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朝小官員->章節

第169章 開工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祝允明見唐寅還是有些不以為然,他先是頓了一下,然後念出了一首詞,卻是張超當日在長江上唱出的那首臨江仙。

這是丁淳告訴祝允明的,原來張超當日隨口說是在南京的書店看到的,丁淳卻留意起來,到了南京就在書店中尋找這首詞,後來書社生意好了,很多書店過來進貨,丁淳也問過,都沒有人得知。

另外張超寫給小妹的那些經典之作,小妹經常閱讀研究,她身邊的丫環當然會知道,然後丁淳也有耳聞,只不過大家都不願意說開。

因此丁淳理所當然的認為這首詞的作者就是張超,但是他為什麼死活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作者呢?丁淳腦補,張超更看重的是為國為民,不認為寫詩作詞是什麼光榮的事情,所以也就不願意公開。

但是作為好友兼下屬,丁淳有理由有義務在祝允明這些人面前展現張超的高大上,所以這首詞也就偷偷的告訴了祝允明,當然特別叮囑不要讓人知道奧。

再說唐寅,聽完這首詞之後,立刻鼓掌,“祝兄,這首詞通篇點化了不少蘇軾的赤壁賦,雖然達不到前人的高度,但也是一首絕世好詞,不知道作者是誰?”

祝允明肅聲道,“正是張超。”

唐寅也沉默了,他知道這首詞的分量,也猜到了祝允明的意思。能寫出這樣作品的張超,卻對外宣稱自己不通辭賦,一心讀書,又潛心研究醫藥,就是為了實現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理想。

那麼他唐寅呢?論名氣只是在蘇州府小有名氣,與天下聞名的張超想比遠遠不如,但卻整日裡不務正業,遊玩作樂,是不是該感到羞愧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小年輕唐寅這種羞愧的感覺來得快,但是消逝的也快。但是祝允明和唐寅的談話很快就在蘇州的文人圈流傳開來。

因此就在年後,祝允明再次赴南京之時,他的另外兩位好友文徵明和都穆也要求一同前往,要見識一下大名士張超的風采。

這兩位為人要更加嚴肅,所以更能理解祝允明的做法,不像唐寅還是有點渾渾噩噩,自恃才高。唐寅見好友都跟去了,自己一個人呆在蘇州也沒什麼意思,也跟著過去看一看。

這四人沿著水路來到南京,已經是弘治二年的二月初了,這個時候張超的印書局已經是萬事俱備,只等著印刷了。

張超很懂得宣傳,從年後濟世報再版,他就把購買全套永樂大典的人士定期公佈出來,並且公開宣稱這些人是士林的英雄,天下學子的楷模。

要知道這些人中不乏有商人地主之流,他這樣的說法讓人很不理解,甚至是嗤之以鼻。但是張超有自己的一套解釋,因為他早就在民間開始灌輸萬貫家私不如萬卷圖書的道理,而這些商人地主往往都是被他說服,參與購書的。

他的說法是,一個人很有錢,如果他的後代爭氣,那這個錢不如花在藏書上,讓後人好好學習,更加爭氣;

如果後代不爭氣,那留著錢只會被浪費,甚至會遺禍子孫,與其如此,還不如藏書建立一個圖書館讓讀書人免費閱讀,獲得一個好名聲,也可以讓後人有個依仗。

在這個時代,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他的說法是很有道理的,因此他成功的引導了一大批人參與進來。

他們購書回去就準備建立大大小小的圖書館,讓自己家鄉的讀書人可以免費閱讀。從而不必如丘濬當年一般到處借書,那麼這些人就應該是士林的英雄,天下學子的楷模。

張超的說法讓人瞠目結舌,但確實有道理,又對推廣文教很有幫助,所以士林和官場中人也不好隨便反對,最後只好捏著鼻子承認這些人的貢獻。

如此一來,這些商人地主就更有動力了,而這些人又是比較有遠見的,張超自己不方便接觸過多,身邊的大哥二哥,孫老闆,鄭三卻全力發動起來,與這些人密切保持聯絡。

因此到了弘治二年的春天,印書局預售永樂大典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合計將近兩千萬卷的空前訂閱量也創造了大明朝的出版奇蹟,那還等什麼,趕緊準備動手吧。

符合要求的紙張廠投標的結果也已經出來了,因為所用的紙張來自於皖南,張超親自跑了不少家,實地檢查了廠家的情況,最後挑選了幾家作為紙張專供商。

蔣琮,陳豹和一些打招呼的官員的紙廠也在其列,為了讓他們達到要求,張超可是花了不少心思,讓一些規模小的但是管理出色,又沒有關係的小紙商跟他們合作,讓這些小紙商管理,他們只要分成就好。

而為了說服這些小紙商,張超甚至不得不擔保,也是他現在名氣很大,大家都給他面子,所以才勉強實現了他的想法。

油墨用的卻是華家的,也有讓他們減少一些損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玩活字印刷的人確實太少,合用的油墨只這麼一家。

對於活字印刷而言,排字撿字和檢查實際是最困難的,因為都是需要識字的人,而這個時代的識字率十分感人,所以張超加上華燧父子的人也遠遠不夠,這個時候大批的監生和讀書人就被動員起來了。

每一天都需要幾百人幫忙撿字排字,現在印書局已經是國家行為,張超定金收的多,當然也捨得花錢,讓這些人每天開開心心工作,高高興興回去。

這些監生大老爺脾氣好的當然一切好辦,遇到脾氣怪異的也只能謝祭酒出馬了,各種手段都用上了,印書局是磕磕碰碰的不斷前進,但也算是有條不紊。

永樂大典不僅僅都是文字,還有很多圖片,張華兩家的雕版師傅們也忙的不亦樂乎,這還不夠,後來又不斷的新增人手。

由於雕版技術在唐宋時期已經成熟,所以相應的工匠就比較多,倒沒有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也算是一樁幸事。

張超進行了一下計算,考慮到紙張生產,活字製作,機器生產,然後排字撿字,他們印書局用到的人力達到了幾千人之多。

那麼消耗的物力也更是誇張,好在明朝建國百餘年的積累,民間財富眾多,張超收集到的銀子不斷的轉換成物資,甚至帶動了北城繁華起來,連店鋪都多了不少。

蘇州四大才子來到南京,正好遇到印書局開工,這是一件文壇盛事,參與進來的人也會專門有一卷記載下名字籍貫,讓他們永世流傳。所以四大才子也不好意思幹看,也沒辦法講究什麼君子動口不動手,只得老老實實的排字撿字吧。

每一臺印刷機每一天都分配好任務,參與人員按照撿字組,排字組,檢查組,印刷組,後勤組分工,穿戴不同顏色的衣服,按照流水線作業,經過幾天的磨合,參與的人就熟練起來,速度也快了起來。

但是每一天做事的人就比較枯燥了,沒幾天唐寅就藉口不過來了,祝允明差一點被唐寅說動,但是見文徵明和都穆都老老實實的幹活,最後咬咬牙,也堅持了下來。

實際上印書局也不可能讓同一批人幹非常久,他們一般是一個月一輪換,等這三位才子幹了一個月,終於解脫時,甚至有一種慶幸的感覺,但是三人隱隱約約的感覺到自己有些變化,但卻說不上來。

唐寅這些天卻待在國子監會所,有些樂不思蜀,他的書畫詩詞此時已經在南京流傳開來,原來大明朝的蘇州府繼吳狀元王探花之後又誕生了一位大才子,真是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呀!(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夢境一錘砸到乾清宮,朱元璋愣了我,朱由檢:大明第一敗家子鑑寶王巔峰製作人地獄領主:我兵種無限升級[綜]BE拯救世界大明敗家子重生:玻色子生命體我那中二的正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