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蒙古天災->章節

第二十九章 有系統爺爺真是太幸福了(3)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還是幹,大家隨意)

李幼安看到牧業物種裡,一開始的就是各種各樣的牛,牛肉啊!好吃的牛肉!

<夏洛萊牛、西門塔爾牛、印度摩拉水牛、安格斯牛……>

看裡面的介紹這些牛自育成以來就以其生長快、肉量多、體型大、耐粗放,有的是大型肉牛品種有的是乳肉兼用品種。還有的是乳、肉、役兼用。

太幸福了,看到這麼多的牛,都是現代技術培育出來的優等牛種,一定很好吃!李幼安覺得唾液在嘴裡萌動

<多塞特羊、薩能黑山羊、波爾多山羊、夏洛萊羊、澳洲美利奴、瓦格吉爾羊、薩福克羊、蘇尼特羊、烏珠穆沁羊、巴爾虎羊……>

李幼安看到這些羊裡有山羊也有綿羊,在現代世界去過蒙古大草原的他明白羊是草原遊牧民族不可缺少的家畜。

草原五畜“牛、馬、駱駝、山羊、綿羊”,以羊為首。

除去都可以吃肉外,一般以山羊產羊絨,綿羊供羊毛:

羊絨是生長在山羊外表皮層,掩在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層薄薄的細絨,入冬寒冷時長出,抵禦風寒,開春轉暖後脫落,這時牧人們就用特製的鐵梳從山羊軀體上抓取,稱為“原絨。”

洗淨的原絨經分梳,去除原絨中的粗毛,死毛和皮屑後得到的山羊絨,稱為無毛絨。山羊絨有白、青、紫三種顏色,其中以白絨為最珍貴

羊絨屬於稀有珍貴的紡織原料,在現代被稱為“軟黃金”、“纖維的鑽石”

羊毛就更不用說了,羊毛柔軟而富有彈性,用於製作呢絨、絨線、毛毯、氈、衣服、帽子……

因此可見羊在草原遊牧民族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牲畜,而且牧民們一般捨不得吃羊,都是吃生病或者是快老死的羊,就連貴族頭人也不一定天天吃得起羊。

不過現在依靠系統爺爺,有那麼多的羊種可以選,還有“牧草之王”苜蓿,李幼安覺得他可以過上左手一塊羊肉、右手一塊牛肉、嘴裡一塊野豬肉的美好生活。

同時在牧業物種了,還有很多的優質馬種:

<蒙古馬、伊犁馬、三河馬、英國純血馬、漢諾威馬、阿拉伯馬、汗血寶馬、塞拉?法蘭西馬、西班牙安達魯西亞馬、腓特烈斯堡馬、布瓊尼馬、頓河馬、阿克哈塔克馬…>

這麼多優秀馬種讓李幼安看花了眼。

經過仔細考慮之後,李幼安決定選擇蒙古騎兵的標配蒙古馬以及頓河馬、阿克哈塔克馬作為未來騎兵坐騎。

蒙古馬就不用多說了,它的優點大家都知道,

平均肩高一百二十釐米~一百三十五釐米,身軀粗,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夏日忍受酷暑蚊蟲,冬季能耐得住-40℃的嚴寒,是一種及其優良的軍馬種。

而頓河馬有蒙古馬的血統,繼承了蒙古馬的優點

頓河馬:肩高一百五十一釐米~一百五十七釐米之間,體型健壯,高大,毛色火紅,金黃,看上去就很帥!

耐力持久力適應性非常強、反應機敏。為蒙古馬與阿克哈塔克馬和阿拉伯馬的混合血統馬,俄羅斯沙皇時代培育成功,曾經是哥薩克騎兵的標準坐騎,

蘇聯騎兵元帥布瓊尼最喜歡的馬匹之一。

分為兩個型別:東方型速度快適於騎乘,西方型體質結實體格粗大屬於乘挽兼用型。

頓河馬對主人忠貞不二,最重要的是它們曾經歷了俄國內戰和兩次世界大戰,功勳卓著。

.頓河馬又被戲稱為“蘇維埃核動力”:在一九二五年年早秋,紅軍騎兵軍官薩韋利耶夫、雷巴爾金與當時參加騎兵指揮員深造班的同學朱可夫(就是那個朱可夫)一同進行了一次長途騎行實驗。

他們從列寧格勒(今彼得堡)附近出發,原定騎馬抵達鮑裡索夫。總距離九百六十三公里,計劃七日完成。

後實際抵達明斯克,實際行程約一千公裡。經過七天乘騎,日均行動里程約一百四十二公里,馬匹減重八至十二公斤,人員減重五至六公斤……

從這個實驗就可以看出頓河馬確實優秀;

作為騎兵用馬完全勝任!

阿克哈塔克馬:肩高一百五十五釐米~一百六十二釐米,是唯一的古老土庫曼馬純正血統的後裔,有很好的速度,極佳的耐力,持久力。聰明,容易訓練,體型優美。

花刺子摸騎兵、西遼皮室鷹騎兵、奧斯曼西帕希騎兵、帖木兒帝國那帕爾騎兵都是騎著這種土庫曼馬縱橫在中亞、西亞……

隨便一提,李幼安發現多斯拉克馬比蒙古馬高大一點,但比頓河馬和阿克哈塔克馬矮多了。

<武備庫:羅斯扎甲、欽察鱗甲、穆斯林鏈甲衫、蒙古羅圈鐵甲、蒙古羅圈皮甲、青塘瘊子甲套裝(外加夏人劍)、黑漆瀕水山字甲、步人甲、哥特騎士甲,佛蘭德斯半身甲,格林尼治徒步甲,安東佩亨豪瑟爾半身甲……,鈦合金板甲,金剛石覆膜,硬化陶瓷鱗甲,凱夫拉斗篷罩衣,>

<手刀、掉刀、屈刀、掩月刀、戟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雙鉤槍、單鉤槍、環子槍、素木槍、鴉頸槍、錐槍、梭槍、槌槍、大寧筆槍:鏈錘、手半劍、斧槍、……>

李幼安看到精良的鎧甲琢磨起來:這些鎧甲都想要啊,只不多青唐瘊子甲更好!

不僅僅是因為青塘瘊子甲是套,是因為青唐瘊子甲防護力比步人甲還要高一些,且比步人甲輕!應該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騎兵甲。

著名的西夏鐵鷂子身穿的扎甲就是青唐瘊子甲:這是一種冷鍛甲,鐵甲顏色青黑,光潔透亮可以照見毛髮,在甲片的末端有一筷子頭大小的不鍛鐵,形如皮膚上長的疣子,用麝皮為帶子串紮起來,柔薄而且堅韌。

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中,是這樣描述的:

“青堂羌善鍛甲,鐵色青黑,瑩徹可鑑毛髮。以麝皮為綇旅之,柔薄而韌。”

“鎮戎軍有一鐵甲,櫝藏之,相傳以為寶器。”

“韓魏公帥涇原,曾取試之,去之五十步,強弩射之,不能入。嘗有一矢貫札,乃是中其鑽空,為鑽空所刮,鐵皆反捲,其堅如此。”

“凡鍛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鍛之,比元厚三分減二乃成。其末留筋頭許不鍛,隱然如瘊子,欲以驗未鍛時厚薄,如浚河留土筍也,謂之瘊子甲。”

“今人多於甲札之背,隱起偽為瘊子;雖置瘊子,但元非精鋼,或以火鍛為之,皆無補於用,徒為外飾而已。”

北宋慶曆元年(一零四一年)五月,觀文殿學田況在《上仁宗兵策十四事》中曾將中原武器與羌人武器加以對比:“今賊甲皆冷鍛而成,堅滑光瑩,非勁弩不可入。自京齎去衣甲,皆軟脆不足當矢石。以朝廷之事力中國之使巧,乃不如一小羌乎……”

青塘瘊子冷鍛甲的鍛造不用中原上千年所用的熱鍛法:

甲片的毛坯,不用火加熱,用冷鍛工藝鍛打,比原來的厚度減少三分之二。重量也比面體積的步人甲輕三分之二。

冷鍛工藝不僅能使鐵甲片表面光滑,無斑點,還會改善鋼片內部的組織結構,增大其機械強度,可以提高金屬的硬度和韌性。

青唐羌的人用冷鍛的方法可以造出瘊子甲,而這種方法搬到大宋就造不出來了,問題就出在材料上。

即便是青唐羌的人如果用了中原產的原材料,也會造不出冷鍛甲的,兩地出產的材料都不一樣,在硬度,塑性,強度上都不相同,用同樣的方法加工,結果都是不一樣的。

完全是因為中原疆域內鐵礦的鐵石中的硫和磷含量太高了,讓鍛造出來的鋼材,冷的也脆,熱的也脆,怎麼鍛造?

中原地區用熱鍛的方法加工甲冑,真正需要的是金屬材料的滲碳技術。

板甲也想要,但裝備不起。

在板甲剛出現時很貴,要幾百頭牛的價格,當時一個村莊只有幾頭牛,所以往往伯爵階層的貴族才能買得起。

後來隨著金屬開採和冶煉水平的提高才降下來,普通的不貴,但豪華的是天價。不過那也是到文藝復興以後的事了。

同時一件鏈甲衫(相當於六頭牛的價格),用兩倍的錢則能買到全套裝備。

黑漆瀕水山字甲,看著名字叼,但其實就是一幅皮甲,是用厚厚的牛皮經過“漂”、煮、剪、曬、粘等多道工序做成的甲冑。表面非常堅硬,塗出了黑底色,上面還手繪了花紋圖案。

步人甲,太重而且是重步兵用的,騎兵不太合適。

西夏鐵鷂子所戴佩劍劍即為“夏人劍”,劍形為直劍,劍身寬度向劍尖處逐漸均勻收縮,使劍身行如柳葉一樣的尖銳優美,劍長八十八釐米,劍柄端有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夏人劍”是西夏“文思院”所造的一種劍,與契丹鞍、高麗秘色並稱天下第一。此劍不僅外表美觀,而且犀利無比。

太平老人在《袖中錦》一書中記載當時各地的特產,其中提到夏國劍天下第一,別的地方雖有仿效,但就是造不出那麼好的劍來,所以更加顯得名貴之極。連北宋皇帝欽宗趙桓的佩劍,也是“夏人劍”。

李幼安看看自己的征服點數:十點…

好吧,都買不起兌換不起,貴,上面每一件物品便宜的都要兩、三千征服點,貴的上萬……

他還注意到這些武備庫裡的東西都是需要一件一件的兌換,也就是說如果要武裝一隻幾百人的重騎兵隊伍就需要兌換給幾百套!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樣根本就不實際!光兌換、買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李幼安決定以後一定要擁有“很多很多很多的工匠”,自己鍛造武器裝備,種植、放牧……

因為“千好萬好,不如自己好。”受制於人可不是好事。

自己掌握先進技術和手段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最好的辦法就是兌換一套之後(比如說青唐瘊子甲、夏人劍)能夠解析出的冷鍛工藝、鍛造技術,掌握冶煉、切削、磨、鑽、柔化處理等一系列綜合技術,就可以製造改良出更多精良的武器裝備和工具,增強軍力和生產力……

當然沒有水力鍛打機、優良鐵礦、熟練鐵匠、熟練技工就不可能實現這個目標,更不可能大規模生產。

還是那句話:沒有就去搶唄!都不是問題拉

李幼安看看自己的征服點數:十點…

好吧,都買不起兌換不起,貴,上面每一件物品便宜的都要兩、三千征服點,貴的上萬……

他覺得自己的現有征服點還是招募兵種算了。

有了人口和兵種就可以去掙錢。

拳頭大力量大,刀子多來錢快不是?

那就讓我們快樂的去搶劫吧

相關推薦:修仙歸來,我被全網直播了國家血脈電競大陸不當電競選手以後幹什麼玄真劍俠錄獵魔者的夢魘馬車獵魔編年史天朝上國銀魂眾的火影物語五行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