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朝小官員->章節

第415章 三邊總制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明初為解決北方的北元隱患,不斷出兵最終達到目的。北元政權雖不復存在,但隨之而來的問題讓明朝更為頭疼,蒙古諸部開始對明邊境不斷侵襲,由於少數民族逐水草而居,人壯馬強,機動性十分之強,農耕文明對其作戰不佔有優勢,因此只能採用防禦戰略。

由此明初開始著手建立北方防禦工事,除修補秦朝時期便有的長城外,還建立了一整套的防禦戰線,即九邊之衛。

九邊可以分成三塊,東有遼東鎮,護衛北京側翼;薊州鎮和宣府鎮,大同鎮,護衛北京正面,宣大兩鎮居於內外長城之間,而太原鎮則守衛內長城;延綏鎮,固原鎮,寧夏鎮,甘肅鎮則需要直面河套地區的蒙古騎兵。

明朝不同時期,需要面對的敵人實力有所不同。瓦剌強盛時期,也先抓著明英宗不斷入寇,薊州鎮和宣府鎮,大同鎮是主要的戰場;到了成化弘治年間,韃靼崛起,延綏鎮,固原鎮,寧夏鎮,甘肅鎮四鎮壓力很大,但是這四鎮位於陝西和甘肅北面,與京師相隔千里,所以京師尚感受不到巨大的壓力。

但是到了弘治八年邊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韃靼北部等入河套駐牧,小王子及火篩居賀蘭山後,與之相倚,勢力日強。

弘治八年,虜三入遼東,多殺掠;弘治九年,宣府,大同,延綏諸境俱被敵殘略。

此時,韃靼已經打到北京眼皮子底下了,大明君臣再也不能裝聾作啞,必須要有所行動了,畢竟大同離京師不過七百裡,宣府就更是在眼皮底下,要是一旦被韃靼突破,京師必然震動。

但是事有湊巧,由於長期沒有戰事,大明的軍事將領出現了很大的斷層。這一年,八佩將印,征伐四出的保國公朱永病逝,大明失去一擎天巨柱,無奈的弘治皇帝只能追封他為宣平王。

此時真正拿的出手的大將事實上只剩下七十多歲的老王越,急了眼的弘治皇帝在朱永死後,立刻起復王越掌都察院事,但是因吏科都給事中季源等反對,弘治不得不收回成命。

所以確定了目標之後,下一步就需要討論統軍大將的人選,此前已經有大臣推薦王越出任此職,但是對於王越的爭議實在太大了,以至於到今天一直沒有下文。

弘治皇帝看著侃侃而談的張超,心中高興,總算王越之後,國朝又多了一個拿的出手的文臣大將。

所以弘治問道,“張卿,現在目標已定,你覺得這一仗應該怎麼打?”

張超出列,行禮道,“臣非設奇致勝的將才,凡戰只知道結硬寨,打呆仗。所以與日寇之戰,臣只負責後勤,從無出戰。與韃靼作戰,若陛下問臣後勤,臣不才可以回答;若陛下問臣如何作戰,臣不敢言。”

張超這席話一說,大臣們都露出了笑意,張子卓倒是有自知之明。事實上在很多人看來,張超最大的本事就會創新,建立一套新的制度,或者發明新奇的物事用來斂財。

蕩倭營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在張超全新的制度架構下,軍餉充裕,紀律嚴明,士氣高漲,故而可以戰無不勝,但是具體到如何作戰,確實非張超所長。

張超與參軍王守仁做兵棋推演的故事此時已經流傳出去,很多人都覺得張超那一套十分簡單,只要用錢用強兵去堆就好,所以對他有目前的成就,雖然佩服,但內心總有些不以為然,似乎與心目中的周瑜諸葛亮這樣計謀百出的文人大將相距太遠。

弘治皇帝並不清楚這些,他見張超不敢回答,心中有些失望,但張超說起了後勤,現在朝廷有錢了,後勤根本不是問題,張超用不上呀!

見張超不願意說話,氣氛就有些沉悶,這個時候兵部尚書馬文升站了出來,“韃靼小王子部等部佔據河套,臣以為當設總制一職,遣重臣總督陝西、甘肅、延綏、寧夏軍務,以統一事權。”

弘治聽完有些猶豫,這件事很敏感,一個大臣同時主持幾鎮軍務,文武兼濟,總兵,巡撫以下,悉聽節制。這萬一要是亂來,誰能扛得住,所以三邊總制時罷時設。

馬文升見弘治沉吟不說話,也著急了,在他看來總制的設立是必須的,要不然明朝沒辦法減輕韃靼對於山西陝西甘肅三省的侵擾。

圍繞著河套地區,榆林鎮,固原鎮,寧夏鎮,甘肅鎮四鎮相距不遠,但各鎮奉命獨自承擔轄區內御邊任務,凡遇戰事,相互無協防職責,故多有敗績。為有效鞏固西北邊防,必須實行集中統領。

這件事在成化八年已經有先例,他這一次只不過因循舊制罷了,當然弘治的擔心馬文升也猜的出來,但是現在是準備對韃靼的進攻,要是事權不一,是要出大事的,他負不起這個責任。

南京刑部尚書閔珪在弘治五年鎮壓過兩廣苗亂,所以這一次也與會,他見弘治有所猶豫,站了出來,“陛下,三邊總制必須設立,否則將權不一,難獲成功,成化年間王越出任三邊總制,故能屢獲大勝。”

聽到閔珪提到王越,弘治就是一肚子氣,“王越才幹卓越,故能克敵制勝。朕有心用起用王越,給事中竟然封還聖旨。現在爾等說要重設三邊總制,若此人才幹不及王越,出現亂事,又當如何?”

弘治的意思很明顯,王越有能耐,所以他才能做好三邊總制的位置,而不是三邊總製成全了王越,要是換了一個人,不如王越,到時候搞不好會惹出大麻煩。

弘治說完,眾大臣互相看了看,大家都猜出來了,皇帝想任用王越,這樣十分保險,可是大臣們反對,他又沒辦法做主,只好撒氣。

弘治皇帝頓了頓,又說道,“既然兵部說要復設三邊總制,那就復設吧,由吏部主持廷推。”

廷議很快就結束了,張超低著頭離開了朝堂,卻被倪嶽喊住了,“子卓,你為甚不願意回答如何作戰?”

張超搖搖頭,“學生與韃靼從無接觸,豈敢紙上談兵。閣部,這是一場大戰,非王威寧不可,該是放下陳見的時候了。”

張超說完,深施一禮,然後大步離開了,倪嶽看著張超的背影,嘆了一口氣。事實上內閣心裡明白,這一仗必須王越來打,換了別人誰放心。

所以廷推十分有意思,在吏部尚書屠滽主持下,推薦了七個人,可是都被弘治皇帝否決了,無奈之下,屠滽就跟馬文升說道,“此職非王越不可,否則難乘聖意。”

到了現在,騎虎難下的馬文升不得不與科道官員說好話,現在還用得上王越,你們就別折騰了,所以屠滽添上了王越的名字再次報了上去,弘治立刻就同意了對於王越的任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到了弘治九年十月,王越入京,誰也沒想到,他第一個要求就是讓張超擔任他的副手,同時抽調蕩倭營陸營騎營精銳萬人與戰。(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夢境一錘砸到乾清宮,朱元璋愣了我,朱由檢:大明第一敗家子鑑寶王巔峰製作人地獄領主:我兵種無限升級[綜]BE拯救世界大明敗家子重生:玻色子生命體我那中二的正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