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言情->陸海巨宦->章節

之九十七 大豐收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隆慶八年,東方世界出現了一場近五十年來罕見的“豐收的麻煩”。

明朝中期以後,一方面由於人口急劇膨脹,一方面由於天災頻繁,飢餓、貧寒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大明,直到開海以後,大量的剩餘人口湧向海外,舒緩了大陸本土的人口壓力,而且上百萬移民在雨水充足、土地肥沃的大員、呂宋、婆羅以及東南半島開墾出了上千萬畝良田,難以計數的多餘糧食順著洋流返賣到大陸,昔日諺語雲:“蘇湖熟,天下足”,如今已改成“南洋熟,天下足”。

徐階看到這種情況之後對恰好來北京探訪的兒子徐璠嘆息道:“自今往後,李哲的地位便會更加堅牢不拔了。”

徐璠問:“為什麼這麼說?”

徐階沒有怪兒子目光短淺,因為能像他自己一般見微知著,一下子把問題看得這麼深入的人並不多:“如今南洋糧食湧至,雖然於大明有補,但久而久之,天下必會對之產生依賴,既生依賴,則必重視,既然重視,則必屯聚之以重兵,經略之以重臣,重兵重臣日往南洋,則假以年月,南洋必成第二個江東。”

徐璠雖不從政,但也是商界的精英,聽到這裡已經明白過來:“南洋乃是李哲根基所在,南洋日見重,則李哲根基便日見穩,所以父親大人便斷言他的地位將會堅牢不拔。”

徐階微微點頭,徐璠又問:“若是這樣,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局勢呢?”他已經動了心思,有意要進一步去討好李彥直了。

不料徐階卻道:“不著急。我和李哲的關係,只要我不是鐵了心要置他於死地,他便會以師禮相敬。你和他又有兄弟之份,所以不必故意去親近他,相反,還是保持一點距離的好。”

徐璠一點就透,道:“孩兒省得了。”

從李彥直開發大員開始,大陸與海外之間的糧食貿易便已一日頻繁似一日,並從早期的走私發展為公開的、大規模的糧食海運。運河被廢以後,海運的發展速度更是一日千里。

因應這種大規模的糧食海運,從十幾年前開始,大員和閩南粵東的船廠就已逐步在改善福船,並從中發展出一種專門針對運糧的“大糧船”來。大糧船的特點是用人少,容量大,平穩安全,而且船艙有種種防潮設定,但同時缺點也很明顯,就是轉向笨拙,而且航速也不夠快,完全無法用於戰鬥,是一種必須在安全航線中才能使用的船隻。

靠著數以千計的大糧船,南洋的大米順著季風,從呂宋直接運到泉州、上海、天津,再從這三個港口轉運各地,提供著足以供數百萬生活的糧食。

然而正德八年第一季佔城稻熟了以後,糧商們卻煩惱了起來。以往南洋還被中國勢力、歐洲勢力、回回勢力、本土土著勢力切割得七零八落時,出於備戰等需要,糧食消耗甚大。如今泛南海地區基本統一,境內兵事消歇,農事大興,南洋地區的糧食產量達到了歷史頂點,光靠幾十座大大小小港口城市的日常消耗,根本不足以抵消這龐大的產能,所謂穀賤傷農,這次的豐收先傷到的卻是糧商。

他們紛紛驅舟北上,都把希望寄託在大明帝國大陸地區的內需上,偏偏這一年大明各地的收成又都不錯,因此糧食運來了,卻找不到大買家。

這個時候,張居正和陳羽霆一北一南同時建議啟用平準機制,以不甚低的價錢收購糧食,以避免大量糧商破產,累及民生。

朝中曾有大臣反對這樣做,認為那些糧商,破產就破產去,何必動用朝廷銀兩來救,但這言論卻被次輔高拱吹著鬍子頂了回去:“真是鼠目寸光之輩!竟然說出這等話來!今年若是讓這些商家大虧,明年還有誰會從南洋運糧北上?這些商家不肯運糧來,那還讓我們派船隻去南洋諸島搬運不成?”

要知靠著商人貿易來達成物資流動,比起靠政府征斂的成本更低,效果更好,這樣的經濟原理,高拱張居正卻也深知。因為利用地方上的價格差,調動商人的積極性以節省官方費用,原是大明固有的手段,百餘年來西北諸邊的糧餉,靠的就是朱元璋利用商人運糧前往西北的舊制,

高拱把那個大臣罵得低頭無語,自此再無人敢說不救市。

這時夏稅已經收起來,太倉正有錢,但張居正為防一次性用錢太多,若把太倉掏空了,萬一再出什麼大事,緩急之際無以應變,便仿市舶司總署的“債押”,發行糧押,凡願意拿現銀者,將糧食賣給政府以後,只得其值九成五,但若願意領“糧押”者,待秋稅過後再來兌現,可以多得半成紅利。

那些謹慎的糧商,便寧願要現銀,也有貪圖這半成紅利的,便領了糧押。自徐階執政以來,大明朝廷信譽已變得極佳,許多商人都認為朝廷的許諾頗為可靠。

可是由於這次運來的穀物實在太多,官府納糧只納了第一輪,就把上海和天津的所有糧倉都填滿了,若要透過上海天津轉運到其它城市,那麼又要多一層內陸運輸,於是張居正趕緊下令,要其餘船隻在交割完買賣之後,便分別開赴遼東復州、山海關、登州、海州、通州、嘉興、杭州、寧波、溫州、泉州、漳州、潮州、廣州等沿海港口,就地存糧。

饒是如此,在將這些港城倉庫填滿以後,後續的大糧船還是源源不斷地開來,這時張居正已經發出了三百萬兩的糧押,徐階對阻止他說:“不能再買了!今年太倉夏稅收入不過五百萬兩,你一下就用去了一百萬兩現銀,再加上三百萬兩的糧押,若再進糧,眼下無事,等到秋稅時分,那些商人都拿著債押來討錢時,戶部怕承擔不起!”

張居正無法,便逐步壓低購入糧價,將之壓到與市面上私商開出來的價位差不多時,那些大糧商便非但無利可圖,反而面臨蝕本的局面。

那些已經將糧食脫手的暗自慶幸,尚未脫手的聚在上海港內叫苦連天:“朝廷怎麼可以不管我們!朝廷怎麼可以不管我們!”

李彥直正在上海調兵遣將,聽到訊息後,心道:“這批糧食,倒也另有用處!”便叫來劉洗,道:“你去讓那些糧商不要吵!”

劉洗皺眉道:“都督,別的事情我不敢推脫,可是這事卻著實難辦!那些人眼看都是要破產了的,哪裡能不嚷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彥直帶著一絲神秘的笑容說:“叫他們忍忍,這些糧食,回頭我會叫他們有銷路的。”

劉洗眼睛一亮:“都督有辦法幫他們銷出去?”

李彥直卻笑而不答,劉洗跟隨他日久,馬上便會意了,當晚便去放出小道消息,市面一經傳聞,那些糧商果然就都不嚷嚷了,有的道:“聽說鎮海公要買咱們的糧食。”

但也有人不信:“嗨!那不可能!”

“怎麼不可能!”有收到“內部消息”的行家道:“我聽說了,張濤那家夥——就是海軍都督府商老爺的大舅子,他因為來上海來得遲了,也積了許多糧食,沒及時出放,本來愁得要命,就去找他的妹夫,結果你猜他妹夫說什麼來著?”

“說什麼?”

“嘿!不說了!”

哇的一下,眾聽眾氣得差點要圍毆這欲言又止的傢伙,只為他還有訊息便忍了,軟硬兼施地逼著他說。

那人被逼不過,才道:“我聽說,張濤那姑爺對他道:‘莫著急,再忍忍,回頭讓船隊跟在我們艦隊後頭,有你發財的時候。’”

眾人紛紛問:“那是什麼意思?那是什麼意思?”

“這個,我就不敢亂說了,是什麼意思,大家自己猜去。”

這是一個不確切的訊息,但眾糧商經過求證以後發現那個張濤真的沒再到處找人賣糧了,反而捂緊了船艙,半鬥不賣。不但是他,那些和海軍都督府有些關係牽連的,也大都開始囤糧了。這樣的訊息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沒兩天整個上海的糧市就大不一樣了,甚至一些已經將糧食出手的商人,先前是慶幸,這會卻有些後悔了。雖在豐收之餘,但上海的糧價卻暗中走向堅挺。

這些事情,對糧商來說乃是大事,對李彥直來說卻只是一個插曲,他並未因此而影響動兵的計劃。北海部分駐留艦隊已併入上海海軍都督府總艦隊,澎湖方面的東海艦隊也在吳平的率領下開到上海來待命。

就在這時,北面下來了一個人,卻是王牧民派來的陳吉,他是先橫渡黃海,到達登州後走陸路南下,抵達通州時李彥直差不多就要揚帆了,聽說他來,就知東海必然有新的形勢,特意把日期延後兩天。

徐元亮來道:“都督,兵貴神速,如今拖了又拖,只怕會誤事。”

李彥直卻道:“現在早已過了該兵貴神速的時候了。日本那邊,該有什麼訊息傳到也早該傳到了。往後我們的行動,但以正為主,以奇為輔,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我料陳吉這次來,必有重大情報來告知!”

李彥直所料不差,陳吉果然帶來了一個大訊息:日本聯軍不顧大明的戒令,首先打破了沉默,動兵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怪異人生模擬器開局成為諸葛亮師弟鬥戰神宦海風雲明宦醫聖宦海沉浮宦臣為後宦海雲飛何宦無妻一品權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