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朝小官員->章節

第116章 攔馬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對於聞得大君為首的琉球代表團的高規格接待,就要結束之際,聞得大君先是給正德施了君臣禮,然後就問道,“有此瑞獸保護,陛下一定能馬到成功,擒得蒙古大汗!”

這句話一出,很多大臣都氣的臉色鐵青,張超大怒,“你這個巫女,竟敢妄言蠱惑聖上!”

氣呼呼的張超一邊說,一邊就把手中的酒杯砸向了聞得大君,嚇得巫女跪在地上瑟瑟發抖。這突然的一幕震驚了整個宴會。

張超這個時候也顧不到友邦驚詫了,他猛地衝到了皇帝身邊,跪倒在地,連連叩首,含著熱淚說道,“陛下休要聽這巫女胡說八道。一次動員數十萬大軍討伐韃靼,若是事有萬一,就是傾國之禍呀,英廟前車之鑑,陛下能不吸取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張超突然這麼一出,無數文武大臣就如同夢中初醒一般,一個接著一個跳了出來,開始勸說正德,甚至有的表演藝術家磕頭都已經見血了。

好好的一場宴會,被張超這麼一鬧,就玩不下去了,憤怒的正德皇帝丟了酒杯,大怒道,“張師傅,你不過一介書生,騎射都不行,你都敢帶兵幾十萬討伐韃靼,難道朕學習騎射多年,連你都不如嗎?”

正德說完,張超在下面連連叩首,淚流滿面,“臣自知無能,故每逢戰事必委以二丁一王,只是留守後方,鼓舞士氣而已。

這一次臣也同樣打算如此,可是陛下卻打算親自帶兵上陣,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為了大明的列祖列宗,臣絕不敢讓陛下親征。”

正德聽著張超淚流滿面,也不由得有些感慨,最起碼張師傅的本意也是愛朕的,所以他一番怒火不由得消失了一半。

這個時候善於察言觀色的威武副將軍江彬卻站了出來,“陛下自然會留在行在,指揮大軍,如張太傅一般,前線戰事由臣等效犬馬之力,陛下必然安枕無憂,太傅太過多慮了。”

張超大怒,“天下的大事都是被你這等小人給攪壞了,陛下的龍體豈能跟臣的賤體相比?”

張超這麼說話,正德也懶得爭辯,他轉身就走,江彬錢寧還有一大堆太監保護著,正德快速的離開了宮中,回到了豹房。

正德嘆息的說道,“張師傅歸根到底還是讀書人呀!”

與很多大臣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正德對於這一次出征事實上是非常小心的。幾十萬大軍出征,不可能走一條路,張超綜合參軍和前線將領們的意見,準備分兵三路。

東線遼東總兵丁懷德,率領遼東軍和蕩寇軍,他們的主要目標是進攻東北地區的女真地盤,戰略意圖是摧毀這一地區的女真部落,動搖小王子手下的女真各部落。

而西路十萬宣大新軍和附屬的蒙古部落則從開平衛出發,沿著草原進攻大寧,這一路騎兵眾多,由大同巡撫王守仁親自指揮,他們才是計劃中與小王子部決戰的主力。

而中路的薊鎮原計劃由張超或者楊一清坐鎮,老將薊鎮總兵張俊擔任主將,這一路的目標是吸引小王子的注意,這一路張超只要求他們慢慢走,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恢復太祖時期建設的各個據點,以築城防守為主,所以這一路以穩健為上。

正德皇帝半路參合進來,他根本沒有改變動張超預定的計劃,反而因為東西官廳禁軍的加入,極大了增強了中路的力量。

身邊有將近二十萬大軍保護,又以築城步步為營為戰略目的,所以正德覺得他親自指揮中路幾乎萬無一失。

正德不是傻子,英宗皇帝的前車之鑑告訴他,御駕親征這種事情只能勝利不能失敗,否則皇帝的權威會大打折扣。

自從英廟之後,文臣士大夫做大,失去了平衡,皇帝耳邊總是這些人的大道理,而到了正德初年,劉健謝遷率領著文臣公然的與皇權做鬥爭,所以正德先是任用劉瑾這個太監,後來又搬出了張超這個文武兼備的功臣,根本目的在於打壓文臣集團。

本來他覺得張超已經達到了他的願望,但是現在看來張超的根本還是在文臣一邊,所以他可以對皇帝無比忍耐,卻決不能接受正德親征,掌控軍權,從而控制朝政。

但是對於正德而言,這是真正的原則問題,他絕不會退步,而對於張超而言,他今日的所作所為,也足夠洗清他對正德的一系列讓步。

很多士大夫認為楊一清走後,獨立支撐朝政的張超是在忍辱負重,他今日這一番慷慨陳詞,甚至訓斥江彬,說明張超說到底還是文官士大夫的一員。

但是張超知道,他不是,白虎是他所獻,琉球聞得大君更是曾經跟他有過床笫之歡,甚至這個巫女竟然珠胎暗結,最後給他生了一個私生女。

他今日的表演根本的目的並不在於勸說正德,而是為了告訴大臣們,我們是一家人,為將來的政治奪權做準備,減少不必要的阻礙。

他對於正德的意圖十分瞭解,正德親征根本不可能動搖,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都說明了這一點。

正如張超所預料的一般,剛剛送走了恐懼不安的聞得大君,正德裝著逗弄白虎,暗地裡卻開始準備第二次出外。

到了正德十一年四月,正德皇帝先是祭祀祖先,然後又不顧大臣們的阻攔,平生第二次使用了廷杖,在幾十個大臣的哀嚎聲中率領著左右官廳的禁軍出京趕赴薊鎮三屯營總兵駐地。

就在正德騎上高頭大馬之際,留守京中的軍機大臣吏部尚書張超,首輔靳貴等重臣十餘人擋在馬前,跪在地上,再一次痛苦流涕,這一次表情很是絕望的張超問了一個大逆不道的問題,“當年英廟出征,尚立了太子。陛下無後,若是有萬一,臣該當如何?大明社稷該當如何?”

面對張超近乎攤牌的詢問,正德無奈之下,第一次給出了答案,“若事有萬一,可過繼皇侄載增,請太后仿誠孝太皇太后例,軍機房七位內外大臣同心協助,輔佐太后與皇侄,不可立監國。”

說完之後,正德一撥戰馬,揚長而去。正德的交代有三個關鍵內容,他確定了自己的接班人是剛剛一歲多的皇侄朱載增,這是他目前唯一的晚輩,根本沒得選擇,只得立他為嗣。要知道他四位叔叔還在世,要是立了堂兄弟,張超所說的濮議恐怕就近在眼前了。

對於朝政,他也給出了結論,誠孝太皇太后就是明宣宗的母親張太后,在宣宗英年早逝之後,她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輔佐年幼的英宗,享有最後決定權。而這一次正德把這個權力賦予了另一位張太后,軍機房七位內外大臣作為輔政大臣主持朝政。

而不可立監國則是徹底否定了年長皇族掌權的可能性,畢竟正德覺得他肯定會大勝,但是有萬一,他這個皇帝陣亡的機率也非常小,頂多變成了正德北狩,等他回來,面對年幼的皇帝,他還是有翻身的機會。若是換了一個年長的皇族,這世上恐怕不會有第二次奪門之變了吧。

可以這麼說,這一段話正德幾乎機關算盡,太過聰明了一些。淚流滿面的張超看著正德遠去的身影,嘆息了一聲,他對著身邊的大臣們說道,“諸位,目前的重中之重是立刻將皇子請入京中坐鎮,各位意下如何?”

張超這一番絕對政治正確的話剛剛說出口,就獲得了大臣們的一致贊同,張超請太后同意,令靳貴宋珫出馬,去迎接遠在江西的皇子入京。(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夢境一錘砸到乾清宮,朱元璋愣了我,朱由檢:大明第一敗家子鑑寶王巔峰製作人地獄領主:我兵種無限升級[綜]BE拯救世界大明敗家子重生:玻色子生命體我那中二的正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