壽,嘿嘿,對不起,我豬八戒擺設--不侍候(猴)。”

說歸說,做歸做,祖大壽依舊守護著關寧錦防線,畢竟這是他的老巢,一家老小遼西地區幾十萬的軍民百姓,祖大壽但有一線之路也不會屈膝投降。那麼崇禎幾次召見祖大壽幾次召見祖大壽未果,乾脆就賣個人情買個好,把祖大壽的官職進一步提升,反正給我看好北京的東北門戶就好,軍備開支照樣發放,祖大壽這心裡才算放下,開始對遼西地區的幾座城池進行調整。

祖大壽內心是空虛的,自己的兒子和兄弟成為人質,隨時隨地會有掉頭的可能性,是死是活只是一瞬間。當想起往事心情更加沉重,回憶起跟袁督師一起並肩作戰的日子那是多麼激情四射,一會又想起何可綱,趙率教,自覺的對不起他們二位,人家為國捐軀死得其所,而自己貪生怕死假意投敵苟且偷生算什麼東西,傳出去好說不好聽。又想起朱梅、左輔、滿桂等人,心裡越來越不是滋味,雖然和他們有著這樣那樣的矛盾,但畢竟在一起出生入死許多年,感情還是有的,每每深夜之時眼睛一閉,這些死去的人在眼前閃閃而過,就跟放電影似的把以前的事情過了一遍又一遍。

祖大壽曾幾次想到,如果當初咬咬牙死了就算了,何苦現在活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有什麼意思。有幾次祖大壽差點就自己結果自己的性命,可是還有猶豫之處,最後為了洗清自己身上的‘汙垢’,決定要與皇太極大戰一場。

祖大壽把自己的治所定在錦州城,咱們幾次提到錦州,究竟錦州是個什麼地方,有何價值存在。

其實筆者的家鄉就是錦州市裡的,身為錦州人我趕到驕傲,下面就簡單的介紹一下錦州這英雄的城市。

錦州市位於遼寧省的西南部、“遼西走廊”東端,南臨渤海,北依松嶺山脈據考古發掘證明,自遠古以來,錦州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勞動生息,並與中原文化有著密切聯系。錦州市位於遼寧省的西南部、“遼西走廊”東端,南臨渤海,北依松嶺山脈,東接瀋陽,南臨渤海,西連京津唐,北有遼寧西部和內蒙東部及黑龍江、吉林的廣闊腹地。是環渤海經濟圈、是連線華北和東北兩大區域的交通樞紐,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海岸線105公里。

錦州市海岸帶東起大凌河口,西至青浦河,全長166.5公里(包括陸島沙)地理座標,錦州市沿海與遼西走廊平行,由東北向西南延伸,處於我國內海一渤海的北部、遼東灣西岸。錦州市海岸較平直,沙岸多,巖岸少,島嶼較少,主要島嶼有大筆架山島、小筆架山島等。錦州有明礁和幹出礁共4座,為石車子礁、石墳礁、大風匣礁、小山子礁。大筆架山島是最大的島嶼,錦州灣是最大的海灣,在錦州周圍還有三條河流,源於境外流經境內而且流域面積大於000平方公里的較大水系有小凌河、大凌河、繞陽河條,錦州城郊有女兒河、百股河、小壩溝、觀音洞水、二郎洞水等河流。

錦州歷史文化悠久,夏、商、周奴隸社會時期,這裡屬冀、幽二州地;

春秋時期屬燕地;戰國時屬燕遼西郡地;

秦、西漢時分屬遼西、遼東郡地;東漢時大部屬遼東屬國;

三國時屬幽州昌黎郡地,據考證,當年曹操遠征烏桓,而烏桓就是錦州。

晉代屬平州昌黎郡地;

隋代時西部屬柳城(今朝陽)郡地,東部屬燕郡地;

唐代初屬營州(今朝陽)總管府轄,後屬安東都護府轄,廢府後歸平盧節度使轄;

遼代分屬中京道和東京道轄;公元911-9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以漢俘建錦州”,錦州之名始於此時;

金代改遼道製為路制,當時屬北京路轄;

元代分屬大寧路和廣寧府路轄;

明代置廣寧衛,廣寧前、後、左、右、中(今錦州)屯衛,以及義州衛、寧遠衛,先屬遼東都指揮使司,後屬遼東巡撫轄。

著名的建國前的三大戰役--遼沈戰役的主戰場就發生在錦州。

現代化的錦州作為遼西地區的中心城市發展的可謂迅速,鐵路、公路、海運、航空一應俱全,改革開放三十年經濟持續增長,人口不斷增多,地區不斷擴大,大有‘超澳趕港之勢’。

筆者的祖父生在錦州城西的虹螺峴下屬臺集屯,1954年進錦州市裡,1955年生家父,記得他老人家跟我講述歷史,說他進錦州時還是從城門進入的呢,證明當時老城還是存在的,不僅如此,我小時候也見過城牆,不過那是四門城牆僅存的一側土城牆,於001年拆除,覺得很可惜,沒有留下珍貴的照片。而我則是生在老城,長在老城,當時的老城稱為古城,分四街;北街、南街、西街、東街,中間是鼓樓,建築風格大都是民國時期留下的,最著名的有田小鳳的故居,還有朱家大院,我最後悔的是,當年古城改造的時候,前趟街有個大院,院外面有一隊石墩,肯定是前清時期留下的,要是00年我把一隊石墩搬走,留到現在賣掉也能換個豐田漢蘭達。。。。(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