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末風雲之鐵血崇禎->章節

第二十七章 亂世三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滅了車臣部,土圖謝部不就直接暴露在明軍三面包圍中,它為何要這麼做?僅僅是為了那個“轉世靈童”?

不對! 應該還有其他的目的!試探?還是要做喀爾喀汗王?

喀爾喀的汗王就算了吧!土圖謝部內部都不平靜,還來窺視老子的扎薩克圖部?老子自己都擺不平下面,你能擺平?

試探?肯定是試探!

想定的素巴第小心的回道:“土圖謝汗!扎薩克圖部對新任活佛沒有妄念,全力支持土圖謝部的選擇;只是這車臣汗已內附,咱們如果此刻動手,不是與大明作對麼?”

哼!有你這句話就好!

得手的袞布繼續試探,獰笑道:“作對!有啥不可以,大明自持武力強大,可要到漠北來,勢力還不夠看!和碩特部在西域遭受準噶爾部巨大壓力,大明又不斷西進,生存環境日益惡劣;他們不堪壓迫,準備起事反抗,拿下哈密。”

“嘶!”

素巴第倒吸一口冷氣,看著袞布的樣子不像作假,難道和碩特部找過他?

如果真是如此,大明將兩面受敵!只要繞過他們駐紮在邊境的要塞,到處是漏洞的大明防禦體系,很輕易就可以打進其內部,未必不是取勝之道!兩部聯手,未必不能重現蒙古各部曾經的輝煌!

巨大誘惑面前,素巴第真的心動了。

見素巴第神情稍變,袞布又加碼,冷笑道:“咱們就以‘秋獵’名義南下,先突襲車臣部,再以會見漢人皇帝的名義南下;他們必沒有防備,只要捉住漢人皇帝,大事成矣!”

啥?抓大明皇帝?你當大明傻啊!素巴第終於清醒過來,這哪是什麼妙計,這是送死!

面對如此稀爛的戰術,素巴第疑惑了,以袞布的精明,怎麼回想出這種爛招!不對!應該是試探!

素巴第冷靜了下來,很乾脆的道:“土圖謝汗,如果這樣,恕扎薩克圖部不奉陪!認命吧!喀爾喀部走到盡頭了,已無力與大明爭鋒了,咱們要麼堂堂正正像個男人一樣與大明決一死戰,也對起‘孛兒只斤’這個姓氏!要麼象車臣部一樣投降,至少還保住榮華富貴,也傳承了‘孛兒只斤’這個姓氏。”

哎!這樣都騙不到人,真是無語了,看來那個羅斯人說得沒錯,咱們蒙古人的謀略和勇氣都隨著歲月流逝了。

袞布長長嘆了口氣,索然無味道:“扎薩克圖汗,還是你能沉得住氣啊!不會被花言巧語迷了心智!咱們一起去見見活佛吧,或許這樣咱們也能心安些!”

這麼快就放棄?不至於啊!

素巴第試探道:“汗王不再嘗試下?機會還是有的!”

機會?機會在察哈爾部被滅(集寧之戰)時,就沒了!正統的蒙古汗王都歸順了,咱們這些旁族還跳個啥啊!

看淡了,就放得開,袞布嘆道:“有啥啊!車臣汗比咱們看得明白,大明是什麼人?羅斯是什麼人?咱們投靠大明估計還是個王爺;如果投靠羅斯人,到時連骨頭都不會剩!畢竟不同源也不同種啊!”

呵!這時倒乾脆了,剛才是誰在騙人啊!素巴第反問道:“和碩特部怎麼辦?咱們不幫下他?”

怎麼幫?聽勸麼?打不過噶爾丹,以為大明就弱?

明奪下哈密、敦煌,為啥?就是要卡住和碩特南下的側翼;還在烏斯藏的阿里地區佈下蒙古衛所軍,這是幹嘛?是在為進軍西域(新疆)做準備啊!

袞布搖搖頭不願再想,悵然若失道:“顧不得那麼多了,圖魯拜琥(顧始汗)生不逢時!有雄心,有膽略,可惜遇到的對手都不差,特別是大明起死回生,此行他估計凶多吉少!”

也是!和碩特部想投機,想是和大明再戰後談價!可這價格那麼好談?

素巴第嘆了口氣,想到自己,繼續問道:“那‘秋獵’還去不去?要不大明皇帝那可過不去啊!”

袞布搖搖頭,頹然道:“讓下面的人去吧!咱們好歹給先人留點臉面,車臣部那個老家夥還不是派自己兒子去的;咱們去陪著老活佛吧!免得他一個人在這邊孤單!”

就這麼完啦! 素巴第兩眼朦朧了起來,看著袞布站起身,搖搖晃晃的向著門口走去,背影是是那麼的孤獨和無助。

迎著從門口射進來的陽光,他恍惚看到了林丹汗孤獨的背影,看到無數的察哈爾勇士潮水般衝向明軍,又潮水的倒下;那些前仆後繼的背影與林丹汗背影交錯著,慢慢交錯在一起,漸漸的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們才是蒙古人的英雄!雖然失敗了,至少他們抗爭過,嘗試過!如同即將或已經飛蛾撲火的和碩特部,同樣是英雄!

英雄?或許活著才是真正的“英雄”!素巴第擦拭下眼角,站起身追上了已走出大帳的袞布。

西邊,太陽即將下山,一片晚霞映滿了西邊半邊天,染紅了圖拉河河谷,染紅了站在蘇魯錠下的兩位蒙古王爺,殘陽如血!

一片鐘聲由遠而近,瞬間傳遍了整個河谷,兩位汗王渾身一震,難以置信的對視一眼,踉踉蹌蹌的往自己的馬跑去。

馬蹄濺起的灰塵中,河谷陷入一片哀嚎聲,一個時代結束了,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莫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

王維的這首《塞上作》,描寫了唐時居延海的一些情景,自漢武帝時期霍去病打敗匈奴佔領河西走廊,居延海一直是中原王朝重要的邊關所在。

到了《清平樂》描寫的我大宋盛世,這裡成了西夏的邊境要塞黑水城,到元是集乃路總管府。

明初趕走了元軍,設立了千戶所,居延海重新回道中原王朝手裡;可惜好景不長,宣德年間,又一個文人眼裡的“盛世”,明朝進行戰略大調整,一切改變了。

在北放棄河西走廊北部的居延、直隸北部的開平,在南放棄交趾,結果大明戰略陷入被動局面。

惡果是什麼?放棄了居延,土默特部立刻填補了空白區域,威脅河西走廊側翼,以至到嘉靖時,明軍不得不退守到嘉峪關以內。

放棄開平衛退守長城沿線,明軍去遼東只剩山海關一條陸地路線;放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整個大明宣慰司體系的威信淡然無存。

史書是這樣評價宣德期的:明宣宗統治的時期國泰民安,他統治的時期是明朝政權最穩定的時期。

不知道是不是歷史開的一個玩笑,內部最穩定、最富裕的時期,不守成擴張,反而收縮防禦,這倒成了盛世?

不過細想也就明白了,做縮

頭烏龜不打戰,肯定國泰民安;只是後面的皇帝因前任戰略失策,不得不面對戰爭,自然也就成了文人眼裡的“昏君”。

歸化總督區土默特額濟納衛,黑水河畔,距離明初廢棄的黑城不到十三公裡的地方,一座中型稜堡立在河道轉彎處的高地上,驕傲的俯視著河谷;這就是新居延城,扼守著通往漠北蒙古及西域的要道上。

兩百多年前,明軍為了奪下易守難攻的黑城,採取斷水的方式,城攻下了,但也改變了周邊的環境系統與地貌。

原黑城所在綠洲缺水變成荒漠,黑城也逐漸被黃沙掩蓋,不見蹤跡;直到崇禎二年底才被人從地下找出來,那些西夏文資料自然成了皇家圖書館的收藏;而黑水河改道,造就了一片新的綠洲額濟納,新的居延海。

碧波盪漾,水草豐盛,魚兒成群的居延海邊扎滿了營帳,沿著湖岸一直撲到新居延城下;兩百多年後,明軍又一次大規模集結在這裡,做著進攻漠北喀爾喀部的準備。

大明皇家陸軍第二軍五個鎮在這裡秘密聚集,它們是步兵第二、六鎮及騎兵第三、五、七鎮,每鎮擴編為三旅,共七萬八千餘人;外加新化總督區衛所兵一萬人及屯墾軍一萬人做後勤支援和補充兵源,合計九萬八千人,由軍長孫應元統領。

第二軍也不是傾巢出動,為防備衛拉特和碩特部,駐守安西與西寧的步兵第四、十六鎮都沒動;孫應元還將德令哈的騎兵第二鎮調往酒泉,做為安西駐軍的後備力量,同時保護居延海的後勤線。

就在焦急的等著北進的正式命令時,北京同時傳來三條訊息:漠北作戰取消,第一軍總結備戰的經驗,選派進駐喀爾喀各部部隊;漠北車臣部、布裡亞特部內附,參謀本部預測喀爾喀蒙古有可能內附,做好接站準備;綜合情報分析,和碩特部今年下半年將有軍事動作,西北各部要提防遭受突襲。

城堡內的指揮所,孫應元皺著眉頭看著通訊參謀送來的急件,自言自語道:“他媽的!事怎麼都湊到一起了,通知各鎮旅以上軍官開會。”

原來,在北京傳來訊息不久前,西域的錦衣衛密探傳來更驚人的訊息:和碩特部正在集結兵力,目標初步判斷是大明,這個訊息與北京訊息一對應!一切都明了。

會議很快開完了,大家意見出奇一致:攻打和碩特部,防備喀爾喀部。

軍長孫應元將率騎兵第三、五、七鎮等三鎮往西救援哈密,總參謀長尤世威帶兩萬衛所兵與輜重部隊押運糧草隨後。

為防止意外發生,第二軍也做了相應部署:步兵第二鎮據守居延城,盯著喀爾喀部動向;命令土默特青海衛急援敦煌,駐紮酒泉的騎兵第二鎮調往安西,駐西寧的第十六鎮前出到德哈令。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同時向五軍都督府建議:從青海總督區、陝甘總督區徵召三到四個鎮的預備部隊做後備力量;第六軍集結調往蘭州、西安一帶,近衛軍接管朔方到呼和浩特一帶防線。

孫應元賭博似的“冒險“軍事行動開始了,一時信鴿紛飛,快馬四出!

大明的整個西部軍事機器開始啟動,連帶這整個北方的全部開始運轉。

去哈密路上的孫應元不知道,在頤和園與家人共度中秋佳節的崇禎帝朱由檢也不知道,此刻的哈密已陷入了戰火。

相關推薦:創業從養老開始從道果開始蜀山之玄門正宗雪狼出擊諸道學宮醫手收天與女神荒島求生的日子星空最強大聖大醫凌然這個和尚種田就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