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末風雲之鐵血崇禎->章節

第九十八章 演 義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崇禎八年開春,熬過漫長冬季的崇禎帝朱由檢長噓一口氣,又一次石破天驚;春節假期後的第一次大朝會,崇禎帝昭告天下,封皇長子朱慈烺為遼王。

大臣們意外驚喜還未回過神時,王承恩又宣佈皇帝將巡遊帝國各地,檢查各地民生;期間由懿安皇後與周皇後輔佐遼王監國,內閣與直隸總督孫傳庭共同協助。

冠冕堂皇的理由,周密合理的部署,內閣和五軍都督府都不出聲,不說勳貴們巴不得皇帝不在京城,滿朝文官沒一個敢跳出來反駁。

二月初,天氣回暖,朱由檢帶著餘貴人(聖姑),由大批隨從的護衛,開始對直隸、歸化、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及河南等行省及總督區的巡查。

皇帝此次出行意義重大,光陪同的重要文武大臣就有近十位,其中既有首輔李標、次輔梁世勳、閣員韓爌、楊景辰等內閣成員;也有大明的“黨校”翰林院也派出包括新科三甲劉理順、吳國華、陳組綬等在內的庶吉士;還有督察院左都御史史可法,大理寺寺丞房壯麗等“司法系統”之人。

既有老臣隨時處理政務,也可鍛鍊新人提高處理政事水平,更有打擊貪贓枉法的地方官員的鐵拳在側。

大批朝廷重臣出行,隨從和負責安全的人就更多,歸屬各部的有大概上萬人,統一由內宮總管曹化淳領隊的司禮監總負責。

貼身護衛當然是由皇帝死黨王承恩統領的皇家安全局負責,都指揮使衛時東帶領的皇家衛隊上直衛與龍騰衛負責外圍安全及日常護衛;至於副軍長張慶元帶領的皇家近衛軍騎兵旅,則負責沿途線路的安全。

其他官員們的安全怎麼辦?君無戲言,皇家安全局和皇家衛隊不插手,由剛成立的巡警總隊負責,巡警總隊長黃民輝親自帶隊,保證萬無一失。

大明帝國的皇帝開始馬不停蹄的巡遊北部各省,以加強其統治的根基;南部沿海各省也在加緊深化改革、修建道路,為攻打安南做準備工作。

安南此刻也是風起雲湧,內部紛爭不斷,各方勢力摩拳擦掌、養精蓄銳,時刻準備著給對手痛擊!

發源與雲南大理的紅河,走完艱苦的崇山峻嶺路程,終於撥開雲霧來到平原地帶;此時不僅河道由狹窄險要變得寬敞,水流也由洶湧湍急變得緩慢,在安南北部形成巨大的沖積平原,俗稱紅河三角洲。

紅河三角洲的西北角,紅河岸邊有座中國人念念不忘的城市,它就是大明交趾省的省會,安南都城升龍城(今越南河內市)。

肥沃的土地便於耕種,也養育了勤勞得人民;中原王朝不遠萬里多次佔領此地,但山高路遠交通不利,加上遠離中原腹地,安南人的離心力一直很強;隨著中原王朝代的更替,桀驁不馴的安南人也多次叛離,獨特的經歷和地理特性讓這裡形成了不同於中原的文化。

元末明初,盛極一時的元帝國分崩離析,早有叛心的安南無意外又一次叛離中原;繼承元統治的大明開拓進取,自然揮軍也佔領這片三角洲,設立交趾行省開始了統治。

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具有獨立文化特性的民族沒那麼容易馴服,以中世紀的統治技能,除了暴力鎮壓想不出其它什麼有效招式安撫。

“有壓迫就有反抗”,安南的反抗是此起彼伏,讓大明的統治者疲於應付、頭痛不

矣。

越人孜孜不倦的反抗最終結出碩果,高高在上的大明文官對此地失去耐心;不僅慫恿大明皇帝承認其獨立的地位,還讓它出現在可笑的朝貢體系裡,大明面子被丟在地上,還被痛踩了幾腳。

到這也不得不佩服文人的無恥,那個全面退縮時期竟被鼓吹成“盛世”;如同偏安一隅的“南宋”,整日躲在角落裡自吹自擂,叫囂著自己經濟實力是天下第一,結果被西夏、金、蒙古等國輪流按在地下,不停的摩擦。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些爛事在前文大致評價過,此刻也就不浪費時間多說。

繼續靜下心來慢慢說安南的故事,其精彩程度絕對不亞於漢末“三國演義”,也沒埋沒安南“小中華”的名聲。

好不容易脫離中原正統王朝統治,安南人也沒安下心好好過日子;內部紛爭的慘烈不會比對反抗外族人統治差多少,兩百多年間權臣當道,安南版“曹操”此起彼伏;黎朝、莫朝先後粉墨登場,上演著一幕幕恩怨情仇。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到明末崇禎時期,安南大體成“南北分治”局面,俗稱“鄭阮紛爭”;其軍事分界線在越南廣平省的崢江,大致在北緯十七度附近。

要說這時期安南歷史,繞不開下面兩位重量級選手,首先登場的是北方的鄭主。

“後黎朝”借屍還魂打敗“莫朝”,國王黎主成了牽線的木偶,控制黎朝“御林軍“兵權的權臣鄭家(越南稱為鄭主)統治安南北方。

地域大概是從大明邊境往南直到廣平省的崢江,佔有紅河三角洲這片膏腴之地,定都於升龍城,現任國王是黎神宗黎維祺,鄭主的家主是清都王鄭梉。

奇怪吧!國王是王,大臣也是王;其實越南的史書稱木偶黎主是“皇”,對!我沒寫錯,您沒看錯!黎神宗黎維祺是安南的皇帝。

接著登場的是南方的阮主,這位選手上位有點勵志,不甘平庸的朋友可以借鑑。

話說當年阮家和鄭家本是親密戰友和姻親,共同努力趕走了篡位的莫朝,恢復了大黎江山,扶植了傀儡“皇帝”,俗稱“後黎朝”。

共患難易,同富貴難!不僅夫妻如此,朋友間也一樣;爭奪權力的過程中阮家敗北,機智的阮家用計,謀得鎮守順化的“好差事”。

順化在哪裡?看看地圖就應該知道,在越南狹長地形的中部位置,離升龍城將近六百公里;這時順化還是“大黎帝國”的南部邊疆城市,其南邊就是中原歷史裡的“佔城國”或“佔婆國”。

這麼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原是安南囚犯流放地;阮家甘做綠葉苦心經營,一邊派軍隊北上協助鄭家打擊莫朝殘餘,一邊往南擴張。

憑藉孜孜不倦的努力,終成尾大不掉局面自立為王;由此世鎮順化的阮家接替北逃的“莫朝”升級成鄭家主要對手,俗稱阮主;現在的家主是自稱“仁國公”阮福源,如歷史沒有偏差,這位將在今年老去,由於世子過世早,由次子阮福瀾繼位。

順便多說兩句,這阮家不光是分離勢力,其對後世越南版圖貢獻較大;歷史如果沒偏差,越南南部地區基本是經阮家多代打拼才有後世規模,包括越南第一大城市胡志明市(西貢)。

最後介紹兩位打醬油的選手,高平莫家與宣光保主。

這兩位只能在安南北部山區苟延殘喘,勢力太

小,不能左右安南局勢;好歹也算是一方豪傑,不能不說。

第一位高平(今越南高平市)莫家,顧名思義就是的莫朝殘餘力量。

這貨生命力頑強,屬於打不死的“小強”,經常被鄭家按在地上痛打,打不過就跑大明境內躲避,風頭一過又回高平稱王;高平一帶莫朝殘餘勢力不少,倒也能頑強支撐下去,現任國王是莫敬寬。

第二位就是世鎮宣光(今越南高平市)的保主,沒錯!又是“世鎮”出的問題!

保主先祖武氏原是黎朝的官員,莫朝篡位之初,武氏即起兵反對,對建立“後黎朝”有功;原本以為憑藉這份“忠心”可以脫離窮山惡水,到平原地帶喝酒吃肉,哪知世事無常,太想得到反而會落空,最後只得到保留世代鎮守的權利。

自持強大的鄭家憑空多了個不入流的對手,欲求不滿的武氏心懷怨恨,從此與掌權的鄭家貌合神離,現任家主是自稱“隆平王”武德恭。

大黎帝國是安南內部稱呼,對外稱安南,小小的地方“一皇三王一公”,還真是熱鬧!媲美漢末三國鼎立還真沒錯!不服不行!

“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是魯迅老先生詩句,這句話換做戲文是“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

這句臺詞可以很好詮釋安南都城的百年悽慘命運,百年間,歷經戰亂的升龍城被各方爭來奪去,早失去了往日的繁華;除了城牆依舊高大威猛,城內早沒有百年前一半繁華,佔據此城的鄭家與南方阮家兩次作戰失利,滿城披麻戴孝讓城池更顯淒涼冷落。

戰亂是百姓的噩夢,卻是當權者的“春藥”!

話粗俗但在理,在南方的火炮與水師前碰得頭破血流的鄭主,出於對權力的追求與渴望,哪那麼容易認輸!

自持自己地廣人多,繼續擴軍備戰意圖報仇雪恥,損失慘重的“御林軍”一時又兵強馬壯,很快恢復了元氣,整日在軍營有模有樣的訓練著。

光靠人是打不過桀驁不馴的阮家,鄭主不惜重金從南洋引來尼德蘭人造船、鑄炮,從大明高價聘來的鐵匠修砌鍊鐵高爐、打造火繩槍,這些在原來的歷史上都晚幾年。

這些外來的“洋和尚”也確實會唸經,經他們的指點,原來的鐵匠鋪改變了模樣;更多的爐子被建成,鐵匠也被分成幾班,抄襲而來的“高爐”也立了起來,升龍城變成了一間真正兵工廠。

病態的專注軍工的發展,猶如後世的北極熊,還別說升龍城竟比以前繁榮不少;市面上的行人面色雖然依舊是菜色,但商館、妓院、酒肆多了不少,來往的客商自然也多了許多。

升龍城的這些變化,讓鄭家家主鄭梉很是得意一把,看著掛在牆上的地圖,那眼神也熱切不少。

備註:

1、 安南的局面在明末可以說是兩強爭霸,邊上三位小弟打醬油;兩強就是鄭、阮兩家,三位小弟是高平的莫朝殘餘、宣光的保主及南邊的佔城。

2、 鄭家家主估計以前是 “御林軍”主將,所以安南御林軍聽鄭家的。

3、 鄭、阮兩家爭霸,被異軍突起的西山的義軍打敗,義軍成立歷史上西山朝阮家,後定都阮家的老巢順化。

相關推薦:創業從養老開始從道果開始蜀山之玄門正宗雪狼出擊諸道學宮醫手收天與女神荒島求生的日子星空最強大聖大醫凌然這個和尚種田就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