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美娛]璀璨人生->章節

39.第39章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熱門推薦:、 、 、 、 、 、 、

在說葛瑞絲發表的論文前,就不得不提一提美國《科學》雜誌,在學術界的地位了。

美國的《科學》雜誌,是國際上著名的自然科學綜合類學術期刊,雜誌主要發表原始性科學成果、新聞和評論,世界上許多重要的科學報道都是首先出現在《科學》雜誌上的。另外,《科學》雜誌全年共51期,全球發行量超過150萬份,其中每一期發行的《科學》雜誌並不是都是面向普通讀者的,大概有四分之一會發行到世界上各大圖書館、研究機構和名校,供他們收藏和借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和英國的《自然》雜誌被譽為世界上兩大自然科學頂級雜誌,影響力可以說是世界級別的。

本來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就競爭很激烈,更不用說葛瑞絲這篇論文還間接性的將學術界,和風牛馬不相及的好萊塢,甚至是一部動畫與真人相結合的、單就憑主要角色出自童話大陸然後經由所謂的魔法到了現實世界這一點,就已經斷定了它的不科學性和不能追究邏輯性的浪漫喜劇電影結合了起來。

這就造成了,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發行後,就現在學術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然後等到好萊塢盡職盡責的記者們用異常新奇的筆觸,將這兩件事聯絡到一起進行報道後,再反哺到學術界,然後就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軒然大波。

該怎麼說呢,這感覺實在是太…新奇了!

科學家的研究是講究靈感不假,可也沒聽說過有科學家的研究,是從一部依託不科學童話而誕生的電影裡獲得靈感的,這本身就好像已經是悖論了。

以上,是對學術界來講的。

而對好萊塢來說呢,首先他們也沒有遇到過有哪位演員,或者幕後工作人員,會根據所參與拍攝的電影,有感而發寫了一篇發表到世界級頂尖自然科學雜誌的論文,所以是破天荒的頭一遭。

不過,好萊塢的後續反應可比學術界的後續反應快多了,在確認了這件事的真偽,消化了這“第一次”後,他們紛紛表示喜聞樂見,覺得這對好萊塢來說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好吧,不僅僅是好萊塢,英國電影界也不甘示弱的“發來賀電”,這裡就不提他們或真或假的埋怨葛瑞絲為什麼沒有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這篇論文了。

總之呢,電影界非常與有榮焉就對了。

再來說學術界的後續反應,本來都還沒有怎麼樣呢,就被電影界那鋪天蓋地樂見其成的報道給糊了一臉,有不少學者就皺眉了,在不瞭解葛瑞絲和沒看過論文的情況下,心裡生出了牴觸和反感。他們認為美國《科學》雜誌,竟然這麼降低自身格調,愧為世界頂級自然科學雜誌之名。

其實這也很正常,學者中間向來不乏清高自傲者。

對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言論,美國《科學》雜誌的主編唐納德·科尼迪在他的專欄裡說:“從邏輯上來講,首先,由葛瑞絲·格林博士在《科學》上發表的,是一篇很有科研價值的學術論文。其次,這篇學術論文的靈感來源於格林博士主演的一部好萊塢電影,不得不說,這樣的靈感來源方式令人感到意外又驚喜。最後,我已經開始對這部電影感興趣了。”

翻譯一下:趕緊來訂閱這一期的《科學》雜誌,看過格林博士的論文再來瞎逼逼,以及快去買《魔法奇緣》的電影票吧。

事實上,不用科尼迪主編發聲,學術界主流還是秉承著理智看待整件事的,而且就像科尼迪主編說的那樣,《科學》雜誌上刊登的本質上仍舊是一篇學術論文,又不是什麼好萊塢的花邊新聞。所以在抱著正確看待學術論文的態度,去看了葛瑞絲·格林博士撰寫的論文後,自然就對《科學》雜誌的“格調”不會有任何懷疑了。

葛瑞絲的論文,從生物學的角度出發,闡述了人類達成和動物交流並驅使動物為人類所用的可能性以及可行性。

——會有這樣一個課題的產生,自然是從《魔法奇緣》裡吉賽爾能透過唱歌和動物交流,並讓它們來幫她做家務活上來的靈感。其實呢,整篇論文裡並沒有從正面提到《魔法奇緣》,但誰讓它被發表出來的時機那麼巧呢。

縱觀全文,涉及到葛瑞絲拿到學位的專業(數學、心理學、化學與哲學)知識並不多,更多的還是涉及到生物學中動物學領域裡的動物學、昆蟲學以及神經生物學。

動物學和昆蟲學很好理解,葛瑞絲認為最理想的動物選就是螞蟻,就整個螞蟻的組織和分工上,和其他相比較理想的動物選進行了交叉對比;

至於神經生物學,作為資訊的接收站和處理器,對該人類大腦的要求其實是非常高的。就拿《魔法奇緣》裡的吉賽爾來說,她能在同一時間和數種,在數量上甚至能達到成百的動物交流,這種事也只有出現在影視裡了,在現實中,大腦會因為在同一時間硬性接收過多的資訊,導致大腦“載入量”過大,進而導致大腦崩潰。

所以,總得來說,這是一篇帶有理想化性質的學術論文,並沒有經過實踐。當然如果經過實踐的話,那這樣很有利用價值的論文,就不會發表出來了。

不過理想化歸理想化,但也不能就此否認這是論文的科研價值。畢竟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再過十年或者二十年,誰也不敢肯定這種理想化的構想,不會得到實現,不是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再說了,科研界很多論點,也都是科學家提出空想,在理論上給予支撐的。

因此在最後,學術界的生物學家們給予了葛瑞絲這篇論文以肯定,以及認為葛瑞絲·格林博士在生物學上的造詣匪淺,請慎重考慮往這方面發展。

咦,好像葛瑞絲在學術界也來了一出“跨界”呢。

確實是啊,鑑於葛瑞絲在牛津大學先後主攻的專業,分別是數學和心理學。

得出這樣的結論後,葛瑞絲書迷論壇裡生物學專業的學生們,瞬間哭成狗。

數學專業、心理學專業的,就靜靜的看著不說話。或許還得再加上化學專業和哲學專業的,葛瑞絲在這兩個專業上有學士學位,可以看做是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和心理學博士學位的“副產品”。

只能說,這是一個混合了笑聲與淚水的故事。

在書迷論壇外,氣氛就熱烈多了,經過了這件事,不知道多少路人轉粉,對《魔法奇緣》這部電影的期待值也蹭蹭上漲。

這麼“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11月20日(週二)的午夜場,再加上從11月21日北美3730家影院開始大規模放映,截止到11月25日(週日),《魔法奇緣》勁收了將近八千萬美元的票房,其中首末三日的票房突破五千萬美元,毫不意外的成為了北美週末票房排行榜的榜首。

即使這一週新上映的電影中,《今年聖誕節》、《殺手47》和《八月迷情》等的票房競爭力不大,可五千一百萬的首週末票房,也在縱向11月票房中排到一個比較可觀的名詞了。

如果這麼比較還不夠具體的話,那麼,迪士尼在葛瑞絲的論文發表前,對《魔法奇緣》的首週末票房預期是三千兩百萬美元。也就是說,如今實際的票房比預期的要高出整整一千九百萬美元。

不僅如此,口碑上並沒有因為觀影人數大幅度增加而跳水,IMDB上《魔法奇緣》的綜合分數都還在75分以上。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件…有趣的事了。

IMDB,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是一個關於電影演員、電影、電視節目、電視明星和電影製作的線上資料庫。IMDB的資料中包括了影片的眾多資訊、演員、片長、內容介紹、分級、評論等。對於電影的評分目前使用最多的就是IMDB評分,這裡是電影愛好者的聚集地,在對電影評分的時候,註冊使用者們大多是從劇情設定、演員們表現、導演的水準等方面,對電影進行評價。

有趣的是,《魔法奇緣》的評價區裡,就有一些新註冊的使用者,給予了一看就看不懂,再看還是滿滿的專業術語的評價,說白了就是科學家的觀後感,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到來IMDB發表觀後感的。

這同樣獨樹一幟的影評,自然受到了側目,《洛杉磯時報》、《綜藝》等報刊,還在對《魔法奇緣》的後續報道裡用調侃的口吻提到了這件事,並且聲稱“格林博士給好萊塢帶來了一股別樣的清風”。

這樣的發展,不說其他人,迪士尼簡直是樂開了花,因此對葛瑞絲不參加其他宣傳活動這種事,雖然覺得遺憾,但並沒有勉強,作為製片和發行公司,也懂得知足常樂麼。

當然,在這背後,葛瑞絲獨特而非常有力度的宣傳方式是其一;葛瑞絲背後站著的大資本家是其二;再有《魔法奇緣》票房大爆,根據反饋後續還很有力,足以見得葛瑞絲的票房號召力——儘管才只有一部電影,說票房號召力沒有更多資料做參考,但就這一部也能看出葛瑞絲的潛力——再加上她現在人氣扶搖直上,一顆超新星冉冉升起了,綜合下來,迪士尼拉攏葛瑞絲還來不及呢,自然不會因為宣傳這種不那麼緊要的事和葛瑞絲交惡。

只不過,斯特林手邊收到的脫口秀節目,雜誌採訪和封面拍攝的邀約卻更多了,另外也有廣告商找上來了。

說起來在好萊塢,明星的收入中,片酬其實佔總收入的比重並不高,除非你是像湯姆·克魯斯,喬治·克魯尼,茱莉亞·羅伯茨那種超A-list的,不僅能收到高額片酬,還能拿到票房分紅,甚至是DVD銷售分成,像湯姆·克魯斯,僅僅《碟中諜3》,他就坐收了將近一億美元。演員更多的收入來源,其實還是廣告代言、雜誌封面拍攝等拍攝電影外的工作。

斯特林覺得葛瑞絲不會對這些感興趣,作為葛瑞絲的經紀人,斯特林也就不會得到相應的分成了,所以說當時在簽約時,把葛瑞絲書籍出版事務的代理權劃到手上這一決定,就再明智不過了——隨著葛瑞絲越發受矚目,不僅是她主演的《魔法奇緣》票房大賣,她寫的專業性書籍也是銷量激增,即便買它們的影迷們讀都不會讀。

這麼一來,還是讓葛瑞絲專注於拍電影,早日進階吧。

說起這個來,斯特林現在終於搞清楚了《虐童疑雲》的試鏡上,葛瑞絲都做了什麼了:《虐童疑雲》是把矛頭直指神職人員性-侵教徒的教會性醜聞,涉及到了宗教信仰,更不用說原本葛瑞絲被邀請的角色是一個修女,而葛瑞絲她根本就沒有宗教信仰,因此和導演約翰·帕特里克·斯坦利一言不合就掰了。

對這樣的理由,斯特林想了半天愣是沒想出反駁的話來。

這掰了就掰了,斯特林雖然覺得可惜,不過他手邊還不缺劇本,而且《成長教育》已經接洽好了。另外還有一部斯特林並不是太贊成葛瑞絲拍攝的,007系列新作,第六任邦德的飾演者丹尼爾·克雷格將第二次扮演邦德的《007之大戰皇家賭場》的續集。

斯特林正要順下這件事的始末,他辦公室的電話就響起來了。斯特林接通了,出乎意料的,打電話過來的竟然是斯坦利導演,他是來詢問葛瑞絲檔期的,這顯然是希望葛瑞絲出演《虐童疑雲》的意思。

斯特林:“……?”說好的一言不合就掰了呢?

相關推薦:女皇我不想努力了重生一世梟雄重生港綜當梟雄禁止遊客碰瓷已婚飼養員星際動物飼養員硝煙美人[娛樂圈]影帝的誕生(美娛)[美娛]天后日記[美娛]女神萌約[綜美娛]輪迴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