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朝那些事兒增補版(全)->章節

明朝那些事兒第3部_第一章 朱高熾的勇氣和疑團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歷經千辛萬苦的大胖子朱高熾終於登上了皇位,定年號洪熙。

事實證明,這個體態臃腫的大胖子確實是一個仁厚寬人的皇帝,在他那肥胖殘疾的外表下,是一顆並不殘疾的、溫和的心。

他登上皇位後,立刻下令釋放還在牢房裡面堅持學習的楊溥同學,並將其召入內閣。此時楊士奇和楊榮已經是內閣成員。明代歷史上最強內閣之一——“三楊”內閣就此形成。

但此時一個問題出現了,雖然大家都知道內閣是皇帝最為信任的機構,其權力也最大,但由於這些內閣成員僅僅是五品官,要讓那些二品尚書向他們低頭確實是很難的。

這個問題看似很容易解決,既然如此,那就改吧,把內閣學士提成二品,不就沒事了嗎?

事情哪裡有那麼簡單!你說改就改?你爹留下的制度,屍骨未寒,你就敢動手改造?正統的文官們在這個問題上一向是很有道理的。

可是不改似乎又不行,問題總得解決啊。

在這個世界上的無數國家民族中,要論聰明程度,中國人絕對可以排在前幾位,而其最大的智慧之一就在於變通。這樣做不行,那就換個做法,反正達到目的就可以了。

所謂此路不通,我就繞路走,正是這一智慧的集中體現。

朱高熾沒有改動父親的大學士品位設定,卻搞了一套兼職體系。

他任命楊榮為太常寺卿,楊士奇為禮部侍郎,金幼孜為戶部侍郎,同時還擔任內閣大學士。這樣原先只有五品的小官一下子成了三品大員,辦起事情來也就方便了。

“三楊”內閣

“三楊”性格互補,能夠互相扶持,齊心協力輔佐朱高熾

目的達到了,父親的制度也沒有違反,從此這一兼職制度延續了二百多年,並成為了內閣的固定制度之一。

這類的事情在之後的歷史中比比皆是,每看及此,不得不為中國人的智慧而驚歎。

登基後的朱高熾並沒有忘記那些當年和他共患難的朋友,洪熙元年(1425),他用自己的行為回報了他的朋友。

在一般人看來,皇帝回報大臣無非是賞賜點東西,誇獎兩句,而這位朱高熾的回報方式卻著實讓人吃驚,在歷代皇帝中也算極為罕見了。

同年四月的一天,朱高熾散朝後,留下了楊士奇和蹇義,他有話對這兩個人說。

在當年那場驚心動魄的鬥爭之中,無數人背叛了他,背離了他,只有這兩個人在他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依然忠實地跟隨著他,楊士奇自不必說,蹇義雖然為人低調,卻也一直在他身邊。

年華逝去,大浪淘沙,這兩個歷經考驗的人絕不僅僅是他的屬下,也是他的朋友。

朱高熾注視著他的兩個朋友,深情地說道:“我監國二十年,不斷有小人想陷害我,時局之艱難,形勢之險惡,心中之苦,我們三個人共同承擔,最後多虧父親仁明,我才有今天啊!”

回顧以前的艱難歲月,朱高熾感觸良多,說著說著竟流下了眼淚。

楊士奇和蹇義也泣不成聲,說道:“先帝之明,也是被陛下的誠孝仁厚所感動的啊。”

朱高熾沒有辜負楊士奇的期望,他確實是一個好皇帝。

雖然他是一個短命的皇帝,皇位還沒坐熱,就去向他父親報到了,但在其短短一年的執政時間內,他維持了大明帝國的繁榮。

內容就不細說了,千篇一律,什麼恢復生產、勤於政務,等等。廢話我實在不願寫,估計也沒人喜歡看,如有意深入探究,可參考相關教科書。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皇帝的本分事情,而真正能夠體現朱高熾的寬仁並給他留下不朽名聲的,是這樣的一件事:

我們已經說過,朱棣是永樂二十二年(1424)七月去世的,根據規定,如無特殊情況,皇太子在父親死後可以馬上登基為帝,但是,絕對不能馬上將當年改換成自己的年號元年,必須等到第二年,老爹的屍體涼透了,才能立下自己的字號。

比如朱棣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去世,朱高熾立即即位,並有了自己的年號洪熙。從七月到十二月,實際上已經是他的統治時期,但這段時間還是只能算在永樂二十二年內,只有到第二年,才能被稱為洪熙元年。

在這段時間內,是皇太子們的適應期,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走出自己父親的影子。一般在這段時間內,新皇帝們還不敢太放肆,對父親們留下的各項命令政策都照本宣科,即使想要自己當家做主,改天換地的,也多半不會挑這個時候。

可是就是這個忠厚老實的朱高熾,在尚未站穩腳跟的情況下,在這段時間內,就敢於更改自己父親當年的命令。

這在當時的很多大

臣們看來,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十一月的一天,朱高熾突然下達詔令:凡是建文帝時期因為靖難而被罰沒為奴的大臣家屬們,一律赦免為老百姓,並發給土地,讓他們安居樂業。

靖難之時,朱棣殺人無數,罰奴無數,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也被定性為奸臣,此事已是板上釘釘,斷無更改之理。

然而此時,他的兒子朱高熾卻突然下了這樣一道旨意,讓很多大臣措手不及,可更讓他們吃驚的還在後面。

朱高熾接著問大臣:“齊泰和黃子澄還有無後人?”

大臣半天才反應過來,答道:“齊泰有一個兒子,當年只有六歲,所以免死,被罰戍邊。黃子澄沒有後代(後得知,黃子澄有個兒子當年改姓逃脫,後被赦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高熾沉吟許久,說道:“赦免齊泰的兒子,把他接回來吧。”

他接著問:“方孝孺可有後代?”

大臣們目瞪口呆。

方孝孺?您說的是那個滅了十族的方孝孺?

十族都滅了,還去哪裡找後代?您不會是拿死人開心吧!

可皇帝已經下令了,就快去查吧。

這一查還真查出來了,雖然沒有後代,但確實有個親戚。

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有個弟弟叫方克家,這位方克家有個兒子叫方孝復(方孝孺的堂兄),當時也被罰充軍戍邊,至此終於回家了。

比起這些寬仁行為,更讓人吃驚的是朱高熾所說的一句話。

朱高熾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面說道:“建文時期的很多大臣,都被殺掉了,但像方孝孺這一類人,都是忠臣啊!”

底下的大臣們又是一片目瞪口呆,鴉雀無聲。

忠臣?您父親不是說他們是奸黨麼?到您這裡就給改了?那麼說您父親還是殺錯了?

就在這樣的一片爭議聲中,朱高熾完成了他的壯舉。

在立足未穩之時,朱高熾敢於憑藉自己的正義感和良心改正自己父親的錯誤,不畏人言,不怕反對,這是毫無疑問的壯舉。

真正的仁厚也是需要勇氣的。

朱高熾是一個勇敢的人。

雖然這位明仁宗短命,只做了一年皇帝,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排名倒數第二,但他僅憑這一件事情,就足以對得起他諡號中的那個仁字,也無愧他一代英主的美名。

如果讓這位明仁宗接著幹下去,相信大明帝國一定能夠繁榮興盛,欣欣向榮,但還是應了那句老話——“好人不長命”,洪熙元年五月,只做了十個月皇帝的朱高熾病重,不久之後就去世了。

這位厚道的皇帝就此結束了他的一生,但他的義舉將始終為人所牢記。

至少那些被赦免的人會記得。

謀殺的疑團

皇帝的位置又空了,但這個位置註定不會空太久,很多人都排隊等著呢。

朱高熾病重,英明神武的太子朱瞻基自然十分關注,但除此之外,還有一雙眼睛盯著皇位,這自然就是我們的老朋友朱高煦。

朱高煦雖然屢戰屢敗,卻屢敗屢戰,以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決心和毅力,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搞陰謀,搞破壞。朱高熾十分仁厚,並未因此處罰他,只是警告而已。而這位無賴兄弟卻越發囂張跋扈,現在眼見朱高熾病重,他也開始了自己的又一次奪位陰謀。

吸取上次的教訓,朱高煦加強了情報工作,安排了很多眼線時刻盯著朱高熾,當然不是為了保證他的安全,而是要確定他什麼時候死。

他的計劃是這樣的,考慮到京城的三大營要收拾自己手下那些蝦兵蟹將易如反掌,出兵攻打沒有把握,幾乎等於自殺,他決定拿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開刀。

他準備等到朱高熾的死訊傳出後,便立刻在道路上埋伏士兵,等朱瞻基奔喪路過之時,一舉將其擊滅,然後趁亂登上皇位。

朱高煦對自己的計劃很有信心,何來信心?來自作案時間。

之前說過,他的封地在山東樂安,而太子朱瞻基在南京(根據慣例,太子守南京),只要死訊傳出,太子必然會從南京出發,所需時日很長,而他卻可以從容不迫地安排好士兵等著太子的到來。

樂安離京城很近,南京離京城很遠,朱高熾一死,最先得到訊息的自然是我朱高煦,等你聽到風聲,趕來京城的時候,我的士兵早就在路上等著你了!

我有充分的作案時間,朱瞻基,你就認命吧!

朱高煦的主意應該說是不錯的,但不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件十分奇怪的事,這件事情不但使他的計劃落空,也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謎團。

洪熙元年五月,朱高熾逝世。朱高煦得到訊息,十分高興,估計到

朱瞻基趕到這裡還有一段時間,他不慌不忙地安排士兵準備伏擊。

可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他作好準備,可是左等右等,朱瞻基就是不來,沒等朱高煦吟出“今夜你會不會來”的詞句,就收到了一個不幸的訊息——朱瞻基已經趕到京城,繼位為皇帝。

怪哉,真是怪哉!

參考消息

應夢而生的孫子

朱高熾能登上皇位,很大程度上是沾了兒子朱瞻基的光,而朱瞻基得到朱棣的喜愛,在某種程度上則得益於朱元璋。據說在朱瞻基出生的前一天晚上,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個夢。在夢裡,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上面鐫著“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八個大字。所謂大圭,就是皇帝所執的玉質手板,是皇權的象徵。朱瞻基滿月以後,朱棣前往探視,見這孩子臉上一團英氣,覺得自己夢中的情境得到了印證,立即滿心歡喜,從此便對這個孫子格外疼愛。

難道朱瞻基會飛不成,或是他能預知未來,未卜先知?

這不但是朱高煦的疑問,也是後人的疑問。

關於這一點,史料上有很多不同的記載,有的說朱高煦襲擊太子只是傳聞,實際上太子是接到喪報後從容趕到京城的,有的說朱高煦是沒有準備好,等到太子過去了才派兵出去埋伏的。

還有一種說法就比較駭人聽聞了:

朱瞻基比朱高煦更早知道自己父親的死訊。

路途遠近是客觀事實,只要報信的人不是在路上扎了帳篷,睡個幾天幾夜,樂安的朱高煦一定會比南京的朱瞻基更早知道訊息。當年沒有電話、電報,也沒有飛機,你就是想破腦袋,也找不出朱瞻基比朱高煦更早知道死訊的理由和方法。

其實方法是有的,也是唯一的可能性。

如果這一說法屬實,我們就只能得出一個結論:

朱瞻基不能預知未來,卻創造了未來。

他謀殺了自己的父親。

如果你對這一推論感到不滿,也不要找我,因為這個推論並非我首創。實際上,明仁宗朱高熾的死亡原因一直以來都是歷史懸案,到目前為止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朱高熾縱慾,加之身體有病,最終病死。另一種說法認為是他的兒子朱瞻基等不及父親傳位,謀殺了他。因為從朱高熾死亡前後的一些跡象(如登基禮儀已備)表明,朱瞻基可能已經做好了登基的準備。

前一種我們不去說它,單說後一種,事實上,朱高煦極有可能在路上設定埋伏,因為從他在後來朱瞻基已經登基,情況諸多不利的情況下也要造反的行為來看,他犯上作亂的決心是很大的。這麼好的機會,他應該不會錯過。

那麼為什麼他沒有遇上朱瞻基呢,這其中就有幾種原因,可能是朱瞻基繞開了大道,也可能是朱瞻基聽到父親病重,提前出發,更有可能是朱高煦沒有準備好,錯失機會。

對於這個問題,我不可能給出任何答案甚至推論,這可能註定又是一個永遠的謎團。

歷史的魅力可能就在於它永遠有無數的謎團讓人們去探究,卻總也找不出答案。

縱慾而死也好,被謀殺也好,反正不是自然死亡(很少有皇帝能遇上這個殊榮)。

我們最終也只能得到一個肯定的結論:

朱高熾死了,朱瞻基繼位。

僅此而已。

當然了,我們不應該忘記可憐的陰謀家朱高煦,這位同志搞了幾十年陰謀,卻一事無成,多次眼見煮熟的鴨子飛掉,從父親到兄弟,再到兄弟的兒子,就是沒有自己的份兒,說實話,搞陰謀居然搞到這個份上,實在可悲可憐。

如果要評最成功的陰謀家,姚廣孝一定能排在前三名,而朱高煦註定會名落孫山。

但如果要評最可憐搞笑的陰謀家,朱高煦必能當仁不讓,名列前茅。

真是悲哀,悲哀的陰謀家朱高煦就是這樣空等了幾十年,他的耐心已經磨滅殆盡,在他的心中,已經立下心願:

下定決心,排除萬難,一定造一把反!

參考消息

皇帝是個高危職業

儘管皇帝是一份很誘人的職業,但風光的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和挑戰。據統計,歷史上一共有八百多人從事過這份工作。他們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十九歲,除了個別幸運兒外,很多人屬於非正常死亡:有被毒死的,有被勒死的,有被餓死的,有被砍死的,有被悶死的,有被燒死的,有得怪病死的,有縱慾過度死的,甚至還有掉廁所裡淹死的。關於仁宗皇帝的死因,明代陸的《病逸漫記》有記述:“仁宗皇帝駕崩甚速……予嘗遇雷太監,……雲……蓋陰症也。”此書時人讀之,仁宗縱慾而死的說法就這樣通達市井了。

相關推薦:我家蘿莉超兇的前世管理局修仙從暴斃開始從死後開始忽悠諸天鬥羅:手動增加魂環年限我在鬥羅玩卡牌復仇者聯盟極地銀狼江湖羽衣曲劍閣仙俠傳我家的無敵大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