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末風雲之鐵血崇禎->章節

第一百一十二章 鬧 劇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崇禎帝是不是千古一帝不重要,重要的是想這種爛事的時候,不要站在皇帝面前,否則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文孟希就碰到這種事,他在一邊胡思亂想,發完感慨的朱由檢轉身就看到他;大概是想起因病告退的文震孟,向他招招手,微笑道:“文愛卿!文起(文震孟的字)之弟,你們兄弟幾人倒利害,一個賽過一個,朕記得翰林院還有位文震亨,原來還有位姚希孟,文家倒是人才輩出,也不負先祖盛名!”

皇帝將文家之事慢慢道來,文孟希不敢再造次亂想,忙俯首回道:“謝陛下掛念,臣是文家遠房,不敢與兩位兄長相提並論。”

又是嫡庶之分!門戶之見何時了,朕自家又不是這樣!

朱由檢嘆了口氣,緩緩說道:“愛卿不必自謙,軍隊嗜血制勝,軍法糾偏揚善;愛卿與文起是先行者,擔子很重,責任也大,功勞更大!愛卿又何必拘泥於出身,朕的出身就不行,也是民間所說小娘養的,先皇也是!愛卿又怕什麼?擔心什麼?”

粗鄙不堪的話語,這時聽起來怎麼這麼動聽,文孟希伏地哽咽道:“謝陛下聖訓,臣不敢與陛下相比,臣定奉公守法,輔佐孫將軍治理好第二軍。”

迎著即將落山的夕陽,朱由檢挺直著腰桿,平靜的說道:“文愛卿啊!又錯了,不是輔佐,是共同!他主軍,你主政,相輔相成第二軍才能成強軍!西域才能真正歸屬大明!大明不是朕個人的,也不是姓朱一家的,它是全體中原人的!記住啦!”

聽到太多駭人聽聞的東西,腦子根本轉不過來,文孟希一下又呆住了。

好在孫應元反應快,輕推了下他的後背,忙跪在文孟希身邊,朗聲說道:“陛下聖明,臣定與軍法官同心協力,為大明開疆拓土,固守邊防!”

朱由檢遭受太多打擊,如今被近臣賣力吹捧,自尊心飛得老高,自嘲道:“聖明不聖明無所謂,只要能讓大明子民吃飽飯,不受外族欺負,就是昏君、暴君又如何?”

皇帝老子!您“老人家”到底是啥個意思嘛!不帶這麼嚇唬人的嘛!

王承恩看著年輕皇帝鬧得太不成樣子,忙過來扶起兩個嚇得不輕的臣子,輕聲勸道:“皇爺堪比太祖,誰敢多說半句閒話,老奴豁出這條老命不要,也要與他拼個‘他死我活’!”

嘿!你個老東西!老子發下感慨,你又在這截胡!

朱由檢想打趣下王承恩,可又一回頭,看到臉色慘白、兩腿直打哆嗦的文孟希;暗叫道糟糕,嚇著人啦!看來在這些文臣面前還真得好好裝裝樣子!

自己闖的禍自己背,朱由檢倒不會耍無賴,尷尬咳一聲,苦笑道:“呃!那個!文愛卿啊!朕送兩句前人的詩給你,回去好好琢磨琢磨;‘一片冰心在玉壺’與‘留取丹心照汗青’!”

也不等文孟希反應過來,又對著孫應元吩咐道:“呃!那個孫愛卿啊,快扶文愛卿去休息!等會去邊上的屯墾農場吃烤全羊。”

多年後,身為大明上院議長的文孟希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感嘆不已!自己當年腦袋空白一片不說,怎麼會兩腿打顫?是不

是記錯了!怎麼會這樣?

他沒記錯,還真是這樣!就為這事,他的老搭檔取笑了他一輩子。

取笑就取笑!誰能和你們這些能與皇帝勾肩搭背的人比!咱比也比不過來啊!不過皇帝送咱的那兩句詩,還真受用終身!

崇禎八年的那次巡遊,史稱“第一次西巡”,開創大明皇帝定期巡遊各地的先例;由於崇禎帝毫無徵兆的在銀川病倒,隨後各地先後爆發騷亂,雖然被官府迅速鎮壓,不過也成了“西巡”唯一的敗筆。

喜歡研究歷史迷霧後面真實事實的人發現了問題,稱病近兩個月的皇帝突然毫無徵兆的出現在蘭州附近,生龍活虎完全不象得過重病的樣子,而那時大明國內最大的騷亂才剛剛被平息。

為了追尋真相,不少人翻遍皇家圖書館相關檔案,發現更多蛛絲馬跡。

“陰謀派”將暴亂歸結於崇禎帝的縱容,故意打擊政敵所用的“引蛇出洞”之計!此言論一出,遭到“史書派”圍追堵截,因為不管大明國家圖書館、皇家圖書館,都找不到崇禎沒病的證據,“史書派”拿著皇室醫院(原太醫院)保留的當年每日出診記錄冷笑。

或許是那段時期所存資料前後矛盾或邏輯上破綻太多,“第一次西巡”成了學術屆爭論不休的話題。

不過那次西巡的疑團太多,文字記錄又太少,但對後世大明影響深遠,不由人不懷疑!

“幻想派”結合野史提出石破天驚的觀點,不僅崇禎帝根本沒病,病故的餘貴人也根本沒死;兩人以此為藉口私自出遊河西走廊,想去敦煌看石窟,不知怎麼到了安西城就打到回府,餘貴人也不見蹤跡。

這派觀點符合野史及部分人的家譜記錄,在大明民間有很高的支持率,畢竟來路不明餘貴人的“粉絲”可不少;餘貴人的官方記錄是身材高挑美豔、性格潑辣、不受禮儀約束,最重要是來路不明且與皇帝感情深厚,這些條件符合普通少女獨佔千古一帝的夢想。

幻想派之所以稱為“幻想”,就是情節離奇根本不合邏輯,被其它派別聯合無視,在學術屆地位卑微,只是在“戲說歷史界”佔了一席之地。

不說還沒發生的事,繼續聊聊任性的崇禎帝朱由檢。

不怪後世學者不知崇禎帝到過安西,當時的大明內閣也不知道這事。

餘貴妃發急症病故,皇帝藉口送葬帶著人跑得沒影,兩天後等他們反應過來想找人,負責他們安全的巡警總隊長黃民輝遞給他們一份秘旨。

皇帝說痛失愛妃無心政事,想去看看河西走廊看看風景散散心,到嘉峪關就回,約定兩個月後在蘭州會合,各位勿念、勿擾,閱後即焚之類的渾話。

接到這份稀奇古怪的密旨,再三確認確是皇帝手筆,首輔李標那一刻想死得心都有。

怎麼辦?陪同皇帝巡遊的重量級人物都在九原防備蒙古人鬧事,如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化淳、參謀本部總督查曹文詔和近衛軍副軍長張慶元等;身邊只有個三心二意的巡警總隊長黃民輝,還有那個沒半個兵的次輔梁世勳。

能怎麼辦?思來想去的內閣幾位大佬只得無奈尊旨照辦!

因為除了替皇帝瞞著這事,沒第二條活路可走!

當前的崇禎帝不是毫無根基的嘉靖帝,也不是無心政事的萬曆帝,更不是失去軍權的天啟帝。

想要他退位?得先看看大明皇家陸軍、海軍和近衛軍的幾十萬人答不答應!立外面的親王?那位幸運的親王估計還沒走到直隸就會掛了,實在無福消受如此殊榮;挾迫兩位皇后立遼王?得先過近衛軍軍長周遇吉和教導團團長劉忠君那關,估計單有劉忠君在,遼王就不會答應這種“無禮”的要求!

到這時,首輔李標等人才知道中了皇帝的“奸計”,所有這一切都是崇禎帝早就謀劃好的。

成立國民警衛隊,變相收了各總督的軍權,但加強了行省的應急反應能力;成立巡警和巡警總隊,將文臣看牢,也便於控制各地的不安分守己的人;外出巡查,挑起國內矛盾,讓內閣疲於應付各地有可能出現的小規模騷亂!

可憐內閣成了皇帝棋局中的重要棋子,還不得不拼命向前衝,努力扮演好被賦予的角色,掩護主角崇禎帝在河西走廊“耍奸偷懶”,面子丟得不一般大。

丟臉面的爛事既然出現,自然不會在文官執筆的史書裡留什麼痕跡;有人會說史官很正直、中立,不會亂寫?

別天真啦!歷史是人寫的,是人就會怕死,將不怕死的換個怕死的就行,再不行就由皇家安全局直接編造;後人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亂改前朝皇帝實錄,當朝的“秘密警察”還不能“造假”?

朱由檢最初設想很單純,就是給自己放個長假,帶著餘貴人“自助遊”走遍河西走廊各地,過過溫馨爛漫的二人世界。

真應了那句“人算不如天算”,機關算盡,沒算過老天爺!餘貴人臨到頭提出了“離婚”,孤苦伶仃的朱由檢不得不做“獨行俠”。

既然是“獨行俠”就沒什麼牽掛和束縛,那是想怎麼走就怎麼走,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當事人爽是爽了,可把隨行的人給“玩壞”了。

別看朱由檢又一次“失戀”,看似冒失的出關召見出征的大將,其實是看到九邊很多問題,要向他面授機宜;此行有胡亂瞎搞的成分在,但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明對不服管制外族的政策。

沒人知道朱由檢與孫應元說了什麼,只知道孫應元在隨後的西域征討過程中,大多採用了“鐵血政策“;對付不合作的勢力從不懷柔,合作的勢力也是多族雜居,互相牽制,從不讓一族勢力做大;這些政策確實在民族眾多、關係複雜的西域取得奇效。

英格蘭人最後將這招偷學回去,用在它的殖民地,效果好像也不錯,成就了所謂“日不落帝國”的美譽;不過即使是所謂“日不落帝國”,在大明帝國面前也是不夠看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然這也是後話,咱們再繼續排排坐,看故事。

備註:

1、

文孟希是筆誤,本應該是文震亨,將錯就錯!誰又知道文震孟有多少兄弟?

2、

姚孟希是文震孟外甥,與舅舅文震孟感情深厚,兩人於崇禎八年先後病故。

相關推薦:創業從養老開始從道果開始蜀山之玄門正宗雪狼出擊諸道學宮醫手收天與女神荒島求生的日子星空最強大聖大醫凌然這個和尚種田就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