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二十七章杜松冒進(三)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上文正說到杜松領兵帶隊攻打吉林崖,卻發生意外之事,後方出現敵軍不下數萬之眾,直逼自己在薩爾滸山口的大營,那麼來這些軍隊是努爾哈赤的人馬嗎?

一點都不假,確實是後金的一支有生力量,先放下杜松如何應對局面不表,單表努爾哈赤。

前文咱們表過,努爾哈赤集中八個旗的兵力迎戰杜松西路軍。當抵達前線時發現明軍調整了整容,將部隊一分為二。

努爾哈赤隨機應變能力很強啊,根據實際情況再度分兵派將。

給代善和皇太極兩個旗的人馬去增援吉林崖並與明軍周旋,自己帶領剩下六個旗的人馬突襲明軍在薩爾滸山口的大營,這就叫‘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道理。。

努爾哈赤親率六個旗的人馬去攻打明軍大營,可謂是胸有成竹哇!

三月初一上午前後趕到薩爾滸山附近,努爾哈赤站在制高點四下觀看,發現薩爾滸山口的明軍大營。擺的是錐字大營,就好比一個大錐子,尖衝著外面相似。

看了許久,認定營內的明軍不會超過三四萬,憑我們六個旗完全可以吃掉他們。

喝令一聲:“眾兒郎,前方就是明軍主力大營,拿下他們就離我們的大勝只有一步之遙。大家夥有信心沒有?”

八旗子弟們高呼:“大汗英明、必戰必勝。”

那麼明營現在又在幹什麼呢?明營裡面正商量下一步該怎麼辦呢!

由於杜松執意攻打界凡城,可剩下這些人都提心吊膽,誰都不放心,萬一出現個意外閃失可怎好。

監軍張銓、總兵王宣、趙夢麟馬上召開緊急會議,千總以上必須到場列席。

再看監軍張銓滿臉愁容,長嘆一聲開言道:“今杜總兵攻打吉林崖,天到這般時候不見迴轉恐怕有失啊!眾將官你們怎麼看,可有良策否?”

賬下一片寂靜,大家是你看我、我看你,誰都啞口無言,一個個是大眼兒瞪小眼兒啊!張銓連問數遍無人答言,可把監軍氣壞了,開始說一些不該說的話了,把這些帶兵的軍官將領損的鼻大眼小的。

沉默多時,守備丁大超左右看了看,仗著膽子開言道:“監軍大人,依末將看來,杜總兵此舉確實有些冒失,不如撥給我一哨人馬接應杜總兵。”

還沒能監軍發話呢,總兵王宣插話道:“啊呀不可,剛剛據斥候來報,後金軍就在咱們周圍活動。本來咱們營內人馬就不多,萬一後金趁勢來偷襲可如何抵擋。”

監軍看了看王宣說道:“那依王將軍之意呢?”

王宣思索片刻:“監軍大人,現在的形式對咱們不利。我們在明處,而後金卻在暗處,雖說四路人馬會師赫圖阿拉城。一旦後金主力跟咱們打游擊持久戰的話,我們可討不著半點便宜啊。到時候糧餉接濟不上大軍不戰自亂,我們豈不淪為刀下之鬼麼!依我看來,倒不如破釜沉舟跟後金決一死戰,全軍開赴吉林崖匯合杜總兵拿下界凡城,即便遇到後金主力部隊,憑藉我們的火器和有利地勢也能頂一陣子,待我們的援軍一到定能全殲酋奴。”

監軍張銓一時間還真就拿不定主意。正在他們討論下一步該怎麼辦的時候,外面崗哨來報:“報~~~報各位將軍,大事不好了,離寨幾里處發現數不盡的後金兵,而且都是騎兵,奔咱們大營殺來,望各位將軍大人快想辦法。”

當聽說營外發現敵軍,頓時大營內死一般的寂靜,眾皆愕然!

只知道後金兵就在大營附近,可誰也沒料到能來的這麼快。一時間大營之內是亂作一團,這些將領們跟無頭蒼蠅相似,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王宣、趙夢麟一看氣氛不對啊,再不制止的話會不戰自潰。

“大家肅靜不要慌,都不要慌,咱們都是帶兵的將領,出生入死多少年,早已把生死二字拋於腦後,怕什麼?”王宣說到此處非常激動,推雁翅按繃簧拔出佩劍舉在空中繼續說道:“各位將軍,今天就是今天。為朝廷立功的機會到了,不怕死的隨我迎敵。”

眾將官也被王宣的言語和舉動所感染,一個個擼胳膊挽袖子各抄傢伙是殺出營外。

這時的後金軍早已整頓好人馬衝向明軍的大營,衝到最前面的是主力部隊,一水兒的八旗鐵驥。

要說後金的騎兵還是很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的,比較明朝鐵騎還是相對的落後一些。明朝的鐵騎身著鐵甲,而後金的騎兵不完全是鐵製成的鎧甲。後金騎兵的鎧甲是在棉布袍的外面鑲嵌金屬甲片或是金屬鉚釘,甲片或鉚釘佈滿全身。這也是無奈之舉,原因是當時明政府對女真各部採取的經濟、軍事封鎖,後金建國後也無力採購大量金屬,只能用少量有限的鐵來製作鎧甲。不過這樣的鎧甲也有好處,就是到了冬季不僅可以防身,更能起到保暖效果,真一舉兩得也。

後金鐵騎呈扇子面型展開衝鋒,再看後金騎兵一個個亞賽下山的猛虎,出海的蛟龍,揮舞著女真彎刀是喊殺聲震天。

努爾哈赤指揮中路,左右兩翼各由貝勒們統領,遠處望去,場面壯觀的不得了。畢竟人過一萬無邊無垠,六個旗加一起四萬多人,場面能不壯觀嗎!

明營這面也已經準備妥當,在大營外佈置了無數的鹿角丫杈,可以起到延緩敵人前進的速度。

鹿角後面是戰車組成的一道車牆,在每輛車的中間放置著各種型號的火器。

由於來帶的重型火器都不在這,都在龔念遂那裡,所以明營內都是小型火器,不過稍微比杜松手裡的火器強點。另外還有不少的火箭發射車(又稱一窩蜂)和大抬杆。

這時王宣站在中央瞭望樓上指揮全域性,離多遠就看到後金騎兵鋪天蓋地而來,心中如同敲鼓相似。看到敵軍離營寨不多遠時命令前營、左營、右營猛烈開炮,要瞄準了打,狠狠的打。霎時間,明營裡傳出一陣陣轟雷之聲,火藥爆炸後所產生的濃煙遍佈大營的前方。

最先發炮的是中型佛郎機,一門門佛郎口吐火舌噴向後金騎兵。這中型佛郎機一門母炮配備六門子炮,子炮裡可放百枚鉛彈,可實現連射,操作熟練的炮手可在十秒內連發六次,射程大約三百米。

明營內一發炮不要緊,後金騎兵可倒了黴了,衝到最前面的騎兵被飛過來的鉛彈擊中,不是受傷就斃命,紛紛落馬栽倒。

但是後金軍倒下一層又衝上來一層,前赴後繼果敢英勇。

而明軍的佛郎機連射六發後得需冷卻炮身,要不炮管發熱容易炸膛。

佛郎機部隊撤到後面冷卻炮管,頂上來的是鐵炮部隊。鐵炮是裝在車上的,一輛車上可放三門鐵炮,而後一次發射。先將火藥填入炮身,在塞進鐵砂。

這玩意一打一大片,可對三百米內目標實施致命打擊。

其實就是一錘子買賣,一發下去能打傷多少算多少,也沒必要二次添裝。

百餘輛炮車那就是數百門鐵炮,一下發出幾萬粒鐵砂,威力不容小視。

幾百門鐵炮同時開火,幾萬粒鐵砂打中後金騎兵不下千餘人。

幾番打擊過後,後金的騎兵距離明營陣地不足三百米,八旗兵開始放箭。

那後金騎射可謂天下無雙,從小時候七八歲甚至五六歲起就學騎馬,在大點就要學習弓箭。過了十五六歲基本都具備百步穿楊的本事,誰要是不會這本事都不敢出門交友,怕人家笑話瞧不起。

為了這次與大明交鋒,後金騎射部隊全部配備了銅胎鐵背弓,箭是三稜透甲錐,這要是拉個滿弓,射程可達三四百米。

衝在前面的貝勒一聲令下開弓放箭,後金騎兵亂箭齊發,數萬只鵰翎掛定風聲直奔明陣地飛來。

明營陣地這些士兵們見狀無不恐慌,天空中被飛來的箭矢幾乎遮住半邊天,眨眼之間被射死射傷者就足有兩三千號。

經過幾輪的較量,雙方互有傷亡。不過可別忘了,後金是騎兵,雖然地上堆積著厚厚的雪,那也阻擋不住戰馬的狂野和女真人的殺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很快,後金前方營一個旗的騎兵距離陣地不如百米,形式對明營非常緊急,這時總兵趙夢麟指揮一窩蜂部隊前來助陣。

一窩蜂是明中期發明自制,是由數十只火箭捆綁在一起後同時點火發射,射程也就一百米左右,命中率基本上看人品。

一聲令下,一百輛一窩蜂戰車同時點火,一支支火箭拖著數米濃煙落在後金騎兵當中。這招還真好使,後金兵的鎧甲是棉布料的,沾火就著,今天還刮點小風,這把後金兵給燒的哭爹喊媽。

可是一窩蜂不具備二次填裝的能力,因為二次填裝會需要好長時間,後金騎兵照樣往前衝殺,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戰馬踏著死者的屍體繼續先行。騎兵們還邊跑邊唱:“大步向前走,說好不回頭。”

明軍已經很是驚慌,幾乎可以看到後金騎兵的模樣了。

總兵王宣急忙命令所以火銃、大抬杆、三眼銃列在隊伍的最前面集體開火,予以敵人瞬間打擊。

這裡咱們介紹一下明朝軍兵的制式火器---火銃。

火銃;當時明朝單兵的制式火器,按編制佔軍中人數的十之二三。由鐵或銅製成,口徑大小不等,有十毫米的還有二三十毫米的。一人操作進行填彈和發射,射程大約五十米左右,專打鐵砂。

其特點是;操作簡單、易上手。

缺點是;精度差、再填裝能力不足。

三眼銃;顧名思義,是三支火銃固定在一起的稱呼。

固定方法可以有金屬水澆鑄或是鐵箍捆綁,口徑略大於單兵火銃,不過它還有另外一種用法,騎兵可以拿它當做大棒使用。在抗倭援朝期間,不少明朝騎兵就是扛著三眼銃衝鋒陷陣的。

大抬杆;由倆人進行操作,前面一人用肩膀抗著火器,後面的人負責點火,比較笨拙吧。(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