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七十六章後金遷都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袁崇煥仔細回憶一下確有此事,不假確實挖出一座大型古墓,拿出一件古物差派左輔前往北京找有關部門鑑定一下,想起來了。

“你要不提我還真就忘了,不知道鑑定結果如何?”

“回大人,我到北京找到中央電視臺一個叫‘鑑寶’的欄目,他們給的答案是金代完顏世族王爺的陪葬物,一件價值連城。咱們除了交公以外,咱們還留了不少貨底著嗎,不如把他們變賣換回糧食豈不度過難關。”

左輔一席話點醒夢裡的袁崇煥,說的對啊,一件賣他個百餘兩不費勁,我拿庫存一百來件,要是換糧食得換多少斤啊!

想到這袁崇煥把任務交給左輔,明他趁海面冰封之際,帶著古物去趟山東,那裡富戶及多不愁賣不出去,然後換了錢兩購買糧草。不過切記不叫那高第知曉,就不告訴他,氣死他個老鱉犢子。

主意打定,左輔帶領五百人,趕著幾十輛大車踏著冰面進發山東。

咱們長話短說,也就正月前後,在山東足足拉來幾百掛大車,近萬擔糧草足夠兩萬軍隊吃上半年的。

袁崇煥大讚左輔的才幹。行,你左輔真是做大生意的料子。

正當人們高興之際,大禍即將來臨,怎麼回事?

還真就叫高第猜著了,當他繼任不到三個月警報傳來,據探子獲得的情報,努爾哈赤已經準備月餘,發誓借河水冰凍之時來攻取關寧錦防線,如果得便的話掛腳一將打到北京城。

警報傳來無不震驚,究竟該怎麼辦?

咱們說了好長一段時間有關明朝這邊的事情,一直未表後金,那麼在遼東地區相對穩定的這段時期裡,努爾哈赤所統治的後金在忙什麼呢?

努爾哈赤還是老奸巨猾,不僅如此,更是高瞻遠矚,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本來遼東地區在明朝的統治時期,其治所是在遼陽城,那麼努爾哈赤統一遼東地區之後,把原來的河圖阿拉城改為‘老營’,遷都遼陽城。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北方女真族各部落。161年親率女真部隊,經三天三夜佔領了遼陽城,當年遷都遼陽,在遼陽城東太子河東岸修建新城——東京城。

不過沒多久,努爾哈赤心裡總覺得不對勁,一進入遼陽城的那天起,每日裡是沒精打采,茶米不思,看啥都不順眼,到底自己是怎麼地了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後來有人給努爾哈赤分析了問題所在,說是努爾哈赤犯了自己的忌諱,遼陽城裡面有諸多衝犯了努爾哈赤的東西,並且這裡不適合做都城,沒有帝王之氣。

這麼一說,努爾哈赤心裡就活力,開始尋找更適合自己的新都城。那麼哪裡才是自己的理想去處呢?

努爾哈赤就來到沈陽城,他就發現瀋陽這裡地方不錯,渾河水打此經過,有山有水的有多好。妥了,就這了。

努爾哈赤把後金都城由原來是遼陽遷往沈陽城。

在明朝統治遼東時期遼陽城是當時的治所,經略巡撫同時駐紮在此。

後金佔領遼東大部,自然而然的由農村向城市進發。

努爾哈赤居然提出遷都沈陽城,不在遼陽這塊兒呆著。

王公大臣貝勒貝子堅決反對,這是為什麼呢!遼陽城住著多好哇,要啥有啥,基礎設施齊全。瀋陽啥破地方,一個中等城市,缺吃少燒的。再者說了老話說的好,窮搬家富挪墳,搬三次家就如同失火一次,搬個兩三回還不得把家底燒沒啊!

所有沒有一個人同意的,大家一致認為努爾哈赤這次的提案是完全錯誤滴。

可努爾哈赤卻不這麼想,你們這些凡夫俗子焉知遷都的重要。人挪活樹挪死,遼陽城乃明之舊所,論經濟、物產、地理位置已經不同往日。而沈陽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可連線內外蒙便於相互溝通。另外,沈陽城尚有十之七八沒有開發,森林樹木,走獸河族大量。一旦把都城遷往瀋陽,我等可以進行大規模利用開發,使得我們實力大大增強。

不過說到這裡,我查了下相關資料,有人說努爾哈赤非常信奉風水學說。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努爾哈赤在建都遼陽時,就有人提出個說法,凡一國之都城必須有龍脈在此,遼陽亦不例外。

於是努爾哈赤就把遼東最有名的風水先生找來給破解一下。

按照風水先生的指點,在當時的遼陽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廟;在東門裡修建彌陀寺;在風嶺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廟把神龍壓住,以保龍脈王氣。

但是三座廟宇只壓住了龍頭、龍爪和龍尾,城裡的龍脊樑並沒被壓住。

於是神龍一擰腰便飛騰而去,一直向北飛到渾河北岸。

努爾哈赤正為此鬱悶之時,忽一日有人來報,說是他家附近的樹林落下一隻鳳凰。

努爾哈赤急忙帶眾臣前去觀看,剛剛走近,鳳凰突然騰空而起,直向瀋陽方向飛去。

努爾哈赤深知鳳凰不落無寶之地,就請風水先生到瀋陽察看,發現瀋陽真是一個龍興寶地,於是,當即下決心遷都瀋陽。

這個傳說似乎有些瞎掰,也不能作為努爾哈赤突然遷都瀋陽的合理解釋。

但歷朝歷代,帝王將相建都建城,都把風水放在首位,這卻是事實。

瀋陽處在渾河之陽,上通遼河,遼河又通大海,又有輝山做依背,山水交融。

據《盛京通志》載,瀋陽的輝山有包羅萬象、跨馭八荒之勢。遼水右回,渾河左繞,佳氣輪囷蔥鬱,萬年帝業非偶然也。又稱其山源出長白西麓,由長白而永陵起運(在新賓縣境內),由起運山而福陵天柱山(瀋陽東陵),由天柱山而昭陵隆業山,一脈相承,直到瀋陽以西塔灣而止,是為龍脈,也稱龍崗。努爾哈赤的老巢赫圖阿拉城,祖陵永陵,以及瀋陽的故宮、福陵和昭陵,都建在這條龍崗上。

對龍崗一說,史書記載很多。《盛京通志》載:啟運山,興京城西北十里永陵在焉,自長白山西麓一幹綿延折至此,重巒環拱,眾水朝宗,萬世鴻基實肇於此。《清史稿地理志》載:啟運山在平嶺南麓,永陵之橋山在焉,所謂龍崗之正脈也。對於東陵所在天柱山,《長白山徵存錄》載:啟運山西二百四十裡為天柱山,太祖高皇帝之陵寢在焉,名曰福陵,距奉天四十餘裡。又西越奉天城西北十里許,為隆業山,太宗文皇帝之陵寢在焉,名曰昭陵,距長白山一千七百餘裡,土人統呼為龍崗。

相傳努爾哈赤在為其父祖選擇陵址時,曾請風水先生指點,風水先生指著祖墳上面的山說:這座山形似條龍,南面那座山形似鳳凰,中間平原上有一條河(蘇子河),這是龍鳳夾一槓,後輩必當皇上。於是,努爾哈赤就在這裡建了祖墳,是為永陵,並將這祖墳裡的祖宗們追封為皇帝,建陵謁拜。

乾隆皇帝在東巡拜謁永陵時,曾作《恭瞻啟運山作歌》:長白龍幹西南來,靈山啟運神堂開。原運流長綿奕世,駢蕃褆祉皇圖培可見,直到一百多年後,努爾哈赤的子孫們對龍脈一說也是深信不疑的。從瀋陽的自然地理狀況上看,從東陵山地經過舊城向西至沈陽站,確有一條自然的崗脊,在舊城處且有較高的突起,這便是人們常說的龍崗,它是市區南北地表逕流和淺層地下逕流的分水嶺。稍加注意人們會發現,小南門的地勢高於小南邊門,小西門的地勢高於小西邊門,小北門的地勢高於小北邊門,其他大南、大西、大北也都是城門地勢高於邊門地勢。老沈陽人也一定知道,從東陵山咀子起,經毛君屯、文官屯、北陵,西至塔灣,也有一條綿亙北部市區的黃土崗。對於這條黃土崗,人們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沿黃河大街或長江街向北,過了新開河就開始上坡。這就是先人所說的又一條龍崗。這兩條緩慢起伏的被現代科學稱之為褶皺的地貌,恰巧合了古代的風水之說。

可見,說努爾哈赤認定瀋陽是龍興之地,因而在建遼陽城僅四年後,就執意遷都瀋陽,也不是毫無根據的無稽之談。

努爾哈赤當年遷都瀋陽內心中最大的秘密,也許就是發現了渾河與天柱山結合的瀋陽寶地,發現了相交理氣的山之龍脈,水之龍脈。所以,他力排眾議,決定後即匆忙帶領八旗大軍和家眷迅速遷都瀋陽。

努爾哈赤這次遷都的原因,肯定有其政治、經濟、交通等戰略上的考慮,但不可否認也有風水說的影響,尤其是做了皇帝對風水更加信服。

要是從戰略談起,那就證明了努爾哈赤的雄才大略、深謀遠慮;若說風水,瀋陽也確實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這種地理優勢,古人將其附會演化成神秘的風水說,不僅努爾哈赤信以為真,就是普通百姓也深信不疑。(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