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末風雲之鐵血崇禎->章節

第八十七章 霸 權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尊敬的馬尼拉大主教巴塔斯跑路了,可憐的呂宋總督科奎拉哪裡去了?

巴塔斯說得沒錯,他出城前確實控制住馬尼拉城,不過總督不是被軟禁,而是被射殺,對外宣稱死於明軍炮火;西洋人的權力鬥爭同樣是爾虞我詐、刀光劍影與血流成河,並沒有比美州印第安人文明到哪裡去。

真正死於明軍炮火的是在城頭慶祝“和平”的政變的士兵、貴族和平民,而且很不幸參與刺殺總督的士兵基本都在城頭,秘密似乎要永遠埋在歷史的塵埃裡。

事情又怎麼被揭露出來?說來又是一篇長篇勵志故事。

參與此事的一名士兵身負重傷被壓在屍體下,躲過了致命炮火的打擊,清理城頭時,與其他傷員一起被丟在教堂等死;可是這傢伙在那麼惡劣的條件,竟奇蹟般存活下來。

活過來又怎麼樣!這位馬尼拉城和平“功臣”與其他倖存士兵及一些落魄貴族被遺棄,住進了明軍設立戰俘營;最後加入了明國的僱傭軍,參加了明國爭奪南洋的戰爭。

歷經磨難,晚年離開居住多年的大明,回到西班牙故土;物是人非,西班牙此刻已步入衰落,誰又會理會一個落魄歸來的“探險者”。

憤怒之下披露了丟失呂宋的前前後後,可惜的是當事人基本都凋零殆盡;不說故去的城防司令後來在美州做到總督要職,長壽的巴塔斯雖沒完成夢想做到紅衣主教,也是當時馬德里教區大主教。

這種大環境下,沒人拿這位落魄的老兵當回事,最後孤老死在在監獄裡。

幾百年後,一位歷史愛好者從犄角旮瘩找出這東西,做為一種“重磅訊息”在網路中流傳,被“正牌”史學家譏笑不已。

時也,命也。

不說西班牙的悲情故事,繼續講大明的光輝歲月。

呂宋是西班牙人在亞洲的唯一殖民地,首府馬尼拉是西班牙全球貿易路線中的重要支點。

兩個主要因素決定此次戰爭收穫是巨大的,戰後清理繳獲戰利品價值達兩千萬兩白銀以上;呂宋總督府儲存的用來交易或準備運回馬德里的白銀就有八百萬兩,還有黃金一百萬兩,價值兩百萬兩白銀的金銀財寶;還不包括教堂、總督府等地的大量金、銀器物,碼頭十餘膄貨船及倉庫裡的貨物等等。

對大明來說掠奪財物事小,佔領了南下的支點才是真。

呂宋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港口眾多,可以安置南方幾省大量的富餘人員;這些即是優勢也是劣勢,島嶼分散,陸上交通不利,加上炎熱潮溼,容易生病。

事後也證明也是如此,大明前後花了近五十年時間,前後移民近百萬人,才敢說“真正”控制包括呂宋在內的南洋各島嶼。

佔領馬尼拉城以後,趁馬尼拉陷落的訊息還未傳開,春風得意的潘雲龍沒有停下腳步;休整三日後,派鄭芝虎率領南洋艦隊帶領一個陸戰營南下,佔領棉蘭老島西部半島的三寶顏,在呂宋南部打下一個支點,劍指巴達維亞。

將戰報上報同時,潘雲龍隨本上奏建議擴編海軍,組建外洋艦隊保護大明在南洋的利益,艦隊母港就定在馬尼拉和佔城的金蘭灣。

崇禎帝朱由檢東征西討,不斷開疆擴土,連藩國朝鮮都扒了層皮;也只剩下近在咫尺的琉球、倭國、安南沒多費心血。

也不是沒注意到或不想打主意,只不過當時的戰略重心在北面而已。

如今北方大定,也該回頭處理東邊與南邊幾個鄰邦,首當其衝就是琉球。

自崇禎三年派鄭芝龍送琉球使者回國,趕走了盤踞於琉球島倭國島津家駐軍;琉球王國又回到中華正統文化圈,首裡(琉球都城)也成了大明南方各省對日貿易的中轉站,偶爾駐守廈門的

南洋艦隊也會來串下門。

為何一貫飛揚跋扈的島津家為何如此乖張,捂著屁股逃回了鹿兒島。

今非昔比的大明不說不是薩摩藩能得罪的,就是幕府將軍德川家光也不敢造次;大明擺平朝鮮北部的遼東叛軍餘部並在朝鮮駐軍後,感到壓力的德川家光害怕大明將怒火燒到日本列島;就琉球王國與島津家的恩怨,專門派特使到北京送信和解,獻上了年事已侵略琉球主將樺山久高的人頭。

面對日本方面的示好,大明崇禎皇帝對此不置可否,冷冷的回絕與幕府直接貿易的請求;只同意透過九州島北部肥前平戶藩松浦家貿易,言下之意是要在日本扶植親大明的勢力。

薩摩藩在大明與幕府間兩頭受氣,又看到松浦家勢力大漲,聯合肥前鍋島家,隱隱有稱霸九州的勢頭;暗中找到琉球內部親日分子需求貿易合作機會,大明全面開放海禁後轉口貿易份額減少的琉球如獲至寶,欣然與以前的敵人做起了交易,完美詮釋了“利益面前,敵人也可以是朋友”這句名言。

德川幕府一看九州島兩強藩在厲兵秣馬,順藤摸瓜找到琉球要求貿易,琉球那是求之不得;日本的銀子、金子女子和原料是源源不斷透過琉球進入大明,換取絲綢、棉布、瓷器及鐵器。

大明對琉球的“二五仔”做法也是裝聾作啞,悶聲發大財;反正外銷的鐵器基本是球墨鑄鐵,回爐重煉成本高昂;為加大日本國內緊張氣氛,偶爾還會賣淘汰的武器,自然也包括火繩槍和老舊火炮。

脫胎換骨的大明不僅改變對日本的態度,更改變對各藩屬國的態度;特別是臨近幾個藩國,如朝鮮、琉球、南掌(今寮國)、安南(今越南北部)、占城(今越南中部)及金邊(今柬埔寨及越南南部)等,除了傳統的朝貢,更加大經濟及文化的影響。

效果最好當屬朝鮮和琉球兩地,又以琉球經濟體量小,所受影響最大;軍政已完全被大明控制,大批貴族子弟去南京、福州學習中原文化;國內“明風日盛”,穿明國衣、說明國話變成了時尚。

琉球王國越注重貿易獲利,越忽視國內糧食生產;糧、油等基本生活用品在“舶來品”衝擊下潰不成軍,“唯利是圖”的琉球為減少白銀流出,聽從“專家”意見在向大明舉債的同時,強迫國民改種附加值較高的甘蔗、菸草等經濟作物,以物易物換取大明的糧食、工業品及奢侈品。

大明已不是藩國的福利院,崇禎六年大明開始收緊經濟的繩索,取得琉球王國的貨幣發行權;不久依照朝鮮例租借了北部的奄美群島,建設皇家海軍的泊錨地。

不是在朝鮮租借了濟州島麼,再租島幹嘛?

濟州島和琉球地理位置不同,濟州處於對馬海峽,是大明通往海參威、庫頁島要衝,也是北方各省對日貿易的中轉休息地。

琉球處於大明通往太平洋咽喉要道,後世的“第一島鏈”重要一環;租借奄美群島,蠶食琉球、監視倭國是第一個原因,為今後探索太平洋東岸建立中繼點是第二個原因。

琉球王國現如今在位的是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八代國王——尚豐,頭銜也夠長的,湊合著看吧!

尚豐這位兄弟在歷史上也算命運坎坷的,早年被抓往倭國薩摩藩作人質,同年冬被釋放歸國成為攝政,後一直是日本人手裡的玩偶。

這個虛構的時代,琉球王尚豐嘗到了久違的權力滋味,權力是有了,煩惱自然就來了。

大明皇家海軍聯合艦隊在呂宋馬尼拉大殺四方時,北洋艦隊參謀長戴敬琳率領皇家海軍特別艦隊海試;海試不去琉球北部的奄美大島基地,竟直接來到琉球王國那霸島外海。

大明艦隊來到那霸不知是心血來潮,還是“橫行霸道”慣了,竟然對著外海一

處礁石感興趣,艦隊一溜排開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炮擊。

看來飽受駐軍騷擾是琉球人民永久的痛,“駐軍擾民”問題都跑到中世紀的來了。

毫無徵兆的炮聲響起,原本還在碼頭觀望、準備歡迎天朝大軍到來的首裡的居民嚇得半死,以為該死的“倭寇”又打來了。

原本安詳、平和的碼頭當即炸窩,場面與馬尼拉差不多,大家自行腦補;不同的是驚慌失措的百姓抱頭鼠竄,嘴裡大聲喊著:倭寇來啦!倭寇來啦!

恐懼和謠言其實都是種“傳染病”,“倭寇來了”的訊息隨著綿綿炮聲傳遍全城;一時原本就人少的首裡街頭更見不到什麼人,只剩下一些光腳日本商人茫然的徘徊著,四處尋找不知丟到哪去的木屐。

琉球王宮,突聞警訊的琉球兵慌亂將宮門緊閉,拿著火繩槍的王城侍衛翹著屁股趴在城頭,連往外看的勇氣都沒有。

從明國請來的海軍陸戰隊軍官看了,氣得舉起手裡的刀鞘拍打了下去,邊打邊罵道:“該死的膽小鬼,起來!都起來!鬼影子都沒見到就嚇成這樣!放在大明早砍了你們的狗頭。”

士兵忍受著後背的痛苦,將手裡的火繩槍一扔,抱著頭都蜷縮在一起;不反抗!不申辯!就是不起身!

守衛王宮的士兵如此不堪,宮內的侍女也好不到哪去;哭爹喊娘的不少,也是慌作一團四處亂竄。

下面表現不佳,那琉球王尚豐做為一國之主,表現應該還好吧?

好?能好哪去!

備註“

1、

棉蘭老島:世界第14大島嶼,也是菲律賓境內僅次於呂宋島的第二大島。島上山地、高原廣佈。西部海拔2954米的阿波火山是菲律賓最高的火山,棉蘭老河長400公里,是菲律賓第一大河;植被以熱帶雨林為主,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和港灣。

2、

三寶顏: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西部港口,南三寶顏省直轄市;與蘇祿群島遙望,瀕臨巴西蘭海峽,建於1635年,曾被西班牙殖民者焚燬,後重建。

3、

薩摩藩,正式名稱為鹿兒島藩,為日本江戶時代的藩屬地,在九州西南部;江戶時代,其領地控有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屬地,此外琉球王國也受他們控制,領土包括今日的鹿兒島縣全域(含琉球國的奄美群島)與宮崎縣的西南部。

日本明治維新四強藩之一,薩摩藩的大名,即藩主為島津氏,明治維新以後,因藩改縣運動後被免除藩國領主地位,受封為“華族”,爵位公爵。

4、

徵夷大將軍在日本歷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階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實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將軍”一詞指軍階中的高階領導職。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徵夷大將軍的衙門稱為幕府,故俗稱徵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將軍為“日本國王”(例如足利義滿);而鐮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將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將軍大多自號“日本國大君”。

5、

那霸島,琉球人稱為“浮島”,是國場川、安裡川、久茂地川的土砂沖積而成的海灣中的島嶼;1451年,尚金福王修築那霸和崇元寺之間的長虹堤,連線那霸和首裡之間的陸路交通。

17世紀後期,那霸已經是首裡的外港,並形成了那霸四町(西、東、若狹、泉崎)。那霸的久米村地區是中國人居住區,居住在這裡的閩人三十六姓在琉球國的貿易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推薦:創業從養老開始從道果開始蜀山之玄門正宗雪狼出擊諸道學宮醫手收天與女神荒島求生的日子星空最強大聖大醫凌然這個和尚種田就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