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四十五章作者感悟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經過數月的準備籌謀和五天的激戰,努爾哈赤所率領的後金鐵騎在遼東這片冰天雪地上,一舉將不可一世的大明雄兵殲滅大半,而自己的八旗鐵騎只是傷及皮毛,未有遭到重創。

不僅如此,隆冬季節大雪封山,後金民族賴以生存的畜牧業不得發展,正處在缺吃少穿上境地,偏巧後金薩爾滸大勝,繳獲大量軍需物資、騾馬牛羊、糧食衣物,這些東西可是解決後金面臨的主要矛盾。

後金群眾無不歡喜,都佩服自己的大領主努爾哈赤,看來我們大金還是有希望的,前途大大的有。

努爾哈赤本人更是歡心的無可不無不可,說心裡話,起先動兵反擊大明的進攻,沒有必勝的把握,直到打敗北路馬林部時,自己的心裡還都是懸著的。

最終以少勝多完成大逆襲,不得不令人欽佩努爾哈赤過人的膽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後金以少勝多取得勝利,為以後的大清王朝奠定了堅實的政治、經濟、軍事基礎,沒有這場勝利就沒有未來的大清,就沒有以後的康乾盛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麼後金方面是靠什麼取得這場勝利的呢?我也做了幾條總結。

首先第一點;有個好領導。不得不承認努爾哈赤是個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大清國未來藍圖的總設計師。能夠審時度勢,以不變應萬變。

其次;戰術合理勇於創新。當得知明軍要兵分四路分進合圍之時,便果斷採納叛將李永芳的意見‘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作戰方針。發揮我的優勢,來打你的劣勢,也叫一招鮮吃遍天。能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易,採納一個叛將的意見,萬一失敗怎麼辦,那就是連本喪湯。所以還得說努爾哈赤識人,外帶看手相批八字。

再次;那就是佔據人和。後金將士統一思想,實事求是。努爾哈赤自打統一女真各部以後,一直都把思想工作擺在最前面。他深知人心齊泰山移這個道理,把女真各部分為八個旗,每一旗都有旗主。又建立了大金政權,讓這些女真人找到了組織,願意為這個組織拋頭顱灑熱血。所以說鮮花得綠葉陪襯著,不能耍光桿司令。

第四;佔據地利。人家後金是地地道道的遼東人,坐地戶。不有那麼句話;‘強龍不壓地頭蛇’。女真人對這裡的地形瞭如指掌,各個路線都清清楚楚。明軍可到好,進來就迷路了。

第五;佔據天時。明朝已走向衰落,就要有新的朝代來代替。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今個你老張當皇帝,那明天就有可能是老李做皇上。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

第六;後金的武器要比明軍精良。雖然說女真人沒有火器,都是大刀長矛之類的冷兵器。不過,武器十分精良,拿出一個是一個。不像明軍的武器連牛頭都砍不掉。努爾哈赤深知要想成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非常重視冶鐵業和畜牧業,大力開展冶鐵加工和手工製造業活動。能夠在明朝多方面封鎖的條件下,製造出大量質優價廉的甲冑和武器,也是實屬不易。

那麼雙方在這場大戰中各自傷亡多少呢?

據明朝史料文獻記載;除李如柏軍撤走未遭慘重損失,明軍共損失兵力約四萬五千八百餘人,戰死將領三百餘人,喪失駱駝騾馬兩萬八千餘匹,損失槍炮火銃兩萬餘支,精英盡失。後金方面;有的文獻記載不足五千。但我估計了下,後金方面損失人數不止五千,我給大家算一下,西路與杜松一戰不多說,連死帶傷不下兩三千人。與北路馬林交手損失的比較多,能有五六千人。最後與東路劉鋌交鋒也得損失一兩千。古人雲;“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你後金再怎麼厲害,不可能刀槍不入吧。明軍再土鱉,再怎麼垃圾,也能瞎貓碰個死耗子吧。

楊經略對薩爾滸戰役建奴兵力有明確說明

“蓋奴酋之兵,據陣上共見約有【十萬】,宜以十二三萬方可當之。而昨之主客出口者,僅七萬餘,豈能相敵?”

此外《滿文老檔》也記載了1618年出兵撫順時的人數

“四月十三日,寅日巳時,【發八旗十萬兵徵明】”、

“二十日,分遣【六萬兵】攜俘虜前行,……,汗親率兵【四萬】,移營前進,至邊界附近駐營”

另據《八旗通志》記錄的1615年八旗編制記載,“時滿洲、蒙古牛錄三百有八,蒙古牛錄七十六,漢軍牛錄十六”也就是總共400牛錄,按“每三百人立一牛錄額真”計算,總丁數達到了1萬

薩爾滸一戰過後後金兵力還剩多少呢

文獻記載“今賊改元僭號,已並有兩關、灰扒、魚皮、鳥喇、惡古裡、虧知介、何伊難一帶,海東諸國兵眾。又令降將李永芳等收集三路開鐵降兵萬人,計兵【已近十萬】。”

也就是說野豬皮在收編開原、鐵嶺1多降兵與海東諸國兵眾(其中僅葉赫、虎爾哈部兩部就貢獻了5000多壯丁)之後,兵力才剛剛接近十萬,尚未恢復到戰前的水平。所以估計這場大戰後金也得損失個一萬兩萬的。

可見後金在薩爾滸之戰前的兵力絕對不小於七八萬,而不是某些吹捧野豬皮英明神武的穴者估算出來的6萬。

此一役,明朝精英級別的武將折損十之七八。總兵死了四人,副將死了不下十人。參將、遊擊死了幾十號。千總、守備、把總、都司陣亡的幾百人,當時朝廷培養一名總兵是那麼簡單容易的嗎!那得需要至少十年的光景。

明朝初年在北方設立九鎮也叫九邊,每一鎮設總兵一人,其他武將不固定,或多或少。

咱們舉例不恰當的說,這就好比我們現在的七大軍區一樣。比如說沈陽軍區下轄多少個集團軍,每個集團軍的一把手就相當於總兵一樣。副將、參將、遊擊就好比副司令或是旅長、團長一樣。大家可想而知,咱們現在提拔一名師級幹部可不是簡單的事情,不是看誰送禮送錢多,還要看立了多少戰功,要去全方位考察。而在古代,武將除了看門第出身,更注重實戰。關鍵是你要不會打仗,幾萬人的性命就會跟你吃掛烙。總而言之一句話,這次薩爾滸一戰明朝就是東吳招女婿——賠了夫人又折兵。

有人說薩爾滸一戰主要是明軍大意輕敵,還有人說明軍準備不充分,等等吧,要是把種種原因列舉出了能說一大堆。

那麼作為寫這本書的作者來說如何下定結論呢?

其實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是懷著極為氣憤的心情來寫作的,有種很鐵不成剛的心理,特麼明朝怎麼就打敗了呢?

有時寫到明軍大將陣亡的時候恨不得我跳進書裡與後金一場鏖戰。

其實這是意氣用事,也可以說是貶低人家後金,人家後金也是人,也是娘生得養的,憑什麼詆譭人家啊!

那麼我對於這場大戰是什麼觀點呢?

我個人認為,要是從上述幾種說法來找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不行,而是相當行了。

可我有自己的看法,我經過多年研究和反覆琢磨,找到了一條不變的真理,這是明軍打敗的首要原因。

是什麼原因呢?那就是宿命論。

咱們可以翻開歷史看看每個朝代的發家史,每當一個新的王朝建立之前都會出現一系列詭異的事情,而往往戰爭都會出現以少勝多的情況。

比如漢高祖劉邦,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接連敗於項羽,而垓下一戰卻奠定了大漢四百載基業。

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一戰也是以少勝多,擊敗實力強於自己的陳友諒,才有了大明江山。

遠的不說,說點近的。

紅軍長征都知道吧,兩萬五千裡長徵多不容易,能活下來的都是命大。國民黨八百萬軍隊不都是飯桶,也有硬茬。怎麼樣?到頭來還不是被八路幹掉建立新中國。

所有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歷史車輪是往前轉的,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子,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誰也攔不住。

該著大清帝國興起,大明想阻攔都不好使。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大明朝為能剿滅後金也是養虎為患,尾大不掉,到後來還是被清朝幹敗。而到了晚清時期比晚明還要黑暗腐敗,也不至於對外割地賠款,對內鎮壓農民起義。

反正總而言之一句話,歷史就是歷史,誰也改變不了,誰也不可能穿越回去重新主宰歷史。

那麼寫到這裡我們這部小說的第一卷到此結束,如果有沒寫到的地方還望讀者朋友們多多指出,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切磋,有質疑的那你就質疑去吧;有看完我的小說被氣死過去的,那純屬活該……

接下來的下一卷就是本部小說的第二卷《寧遠大捷》,該卷主要描寫後金與大明在遼西走廊發生的第一次有規模的戰爭,主人公就是袁崇煥與努爾哈赤,地點發生在寧遠(現遼寧興城市),情節動人心弦,意氣風發,貨香正氣,望讀者繼續往下欣賞,謝謝!(由於網站系統問題,本書暫時分不了卷,只能按章節順序依次來寫,望讀者見諒。)(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