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梁山終結者->章節

四百一十 宋夏勾結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夏遼邊境處,有宋土如同一根楔子釘在裡面,這便是豐、麟、府三州。

從党項人立國起,宋夏雙方便圍繞這片地區,進行了長期的爭奪。

確實文武並用,無所不用其極。

因此,這片土地上伏屍無數,血流成河。

麟州銀城,原知縣衙門外,團團圍了無數夏兵。

其中一部三千夏兵,人馬皆包裹在鐵甲裡,看著十分雄壯。

此乃西夏第一強兵鐵鷂子,傾其全國之力打造的重甲騎兵。

另一部,從旗號上看,乃是擒生軍。

李元昊稱帝建國,揀選軍中驍勇善戰之士十萬人組成,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戰時生擒敵軍為奴隸,故名擒生軍。

鐵鷂子與擒生軍既出,西夏侵吞三州之地的意願,不言而喻。

大堂主座上,一人笑道:“今日,終於拿下此處土地,全據黃河天險也!”

堂內眾人齊齊跪下,道:“恭喜陛下,全據河套地區,實現國朝百年夙願。”

主座上之人,乃是西夏國主李乾順。

天安禮定元年(1086)七月,李乾順即帝位,時年僅3歲,成為西夏第四個皇帝。

國主幼小,自有太后和國舅父輔政,只是外戚勢大,不免大權旁落。

永安二年(1099年),遼道宗看出梁太後擅權專恣,已經不得人心,不能給予支援,遂遣人至夏,鴆殺梁太後,命李乾順親政,時年16歲。

至今,他在位接近四十年。

說實話,他幹的還不錯。

外息兵戈,內養民力,整頓吏治,使西夏的國力略有恢復。

此次,夏帝御駕親征,在明軍到達之前,搶佔了三州並晉寧軍一部分,全據了黃河以西地區。

如此,河套地區盡為西夏所有。

不勞而獲的感覺,美滋滋!

那邊,有宋臣起身道:“按照約定,我國以交出黃河以西地區,還請國主即刻發兵,攻打明賊。”

說話的人,不是秦檜還能有誰。

李乾順道:“貴使稍安勿躁,我國將士連日進兵,十分辛苦,總得養精蓄銳,才好與明國接戰。”

秦檜道:“河東之地富饒,遠勝河西,國主取之,與西夏大有裨益,只恐明賊站穩腳跟,國主再無機會也。”

李乾順道:“貴使放心,明賊雖強,卻也不堪一擊。”

他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表現的毫不在意,好似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其實心裡慌的一匹。

兩萬人,一半騎兵,以有備擊無備,以有型攻無型,尚且付出了五百人的代價,才擊殺了一千明軍。

而且,渡河明軍三千,有兩千在後續接應下退回。

想到那鋪天蓋地的弩箭飛射,李乾順心驚膽戰。

所以,他已經暗自決定見好就收,只要明軍不打過來,西夏絕不主動啟釁。

秦檜卻不能讓西夏人得了便宜還賣乖,只道:“三州之地,乃是我國故土。

明國自詡正統,定不會看著國主佔據,若不趁其立足未穩主動出擊,待其大部兵來,怕是要失而復得。”

趙宋把三州之地交出去,一方面是為了收縮兵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挑動明夏爭端,爭取喘息之機。

這是陽謀,明夏必然中計。

對党項人來說,河西之地乃是白得,幾乎沒費一點力氣。

吞進口中的肥肉,如何捨得吐出去?

對明國來說,他們以華夏正統自居,口號就是要解民於倒懸,能眼睜睜地看著党項人入主中國土地?

可以倒是可以,不過那樣一來,長期堅持的國家主義、民族主義教育,怕是要直接崩塌。

思想崩塌,軍心自然混亂,也就不要說什麼戰鬥力了。

所以,明夏動武,已成必然。

但是,李乾順心虛啊。

從他記事起,西夏對宋朝動武,一直是一敗再敗,少有勝利。

梁氏母黨為了鞏固權勢,不斷對趙宋用兵,十三年間多達五十餘次,戰果卻寥寥無幾。

可能,五十萬大軍攻陷金明砦,就是梁氏的最大戰果了。

待李乾順親政,恰逢趙佶重用蔡京等人,蔡京童貫為了邀功,不斷進擊西夏,把党項人按著摩擦。

直到宋將劉法受逼迫孤軍深入被圍殲,方才消停下來。

所以,党項人內心對趙宋還是頗為驚懼的。

現如今,方明把趙宋按著摩擦,李乾順不認為明軍比宋軍好對付。

不過,財帛動人心,李乾順不可能讓出河西的。

沉吟片刻,李乾順說道:“遼帝已經傳來令旨,號令我國即刻退出三州之地,免得與明國爭端。

朕停留在此,已經違抗旨意,實在不好主動進兵。

當然,若明軍渡河來攻,我等也絕不手軟。”

秦檜驚道:“遼主如何會下此等令旨?”

李乾順道:“傳旨使者言,遼國與明國已經結成同盟,意欲會攻金國。

貴使當知,金國兇猛,遼國不能抵擋,上京失陷,遼主當然想要收回,而實現這願望,必然藉助明軍之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未免明軍藉故拖延,便讓我國收兵,讓出三州。”

秦檜驚駭。

這條情報相當重要。

明國與金國動武,力量分散,當然值得高興。

然而與遼國結盟,卻又解放了明國更多的力量,亦是值得憂慮的事。

看秦檜眼巴巴的模樣,李乾順道:“貴使放心,我國絕不把寸毫土地拱手讓人。”

秦檜心事重重,卻只能相信李乾順,又寒暄了一陣,提出告辭。

他出來也有二十餘天了,再不回去,怕是地位要被張邦昌給取代了。

李乾順也不挽留,著人送秦檜等人離開。

宋使離開,李乾順問道:“明軍動向如何?”

西夏樞密使曹價道:“稟陛下,明軍不斷增兵合河津,亦在聚集、打製船隻,渡河意圖明顯。”

李乾順又問道:“可知明軍人數幾何?領兵者何人?”

曹價道:“因大河阻隔,未知確實數量,從旗號可知,明帝方天定親至。”

思忖片刻,李乾順道:“調撥一萬人馬至靜羌寨,嚴防明軍渡河。

再令李至忠,嚴守豐州,另,從李良輔處調撥兩萬軍來此。”

曹價應下,著人傳令。

李乾順此來,兵分四路,齊頭並進。

豐州統帥李至忠,領兵兩萬,府州統帥李良輔,領兵四萬,李乾順中軍,人馬四萬,另有一萬五千偏師出晉寧軍。

合計十一萬五千餘人,算上動員的民夫,合稱三十萬。

以西夏如今的國力來說,也算是傾盡全力了。

不過,能不能賺,就看能不能守住這一波。

相關推薦:重生香江野性時代大唐皇長孫超級龍婿超級龍寵梁山我來當家我不想上梁山梁山新宋我翻拍真沒想超過原作啊光影風華我鑄造了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