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朝小官員->章節

尾聲2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內戰結束之後,在血和火之中,中華歷史上最後一個也是最獨特的王朝建立了。

經過兩代人的不懈努力,五十多歲的張明海稱帝,立國號為華,學習唐代,尊其父張超為太祖,諡號為文宣,所以在後世張超又被尊稱為太祖文宣皇帝。

登基為帝的張明海以勝利者的姿態正式摒棄了儒家,而代之以張學作為統治天下的思想基礎,為此華帝國廢除了孔子的神聖地位,將孔子的子孫趕到了海外殖民地。

皇帝不僅掌握了帝國的統治權,還壟斷了帝國的意識形態解釋權,從而建立了中華歷史上從所未有的新型統治模式。

為了支撐這一新的統治模式,帝國設立了濟世院,由皇帝直接管理,濟世院院士不允許超過百人,地位極其崇高,即便當朝的首輔見到院士也需要首先施禮。

其中的文史和政法分院的諸院士存在的目的就是解釋和發展張學,為華帝國的長治久安出謀劃策。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同時設立的格物,工程,農業和醫學分院的目的則是揭示自然科學的奧秘,目的是提高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促進華帝國的發展。

為了培養帝國需要的人才,帝國依託濟世學院和各地的希望學堂,制定了完善的教育和人才培訓計劃,並投入巨大的資金,目的就是為了擺脫對舊人才的依賴。

同時,帝國廢除了明帝國對於人口流動的種種限制,鼓勵移民。帝國為了促進資本主義大農場的發展,乘著戰後人口大量流失,國有土地大為增加的良機,推動資本主義經營模式的農場,而對小農經濟和傳統的地主科以重稅,或者以極其廉價的殖民地糧價加以衝擊,逼迫他們移民邊疆殖民地或者成為工場的工人。

華帝國對小農不僅不加以撫卹,還透過如此殘暴的手段橫徵暴斂,激起了農民巨大的反彈,但是帝國新起,上下反應迅速,所以大批農民起義失敗後,被迫含淚賤賣家產,離開內地,遷徙到廣闊的邊疆和殖民地,從而加強了帝國對邊疆和殖民地的控制。

而大量人口外遷同時促進了農業資本主義經營模式的發展,也為工場主們提供了原材料,促進了工商業的迅猛發展。

華帝國非常清楚他的統治根基在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所以為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大發展掃清障礙是帝國的核心要務。

所以華帝國對內以濟世錢莊改組的銀行為中央銀行統一貨幣,逐漸統一國內和殖民地市場,嚴厲打擊地方保護,鼓勵自由競爭;

對外則堅持出口為導向,不斷擴張殖民地,為大量工業產品開拓市場。

這是張超給新帝國規劃的發展模式,屬於對內殘暴,對外掠奪的帝國主義模式,所以帝國必須長期保持強大的軍事力量,以鎮壓內外。

所以從建國之初,華帝國就給予軍隊崇高的地位和榮譽。為了保證國家對於軍隊的控制,張超的新式建軍模式從帝國成立之初就被嚴格執行,同時從中央到地方堅持軍政分開,嚴格限制政府和軍隊之間互相干涉。

而在行政方面,華帝國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形成了中樞,省,府,縣,鎮五級統治模式,官吏混同,所以必然形成了龐大的官僚體系。

為了維持龐大的官僚體系和軍隊,華帝國成立了直屬中央的國稅局,並授予國稅局強大的內務部隊。

在國稅局成立之初,皇帝張明海訓示重臣,什麼時候國稅局收不到錢了,中華帝國就要滅亡了,將帝國的存亡與國稅局掛鉤,以加強其權威。

新興的華帝國為了拉攏地方勢力,在中央,省,縣成立了三級議會,只有擁有一定納稅額的民眾才會擁有選舉權,而標準則由精英組成的濟世院來決定,以避免民粹主義和寡頭壟斷政治。

帝國由此形成了皇帝—國士院,—內閣(軍隊)的平衡體系,在未來由於皇帝能力的層次不齊,皇帝這個角色的權威地位逐漸被退休的重臣和濟世院的專家所代替。

為了保證張氏家族在帝國的至高無上,張明海建立了三重保證,一是帝國樹立了張超的神格,二是張氏家族控制的濟世銀行成為了帝國的央行,三就是帝國對於張氏子弟的分封。

與明帝國完全不同,張氏家族的子孫從小必須接受嚴格的培養,成年之後必須從軍,然後經過考核才會獲得分封的資格。王子只能分封在殖民地和邊疆,待在長城之內一概不允許分封,只能靠著一份年金度日。

王子一旦被分封,就會被授予重權,成為獨立的王國,除了軍事外交受到中樞,經濟受到濟世銀行的約束外,其餘一概自主。

所以帝國對於分封十分小心,張明海繼位之後,立下大功的兄長張明鎮就被封為蒙古王,帝國將龐大的蒙古地區分封於他,張明鎮和他的子孫在帝國的支援下經歷三代才完全控制了蒙古,勢力東至大海,西至西域,北至冰原。

所以在未來,帝國為了分裂這個蒙古王國費勁了心思,而幾十萬蒙古騎兵雖然不能進入中原,但一直制約著帝國的權臣不敢胡作非為。

而張超的長子明威因死於明帝對於張氏的屠殺,因為張明海對這位兄長的內疚,所以他的三個兒子最後都被分封,一封朝鮮,一封安南,一封緬甸,而分封之後,三王自募軍隊,經過多年血戰,才征服了三國。

而張明海的親兄弟明洋死於探險,而他的獨子最後為了研究自然科學而放棄了分封海外,一直到第三代才被分封到遙遠而富庶的新洲島(紐西蘭)。

張明海繼位之後,因日本呂宋馬六甲琉球四地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被列為中央直轄,嚴禁分封,所以他的幾個兒子日後都被分封在剩餘的南洋地區。

以至於到了第二代皇帝,不得不將眼光瞄向印度,正是這樣的分封逼迫著帝國不斷擴張,最終形成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

與諸王分封同時進行的是對於功臣的分封,分封的都是沒有完全控制的殖民地,只不過地盤有大有小,這一類似於先周時期的分封促進了華帝國對於殖民地的控制,但也為這一龐大的殖民地帝國的最終分裂埋下了伏筆。

這個龐大的殖民帝國存在了三百多年,鼎盛時期控制了整個東亞和澳洲,北美的西部,印度的大部分地區,非洲的東部沿海地區,最終因為技術進步停滯,被西方追趕上,在世界大戰後因為內憂外患,最終被新生的資產階級政權所代替。

最後一代皇帝被廢黜後,被仁慈的安置於東番島,最後死於先祖發家的東番島上。

而張氏眾多的封王有的生存下來,有的則被取代,甚至有的被後起的西方列強趕走。

但是帝國的本體在經過變革後,因為一直控制著整個東北亞的基本盤,根基雄厚,仍然是整個世界最龐大,最有影響力的帝國之一。

說完了國家,再說個人,張超死後,根據他的遺囑被安葬於東番島,後來這個島嶼也就成為了張氏歷代皇帝安葬的地點。

張超死後,妻子王氏拒絕了皇太后的封號,她過世後,與張超合葬於東番島。

而汪氏成為新朝的皇太后,在輔佐兩代皇帝之後以九十多歲的高齡病故,死後沒有與張超合葬而是葬於幼子的衣冠冢旁邊,期待有朝一日這個葬身大洋的幼子的遊魂能夠找到她。

在未來的歷史上,張超以及他的子孫所開拓的華帝國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性的大帝國一直被銘記,但是張氏統治初期殘酷的內外政策卻一直飽受爭議。

而張超留下來的一份皇室秘要因為披露了張超神秘才華的來源一直被歷代皇帝嚴格保密,長期為世人所猜測。

一直到幾百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這份秘要才在網路上被公開發表,但是因為太過離奇,又不被世人相信,也許張超學識的來歷註定將成為人類最大的謎團之一!(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夢境一錘砸到乾清宮,朱元璋愣了我,朱由檢:大明第一敗家子鑑寶王巔峰製作人地獄領主:我兵種無限升級[綜]BE拯救世界大明敗家子重生:玻色子生命體我那中二的正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