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末國賊->章節

第四百五十七章北伐山海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推行《整改鹽政令》和《整改礦稅令》這兩項政令,李興之並不是要和內閣以及六部官員協商,而是直接以朝廷的名義下達,當然鑑於目前陝西、河南以及湖廣地區流寇肆虐,所以這兩條政令目前只能在北直隸、山東等靖北軍能夠掌控的地方實施。

說實話,北直隸和山東經歷過崇禎十一年的清軍入關,基本上是被東虜打殘了,各地的士紳死的死,逃的逃,這兩條政令推行起來並不是難事,李興之的實際目標其實是山西的晉商集團。

早在靖北軍假借東虜之名突襲曲阜時,就發現晉商的觸角已經伸到了山東甚至南直隸,所謂言不順,名不正,名不正,事不成,要一舉拿下晉商,就要師出有名,光徵收一個礦稅李興之也怕刺激不了那幫滑的像泥鰍一樣的晉商,所以這次北伐遼東,李興之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挖出晉商集團和東虜勾結的證據。

所以在新一鎮和新六鎮先後抵達通州後,李興之即令各部準備出征事宜。

此次出兵遼東,李興之一共徵調了新一鎮金聲恆部、新四鎮劉文秀部、第六鎮尚可喜部、新六鎮耿仲明部、第七鎮唐通部,以及滿蒙漢綠旗三千四百餘人和李邦傑部的千餘鐵人兵,近三萬步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此外,除了各鎮的炮隊以外,李興之又以朝廷的名義,在京師和通州徵調了兩萬民夫,用來運輸糧草、火炮以及盔甲等裝備物資。

“大帥,奴才等自投大帥以來,雖然被授為一旗旗主,但是本部的兵馬是越打越少,如今滿綠旗已經不足千人,奴才這個旗主不當也罷了,莫如大帥把咱們改編為新七鎮吧!”

滿綠旗旗主安巴有些無奈的看向李興之,滿蒙漢綠旗在投靠靖北軍後,已經減員千餘人,再打幾仗,自己這個旗主豈不成了光桿司令。

“這次攻打遼東,本帥有意你們走青山關出關,關外的蒙古人隨你們抓,抓到的丁口,由你們自行處置,不過若是抓到出關行商的漢人,你們要送至山海關大營。”

“奴才等多謝大帥!”

安巴、阿蘭柴等人大喜,蒙古人都是馬背上的漢子,雖然投靠了東虜,但是留守在各自牧場上的男丁還是有相當數量的。

這些年滿洲人統治蒙古,將能戰的丁口全部充入了軍中,甚至帶走了各自部落的制式武器,說句不好聽的草原上的蒙古人幾乎窮的只剩下牛角弓了,已方有三千多騎兵,打下一些小的部落豈不是易如反掌。

崇禎十三年十一月初,李興之在北伐各部均已準備就緒後,又以朝廷的名義行文山海關,著吳三桂立即奉天子聖旨,統領關寧軍立即趕赴河南戰場,至於軍馬開拔的費用可在軍馬抵達遵化後補充,若不奉詔,便是抗旨,是為朝廷的叛逆。

面對咄咄逼人的靖北軍,吳三桂知道自己再拖延不得,隨即在山海關公然宣佈德王和李興之悖逆亂行,假借靖難之名,行竊國之事,逼死先帝,廢太子而立定王,實為朝廷叛逆,釋出討賊檄文,號召天下勤王。

鎮守山海關總兵官,檄告天下文武官吏軍民人等知悉:

本鎮深叨明朝世爵,統鎮山海關。一時李逆倡亂,罪藩悖行,假清君策之名,旋寇京師,痛哉毅皇烈後之崩摧,慘矣!東宮定藩之顛踣,文武瓦解,六宮恣亂,宗廟瞬息丘墟,生靈流離塗炭,臣民側目,莫可誰何。普天之下,竟無仗義興師勤王討賊,傷哉!國運夫曷可言?

本鎮獨居關外,矢盡兵窮,淚千有血,心痛無聲。為我皇明正統,不得已歃血訂盟,許虜藩封,暫借夷兵十萬,身為前驅,斬將入關。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天,誓必親擒賊帥,斬首太廟,以謝先帝之靈。

五省總督汪喬年受先帝厚恩,憤李逆罪藩之行,為匡復社稷,亦從本鎮所請,本鎮起兵之時,汪督統中原之兵克日北上,據河洛虎視京師;陝西孫部堂公忠體國,亦不滿罪藩攝政,前者曾行書關內,若本鎮舉旗,秦軍即旋師東顧,走山西,寧武直取京師、三路大軍共調集兵馬六十萬數面合圍,李逆安可抗我雷霆一擊。

京畿之文武將吏,本系先帝赤子,時窮勢蹩,委質罪藩,今大軍到處,宜請早降,若賊性依舊,為罪藩爪牙者,天兵到日,玉石俱焚,勿謂言之不預也!在京諸官,唯有李逆、德藩,枉顧天恩,包藏禍心,欲行操莽之事,有得其首者賞萬金、封王爵,檄下,今布遐邇,鹹使聞之。”

吳三桂雖發下討賊檄文,但是其軍馬不過三萬,多爾袞又忙於收編洪承疇所部官軍,只令武英郡王阿濟格率兵萬餘在寧遠和山海關之間紮營,以示支援之意,吳三桂又攝於靖北軍軍威,又認為山海關固若金湯,故此在宣佈要為崇禎復仇後依然謹守關城,並不急於出兵京師。

京師距離山海關不過六百餘里,吳三桂拒不奉詔,並義正言辭地宣稱自己要借東虜為崇禎復仇訊息很快就傳到了京師後。

李興之便斷然下達了進軍山海關的軍令,因為他知道不能再拖延了,必須要搶在多爾袞騰出手之前拿下山海關這個京師門戶,否則一旦吳三桂選擇投靠東虜,那京師便在滿洲人的馬足之下。

崇禎十三年十一月初六,李興之即在通州誓師,並以朝廷的名義宣佈吳三桂四大罪,其罪一:擁兵自重,不從天子號令;其罪二:貪汙腐敗,遼東一年四百萬軍餉,只餘軍馬三萬;其罪三:不救錦州,棄主官出逃山海關;其罪四:勾結東虜,實乃漢奸賣國之人。他李某人作為大都督府大都督,總督內外軍務的齊國公,自然有權利替朝廷剿除叛逆。

其實無論是李興之還是吳三桂都知道,一切口水戰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其結果都要在戰場上見分曉,吳三桂在檄文發出後,便積極督促關內軍馬佈防,準備依靠山海關強大的防禦力,給李興之一個好看。

相關推薦:新順1730重生寡頭1991網遊三國之無雙王者九域神皇回到明末當權臣超越輪迴諸天老不死極道丹皇吞天劍神戰國野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