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開掛花錢玩轉世界->章節

275、來自2058年的商二代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1、2058年4月2號。

我叫李大寶,一名商二代,子承父業,從我爸手裡繼承了3家半導體企業。

但我的日子不好過啊,三家公司的體量雖然不錯,可問題是負債率太高了,都已經達到92%了!

再這麼下去,我只能去申請破產了,我那個死鬼老爹,搞這麼高的槓桿,然後沒什麼起色,自己撒手死球了,可把我坑慘了!

更糟糕的是,現在量子晶片出來了,到處都在宣傳量子計算的時代已經來臨,我們這些搞傳統3D碳基芯球的,心裡慌得一批,如果不轉行跟緊時代潮流,最多兩年就會被淘汰。

但現在我沒錢啊,有錢還好說,抓住這次的機遇就一飛沖天了,但沒錢怎麼轉型?】

……

【2058年4月4號。

咦,這是什麼東西?

這兩天被公司的事情搞得頭大,昨晚很晚才休息。

今天早上醒來後,我的眼睛裡突然出現了一個半透明的螢幕,上面寫著可以與2021年的一位陌生人進行交易科技類的東西,這是真的麼?

我感覺我有點還沒睡醒,這都2058年了,是個人都知道熵增概念,時間有箭頭且不可逆,既然時間不可逆,那還怎麼逆轉時空和過去交易?

還有,過去的東西突然跑到現代來,如果這樣東西現代就有呢?那不就是明顯的悖論了嗎?

根本就不科學啊,難道是我熟知的熱力學第二定律不對?又或者是平行時空?

搞不懂搞不懂。】

……

【2058年4月8號,上午。

我眼睛裡這個螢幕有點神奇,我問遍了朋友,非常確定現在還沒有直接把影像準確投入到人眼中,而且可以隨人思維變動的技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我一定是遇到了小說中才會出現的金手指了!

這簡直太令人興奮了,如果真的可以和過去的人交易,我想想,該交易什麼才好呢……】

……

【2058年4月8號,下午。

我仔細查了下,雲端的資料顯示,2021年到2030年之間,人工智慧的競賽無比激烈,這麼多年了,到現在也還沒變。

半導體行業和量子計算機也是,初代新能源汽車、手機、通訊基站這些也打得很熱鬧……

只是,該選擇交易什麼好呢?】

……

【2058年4月8號,晚上。

人工智慧這塊,弱人工智慧現在的發展倒是很完善了,但強人工智慧一直是技術制高點,遠遠沒影。

量子計算機倒是出來了,而且是複合了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的通用型量子計算機,說起這塊我就難受啊,量子晶片對我們這些搞傳統碳基芯球的企業來說,簡直是洪水猛獸,艹了!

不過,如果搞一臺量子計算到2021年,估計那邊的科學家們會集體懷疑人生吧——畢竟一臺糾纏數達100量子位元的量子計算機,算力就是那個世界所有經典計算機算力總和的100萬倍了,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

【呃,等等,我他麼才發現,居然不能傳送實物過去?只能交易資料?不過,2021年那邊的人,倒是什麼都可以傳送過來。

那太遺憾了,量子計算機的技術資料,那是前沿的尖端科技,我可搞不到,沒戲。

這樣一來,新能源汽車和手機都沒戲了,很多資料這些公司雖然淘汰不用了,但依舊封存著,市面上也見不到全套的,只能去花錢買,但我現在都捉襟見肘了,怎麼買?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把半導體領域的資料搞點過去了。

在這塊,我手下的三家公司還是有點能量的,至少隨便弄點淘汰的技術過去,都能讓2021年的那家夥吊打世界了。

先這樣吧,今天有點累了,睡了睡了,狗命要緊。】

看到這裡,陳放笑了出來,這個生活在2058年的李大寶,還挺風趣的。

不過,他話中所描述的東西,卻讓陳放很感興趣。

在2058年,量子計算機已經突破到可以通用的地步了,這可真是個跨時代的進步啊,它一突破,估計強人工智慧也不遠了。

這一比較之下,陳放便發現,當下時代,谷歌、IBM和微軟搞的這些量子計算機,甚至是國內的九章原型機,都只是在小打小鬧。

距離真正的成熟,還有三十多年的路要走。

路還長啊。

繼續往下看去。

【2058年4月9號,上午。

上午起來查了下資料,發現2021年的時候,國內的一些公司正在遭遇西方的晶片封鎖,因為差距太大,直到2030年都沒趕上去,後來出了碳基晶片,光刻技術也上去後,才扭轉了局面。

要不然,就把碳基晶片的技術資料搞回去吧,現在量子晶片都出來了,3D構架的碳基芯球都快淘汰了,普通的碳基晶片也不值幾個錢。

不過,2021年要想造出碳基晶片,難度也不小啊。】

……

【2058年4月9號,晚上。

首先,晶片的設計、製造圖紙、拓展關聯資料要給,這點小問題,公司的雲端就有很多已淘汰的成品。

給個1nm製程的碳基晶片的積體電路方案去2021年,隨便都能達到同等製程矽晶片速度的10倍以上,能耗還只有矽晶片的四分之一。

當然,前提是矽晶片能把柵極寬度做到1nm製程,不過,那個時候對於量子隧穿效應沒什麼好的應對辦法。

宣傳炒作的1nm矽晶片是能做出來的,但1平方毫米最多擺放10億個電晶體,再多就只能做成3D堆疊模型了,但散熱又是個問題,那個時代可沒有成熟的處理辦法。

而真正的1nm製程的晶片,1平方毫米的電晶體擺放數量要達100億個才合格,才有資格往芯球方向發展。

然後是製造碳晶圓的技術,實際上就是石墨烯捲曲起來後的碳納米管晶圓,製造技術和提純技術也不難找,公司裡就有,到時候給一份。

再就是晶片的製造環節,其他的什麼顯影機,鍍膜機,注入機,封測裝置……那個時代國內應該是比較全的,給不給都不一樣,但光刻機必須給。】

……

【對了,之前看新聞上說,那個時代居然有無數的人以為碳基晶片就可以繞開光刻機了,唉,我醉了,說這些話的媒體,不知道是居心不良,還是真的無知,純粹是在誤導人。

要知道,積體電路的光刻和蝕刻,連在量子晶片領域都是必要的,沒有電路控制,電晶體連不起來,還運算個屁啊……

電晶體這玩意兒的電極擺放和大規模的佈線,根本就繞不開光刻和蝕刻,不會真有人以為把碳納米管排列起來,就可以實現運算了吧?

而且,因為只有這樣晶片的良品率才相對更高,才能商業化啊,不能商業化的技術,有啥用?

不過光刻機也沒啥問題,技術資料公司裡雖然沒有,但那種淘汰的光刻機資料,我知道什麼地方能找到!

只是不知道2021年那邊能不能造出來光刻機,那會兒國內的光刻機技術和西方還差了3-4代,差距不小,估計有點懸。

但那就和我沒關係了,反正我是認認真真地把技術資料都提供齊全了的,只要研究透了,材料和裝置齊了,肯定能造出第一代碳基晶片,輕輕鬆鬆吊打矽基晶片。

接下來,就是去把資料集齊,然後進行交易了。】

相關推薦:特種軍神妹子請自重我把現充變成妹子花容月貌我只是想虧錢啊籃壇之我真不是刷子數錢遊戲我的大小美女花無限金幣萬億身家的我是真的沒錢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