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言情->亂明天下一根釘->章節

第二百八十一章 奇人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顧忠清和歸莊兩人的性情同樣慷慨豪烈,要不也不會成為這麼好的朋友,但兩人的性情又有極大的不同。

顧忠清為人極為務實,體現在學問上也是如此。顧忠清反對理學之虛玄,主張君子為學,明道、救世,以徒為詩文為雕蟲篆刻,於世無益。而歸莊的性情則飛揚跳脫,不大在意這些事情。

顧忠清非常讚賞陳海平所做的這些,但歸莊則視陳海平建立的這個政權為叛逆,是江南人的生死大敵。

近幾個月,北京城掀起了討論孔子、以及儒學的風潮,這又在顧忠清和歸莊兩個好朋友之間造成了極大的爭執。

近些日子,顧忠清接連向中國日報投了五六篇稿子,歸莊對此大為不滿。

兩人都是少年氣盛,誰也說服不了誰,正慪氣呢,小夥計進來,說有人要來拜訪顧忠清顧先生。

自從辯學的訊息傳到南方,造成了極大的轟動,尤其是陳海平公佈江南士子也可以考中國太學,畢業之後,如果願意,也可以加入政府體系,而且不會有絲毫歧視,會一視同仁。

這之後,江南士子便蜂擁而來。

大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腳踏兩只船,給家族多留出一條路來。如果自家子弟在北朝為官,那就把這個不肖子弟除名,這樣一來,朝廷也就說不出什麼來。可一旦將來北朝得天下,那他們就是朝裡有人保平安。

在這些人當中,顧忠清也結識了幾個朋友。

顧忠清還以為是這些人中的一位,但沒想到一迎出來,卻看到一位明爽豔麗的大姑娘。

顧忠清楞了一下,就轉頭向小夥計看去,小夥計急忙道:“顧先生,就是這位大人想要見您。”

“大人?”顧忠清大吃一驚,雖然他知道北京城有不少女人為官,但親眼見到這還是第一次。

這位大人姑娘毫無疑問是位絕色佳人,但氣質卻和江南的美女截然不同,渾身上下都透著那麼一股清爽幹練,當真是英氣勃勃!

顧忠清看的眼睛一亮,趕緊抱拳拱手,問道:“您是……”

大人姑娘也像男人一樣,抱拳拱手,道:“您就說顧忠清顧先生?”

顧忠清點頭,道:“不錯,我就是顧忠清。”

大人姑娘微微笑道:“顧先生,我叫孫嬌,是中國日報社的社長。”

顧忠清恍然,同時又大為驚詫,他知道中國日報社的社長是一個女人,但沒想到竟然這麼年輕,和自己也就仿上仿下。

“啊,原來是孫社長,裡面請!”顧忠清熱情地讓道。

歸莊正在院子裡練劍,見顧忠清領著一位美貌的大姑娘進來,大為驚訝。

顧忠清介紹道:“孫社長,這位是我的朋友歸莊。”然後又對歸莊道:“玄恭,這位姑娘是中國日報社的社長孫嬌……”

不知道孫嬌嫁沒嫁人,所以不好稱呼,孫嬌一笑道:“孫嬌小姐。”

顧忠清笑了,但歸莊則冷哼一聲。

這種迂腐的書呆子,孫嬌見的多了,也不以為意,對顧忠清道:“顧先生,我們就在這兒站著談嗎?”

顧忠清正為歸莊擔心呢,見孫嬌渾不在意,就放下心來,對孫嬌歉意地笑了笑,微微躬身讓道:“孫小姐,裡面請。”

在客廳落座之後,顧忠清親自斟茶。

喝了一口茶,孫嬌看著對面的顧忠清,道:“顧先生投的稿子我都親自看了,說實話,孫嬌很是欽佩,所以這次來拜訪顧先生,就是為了看看顧先生有沒有來我們報社的可能。”

顧忠清吃了一驚,猶豫了一下,道:“顧某謝謝孫小姐的美意,不過,忠清才疏學淺,我這次來是想考太學的。”

孫嬌道:“顧先生有所不知,如果顧先生願意來我們報社,時間沒有限制,也不會佔用您多少精力,不會耽誤您在太學的學業。”

顧忠清還是猶豫,就道:“孫小姐,能否容我再考慮考慮?”

孫嬌道:“沒問題,不過,我要是要有問題來請教顧先生,您可千萬不要推脫搪塞。”

顧忠清很喜歡孫嬌這種清爽明快的作風,就笑道:“那是顧某的榮幸,求之不得。”

隨後,兩人又談了一會兒,孫嬌告辭離去。

歸莊還在練劍,經過的時候,孫嬌停下腳步,看著歸莊。

歸莊跟鬥雞似的,站定身軀,跟孫嬌對眼。

微微笑了笑,孫嬌道:“歸先生,我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歸莊冷冷地道。

“歸先生,我們領政大人常說,讀書人之間所有的爭執其實都是虛的,我們不管什麼狗屁聖賢之道,我們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誰做的事兒真對天下百姓有利,讓百姓更能安居樂業。”看著歸莊,孫嬌淡淡地道:“不知歸先生以為然否?”

歸莊雖然固執,但絕不是胡攪蠻纏之徒,聽了孫嬌的話,登時氣的說不出話來,因為他找不出駁斥這個女人的話來。

等了片刻,孫嬌對顧忠清道:“顧先生,不用送了,孫嬌告辭。”

送孫嬌回來,顧忠清見歸莊還在生氣,不由輕輕嘆了口氣。

“忠清,那個女人來幹什麼?”歸莊問道。

“玄恭,孫小姐來是想延攬我入中國日報社。”顧忠清答道。

歸莊一聽,眉頭就皺了起來,問道:“忠清你答應她了?”

搖了搖頭,顧忠清道:“玄恭,我不會進入中國日報社,但我決定了,近日就要考太學。”

輕輕哼了一聲,歸莊輕蔑地道:“聽說那個什麼社長可是正三品,看那個女人的年紀也不比我們大,怎會身居這麼高的為之?我看八成是……”

歸莊剛說到這兒,顧忠清的眉頭就皺了起來,不悅地道:“玄恭,不要說了。”

顧忠清一生氣,歸莊也意識到自己過分了,這種話不該是他說的,隨即閉口不言。

氣氛不好,兩人俱都沉默不語。

半晌,歸莊長長嘆了口氣,神情黯然,淡淡地道:“忠清,人各有志,我也不攔你了。辯經大會之後,我就要回江南了。”

顧忠清默然不語,神情同樣黯然,他們是多好的朋友,但在這樣的大時代,道不同,絕難為謀!

-----

徐光啟是超極大國寶,領政大人就別提有多看重這位徐老大人的健康了。

這北京城誰都知道,尤其是在上流階層。

要是有哪個不開眼的、想要走徐光啟的門子,去打擾這位老大人,那別說是讓領政大人知道,就是讓涉及的官員知道,那這位走門子的傢伙也準定得倒大黴不可。

所以,徐光啟的周邊極為清靜,罕見有人來打擾他。

現在徐光啟很少參與政事了,除非極特殊的情況,他不是在科學院,就是呆在家裡。

徐光啟在中南海有一處宅院,但已經很少去住了,所以幾次想要推掉,但陳海平不準,說是徐光啟在一天,那處宅院就是徐光啟的。

徐光啟真正的家在城外,在城北,那是陳海平為了安置徐家一族特批的。

那片土地足有千畝之多,水澤環繞,土地肥沃,是一座典型農莊式的園林。

農莊式的園林起於江南,像這類的園林不僅風景如畫,同時也是種稻麥,竹園、桑園、果園、菜園、藕塘齊備的田莊。

陳海平動念建這個天大的園林之後,就定下了基調。這個天大的大園林就是天大的農莊式的園林,包含了無數的農莊式的小園林。

實際上,陳海平這也是不得不然,因為這麼大園林,只有這麼做,才能做的下去,否則那就是真是勞民傷財了。

陳海平定下的這個基調,徐光啟全力支持,並親自寫信,從江南請來了一位園林大師。

這位園林大師是江南吳縣人,叫計成。計成很了不起,他寫了一部園林史上的曠世之作《園冶》。

計成一到,便被陳海平尊為大師,位同一品,是這個天大園林的總設計師。

計成一步登天,哪想到自己這輩子還會有這等榮耀?於是立刻死心塌地,把全家人都接了過來。

徐家的園林就是由計成親自設計建造的,實際上,這類園林的造價並不高,因為多取天趣,隨形地物,各種建築也盡以實用簡樸為原則,與江南豪門動輒窮數代所積建造的園林實有天壤之別。

但是,不管江南的園林是多麼精美,在這個樸拙簡陋的大園林面前,都顯得過於可笑了,因為這個天大的大園林最大限度地融合了天地之美,這是江南的那些園林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這千畝之地的產權都已歸在徐光啟的名下,徐光啟百般推辭不得之後,立下遺囑,並在政府相關機構備案,這塊土地永遠不得變賣,也不得分割繼承,是徐氏一族共同的財富。

這,便是名垂千古的徐園。

今天,天氣很好,在徐園西北角的一塊稻田裡,徐光啟正在仔細觀察著稻穗的長勢。當太陽漸漸升起來之後,徐光啟無奈地站起身來。現在不得不走了,要是再不走,家人就得把他給架走了。

這是醫囑,不聽不行。

回到內院,徐光啟剛把手洗過,正在這時,長孫徐爾爵走了過來。

徐爾爵手裡拿著一卷書冊,到了近前,對徐光啟道:“爺爺,請您看看這個。”

如果有人要來拜會徐光啟,那得經過徐爾爵的審查,徐爾爵同意了,這才行。

徐光啟接過書冊,一看,見封頁上有四個古樸厚重的隸書大字:天工開物。

只是這四個字,徐光啟就心中一動。拿著書,徐光啟在院中的石桌旁坐下,然後把書翻開,仔細看了起來。

這一看不要緊,徐光啟登時就沉了進去。

這一冊書卷裡有六篇文章,講述的都是和農業有關的。

第一篇是《乃粒》,主要論述稻、麥、黍、稷、粱、粟、麻、菽等糧食作物的種植、栽培技術以及生產工具,包括各種水利灌溉機械,並對以江西為代表的江南水稻栽培技術詳加介紹。

第二篇是《乃服》,主要論述包括養蠶、繅絲、絲織、棉紡、麻紡及毛紡等生產技術,以及工具、裝置,特別著重於浙江嘉興、湖州地區養蠶的先進技術及絲紡、棉紡技術,並繪出大型提花機結構圖。

第三篇是《彰施》,主要介紹植物染料和染色技術,偏重靛藍種植和藍靛提取以及從紅花提取染料的過程,還涉及諸色染料配色及媒染方法。

第四篇是《粹精》,敘述稻、麥收割、脫粒及磨粉等農作物加工技術,偏重加工稻穀的風車、水碓、石碾、土礱、木礱及制麵粉的磨、羅等。

第五篇是《作鹹》,論述海鹽、池鹽、井鹽等鹽產地及製鹽技術,尤詳於海鹽及井鹽。

第六篇是《甘嗜》,敘述甘蔗種植、榨糖和製糖技術及工具,兼及蜂蜜及飴餳(麥芽糖)。

足足看了兩個時辰,看畢,徐光啟滿眼都是震驚和驚喜之色。

著書之人當真是一代奇人,很多方面,徐光啟都自愧不如,有些更是聞所未聞。

比如,在第一篇《乃粒》中,講述了水稻育秧後三十天即拔起分栽,一畝秧田可移栽二十五畝,即秧田與本田之比為1∶25;又說旱稻食水三鬥,晚稻食水五斗,失水即枯;還有,透過人工選擇可培育出抗旱的旱稻,並介紹以砒霜為農藥拌種、以石灰中和酸性土壤等等。

在第二篇《乃服》中,介紹了蠶的變異現象,並提出將一化性蠶與二化性蠶、黃繭蠶與白繭蠶人工雜交,可培育出具有雙親各自優點的雜種蠶;透過蠶浴、排除病蠶實現人工淘汰,可使健蠶順利發育成長等等。

在第四篇《粹精》中,講述了江西水碓,以水力為能源,驅動水輪轉動,透過立式主軸帶動各機件,同時實現灌田、穀物脫粒及磨麵粉三種機械功能。

在第六篇《甘嗜》篇中,介紹了將水稻育秧法移植到甘蔗種植中,實行甘蔗移栽。

所有這些,都無不令徐光啟有耳目一新之感。

又過了好一會兒,徐光啟反應過來,命徐爾爵把著書之人立刻請過來。

孫子走後,徐光啟在院中來回踱步,神情異常激動。

陳海平是伯樂,也是知音,但那只是在大方向上的,可這個著寫《天工開物》的人不同,徐光啟知道,這人才是他真正的知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宋應星,南昌奉新北鄉人,萬曆十年生人,今年已四十六歲。

宋姓在當地是大姓,曾祖宋景,字以賢,號南塘,歷官南京吏、工、兵三部尚書,京師都察院左都御史等,為官清正,對宋氏後代有很大影響。

宋應星出生時,宋氏家族已經日益沒落。

宋應星自幼聰穎過人,少有靈芒,眉宇間有逼人之氣,成績之佳,每每都令師長驚奇,故而被家人視為振興家族的希望。

宋應星也果真不負家人厚望,十六歲考入縣學,二十八歲中舉。

這雖不算有多麼驚人,但也可以了。不過,這之後,宋應星的運氣就越來越不好。

中舉當年,宋應星赴京應試,不中;三年後再去,還是不中。其後,每三年一次的大考,宋應星次次都去,但還是不中。

崇禎初年,宋應星又不中,遂絕了科舉之念,但天地驟變,其後,北京城的訊息陸續傳到了宋應星的耳朵裡。

陳海平廢科舉、成立中國科學院、極其重視朝廷以前根本不重視的各種人才……尤其是徐光啟以其學術成就而成為了京城最叱吒風雲的人物,這都給了宋應星巨大的震撼。

實際上,震撼不僅是給宋應星的,也是給宋氏家族的,因為他們都探聽清楚了,徐氏家族獲得了怎樣的優待。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宋應星自己不動心,他也架不住族人的勸說。

《天工開物》是宋應星一直想寫的一本著作,他一直在收集資料,本來沒這麼快寫成,但為了去北京拜見徐光啟,所以就把第一卷趕了出來。

宋應星是和大哥宋應昇一同來的。

宋應昇和兄弟的命類似,宋應昇是和宋應星同時考中舉人的,當時人稱“奉新二宋”,但這之後也同宋應星一樣,從此便止步不前。

這次鼓動宋應星北來,宋應昇是最為起勁的。

幸好,這兄弟倆都是快五十的人了,要不都到不了徐爾爵這兒,就得被擋下來。

徐家人都是樸實的農民,儘管徐光啟做了多年的大官,但對徐家人基本沒什麼實質的幫助。到了北京之後,確實風光極了,但畢竟時間還短,徐家人還沒有來得及變質。

所以,宋氏兄弟才沒有被拒之門外。

兩兄弟一路走來,越靠近北京,那股心火越熱,及至到了北京,那就再沒有一絲疑惑,一定要想盡辦法留下來。

都說天堂,這不就是嗎?

兄弟倆坐在客廳裡,焦急萬分。終於,終於,那位接待他們的青年出來了。

“兩位先生,家祖父有請,裡面請。”徐爾爵客氣地讓道。

宋應昇和宋應星兩人都長處了一口氣,只要徐光啟肯見他們,那事情八九就是成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青銅王座大降頭師縱橫四界童話異世界明武天下玄玉道途開局一千普朗克,制霸加勒比海大秦第一熊孩子大明無敵熊孩子我一個人砍翻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