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末風雲之鐵血崇禎->章節

第四十五章 家國二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大明帝國經過兩年的改革,情況較天啟七年已大有好轉。

陝西的乾旱雖然還在繼續,還有擴大的苗頭,但情況不至於失控。

主要是不斷往外移民的同時,內宮糧食局加大了往西北調撥糧食力度,加上投入不少銀錢在各地修建水利設施,旱情才沒有進一步擴大釀成人禍。

強力土地改革的效果也結出碩果,各省今年的糧食收成卻比去年還好些,糧食徵收和收購餘糧的效果不錯。

各地總督和巡撫為政績,加大了對下屬官吏的監管力度,雖然沒有完全杜絕一些漏習,但惡性 事件比往常年份還是少了不少;面對皇帝毫不留情的鐵拳,怕死的終究還是多數。

吏治清明歷來是個夢想,想實現無疑是痴人說夢!

大明就有人想實現這個夢想,早有海瑞,今有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史可法。

南京六部撤銷進京,他和翰林院的一些人被抽調出來進了整改中的都察院。

一進都察院他就說服左都御史房壯麗放下清高,請錦衣衛的人對各位御史及跟班進行培訓。

讓這些官場的“菜鳥”瞭解官場各種隱晦的勾當,瞭解吏員壓榨百姓的各種手段,當然也會學習一些基本的情報傳遞技巧與掩飾手法等等。

至於為何不請東廠的人培訓,這個連皇帝都不知道緣由,也懶得去問。

最後兩人經過思考,聯名上了奏本,建議改組都察院,在各省設立督查司,派人常駐各省,每年向巡迴督查御史及巡撫述職,原則上是每四年進行輪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個奏本將明初建立的“三司制”(布政司、都指揮司、提刑按察使司)改為“四司制”,內閣自然不敢批,寫明意見報給皇帝,最後由皇帝授意司禮監批紅,內閣出邸報,各地按要求執行。

改制在任何時候也是不可能一撮而就,慢慢的做吧!

十七世紀大明的吏治問題,最主要看各地的總督或巡撫是否清廉,主要還是靠人治,離法制還差了十萬八千裡。

要不說吏治清明是個夢想,這是不爭的事實,誰也改變不了,到了後世資訊飛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全球的腐敗問題依然不少,不要苛求古人能做得更好。

大明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最大的變化是全國範圍的建設,從沒停止過的移民,還有底層百姓逐漸展開的笑臉和久違的自信。

長江以北和江南各省一直就是個大工地農閒時刻,成百上千的農民被組織起來修水利、整治黃淮、修建道路。

記住!這不是服徭役,是償救助的一部分,所有人都得上!

不管你是平民,還是士族、勳貴、乃至皇族!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還真不用強逼的,輿論逼你表態,不去也沒人罵你,只是會被邊緣化,活脫脫的冷暴力。

中國的農民一直是最勤勞和勤奮的,他們本不應被忽視,在各地的“忠君社”慢慢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重工業也開始在全國佈局,隨著北京煤鋼聯合企業全速執行一年,工人已進入了熟練狀態,這個廠的工人將一分為三;金陵(南京)、太原等兩地的大型煤鋼聯合企業及配套產業開始動工,武漢、廣州、西安、瀋陽等四地的大型煤鐵聯合企業也開始了廠址選定工作。

與皇帝意思經常相左的宋應星頂住壓力、考慮再三,最後將馬鞍山的聯合工廠建在了金陵(南京),在直隸的遵化這個鐵礦產地也修建了一個中型鍊鐵廠,補了那位自以為

知道一切皇帝的短板。

對此,朱由檢也無可奈何,更不會生氣,一切聽從專家的意見,少走點彎路,自己把握大的方向。

兵工廠的建設同樣如此,在西安、金陵(南京)新建皇家西北及江南兩家兵工集團,已開始製造天啟六式火槍和黑色定裝子彈,制炮廠要等煤鋼聯合企業建設後,才會在金陵(南京)、西安、設立兩家。

為此,崇禎帝朱由檢將西安的鎮守太監換成了自己熟悉的方成化,原因不說大家也明白為何。

天津、龍江兩地的船廠開始同時建造四艘“伏波級”海船,大批的木料從南方和遼東開始運來儲備,為明年更大規模的造船做準備。

山東青島和登萊的兩家船廠主要負責小型的海船生產,內宮已有意向將這兩家企業投入民營市場。

松江府上海鎮,從各地抽調來的熟練工匠,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一家新的造船廠——皇家上海造船廠,這是兩家能造一級戰列艦的新船廠之一。

商稅和關稅就不說了,稅丁和海關已經建設起來,也正在發揮著作用。

這些從內宮和戶部的財務報表上可以看出成效,對於錢財內閣是不會不在意的,畢竟在皇帝面前吃得癟夠多了,憋著氣要在這上面扳回一局。

他們現在能得意了麼?

不行!有人又盯上了他們。

崇禎帝朱由檢第二輪改革開始了,這次還是金融先行。

中秋節前,皇商和內宮銀作監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為金融改革做前期的摸查。

皇商已經擴充套件到了大明全境,在雲南、貴州那麼偏遠的省份都開設了點,規模龐大,是時候對它進行整理。

主管銀作監的徐應元剛彙報,朱由檢就嚇了一跳。

怎麼這內宮的庫銀再怎麼花也不見減少,已增長到驚人的五千萬兩白銀,金銀珠寶總價已一千萬兩,黃金儲備也增長到三百萬兩。

從一窮二白變成首富是什麼感覺?

不是驚喜!而是惶恐!

“為什麼還這麼多白銀?黃金為何那麼少?”

朱由檢只記得自己不停在亂花錢,不解原因。

“回皇爺,實際還不止這些,奴婢只算了內宮存銀,皇商在各地還有三千萬兩存銀;內宮庫銀主要是歷次抄查資金,加上蒙古、遼東兩地戰爭繳獲大約一億一千萬兩白銀;各地建設、整軍、移民、轉交戶部花費了六千萬兩白銀,成都、瀋陽、呼和浩特等三地的儲備建設用銀一千九百萬兩,餘下三千一百萬兩存入內庫,皇商和工坊獲利上繳一千萬兩,這中間工坊獲利最多,有六百萬兩,另外還有皇家各項專利入八百萬兩白銀。”

徐應元一五一十的彙報完,喝了口水繼續。

“黃金較少,是目前金礦產量不足!現在的黃金大部分是查抄所得。”

朱由檢終於明白了,自己掌握著上層產業鏈,在中層和下層產業鏈又過度參與;所以不管怎麼花錢,大部分白銀還是透過各種途徑回到自己手上。

巧取豪奪了留在大明的三億兩白銀中的三分之一,自己將這些錢砸在了各項事物上;現在這些錢終於開始流動了,發揮著自己本有的作用,帶動了其他人收藏的那部分錢,自己也賺到了沒抄到的一部分錢財。

這些就是庫存白銀不斷增長的原因,簡單、粗爆!

但要做到,真的好難!

恢復了平靜的朱由檢,繼續問著問題:“知道了,說說戶部存在內宮的錢和海關稅收!

徐應元熟練的翻查著賬本,快速的回道:“回皇爺,戶部存崇禎二年的鹽稅四百五十萬兩,商稅三百萬兩,到年底估計會增長到六百萬兩左右,合計一千萬兩左右;海關在年初才開始成立,現在統計的是六月的資料,只有三百萬兩。”

徐應元一口氣說完,看了眼其他人,小聲的說道:“皇爺,那商稅和海關稅,皇家交的的可都是大頭,還要繼續交麼?”

“交!當然交啦!朕是最大的商人,不交怎麼管?”

朱由檢內心震撼了,大明遍地黃金果然不假,朝廷稍微得力些,也不至於財政破產,無錢可花。

看著屋內的“自己人”,朱由檢笑道:“你們怎麼看?”

“陛下!這個?這個不好說吧!”

大駙馬爺劉駙馬生性謹慎小心,在皇帝這個小舅子面前更加拘謹,全沒有了商場上的果斷。

“這裡都是自家人,有什麼不能說的,都說說。”

按道理看到如此多財富該高興才是,可朱由檢臉上依然看不到什麼變化,還是副苦瓜臉,說出來的話也沒多少感情,猜不出內心的想法。

“陛下!難道這錢多了也不是好事麼?臣倒覺得這錢還少了點!”

齊駙馬在皇帝面前也全無了笑傲江南的風範,看著朱由檢毫無表情的臉色。小心翼翼的回道。

一直坐鎮北京的鞏駙馬,皺著眉頭想了會,小聲說道:“陛下!這錢是多了點,搬運起來很不方便,特別是象咱們這幾家商號,都是全國性的;要不是布點多,在各地的王爺也多,還真是個麻煩事。”

一人說開,這是事就好辦了。

“可不是!這次在南京,哦金陵,要不是魏公幫忙,一下子從其它地方調運那麼銀子真是件麻煩事。”

齊駙馬想到了在南京(金陵)的遭遇,深有體會。

“那咱們也不能發寶鈔啊!陛下!寶鈔在民間根本沒人用。”

悶不做聲的劉駙馬不知道自己說中了皇帝的心思,自顧自話的在那說著。

“大姐夫!不錯啊!沒看出來啊!哈哈哈!”

齊駙馬一下也想透了,也在那大聲的笑著,完全不顧什麼形象了。

總管太監曹化淳不太懂這些,在邊上看著熱鬧也開心,回頭望了望後面,小聲勸道:“哎呀!駙馬爺哦!小聲點,這是在陛下面前。”

“這是在家裡,能有什麼事!不用那麼拘謹,再拘謹連朕都不好意思了!”

“陛下!臣想著用寶鈔還不是時候,銀子只是貨幣,大量運輸太艱難,能不能做成西洋那些銀元樣,這樣咱們與西洋交易也划算。”

“哈哈!朕說嘛!總會有人想到的,怎麼樣?徐應元,你輸了吧!”

朱由檢聽到鞏駙馬的言語,喜形於色的說了句莫名奇妙的話。

見眾人看著自己,徐應元苦著臉說道:“三位駙馬爺,對今天這事,皇爺其實已有主意;你們來之前,皇爺和奴婢打賭,說你們會想到解決辦法的,這不老奴輸了一個月的俸祿!”

曹化淳打趣道:“你也是,好好的和皇爺賭什麼?能贏得了麼?”

一語雙關!

“早知道這樣,咱家就不賭了!”

“晚了!拿錢來!”

“對!掏錢!不掏錢!不讓走!”

乾清宮西暖閣一片熱鬧,連在東暖閣聊天的幾位妯娌都看了過來。

相關推薦:創業從養老開始從道果開始蜀山之玄門正宗雪狼出擊諸道學宮醫手收天與女神荒島求生的日子星空最強大聖大醫凌然這個和尚種田就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