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末之巨宼逆襲->章節

第五百一十六章 軍費開支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明年這筆錢花了,咱們還有其它收入,總之,不會差了將士們的餉銀,也不會少了該拔付的軍費。”

李元利說得這麼有底氣,是因為馬上就會有鑄幣的收益,大興銀行——也就是原來的大興錢莊,已經開始製造各種錢幣的模具,明年大量的金銀銅幣發行之後,一年下來應該也有數百萬兩的收入,完全能夠支撐擴軍後的軍費開支。

其實用金銀銅等金屬來鑄幣賺得並不多,畢竟錢幣本身的價值也低不了多少。相比之下,如果使用紙幣,成本比面值就要小得多,發行方賺取的收益相應也要多得多。

但發行紙幣卻有兩個問題李元利暫時還無法解決。

一是防偽。可以想象,大興軍如果發行紙幣並流通之後,絕對會有人不惜以身犯險製造假幣來謀取暴利。

無論印製多麼精美、圖案多麼繁雜的紙幣,只要民間的技術能夠達到,假幣就一定會出現。一旦假幣大量出現,後果就會十分嚴重:造成通貨膨脹,繼而使得國家經濟崩潰!

因此在沒有掌握絕對先進、安全的防偽技術之前,李元利不會考慮製造和使用紙幣。

第二則是信用問題。紙幣在中國的歷史可說得上是悠久,唐代的“飛錢”,北宋的“交子”,南宋的“關子”、“會子”、“錢引”,元明發行的“寶鈔”,都是紙幣。

但無一例外,這些紙幣流通的下場都不好,到最後甚至被百姓棄用,不得不退出流通渠道。究其原因,一是假幣氾濫,二是統治者濫印濫發,導致紙幣價值大幅下降,失去了信用。

沒有了國家信用的支撐,紙幣就是一張廢紙,誰願意放棄真金白銀來使用它?

紙幣在發行之初,是為了解決“錢荒”和方便市場流通,但最後卻淪為統治者解決財政困難或者臨時用來聚財斂財的工具。

紙幣的濫發使其價值降低甚至完全失去價值,同時失去信譽,被老百姓抵制棄用是必然的結果。

因此,李元利要發行紙幣,肯定要先解決以上兩個問題。

防偽技術方面,大興銀行已經奉命開始抽調人手進行技術攻關,務必要做到民間技術和外國技術不能達到的地步。

信用方面,在紙幣發行之前,大興銀行已經開始試探性地少量推出銀票。

這些銀票主要針對行商,所以面值較大。因商人來往於各地,大量金銀不便攜帶,而且大興銀行在各省都有分行,隨時可將銀票換成白銀,很有信譽保障,所以商人們對銀票十分信任和歡迎。

李元利如此做的目的,就是要樹立大興銀行的信譽,等過上幾年防偽技術過關以後,發行紙幣才更容易讓老百姓接受,到時再輔以其它手段,紙幣才能大量流通。

不過這些事情沒必要和劉體純他們說,而且說了他們也不一定懂。金融這方面的知識李元利自己都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說這些只能算是脫盲的大老粗。

“擴軍勢在必行!國家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必定會淪為別人欺凌的物件!而且擴軍的目的,除了自保之外,還要往外擴張,為我中國開疆拓土。”

“我原來好象跟你們說過吧?不說遠了,單是倭國,就有金山銀山,到時咱們打過去,那些金銀還不是咱們的?可以當前大興軍的規模,自保有餘而攻擊不足,人都沒有,還怎麼打到倭國去?”

這個時代就是好,沒有國際法,也沒有世界警察,國與國之間,強權即真理。只要搶到手的地盤就是自己的,但有一點,那就是拳頭得夠硬,槍得多炮得多人也得多,要不然佔了地盤也沒有人駐守,葡萄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葡萄牙和西班牙那種歐洲小國都能殖民全世界,我堂堂大中國為何不能?

“錢的事情我會想辦法,你們用不著操心。你們應當考慮的是,如何把戶部拔來的銀子每一分都用到刀口上,該節省的節省,但不該省的,一分都不要省!”

其實對於李元利掙銀子的手段,劉體純和王拙、張仕啟也是心服口服的。大興軍現在那些來錢的工廠作坊,哪一樣不是他主持建起來的?

大興軍去年一年的財稅收入達到了八千萬兩白銀,而其中的兩千五百萬兩,就是來自於這些工廠和作坊。

況且開疆拓土這種事情,哪個將領會不喜歡?不說青史留名,自己國家的軍隊能夠到其他國家的土地上耀武揚威,想一想都能令人興奮。

“王爺,您的意思,擴軍之後,咱們就去倭國搶他娘的?”

“那肯定啊!要不然我幹嗎將鄭森攆到倭國去?等明年將朝鮮拿下之後,咱們就以捉拿海盜鄭森為藉口,直接從朝鮮渡海到倭國去……倭國那些大名可都是很有錢的!守著金山銀山嘛,金銀肯定是少不了。”

“哈哈哈……”劉體純三人放聲大笑,等笑夠了,王拙才咧著一張大嘴道:“王爺,我最喜歡有錢人,不,有錢的倭人!”

張仕啟也說道:“臣聽說前些年前明弘光帝、永歷帝數次向倭國派出使者求援,但倭人置之不理,今永歷帝禪位於王爺,王爺當然要給他出一口氣。”

“這個不能提,有點丟人。”李元利連忙將這個提議一口否決。

南明朝廷前些年被韃子攆得悽惶,病急亂投醫之下,不但幾次向倭國派出使者求援,更可笑的是,永歷帝朱由榔竟然還向歐洲派出過使者向羅馬教皇求援。

永歷帝以入教的母親、妻子、兒子的名義向教皇求援,希望教廷能組織一場十字軍東征,“今祈尊師神父並尊會之友,在天主前,祈保我國中興,天下太平”。

不說羅馬教廷當時已經沒有軍隊,也沒有組織十字軍東征的能力,就算有,人家憑什麼勞民傷財遠渡重洋來幫拳?

這種事情有損國體國威,當然要儘量讓世人忘記,哪兒能大張旗鼓地拿來作為攻伐倭國的藉口?

其實光是去殖民的話,有沒有藉口都無所謂,也不可能有誰不長眼跳出來主持公道,可李元利想的是將倭國一勞永逸地納入治下。

倭國人太多了,不可能將他們全部殺絕,大多數人還是要靠拉攏。

明朝時的倭人和後世的鬼子不一樣,大多數倭人對我中華上國還是存有敬畏之心的。倭人閉關鎖國,不允許西洋人與之貿易,連自己的國民也不許出海,但卻允許中國的商船進入倭國,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這個時代,中國對倭國的影響無處不在,比如文字,漢字仍然是官方文書、記錄史實的唯一正式文字,至於在漢字基礎上造出來的平假名,最開始只是用來為漢字注音的而已。

所以在當時將漢字稱為男文字,而將平假名稱為女文字。

明朝時期,中國的文化深刻地影響著倭國,海商們對倭貿易,書籍也是其中一樁重要貨物。中國的名士大儒到倭國去,享受到的待遇遠超後世的明星。

明末大儒朱之瑜流亡倭國,倭國學者、達官顯貴紛紛詣門求教,執弟子禮。

倭國一直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很大,但在明朝時無疑是最為巨大而且突出的。王陽明先生的陽明心學,即便到了後世二十世紀,仍然是倭國政經兩界所推崇的正統學說。

可以說沒有陽明心學,就沒有後世倭國的明治維新!

在倭國這樣的環境條件下,李元利要想將其納入治下,拉攏絕大多數倭人是有必要而且十分可行的,因此伐倭必須要有一個堂堂正正的藉口。(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我的世界:我能升級一切明末草頭王超級兵王(番外)明末山賊明末之君臨天下明末之大國崛起三生三世輪迴劫洪荒之紅雲大道神級小漁民隋唐大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