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梁山終結者->章節

五百一十二 修史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入黑後的應天,依舊燈火通明。

懷州城外的酣戰,未曾影響到這裡半分。

若說兩者有什麼牽連,大約就是百姓們擔憂自己的家人能否平安歸來。

明軍能否取勝,百姓並無疑慮。

久居京城,哪怕在遲鈍的人都知道國朝軍隊的厲害,自然信心滿滿。

再則,若是前線吃緊,此時應天兩萬精銳禁軍也該開出去了吧?

然而並沒有。

並且,城中並未宵禁,放任百姓夜間來往。

所以,街道上叫賣聲絡繹不絕,行人也是川流不息。

此時的應天城裡,街道兩側都豎起了木杆,木杆上架著電線,掛著電燈。

百姓們已經司空見慣了,除了感嘆兩句真亮外,也不會駐足觀望。

鐺~鐺~鐺~

一隊衙役敲著鑼出來,喝道:“前線戰報,岳飛將軍於耀德城圍殲西夏軍兵四萬,關勝將軍陣斬西夏晉王察哥。”

譁~

百姓們聞言,立刻圍了過來。

衙役拱手道:“諸位,莫要攔著去路,我等還要去別處通報。”

“小哥莫急,且把詳細說說。”有性急的百姓催問道。

衙役道:“這戰元宵前後就打完了,之所以現在才放出來,乃是為了瞞過遼國耳目,因此延後……”

劉子羽領兵來往掃蕩,遼國若是要聯絡西夏,非得繞遠路不可。

但是要獲得前線戰報,只要從明國境內打探就行。

邊境漫漫,許多地方大軍難以通行,個把人通傳訊息還是可以的。

為了防止遼國得知西夏近況,明國官方通報前線戰況,有意識地延遲了一個月。

一個月的時間,大約也就是西夏信使跑到遼國的時間。

其目的,便是不要讓耶律大石提前得知訊息。

根本原因,再於方明擔心耶律大石揮兵西進。

三十萬騎兵西進,明國還真不一定能幹的過。

畢竟,兩條腿還是跑不過四條腿啊。

所以,儘量讓耶律大石呆在遼國西京,等明軍兵臨城下就好。

詳細說了前方戰報,衙役們笑眯眯地排開眾人,往其他地方去了。

聽了這等好消息,百姓們都是喜笑顏開。

不過日子過得如何,國家打勝了總是一件好事。

不一刻,衙役們到了翰林院前。

這等高雅的地方,他們全無半點顧慮,只把銅鑼敲的飛起,大聲昭告喜訊。

屋內,宇文虛中止住吵鬧的學士們,道:“都聽清楚了?”

“聽到了,前線大捷!”吳激應道。

兩人聽得這個訊息,感想各自不同。

宇文虛中於大觀三年進士及第,歷官州縣,政和五年入為起居舍人、國史院編修官,官至資政殿大學士。

當時開封被破,宇文虛中感於內戰,並未多加抗拒,隨後出仕,仍然為國史院編修官。

下旨提拔宇文虛中的方天定,包括宇文虛中本人也不清楚,他的文弱身軀裡有著怎樣的剛烈。

宋高宗建炎二年,宇文虛中應詔使金,被軟禁,以仕金為條件獲釋,後與禮部尚書、翰林學士韓具掌詞命。

金天眷間(1138~1140年),累官翰林學士、知制誥,兼太常卿,封河南郡國公,後以書《太祖睿德神功碑》,進階為金紫光祿大夫。

皇統二年(1142年),金朝移文南宋、索其家屬北遷。

皇統四年虛中仕為翰林學士,承旨,加特進,遷禮部尚書,承旨如故。

皇統六年,虛中以所據位柄,暗中聯絡中原東北豪傑義勇舉事復宋,事洩被殺,全家老幼百口同日遇害。

如此剛烈的人物,若非方明確實幹的不錯,怕是他也不會投明。

不過,聽到前線大捷,宇文虛中也清楚,趙宋是徹底沒戲了。

想起舊日恩情,他的心情有些傷感。

吳激則不同,他滿滿的全是激動。

反正他也未曾出仕,不虧欠趙宋分毫,開心完全不用掩飾。

當然,若說吳激和趙宋朝廷全無瓜葛,那也是不對的。

他老子吳,可是趙宋重臣。

崇寧二年,徽宗和高麗正式修好,時任給事中的吳奉令出使,從此,高麗和宋來往不絕。

吳自高麗回國後,任開封府知府,進升為工部、戶部侍郎,後調宛邱知府,政績出色。

其先後歷任蘇州、陳州、河中及成都府知府,政績都相當不錯。

明軍抵達開封時,吳以兵部侍郎留守開封。

結果不用多說,自然是被生擒活捉。

然而吳也是硬氣,寧願坐牢殺頭,也不出仕。

方天定無奈,只得放其歸鄉。

後來內閣擴增,因吳熟悉高麗,有益於攻略其地,方天定便再三延請。

許是熱血未冷,最重要的是姓方的確實比姓趙的能幹,因此吳接受任命,成了內閣一員。

當然,吳激能成為翰林,和他老子關系不大。

吳激本身書法俊逸,繪畫得其岳父米芾筆意,十分出色,文名傳天下。

因此,吳激進了國史館。

兩人夜間聚在一起,也不是探討文學,而是為了修撰宋史。

曾經,宇文虛中以趙宋未滅,不同意修撰宋史。

畢竟趙佶未死,國統尚存,不能說趙宋已經滅亡了。

吳激卻不以為然,堅持現在就開動。

他認為,寄人籬下的皇帝,不能叫皇帝,叫亡國之君更合適,趙宋事實上已經滅亡。

為此,兩人已經吵了無數次。

本來,兩人各帶著小弟們,剛剛吵了一架,正要不歡而散,外面卻傳來了衙役們的通報。

吳激按下激動,道:“宇文叔通,宋夏聯軍再次大敗,已然沒了五萬餘人,你還有何話可說?”

宇文虛中能說什麼,只能罵趙佶、李乾順不爭氣咯。

當然,他也不想李乾順太爭氣了。

若是明國真的折戟於西夏,他也不會開心。

總的來說,左右為難。

吳激不理宇文虛中的複雜,只問道:“趙宋事實已滅,趙佶不日非死即擒,我以為,現在就可以修撰宋史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罷了。”宇文虛中嘆了口氣,道:“那便修吧。”

頓了頓,他又補充道:“趙宋畢竟是漢家正統,修史時當力求公正,勿要抹黑才好。”

吳激冷笑道:“太祖起兵之因,實乃趙佶倒行逆施,我等便是實事求是,後人定然也會懷疑我等故意抹黑。”

宇文虛中更加鬱悶了。

說到底,方明飛速崛起,都是趙佶的鍋,怎麼也甩不掉的。

“蓋棺定論,我等據實而寫,是非功過,留待後人評判便是。”

說完,宇文虛中起身,向外走去。

內心實在複雜,唯有一醉解千愁。

吳激不管,只和同僚商議,該如何編撰宋史。

易代修史,可借鑑得失,亦可說明前朝已亡,本朝乃是唯一正統。

相關推薦:重生香江野性時代大唐皇長孫超級龍婿超級龍寵梁山我來當家我不想上梁山梁山新宋我翻拍真沒想超過原作啊光影風華我鑄造了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