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七十三章柳河之戰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上一回正說道,孫承宗請來十一門紅衣大炮,完全由袁崇煥支配,這是經略對屬下的信任。

手下人提議不如把紅衣大炮佈置在寧遠背面的首山上面,可以在山上阻止後金騎兵,

對這一點,袁崇煥極力反對,這不是等於將大炮拱手相讓麼,這不可取,要放必須佈置在寧遠城上,這樣可以以厚城為依託,發揮咱們城高牆厚,並配合紅衣大炮的威力,完全可以克敵制勝。

就這樣,把十一門紅衣大炮按照危險係數各自安排到寧遠城上的四個犄角處。

一晃過去三年,這三年裡相對而言遼西地區較為平靜,後金由於忙於內部和外侵蒙古和朝鮮,對遼西城鎮並未發起攻擊。

就在這短暫的三年裡以孫承宗為首的明朝將士,把遼西諸城治理的井然有序,經濟政治軍事一起抓,從山海關到錦州一線,大大小小城池不下二十幾座,把遼西走廊連成一線,頭尾互動。前矛——錦州,中堅——寧遠,後盾——山海關,形成了一道‘關寧錦防線’。

看表面經略孫承宗面容自然,內心卻不平靜。前不久京裡有內線發來密信,京裡發生內鬥,東林黨下手慢了一步,被魏宗賢的閹黨幹敗,楊鏈、左光斗等人被下大獄,到現在生死未卜,弄不好會牽連到經略大人身上。

這封密信給孫承宗當頭一棒,他雖然不是東林黨人士,可在京期間乃至到任遼東,與東林黨人士交往甚密,平日裡書信往來,多多少少有投靠之勢。

而對於閹黨,孫承宗敬而遠之凡他們,一個個靠著賣弄得寵,沒有一點技術含量,瞧不起他們,掐半拉眼角看不上魏宗賢。

沒想到政壇風雲多變,魏宗賢掌握大權。那麼對自己肯定要報復打擊,看了自己的末日即將來臨那!

還真就叫孫承宗猜對了,不久京城發來催戰書,指責遼東經略到任遼東以來無有作為,白白耗費國家儻銀理應治罪,念孫承宗是帝師權且記下,責令孫承宗在年內務必有一番舉動,不然罷官反省。

孫承宗幹什麼吃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分明是給自己穿小鞋嗎!看來自己算是幹到頭了,可惜在遼東經營多年,捨不得手下這幫人,捨不得這裡的山山水水,捨不得這裡黎民百姓。

既然捨不得這個,捨不得那個,我必須有些動作,也好堵住爾等的口舌。我該從何下手呢!

孫承宗一連幾日都在想這個問題,要是趁奴爾哈赤外出蒙古之際收復廣寧,或是經水陸抄襲赫圖阿拉,到底究竟該怎麼辦呢?

他正尋找機會偷襲後金,說來也巧。

據前哨來報,後金四貝勒皇太極出廣寧城到營口盤錦一帶活動,目的尚且不知。

孫承宗聞報大喜,這就是一個好機會,要是派出一支精銳擊敗皇太極,最好是拿活的,這樣就可以平安無事,堵住閹黨的口舌。

不過這條訊息是否準確連他自己都有些懷疑,難道真的是皇太極出來視察前敵,還得另有隱情。

孫承宗還是很老練的,為了準確無誤,十拿九穩,他派遣菊花島水師管帶劉盤從水路至盤錦一帶摸摸底,仔細觀察和跟蹤皇太極的動向。

公元165年農曆八月中旬,水師管帶劉盤帶著幾個精明強幹之人秘密出了錦州城順著小凌河坐船駛往營口。

為什麼走水路而不是陸路呢,走陸路怕行動外洩,而水陸正是後金的弱項,這也叫揚長避短吧。

他們幾人一天的時間就到了營口與盤錦交叉地界,幾人躲進蘆葦蕩中隱蔽,伺機偵查後金的動向。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一天他們就發現有少量後金敵軍在附近活動,人數不會超五百人。

奇怪的是這些後金軍並沒拿著武器刀槍,而是帶著漁網、笊籬、簍子,看架勢好像是來捕捉河蟹的。

劉盤仔細一分析,斷定後金趁八月中秋蟹肥之時來吃點鮮貨,那麼皇太極說不定也在其中,就這樣急忙忙帶領幾人迴轉山海關稟報經略大人。

劉盤回到山海關把偵查的情況匯報給孫承宗,孫承宗是深信不疑,認為極有可能是皇太極帶隊前來逮螃蟹,這可真是天賜的良機啊,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馬上調遊擊魯之甲、守備李承帶領八百步兵抄小道攻擊在盤錦營口一帶的後金軍。

又命水師遊擊金冠、管帶姚與賢從水路接應他們,待陸上得手之時乘坐舟船駛回菊花島。

幾人臨行前孫承宗叮囑他們,切記、切記,你們一定要配合默契,無論哪一方誤事都會使計劃前功盡棄。幾人欣然領命,各自點隊出發。

等他們全部出發之後,孫承宗靜下心來仔細一琢磨這事兒,又有點後悔,是不是有些草率行事,萬一有點差錯叫老夫我如何對皇上交代。

可事已至此,想反悔恐又軍心浮動,算了吧,命由天定吧!

咱們單表陸路的魯之甲他們。

他們順小道想要包抄營口一帶的後金軍,以為萬無一失,自己的行動非常隱蔽,後金絕不會知曉。

嘿嘿,恰恰相反,後金早就有細作潛伏到關寧錦,隨時隨地偵查明軍的一舉一動,這就叫敵中有我,我中有敵。

明軍行進至三岔河,這裡是幾條小河彙集之處,八月的遼西雨水甚大,三岔河水猛漲。

計劃是等水師接應,可坐等不到,右等不來,魯之甲等人怕夜長夢多再有了變化,也不知在哪找到八艘漁船,坐著打漁的船隻強渡三岔河。

正當他們的船隻漂浮在三岔河心之時,對岸響起一串同鈴之聲。

鈴聲想過之後,在岸邊的蘆葦蕩中出現數百後金軍兵,手中各持強弓硬弩對準河中心的明軍開弓放箭。一時間箭如雨發,明軍將士毫無防備,一個個中箭落入水中。

魯之甲大驚,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我們軍中有了內奸不成,指揮手下快快劃到對岸與敵軍拼了。

說道這,咱們簡單交代一筆,皇太極真的出來捕捉河蟹嗎?還真另有他幹。其實皇太極還真就是來這捕捉河蟹的。

八月中秋蟹黃肥,今年遼西地區普遍豐收,而在盤錦營口地區水澤豐富,河蟹繁衍充盈。

皇太極坐鎮廣寧,每日裡大魚大肉都點吃膩了,聽說河蟹肉味鮮美,口感極佳,就想嚐嚐鮮。

最近雙方就不動刀槍,都相安無事,於是皇太極把手頭上的事務交於得力之人,自己只帶領三四百人前去盤錦和營口捕捉河蟹。

本打算一兩天就回來,可皇太極一到此處就被這裡的美景所打動,他還從沒見過如此美麗景緻,紅紅的海灘和蘆葦群的迷戀,使他是久久不能離去。

決定在此多住幾日,反正明軍那邊也不敢妄動。

誰料想有細作報知明軍今日前來偷襲我軍,皇太極聞聽便是一驚,他不知道明軍來了多少人,自己滿打滿算不過四百,這要是明軍來個五七八萬的,自己豈不是死悄悄了嗎!

這還不算什麼,萬一孫承宗趁我不在之時偷襲廣寧又當如何,我豈不是兩頭為難嗎?即便父汗不治死罪,日後也有可能被視為口舌排擠出中樞。

皇太極畢竟大風大浪經歷過不少,先是緊張,可仔細冷靜一想,明軍也未必就敢確定我就在此,先別慌,先派人偵查一下。

他們正商量呢,有人來報,明軍就在左翼準備強渡三岔河。

皇太極一聽,嘿嘿!機會來了。馬上命令所有人集中在三岔河的左岸埋伏,待明軍船隻駛到河心之時立馬開弓放箭。

魯之甲大吼道:“弟兄們給我往上衝啊!”

李承先隨其後也登上岸邊,可中軍官錢映科不幸中箭落水而亡。

雙方在岸邊展開激戰,本來明軍人數是佔優勢的,不過渡河之時被射落水中不下二三百人,結果雙方比例不差上下,這樣一來反倒後金略站先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最終明軍不是後金軍的敵手,八百將士無一生還。

後金軍也死傷幾百人,皇太極不敢在此逗留,馬上令人撤出蘆葦蕩迴轉廣寧城。

不多時水師遊擊金冠與管帶姚與賢方才趕到,等到了三岔河登岸一看不由得仰天大哭,恨自己來晚一步,害得眾多弟兄慘死沙灘。

沒辦法,把屍體抬到船上運回菊花島,等待經略大人發落。

孫承宗打他們一走眼皮一直在跳,而且跳的令他心煩意亂,坐立不安。一個人就在院子裡來回溜達,腦子裡不知不覺的幻想起明軍戰敗的樣子。

突然外面有人闖進來,報...報經略大人,遊擊魯之甲、守備李承先大敗,八百將士全部戰死沙場......

‘啪’的一聲,孫承宗手裡的一隻茶杯落地,孫承宗一把拉住報事的小校,略都有顫抖的語氣問道:“你...你、你你待怎講。”

小校見孫承宗五官不正氣色不佳,嚇得跪在地上面如土灰張口結舌,嘎巴半天嘴一個字也沒說出來。

孫承宗也是一股子激勁,一把將小校推開,正這時水師遊擊金冠走進庭院跪拜餘地言道:“經略大人,卑職無能,接應魯遊擊有失,致使陸路軍兵全軍覆沒,魯遊擊,李守備力戰而亡,中軍官溺水。”

孫承宗聞聽此言猶如晴天霹靂,五雷轟頂一般,直挺挺站在魚缸旁邊一句話也不說。

過了許久,孫承宗眼望西北長嘆道:“我主萬歲,老臣無能錯失一步,此乃天意也。”說吧,只見他哎呦一聲摔落塵埃不省人事。(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