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章節

第487章 新的南水北調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黃河邊上,數百名老百姓在此處聚集。

普遍的臉上都帶著沮喪,而且還帶有對未來的迷茫。

鄭毅過來之後,只帶這幾個隨從來到人群這邊,打算看是怎麼個情況。

水庫的修建涉及到搬遷,同時也涉及到很多關於安置、農田補貼等相關的事務。

當地的官府上報的情況是都已經安排妥當,需要遷徙的百姓也全部安置到位。

但鄭毅知道搬遷無小事,尤其是涉及到老百姓生存的大事兒。

總有不少的百姓想不開,稍微有些差錯就會釀成很大的事情。

鄭毅來到人群這邊,將隨從派出去打探這些老百姓的目的。

他本人則是和其中一個老翁攀談起來。

看到對方手中的眼袋鍋,從身上掏出一包復興散了一圈。

復興是華夏帝國最大的一個菸草品牌,用的都是南洋出產的優質菸葉。

所以當鄭毅的煙掏出來,頓時聚攏了不少人,紛紛都圍在一起品嚐起來。

西北這邊流行的是旱菸,也就是煙葉子烤好剁碎,用煙鍋子來抽的。

不過就算是這種簡易的也是很少,所以對於鄭毅掏出的復興很是稀罕。

幾句話下來,很快鄭毅就跟他們搞熟悉了,詢問這麼多人圍在這裡幹嘛。

最初跟鄭毅接觸的那位叫陶三山,是個常年在黃河跑船的老船伕。

他聽到鄭毅問是不是對官府的遷徙政策有牴觸的時候。

趕緊擺擺手說,“可不敢亂說!咱老百姓可沒啥不滿意的,還得堅決的支援朝廷的政策嘞。俺們今天來這邊,就是想再看一眼跑了大半輩子的黃河,在這邊跑了大半輩子,就是心裡捨不得阿!”

周邊的人也是趕緊點頭,他們來的目的就是來再看看黃河的。

這裡面的人有艄公、有力夫、有縴夫,也有一些是常年在水路上廝混的商人。

更多是世代居住在黃河附近,靠著黃河吃飯的老百姓。

他們已經都完成了搬遷和異地遷移安置。

很多都被安排在銀川附近和河套裡面。

大多數還都是在關內,只是卻無法守在黃河邊了。

漢人百姓,自古以來都是安土重遷,除非大事絕對不會離開故土。

此次的水庫建設遷徙移民,有十萬多戶要遷到其他地方安家。

雖然大華已經做好了相應的工作,也給遷移過去的百姓準備了新的家園。

土地、房屋、農具等也都是安排的妥妥當當。

但他們在這裡呆了大半輩子,實在不捨得就這麼離開。

就陶三山來說,他家祖輩就在黃河上跑船,說白了其實是跑筏子。

就是文明後世的羊皮筏,帶著貨物渡過黃河東西兩岸做運輸。

兩間泥房子就是他的家,如今遷走他有些無所適從。

家裡的兒孫很高興,畢竟不需要住在逼仄的泥房了。

搬遷過去之後,他們一家六口人,可以分到一個五間房子的小院。

早早的兒子兒媳和孫子們就搬過去了,只有他還不捨得離開這裡。

今日和老弟兄們一商量,打算到這邊再看看,畢竟三天之後,要淹沒的區域就要全部清理了。

鄭毅聽到是這個原因,也是深有感觸,他能夠理解這些老百姓的故土難離的心情。

陶三山是跑運輸的,等到水庫建起來,河面的寬度將會增加四道五倍,他的筏子肯定是不行了。

再說隨著大華經濟的發展,很多地方筏子已經逐漸退出了時長,替代的是機動的漁船和快艇這些。

這次的黃河水庫集中修建,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整個中上游地區的運輸和航路。

原來能夠通行的河段,有數百公裡,等到水庫建好之後,通行的河段只剩下各個水庫了。

大壩和電站是不具備通航功能的,這點倒是與後世新華夏建設的水庫沒什麼兩樣。

倒不是當初建立的時候沒考慮過通航,而是黃河其實很多河段真的不適合通航。

黃河灘多水急、浪高沙多,很多地方又是在崇山峻嶺之中穿行。

通航的條件極為的不足,下游還好一些,中上游也只有部分河段可以做短途航運。

如果拿個具體的例子來說,那就是聞名天下的壺口瀑布,那種航段什麼船也得栽裡面。

所以水電站和水庫的規劃,就沒有將通航放在其中,只是考慮了水庫中的通行和短途航運。

千里黃河,其實在這段才剛剛有些泛黃,等到轉過幾字灣再次進入黃土高原,才是真正的黃水奔流。

靠河吃河的百姓也是不少,今天匯聚在黃河邊的,大部分都是漁翁,比起在碼頭幹活的還要多不少。

鄭毅派出去的隨從也打聽了訊息回來,基本上跟陶三山他們說的是一樣的。

他們這些上了年紀的,基本上都是捨不得離開,聚集到黃河緬懷一下。

鄭毅在人群中和老百姓們攀談,給他們講述水庫建設的好處。

等到這些水庫建好之後,整個西北就再也沒有缺水的困難了。

而且還能有效的緩解黃河氾濫的情況,更能夠改造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

再說他們這些人,也不是永遠就無法再回到黃河了,搬遷點距離到時候的水庫也不是很遠。

願意繼續回來的,可以在水庫到時候開展貨運,幾家一起買條好船跑不是更安全嗎?

再有就是捕魚,黃河是有很多的魚類,沿線也養活了不少的捕魚為生的百姓。

但水庫建好之後,也不代表就沒辦法捕魚了,可以發展承包養魚阿。

黃河的魚名冠天下,只要養的好了,不僅能夠掙錢,說不定還能掙大錢。

故土難離這一點誰都清楚,也都不願意隨便的離開。

但為了子孫後代能夠將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暫時的離開也是必須的不是嗎?

聽到鄭毅的分析,老百姓紛紛表示贊同。

就連之後趕來的銀川府的官員,也是聽的連連點頭。

他們不是沒有做工作,而是做工作沒做到實效上。

能夠讓百姓理解和去配合,卻做不到讓他們揭開心中的疙瘩。

皇爺的這番話就不一樣了,子孫後代的說法,恰好說到了百姓的心裡。

而且將水庫建成之後,大家後來的出路都分析了出來,也算是針對性的滿足了他們的心願。

鄭毅跟陶三山等人打了個招呼,隨著銀川府的官員離開,當地官府的辦事人員接力跟老百姓做起了工作。

三天之後,整個河岸兩側全部搬遷完畢,就連銀川府的舊城,都要遷移到位置更高的新城那裡去。

這裡將會成為一個大型的水庫,提供著周邊數百萬人的飲水和灌既,包括環境改造的重任。

引水工程陸續的展開,鄭毅沿著黃河幾字彎走了一圈,在塞北觀看了那邊的新灌既渠建設,同時也觀看了綜合農牧區示範區的成果,塞北將大力的開展農牧林和農加工產業,真正將塞北打造為江南。

在山西和陝北的交界,鄭毅又參觀了呂梁山區的農村改造,解決他們生活最大的用水問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當地的百姓缺水是難題,同時地形也是極為大的限制,但已經開展了綜合的宜居化改造。

最後一站就是三門峽,從那裡到下游基本上就剩下整個河道和防洪的改造了。

鄭毅正好從這邊南下中原,沿著已經煥然一新的中原再次到了湖廣。

湖廣,就是兩湖之地,只不過明朝劃分行政區域命名為湖廣地區。

跟兩廣沒有什麼關係,鄭毅到了丹江口,這裡也有個新修建的水庫,按照後世命名為丹江口水庫。

這座水庫的工程項目也有個相關攻城的名字,叫做南水北調工程。

只不過這個南水北調,如今主要是補充黃河一線和黃河以北的用水。

大華現階段的工業和城市發展,還不足以擊潰還算充沛的水資源。

不過為了更好的應對小冰河,這個工程啟動也算是有積極意義。

相關推薦:我在精靈世界撿寶箱寂滅聖主死靈物語死靈術從入門到超凡末日之死靈召喚系統不朽邪尊這個霍格沃茨大有問題穿成惡毒女配後,我靠玄學發家致富末日之划水大師天上掉下個美嬌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