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末之七海為王->章節

第三百四十二章 佈陣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敵我雙方沿著清河的競走遊戲最終以清軍的勝利而告終。

東方旅是防守方,向上游延伸防禦的又以步兵為主,不可能讓自己的步兵距離自己太遠,尤其是清軍在中間開始尋機渡河的時候,兩支軍隊可能被分隔開來。

於是李肇基撤回了前往上游堵截的步兵和炮兵,然後把清河南岸大營裡的輜重、輔兵向南撤離,並且把各營調遣起來,列陣後撤。

他在南岸的籌措的一系列計劃都因為清軍主帥的才能而作廢,全軍撤到清河南岸,讓連雲島突前,便是賣了一個破綻讓清軍去打連雲島,但清軍並未上當。

把馬、步、炮三種兵力混編成機動部隊,準備給渡河的清軍迎頭痛擊,卻也因為清軍的謹慎和不斷向上游延伸而被迫放棄。

那麼撤退就是必然的,雖然李肇基知道,己方背靠營盤,可以給進攻的清軍製造更多的傷亡,但他不得不考慮另外一件事,如果清軍以一部牽扯自己,一部南下,將會如何呢?

那對於正在經營的遼南防禦將會是一場災難。

於是東方旅只能撤退,等抵達榆林鋪再視情況看如何應對。

在李肇基召回上游的機動部隊之後,阿巴泰率領至少一千名清軍完成渡河,但他們並未真正靠近,而是距離答應三四裡的區域待命,一直到東方旅離開營盤,在清河南岸的平原地帶展開,阿巴泰才率騎兵靠近,對行軍狀態下的東方旅進行騷擾和遲滯。

清軍騎兵的騷擾既是失敗的,也是成功的,其失敗之處在於,清軍騎兵並未對東方旅形成有效的威脅。

李肇基讓鄭森統帥忠孝營和陳平派來的騎兵共同三百餘騎在前行動,之後則是步兵掩護的輜重、中軍、炮兵,在行軍安排上,李肇基把東方旅那四個訓練程度最好的常備步兵營佈置在前後四個角,把到了覺華島後組建的兩個後備營,和輜重一起掩護在中間,而隸屬陳平所部的四個步兵營,則由李肇基親自節制。

騎兵營則負責殿後。

這種精銳在周邊,新軍在中間的佈置,很好的防備了面對清軍騎兵衝鋒會被沖垮的情況。

但清軍的襲擾仍然是有效的,步兵在行軍的時候,要擺開縱隊行軍,才能提升速度,但因為清軍騎兵的騷擾,尤其是大隊騎兵不斷變換方向的衝擊,迫使步兵被迫一次又一次的展開橫隊,乃至變換成方陣進行對抗,然後再集結,再變成縱隊,如此週而復始,極大的拖慢了東方旅的行軍速度。

而且,在東方旅離開大營,真的撤退之後,正面的濟爾哈朗也選擇了渡河,渡河速度非常快,因此讓更多騎兵加入到了騷擾之中來。

局勢有些緊張,撤退雖然保持了完整,但主動性已經失去了。

這就是商社武裝的弊端所在——缺乏騎兵。

雖然在登陸之後,四處掃掠,商社繳獲了以萬計數的馬騾,但卻找不到合格的騎兵來駕馭他們形成戰鬥力。

但李肇基並不覺得自己騎兵太少,畢竟他的軍隊是按照十八世紀的水準打造的,這支軍隊裡,騎兵數量佔據了總兵力的六分之一,是合格的水準。當然,身處十七世紀中葉,並不合格,這個時代的軍隊,至少一半是騎兵才合格。

李肇基認為,失去主動性的關鍵在於,不是自己騎兵少,而是對面騎兵太多了。

“哈哈,看起來我們的對手根本沒有把我們放在眼裡,他們中了我的計。”李肇基騎在馬上,用望遠鏡看著遠處踏著橋樑正在渡河的清軍,不無得意的說道,這是事實,但也是故作鎮定,因為李肇基已經發現,隨著清軍的在渡河上快速,東方旅已經無法在其展開之前抵達榆林鋪的新陣地,這意味著東方旅要在沒有工事依託的情況下與近萬清軍騎兵決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遠處的清軍正在兩騎並排的經過一座橋樑,那橋樑位於開口朝南的馬蹄灣裡,是李肇基費盡心思為己方求得的一點優勢。

那座橋樑是清軍臨時搭建起來的,卻是利用了東方旅遺留的木樁。

原本那裡就有一座東方旅工兵搭設的橋樑,是用粗壯的木樁釘進水底的泥沙裡,然後用方木和木板搭設了水上結構,往日大營與蓋州之間的交通完全靠這座木橋溝通,輜重車和彈藥車都可以從上面經過。

而在確定拋棄蓋州的時候,工兵按照李肇基的要求對其進行了破壞,但也僅僅是潑了些油,一把火點燃了罷了,顯然火焰不論多熾熱,都無法燒掉水裡的木樁,而這幾日隨著不下雨,清河的水位也在下降。

原本水底的木樁露了出來,但李肇基沒有允許工兵去破壞,這是他故意佈置的。

不僅如此,附近的一片樹林也沒有被砍伐。

一切的佈置,都是為了讓清軍選擇修復這座木橋渡河,而不是重新選擇渡河點。這附近實在是平緩,渡河的地點太多了。

而東方旅的快速後撤,讓清軍主力急於渡河,最終中了李肇基的計,但李肇基也沒想到,清軍修復木橋的竟然這麼快,在大隊尚未抵達榆林鋪之前,就已經開始渡河了,反倒是讓這個計策看起來像是自己給自己挖坑。

在馬蹄灣最深處渡河顯然不是好選擇,因為一旦對方佔據上風,己方需要撤退,大隊人馬就要聚到渡口形成一團,遭遇敵人的集火襲擊,但很顯然,濟爾哈朗並不認為自己會到那一步,再加上要快速渡河截住對手,因此才選擇了最快的速度渡河。

“司令長官,看起來我們最初的計劃要改一改了,清軍主力渡河了,我們撤退到榆林鋪已經來不及,只能是擺開陣勢,和清軍硬碰硬的來一場。看看是清軍騎兵的速度快,還是咱們鉛彈快!”楊彥迪走到李肇基面前,對他說道。

李肇基哈哈大笑:“很好,你有這麼大信心,非常好。就如你所說,展開兵力吧,計劃有變,此前的謀略,不必強求。”

最初,李肇基與楊彥迪商議好的計劃是,從清河南大營後撤至十里之外的榆林鋪,進入預先構築的工事之中,進行抵抗和消耗,那裡從東向西有著起起伏伏的土丘和山地,是適合己方的好戰場。

也可以藉機把清軍儘可能的往南調,而消耗到一定程度之後,李肇基會派遣海軍在榆林鋪側後方向,接上一些精銳,北上到清河登陸,消滅清軍在蓋州城下的輜重部隊,然後一把火燒了對方的渡橋,控制渡河點。

正面則發起進攻,儘可能把清軍往河邊趕,把他們殺死在河岸邊。

但因為清軍進攻實在太快,全軍撤到榆林鋪就已經宣告失敗,即便還要堅持原計劃,不就地打一打,必然做不到。

東方旅面對優勢騎兵的進攻,陣型展開、戰術佈置、攻防對抗,是東方旅建立以來就不斷演練和完善的訓練科目,在登陸遼東之後,因為有新訓軍的四個營和一個炮兵連加入,佈陣和戰術配合上,又進行了改進。

不論怎麼說,眼前的戰鬥,東方旅準備了半年之久,而清軍卻對這支新式軍隊一無所知,有心算無心。

隨著李肇基和楊彥迪二人確定要與清軍正面對決,那麼東方旅上下也就要展開了。

李肇基先是命令所有騎兵集合,掩護撤退後出現的傷病員後撤至榆林鋪,之後騎兵就要林中榆林鋪一帶的山林和丘陵地形,進行秘密機動,力求在合適的時候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鄭森與李來亨二人相互之間不對付,但在李肇基進行佈陣的時候,二人不約而同的選擇留下來。

鄭森已經認識到東方旅這支新軍的與眾不同,他渴望擁有一支同樣的部隊,自然希望瞭解其戰鬥方式,李來亨同樣如此,當然他還有一個職責,那就是監督東方旅作戰,並且負責統計戰果。

幸運的是,無論鄭森還是李來亨,在過去一個多月的並肩作戰中,對勇敢而聰明的唐沐敬意十足,因此他們都願意把自己所部騎兵交由唐沐指揮。

撤退的是騎兵和部分輜重,野戰醫院與彈藥補給的車輛留了下來。而接下來兵力就是對兵力進行分配。

東方旅指揮部早有備案,根據地形和兵力多寡,備案也就有變化,此時選擇的是,丙號改方案。

丙號方案是攻防一體,相互配合的方案,改進是因為新訓軍四營一連加入進來。

此時處於戰場參戰的有東方旅的四個常備營和兩個後備營,兩個炮兵連,新訓軍的四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連。

因為在過去的戰鬥中,多有傷、病、亡等因素,因此各營都不滿編。

理論上商社每個戰鬥營有六個百人連,三千六百人,新訓軍四個步兵營,每個五百人共兩千人,但實際上各營各連都有損失,商社的六個營此時只有三千二百多人,新訓軍尚有一千八百多人。

每個連缺額最少的三個人,最多的十一個,絕不大部分都是五六人,缺額並不多,耗損也不大,因此可以視為完備部隊。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先鋒營、跳蕩營、部分親隨,前兩者全數是披甲冷兵器部隊,規模在八百左右,後者則是精英和後備軍官。

按照丙號改作戰計劃,李肇基把全軍分為了兩個部分,組建一大一小兩個方陣。

小方陣全是精英,包括了三個步兵營,一個炮兵連和選鋒營。三個步兵營中的兩個來自淡水團,這是從淡水營擴編來的兩個營,是所有步兵中老兵比例最高的,炮兵連也是如此,至於選鋒營,由先鋒大隊擴編而來,規模五百人,因為進攻蓋州等因素,現在只剩下了四百二十多人。

最後一個步兵營是東方旅的後備營,卻也是兩個後備營裡出挑的那個,是費雷拉營,雖然費雷拉受李肇基差遣前往順軍那邊擔任軍事觀察員,但並不影響費雷拉營的戰鬥力,澳門那些葡萄牙人僱傭兵盡數都在其中。

這四個營將會與主力拉開距離,形成一個方陣,而剩餘的部隊形成另外一個方陣。

“大河,你要字還是要花!”楊彥迪對趙大河問道。

在所有的軍隊將領裡,有資格,有能力,又受到李肇基信任,可以統帥那個小方陣的,只有楊彥迪和趙大河兩個人,楊彥迪是東方旅長官,而趙大河是淡水團長官,此時楊彥迪拿出一枚淡水鑄幣廠鑄造的青龍銀元,笑著問趙大河。

相關推薦:無限吞噬掠奪美漫:開局到手一個惡靈騎士明末立志傳明末最強族長我在明末當特工明末梟雄:從佃農開始變身最強魔法少女變身超魔導少女幽靈鳥幽靈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