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茅山誌異->章節

充字數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人傑惟追古解良,士民爭拜漢雲長。

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

氣挾風雷無匹敵,志垂日月有光芒。

至今廟貌盈天下,古木寒鴉幾夕陽。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關羽(16o?-22o)字雲長,本字長生[注],幷州河東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漢族。據《三國演義》描寫關羽身長九尺。一直是歷來民間崇祀的物件。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曾任蜀漢政權前將軍,爵至漢壽亭侯。諡曰“壯繆侯”。在《三國演義》中被描述為蜀漢五虎上將之,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最後被封為“蓋天古佛”。《三國演義》中,有“千里走單騎”“單刀赴宴”“溫酒斬華雄”等佳話。

關羽兵器:青龍偃月刀(演義)槊(專家推論)

[注]關羽的本字,可能因資料版本不同而有所出入,目前流傳比較廣泛的是“長生”和“壽長”這兩說。

[編輯本段]【《三國演義》對其評價】

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

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

[編輯本段]【人物事蹟】

關羽地身世以前一直不是很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間。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地時候。掘出關羽地墓磚。上面刻有關羽祖、父兩世地表字、生卒年月等。資料比較詳細。還略有提到關羽地家庭狀況。他因此寫了《關侯祖墓碑記》。據墓磚上文字記載。關氏家其實是個文人世家。關羽祖父叫關審。字問之。漢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鎮)常平村寶池裡。記載說他“衝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訓其子。於桓帝永壽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關毅。字道遠。性至孝。父審卒後。在墓上結廬守喪三年。除喪。於桓帝延熹三年(16o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關羽。關羽長成後娶胡氏為婦。靈帝光和元年戊午(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關興。

關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地關羽(6樹銘飾)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州)遇上東漢政府動員各地豪強地主組織武裝。共同鎮壓黃巾起義。他在這裡結識了當地正在聚眾起兵地劉備(劉備自稱是西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地後代)和張飛。三人志同道合。一見傾心。友愛異常。親如兄弟。後世傳說。劉、關、張三人曾在桃園結義。《三國演義》則“演義”出他們地誓詞:“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雖是家言。但由於符合了動亂頻仍地時代中下層百姓地心態。所以影響巨大。後世好多農民起義。都效法結義地形式。來鞏固隊伍。加強團結。三人組織了一支武裝力量。參與了進攻農民起義軍地行列。關羽也就從此開始了他地戎馬生涯。從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關羽始終忠心耿耿地追隨劉備。“隨其周旋。不避艱險”(《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劉備起兵。參與鎮壓黃巾起義。關羽、張飛擔當他地護衛。是他得力地左右手。中平元年(185年)。劉、關、張帶著剛剛組織起來地兵馬。先投奔涿郡地校尉鄒靖。黃巾軍打到涿郡。他們配合官兵出動抵抗。戰告捷。立了大功。接著。他們離開涿郡。前去投奔正在廣宗(在河北省威縣東)圍攻黃巾領張角地中郎將盧植。到廣宗後。因盧植遭誣陷被押回京師。他們便決定返回涿郡。歸途中。遇到黃巾軍天公將軍張角正在追擊接替了盧植職務地董卓。關羽和張飛帶領一支人馬。突如其來地向黃巾軍橫殺過去。救了董卓。劉備後來投奔幽州軍閥公孫瓚。因屢立戰功長任平原相。關羽和張飛擔任了別部司馬。分統部曲。他們三人照樣“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關羽和張飛終日侍立劉備左右。保護劉備。

建安元年(195年),曹操奉迎漢獻帝遷都許昌(今河南許昌東)後,獨掌軍政大權,總攬朝政,皇帝成為傀儡。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劉備被呂布打敗,投靠了曹操。曹操表舉他為左將軍,拜關羽為中郎將(次於將軍的武官)。時車騎將軍董承接受皇帝衣帶詔,與劉備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密謀除掉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劉備恐曹操猜忌,欲伺機脫離曹操控制,趁右將軍袁術潰敗,主動請求跟大將朱靈前去截擊。曹操謀士程昱、郭嘉、董昭等認為,不該放走心懷叵測的劉備,曹操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不及。袁術南逃壽春(今安徽壽縣),朱靈班師回朝,十二月,劉備殺死徐州刺史車胄,以關羽代理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太守,自屯兵小沛,招兵買馬,擴充實力,與朝中反曹勢力遙相呼應。東海(今江蘇郯城)變民領昌稀等,及周圍郡縣紛紛歸附劉備,劉備部隊很快展至數萬人,又派使者與袁紹媾結聯盟,形成對曹操的嚴重威脅。並擊敗了前來討伐的司馬長史劉岱和中郎將王忠,暫且取得徐州、下邳地區,作為休養和展的基地。

建安五年(2oo年)正月,車騎將軍董承等企圖刺殺曹操的計劃洩露,董承、王子服、種輯皆被屠滅三族,唯參與密謀的劉備僥倖逃脫,且勢力越來越大。曹操親自征討劉備,劉備驚悉曹操軍將至,親率數十騎出城觀察,果然望見曹軍旌旗,只得倉猝應戰,被曹軍擊潰,劉備妻子被俘。曹操接著攻陷下邳,迫降了關羽。劉備則逃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投奔了袁紹。

曹操讚賞關羽為人,拜其為偏將軍,禮遇甚厚。不久卻覺察關羽心神不定,無久留之意,便對與關羽關係甚好的張遼說:“卿試以情問之”。張遼去問關羽,關羽嘆息道:“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三國志·蜀書·關羽傳》)。張遼將關羽的這番話轉告曹操,曹操聞後,不但沒有怨恨關羽,反而認為他有仁有義,更加器重他。

建安五年(2oo年),官渡之戰爆,二月,冀州牧袁紹調動十多萬人馬進軍黎陽(今河南滑縣東北),征伐曹操並派大將顏良進圍白馬,攻東郡太守劉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進。劉延告急請援。四月,曹操為解除側翼威脅,北救劉延。謀士荀攸建議:“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擒也”(《三國志·魏書·武帝傳》),曹操依行其計。袁紹聞曹兵渡河,果然分兵向西,挺進延津。曹操趁機引兵向白馬疾進,及距白馬1o餘里時,顏良大為震驚,倉促迎戰。曹操派張遼、關羽為先鋒,率部進擊。關羽躍馬陣前,遠遠望見顏良麾蓋(大將所乘戎車,設幢麾、張蓋),直衝過去,在萬眾之中刺死顏良,斬其級而歸,袁紹諸將“莫能當者”(《三國志·蜀書·關羽傳》)。曹操揮令大軍衝殺,袁軍大敗潰散,遂解白馬之圍。戲曲中的關羽形象

曹操備贊關羽的勇武,對他重加賞賜,封他為漢壽亭侯(漢壽,地名;亭侯,侯爵名)。關羽斬殺顏良後,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賞賜。關羽把曹操屢次給他的賞賜都封存妥當,把漢壽亭侯的印綬掛在堂上,給曹操寫了封告辭信,保護著劉備的家小,離開曹營,到袁紹軍中尋找劉備。曹操將士聞後,要去追趕,曹操勸阻說:“彼各為其主,勿追也”(《三國志·蜀書六·關羽傳》)。

從關羽被擒到他立功報曹、重新投奔劉備,這段經歷始終口耳相傳,流行播衍。到《三國演義》,則形成了一個花團錦簇、精彩紛呈的故事單元,包括關公屯土山約三事(降漢不降曹;禮待二嫂;一旦得知劉備下落,便當辭去);曹操厚待關羽,小宴三日,大宴五日;曹操贈袍,關羽穿於衣底,上用劉備所賜舊袍罩之,不敢以新忘舊;曹操贈赤兔馬,關羽拜謝,以為乘此馬,可一日而見劉備;關公斬顏良;關公掛印封金;古城兄弟相會等。在中國,很少有人不知道這段故事。

袁紹興師南進,派劉備南下汝、潁,攻掠曹操後方,被曹操部將曹仁擊潰。劉備逃回袁紹軍中,受到猜忌,暗中打算脫離袁紹,於是建議袁紹跟荊州牧劉表結盟,以使曹操腹背受敵。袁紹信以為真,派劉備率領本部人馬,再度南下汝南與黃巾軍領龔都等會合,兵力擴充到數千人,對曹操後方又構成威脅。是年七月,曹操為穩定後方,派大將蔡陽率兵討伐劉備。劉備預作充分準備和部署,率部迎戰蔡陽。兩軍激戰,曹軍大敗,蔡陽被殺。建安六年(2o1年)秋,曹操統軍進擊劉備於汝南。九月,關羽隨劉備投靠荊州牧劉表,龔都等部皆散。至此,劉備脫離袁紹,獲得展自己勢力的機遇。劉表對劉備以禮相待,此後,劉備便在荊州屯兵。

從建安六年到十三年(2o1—2o8年),劉備在這八年中致力於禮聘人才,擴大軍事力量。特別是在建安十二年(2o7年),他“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關羽和張飛看到劉備和諸葛亮關係日益密切,心中不悅。劉備察覺以後,就嚴厲批評他和張飛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關羽和張飛就再也不表示反對了。

建安十三年(2o8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劉表。劉表死,繼任荊州牧的劉琮投降曹操。劉備為避開曹軍鋒芒,便撤離樊城,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去,並派關羽率領一萬多水軍,從水路往江陵會合。劉備軍撤退到當陽長阪坡(今湖北當陽東北)時,被兼程追來的曹操騎兵打得大敗,去江陵的道路被曹軍截斷,劉備只好斜趨漢津。關羽率水軍前去接應,保護劉備退到了夏口。

據《蜀記》記載,當年劉備在許昌,與曹操一起打獵。關羽曾勸劉備乘人散混亂之際,殺掉曹操,以絕後患。可能由於形勢不允許,劉備沒有答應。這回在漢津會面,飄泊無依,關羽憤憤不平,說:“當年在獵場上,如果聽了我的話,就沒有今日的困厄之災了。”劉備解釋說:“當時,也是為國家著想,愛惜曹操是難得的人才。再說,如果天意輔助正人,又焉知今日的飄泊不是咱們的福分呢?”不過,被認為不是事實。

曹操佔領江陵後,氣勢更盛,大有吞沒“無立錐之地”的劉備和消滅江東孫權之勢。這就生了孫權、劉備聯軍大敗曹操的著名的赤壁之戰。十一月,孫劉聯軍在赤壁(今蒲圻縣西北)大破曹操。關羽所率的一萬精銳水軍是劉備的主力,在這場戰役中起了重要作用。後人為突出關羽“全交重義”的特點,演義出了他在華容道上義釋曹操的細節,至今膾炙人口。

赤壁之戰後,劉備乘機攻佔了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都在今湖南境內),劉備得了四郡,加上孫權借給他的南郡,終於在荊州站住了腳。然後劉備封拜元勳。關羽被任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鎮守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劉備帶兵入巴蜀,取益州,關羽留守荊州。益州既平,關羽得賜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

荊州包括南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七個郡,是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必爭的戰略要地。赤壁之戰後,曹操還佔據著南陽郡和南郡的北部,孫權佔據著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謂“借荊州”,就是孫權將自己佔據的南郡南部借給劉備。劉備取得益州的第二年(215年),孫權便派諸葛瑾為使去跟劉備商量,要求把荊州南部的幾個郡歸還東吳。劉備託辭拒絕,孫權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關羽堅決不讓,將孫權派來的官吏全部轟了回去。孫權一怒,馬上派呂蒙率領兩萬兵馬用武力接收這三個郡。呂蒙奪得了長沙、桂陽兩郡後,劉備急忙親率五萬大軍下公安,派關羽帶領三萬兵馬到益陽去奪回那兩個郡。孫權也親自到6口,派魯肅帶領一萬兵馬扎在益陽,與關羽相拒。東吳的軍隊和關羽的軍隊都在益陽紮營下寨,彼此對峙。

孫劉兩家正在爭奪荊州,此時,劉備聞曹操攻下了漢中,急忙和孫權平分荊州,抵抗曹操。在此同時,關羽設宴招魯肅赴宴,想商議荊州之事,但被魯肅指責。

赤壁之戰後,據守荊州的關羽名為“襄陽太守”,而荊州的襄陽、樊城等重鎮還控制在曹操手中。為了實現諸葛亮和劉備在《隆中對》中所籌劃的跨據荊、益二州,待時機成熟時荊州軍隊直下宛(今河南南陽)、洛,益州軍隊西出秦州(今陝西南部),完成統一大業的計策,關羽一直虎視襄、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漢中大敗曹兵,曹操不得不退出漢中。於是,在手下文武官員的擁戴下,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是年六月,劉備繼取漢中後,派孟達、劉封攻佔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勢力有所擴充套件。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動淮南防備吳軍。鎮守荊州的關羽,抓住戰機,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荊襄。

襄陽、樊城隔漢水相對,互成犄角,是曹軍抗拒南軍北上的戰備要地。時魏徵南將軍曹仁駐守樊城,將軍呂常駐襄陽。他從漢中撤軍到長安後,又派平寇將軍徐晃率軍支援曹仁,屯於宛城(今河南南陽)。樊城之戰開始後,曹操又派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前往助守,屯駐於樊城以北。

于禁在此戰中犯下致命錯誤。曹仁讓他和龐德屯兵於樊城以北,和城中相互呼應,他竟未考慮該處地形低下的因素,便把所率領的七支人馬都帶到那裡駐紮。八月,連降大雨,漢水暴漲,平地水深數丈。於禁七軍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數將士避到高阜之處。關羽乘戰船猛攻,於禁慾退無路,被迫投降。龐德率的一部繼續頑抗,誓死奮戰,從早晨一直戰到中午,箭盡矢竭,就短兵相接。將士有的戰死,有的投降。關羽加強了攻勢,同時,水勢上漲更猛,土堤淹沒,曹操部隊都投降了。龐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營,但水勢太大,船隻傾覆,被擒,不屈而死。

關羽乘勝圍攻樊城,並以一部兵力包圍襄陽。樊城守軍僅數千人,城牆因水淹多處崩塌,曹仁曾考慮放棄樊城,被輔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滿寵所勸止。滿寵認為:“山水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今河南郟縣)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國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國志·魏書·滿寵傳》)曹仁乃以必死決心,激勵將士齊心協力奮勇抵禦。

關羽軍雖乘船猛攻,一時仍不能下。此際,魏荊州刺史胡修、南鄉(治南鄉,今河南淅川東南)太守傅方,均降於關羽,6渾(今河南嵩縣東北)人孫狼等,亦殺官起兵,響應關羽,關羽聲勢一時“威震華夏”(《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曹操感到威脅,一度準備遷都,被丞相司馬司馬懿及曹椽蔣濟諫止。他們認為:“禁等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於國家大計未有所損,而便遷都,既示敵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孫權、劉備,外親內疏,羽之得意,權所不願也。可喻權所,令掎其後,則樊圍自解”(《晉書·宣帝紀》)。

曹操採納了這一利用矛盾破壞孫、劉聯盟,以坐收漁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見孫權。同時指令徐晃率軍援救曹仁。徐晃進至陽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將軍徐商、呂建傳令:必須待後續援軍會齊後方可進擊。時關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約五里),徐晃佯築長塹,示以將切斷蜀軍後路。蜀軍懼被圍,燒營撤走,徐晃軍進據偃城,漸向圍城蜀軍逼近。

當初,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早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劉備)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意思是劉備在取得荊、益二州建立基業之後,一定要外結孫權,形成鞏固的聯盟,然後才能北定中原。可見,孫劉結盟是劉備北定中原的基礎。然而,這聯盟卻因為幾個原因,出現了明顯的裂痕:

一是在荊州的所有權問題上。荊州位於長江中游,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對孫、劉、曹三家均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曹操曾想佔據荊州,統一天下,但赤壁一戰使他美夢成空;孫氏集團一向認為荊州是必爭之地。因為荊州據上游之重,只要操在別人手裡,自己則處於被動地位。赤壁之戰結束,為了繼續聯劉抗曹,不得已,只好暫借荊州給劉備。可劉備取得益州後,卻無歸還荊州之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二是關羽自恃勇武,對孫氏集團始終踞傲不敬。魯肅與他單刀相會,討要荊州,他儘管理虧,但仍然不肯從兩家聯合的角度著眼來妥善解決問題。孫權派使者為自己的長子孫登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不但不應許親事,反而厚罵使者,雙方關係越來越僵。

三是東吳臣子中,從主張連劉拒曹操的魯肅已經去世,而其他臣子,如代替魯肅統兵的呂蒙,就認為關羽平素驍勇善戰,且有兼併吳國的雄心,所以,要求出兵對付關羽。他說:“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所以孫權得到曹操的信後,欣然允諾。他召呂蒙回建業,共商奪取南郡的計劃。關羽也知孫劉聯盟不鞏固,這時既要奪取樊城,又得防備孫權偷襲荊州。他看到東吳大將呂蒙屯兵6口,就再三囑咐麋芳和傅士仁小心鎮守荊州,並將大部分軍隊留在南郡,還沿江設防,二三十裡設一個崗樓,建起烽火臺。呂蒙探知關羽防守嚴密,無懈可擊,就佯稱病重,上書給孫權,要求回去療養。孫權公開布命令,調呂蒙回建業養病。呂蒙推薦6遜代替自己。當時,6遜年少多才卻無名望,正任定威校尉。孫權便任命他為偏將軍、右部督,接替呂蒙。6遜到任後,派使者給關羽送去了禮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維關羽水淹七軍,功過晉文公的城濮之戰和韓信的背水破趙,還勉勵關羽揮威力,奪取徹底勝利。關羽看到6遜是個無名晚輩,對自己又如此恭敬、誠懇,就大膽放心,把荊州大部分軍隊6續調到了樊城,打算趁徐晃的兵馬還未趕到,大水又未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他親自督戰,加緊攻城,而曹仁依舊堅守。6遜把關羽人馬的調動情況詳細地報告給孫權,且說明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關羽可一戰而擒。

關羽在襄樊的兵馬越來越多,加上新得於禁降軍數萬人,糧食匱乏。他責備南郡太守麋芳和傅士仁的糧草運送跟不上,大怒說:“還當治之”(《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二人於是存有叛心。後關羽為解燃眉之急,竟擅自強佔東吳貯藏在湘關的糧食。孫權得知此事,覺時機成熟,便命呂蒙為大都督,兵襲擊關羽的後方。

是年十一月,呂蒙率軍隱蔽前出,進至尋陽(今湖北廣濟東北),把精銳士卒埋伏在偽裝的商船中,令將士身穿白衣,化裝成商人,募百姓搖櫓划槳,晝夜兼程,溯江急駛,直向江陵進襲,一切都進行得十分隱蔽和詭密。駐守江防的蜀軍士兵被偽裝的吳軍所騙,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虜,江陵城內空虛,陷入混亂。呂蒙先讓原騎都尉虞翻寫信誘降駐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將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吳軍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二人平時就因為關羽對他們傲慢而心懷不滿,這次又聽說關羽回來要懲治他們,更是內心恐懼,於是在東吳大軍兵臨城下的情況下,獻城出迎。呂蒙遂率大軍進據江陵,從而,一舉奪回蜀長期佔據的荊州。呂蒙進佔江陵後,盡得關羽及其將領的家屬。他對他們加以優待和撫慰,並下令軍中不得侵擾百姓,還對全城百姓表示關心,給有病的送醫藥,給飢寒者賜衣糧,使城內秩序迅恢復。而驕傲輕敵的關羽,對呂蒙的襲擊行動竟一無所覺。

曹操使者返回洛陽,帶來孫權密信,說即派兵西上襲擊關羽,但請保密,以防關羽得知有備。曹操部屬多數認為應代孫權保密。謀士董昭獨持異議,認為應佯允保密而暗予洩漏。關羽知孫權來攻,如撤兵回防,則樊城之圍自解。關羽南返與孫權交戰,兩敵相鬥,正好坐收漁利。若為其保密,使孫權得勢,對我並不有利。再者,被圍將士久不見救,擔心缺糧產生恐慌,一旦生意外,局面將難以收拾。故應以洩密為好。曹操採納董昭意見,令徐晃用箭將孫權密信內容,分別射入樊城及關羽營中。被圍魏軍得信後,士氣倍增,防守更堅;關羽得信後,則既恐腹背受敵,又不願前功盡棄,同時判斷江陵、公安城防堅固,吳軍若真來攻,一時不可能攻克,因而處於徘徊猶豫,進退兩難的境地。此時,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陽進抵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並已先後派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進至偃城,歸徐晃指揮。關羽軍主力屯圍頭,一部屯四冢。徐晃以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關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騎5ooo出戰,然兵少被徐晃擊退,當其退走營寨時,徐晃率軍窮追不捨,緊隨其後衝入營內。當時關羽營寨,外圍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礙設施極為嚴密,若從營外強攻極為困難。現乘其軍陷於混亂之機,由內突襲,一舉大破之,殺降蜀之胡修、傅方。時關羽驚悉江陵失守,遂撤圍退走,樊城圍解。曹仁部將多欲乘勝追擊,參軍趙儼認為,應保留關羽一定實力與孫權作戰,不宜追擊。曹仁同意趙儼看法,未部署追擊。曹操得知關羽撤退訊息後,果然派人傳達命令,不許追擊關羽。

當關羽撤軍而回時,孫權已先到達江陵,派6遜攻佔夷陵(今湖北宜昌)、秭歸(今湖北秭歸),切斷關羽入川退路。在回軍途中,關羽多次派人到江陵探問訊息。每次,呂蒙都禮待來使,並讓使者周遊城中。使者回到關羽軍中,將士們知道家門無恙,鬥志盡失,多數都半途而逃。關羽自知勢孤,派人向駐紮上庸的蜀將劉封、孟達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為由,拒絕支援。關羽陷於進退失據,腹背受敵的困境,遂西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這時,6遜乘勝西進,奪取了宜都。關羽看到麥城東、西、南三面全是敵人,而援兵又遲遲不到,決定突圍回西川。

呂蒙知關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麥城北邊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孫權派使者到麥城勸關羽投降。關羽提出叫吳軍退兵十里,然後在南門相見。呂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關羽投降。關羽及其長子關平趁機帶著十幾個騎兵,偷偷地出北門向西逃去,被吳將潘璋部司馬馬忠擒獲,與其子關平在臨沮一起為潘璋所殺,死時年約六十歲,其次子關興嗣“漢壽亭侯”之位。蜀漢懷帝劉禪在景耀三年(公元26o年)追諡關羽為“壯繆侯”。

《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論及關羽與張飛:“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還說:“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確如此。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在奪取益州過程中,收降了馬,自領益州牧後,拜馬為平西將軍。關羽因馬並非舊友,又聞說馬勇武,心中不服,便寫信給諸葛亮,問:“人才可比誰類”?諸葛亮知其意,寫了一封回信,讓費詩帶給關羽,信中說:“孟起(馬字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黥布即英布)、彭(彭越)之徒,當與益德(張飛字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關羽有一把好鬍鬚,所以諸葛亮稱他為美髯公。關羽得信,大悅,把它拿給賓客傳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黃忠陣斬曹軍名將夏侯淵,因功升為徵西將軍。同年劉備進位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為左將軍。諸葛亮說劉備說:“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劉備說:“孤自當解之。”(《三國志·蜀書·黃忠傳》)。並派益州前部司馬費詩去給關羽送印綬。

關羽聞說黃忠與己並列,大怒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費詩對關羽說:“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蕭何)、曹(曹參)與高皇帝(劉邦)少小親舊,而陳(陳平)、韓(韓信)亡命後主,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今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升,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臂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僕一介之使,銜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三國志·蜀書·費詩傳》)關羽大為感悟,遂拜受印綬。

關羽生性高傲的弱點,導致了在樊城之戰,由開始的指揮正確,威震華夏,展到最後上當受騙,全軍覆沒,大意失荊州,最終導致孫、劉聯盟瓦解,其教訓慘痛。當初曹操常告誡夏侯淵:“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三國志·魏書·夏侯淵》),終為人戲於股掌之間,夏侯淵最終果恃勇而亡,夏侯淵如此,關羽、項籍皆是如此。

但關羽更有優秀的一面,這使得他能夠名垂千古。

關羽重然諾,守信用,對劉備及其集團的利益無限忠誠。他與劉備同甘共苦許多年,恪守信義,始終不渝。即使白馬被擒,身在曹營,也仍不忘舊恩,終於復歸劉備,忠義一時無兩。

關羽勇武異常,冠於全軍。後世,寫他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車胄、斬顏良、誅文丑、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雖有違背史實之處,但卻也突出表現了他的武勇和神韻。至於刮骨療毒,更是盡人皆知。

關羽曾被亂箭射中,箭穿透其左臂。後傷口雖然癒合,但一到陰雨天氣,骨頭就常常疼痛。醫生說:“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關羽便伸臂讓醫生切開傷口。時關羽正在宴請諸將,“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國志·蜀書六·關羽》)。

相關推薦:縱獵天下鬥破之超神系統開局帶宇智波逃亡航海宇智波的陰陽師茅山陰棺神紋戰記木葉:我被詛咒了不死之身我的妹妹是先知詛咒:噩夢起源排球之雛龍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