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朝小官員->章節

第100章 辦法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正德八年秋收之後,因為湖廣戰事不斷導致糧價攀升,迅速延伸到整個大明帝國,從南到北,物價不斷上漲,這讓大明王朝震驚不已。

在封建時代,作為盛世的代表,開元年間石糧三文成了最光榮的歷史記錄,現在正德年間的糧食價格竟然達到了弘治年間的兩倍,這誰能吃得消,作為執政者,張超等人的壓力越來越大。

張超本來以為原因在於湖廣的戰事,但是藍衣軍被趕回大別山之後,明軍很快恢復了湖廣北部的社會秩序。

按說這個時候糧食價格也該回落了,但是事實證明糧食價格還在玩往上漲,如果現在都這麼高,那麼明年青黃不接的時候豈不是要上天?

經過調查發現,這些年事實上糧價一直在緩慢上漲,只是今年特別突出。排除了戰爭因素,張超立刻就調查起糧商的囤積居奇。

但是調查發現,確實有糧商的推波助瀾,但根本的原因不在於此。作為南直隸有名的糧商,張超很快就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大明的經濟還沒有發展到出現一個籠罩全國的大糧商,所以糧價不斷上漲的根本原因就是出現在南直隸等地越來越嚴重的絲棉奪田。

從弘治初年到現在,將近二三十年,大明的南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水力機械化和簡單的蒸汽機的迅速發展,加上對於南洋的殖民和西洋的開拓以及與西方殖民者的交易越來越大,對外貿易的迅猛發展推動了棉絲紡織業的大發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工場的不斷誕生,對原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所以南直隸這個原來最大的糧食產地越來越多的耕地被改成了棉田或者種上了桑樹,導致南直隸竟然需要進口糧食。

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南直隸,河南山東這樣的棉花產地也有無數的棉田。

對於這種經濟現象,早就二十多年前張超就警告過,到現在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廣泛的共識,那就是絲棉奪田。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大明的糧食問題極度敏感,但是巨大的經濟利益根本不是地方官可以改變的,所以大明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張超的預言成為現實。

而向外殖民開拓又根本不是明朝官員可以想象的,所以開發湖廣就成為了此時政壇的共識,可是湖廣開發最大的難題就是大肚子病,也就是血吸蟲病,雖然張超揭示了病因,但是離根治還很遙遠,所以開發湖廣只能慢慢的進行。

這一次糧價的大爆發並不僅僅是絲棉奪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日本和南洋的金銀銅不斷的流入大明造成了輸入性膨脹。

相比於棉紡織業絲綢業的技術進步,種地技術中華民族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現在也不太可能製造出化肥,所以糧食產量的增加根本比不過金銀的流入速度。

另外還有新型藥物的誕生導致人口的大量增長,還有漕運對於南方輸入糧食數量的限制,這種種原因促成了這一次糧價的大爆發。而糧價是社會物價最基本的等價物,糧價上漲必然帶動了其他物資的瘋狂上漲。

當張超在軍機房向同僚們解釋他的看法時,所有人都沉默了,越是知道真相,越說明問題的棘手。

沉默了一會,楊一清首先開口了,“子卓既然看出了問題,那如何解決可有腹案?”

張超拿出了一份報告,“首輔,這是吾讓人從市舶司那裡拿來的,從正德三年開設市舶司以來,來自南洋的運糧船已經有了不少的增加,大多運到松江府。

所以吾第一個建議就是加大對於南洋等地糧食的進口力度,南洋水稻一年三熟,價格極其便宜,朝廷可以加大收儲。”

作為對外貿易的開拓者,張超在海外有巨大的利益,而這些年大量漢人湧入南洋,開墾了無數良田,也該給這些糧食找一找市場了。

“能從南洋買一些便宜的稻米,那當然好,只是朝廷與南洋相隔萬裡,運過來恐怕花費不菲吧。”

張超搖了搖頭,“傅學士,你沒有出過海,實際上海運比漕運便宜太多了。

吾等要做的很簡單,從現在開始,朝廷開放天津港的糧食海運,只需要朝廷開這個口子,一定會有無數運糧船湧到天津。”

眾人相視苦笑,看來張超終於忍不住要動漕運了。漕運確實很重要,漕運利益集團也確實很強大,但是物價大漲影響社稷安危的前提下,他們這些人也只能兩害取其輕,開放糧食的海運,管他是進口還是南方運來的,只要運來糧食就行。

張超接著說道,“現在北方直隸山西山東河南一帶,人口太多,而且土地貧瘠,要不然也不會出現造反。

而遼東一帶土地肥沃,人口稀少,地多人少。遼東糧食不足,這些年軍屯拋荒很是嚴重。

吾打算加大對遼東的移民,新移民不屬於軍屯,三年免稅,又三年減半,第七年開始朝廷收稅,用這樣的條件吾就不信遼東不會有移民。”

靳貴突然會心的笑了笑,這兩條都是張超的老招數,但是扛不住確實能用。

楊一清聽完,搖了搖頭,“子卓,你想的很好,只是這樣一來,老夫擔心遼東的軍屯會更加荒廢,屯丁們都會跑的乾乾淨淨,到時候麻煩更大。”

張超無奈的點點頭,“太祖皇帝定的軍屯制度想的十分周到,有這麼多軍戶在,朝廷的費用要少很多,可是那些軍戶過得實在太過艱辛,要不然軍戶逃亡也不會那麼嚴重。”

張超說到這裡,楊一清也同樣點點頭,很多事情都有兩面性。軍屯制度雖然很不合理,但也保證了一大批老百姓常年從軍,這樣的義務兵遠比募兵便宜多了,朝廷財政緊張,不這麼做怎麼可能吃得消那麼龐大的軍費開支?

事實上這就是遼東鎮的麻煩所在,朝廷明知道遼東可以開墾出很多土地,可是那裡是邊地,軍屯優先,為了不動搖軍屯,誰也不敢招攬老百姓去種地,就是怕軍戶逃亡。

而那些軍官們也沒那個精力去招攬一大堆移民,這樣兩難的結果就是女真強大後,遼東的漢人數量不夠,結果一切都便宜了韃子。(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夢境一錘砸到乾清宮,朱元璋愣了我,朱由檢:大明第一敗家子鑑寶王巔峰製作人地獄領主:我兵種無限升級[綜]BE拯救世界大明敗家子重生:玻色子生命體我那中二的正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