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九丘之永生->章節

第十章:惡靈之龍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數以萬計的屍體已經與山體分泌出的一種石乳連成一體,半透明狀的屍體儲存得栩栩如生。

只是過去無盡歲月,屍體內的礦物質一同被封進了石體之中,整個岩石層散發著綠油油的光芒,看起來更是萬分可怖。

如此駭人聽聞的場景讓我腦中一片空白,就連耳畔呼嘯的風聲都遮蔽了。

由於擔心自己會被風灌倒摔下懸崖,就找了一個稍微有些避風的角落坐了下來。

過去良久方才回過神來,將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仔細的回想了一遍。卻突然想起在掉進地下昏迷之前,最後一幕看見一面山體塌出的一面石碑,碑上刻著一個“甲”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結合眼前的成堆的屍體,不由讓人料想到有關古時“六十還甲”之奇聞。

相傳秦始皇下令燒燬天下史典之書,活埋方士和儒人四百六十以後還不放心,認為老年人知古通今,大多懷戀先朝舊制,痛恨他的殘暴苛政,又下一道聖旨:“六十還甲。無論仕庶男女,活到六十歲不死者,一律活埋。”

直弄得古今斷鉤,學問毀廢,天下再沒能人,黎民怨聲四起,外邦不願臣伏。

這種陋習一直在偏遠之地延續,在唐宋還有所留存。

一是因當時生產力十分落後,很多人壓根吃不飽。二是年紀大的失去了生產能力就變成了吃白飯的。於是為了節儉糧食,六十還甲子便演變成了盛極一時的瓦罐墳。

在唐時有人寫書,介紹當時的社會風俗,裡面就提到在雲南的某些地方流傳一種瓦罐墳。

當父母年滿六十以後,子女就會把父母背到山上,然後在山上挖一個類似於瓦罐的洞將父母放入其中。

孝順一點的每天會給父母拿一碗飯來,走時在洞口加一塊磚,日復一日洞口封死,裡面的人就只能活活餓死。

傳說到了宋代,開封府附近出現了一個怪物,經常半夜出來害人。百姓不堪其擾,宋仁宗便想找人收了這個妖怪,可惜遍尋這妖怪下落無果,便將這事交給了包拯。包拯前後忙活了半個月,終於在一瓦罐墳中找到了知道此妖下落的老人。

在老人的指導下,包拯收了那妖。上奏宋仁宗說老人家雖然不能勞動,但他們的經驗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希望能下旨廢除瓦罐墳習俗。

宋仁宗欣然同意,於是從此便再無瓦罐墳了,當然僅限於繁華之地,至於偏僻落後的地方仍有此陋習。

不止中國,日韓亦有記載。窮人家的老年人,年紀大了就主動進山裡等死,不去的會受到大家的唾棄。

這是子女與父母的一種無聲協議,而這種陋習在雙方半推半就之中留存了數百年之久。

至於在太平盛世時,又是另一番場景,60歲全族供養,70歲全縣供養,活到100歲那可不得了,叫做人瑞!是要上報皇帝的,名門貴賈會求著上門供養。

至於這些全是因大學時認識了一個膠東的朋友,有一次聊天便聊到了這件事上。

他跟我說在膠東過去,老人到六十歲搬進活人墓裡,子女半夜送飯,什麼時候飯沒人拿了,說明人死了,再把墓給封死。

在膠東叫什麼六六墳、乞死洞,說是之前大興水利時挖出了不少,就些吃飯喝水的瓦罐,沒有什麼陪葬品。

腦子中幾乎一瞬間便竄出這些零碎的線索,可仔細一品又處處透著漏洞。

一是瓦罐墳多見於小墳丘,像這樣高度集中的萬人墳至少也得是人口密集的郡縣才有,而川東深處在很久之前猛獸橫行,根本就不能住人,即便有也是極少數的。

二是即便有這般陋習,大不了直接把人扔在山裡,任其自生自滅便可,怎麼就好巧不巧的扔在了這裡?

思來想去仍然覺得此事萬分蹊蹺,為了求證又一次摸了過去,晃眼一看,並非全是面容蒼老發須斑白的老人,男女老少各有,其中又數男子較多,也就間接推翻了之前的猜想。

只是這些人都死狀都好生奇怪,面容乾癟,肌肉扭曲痙攣,如同死前被活生生抽乾了鮮血一樣。

事情到這裡已是雲詭波譎,此時貿然回過身來差點被嚇個半死!

只見一丈多高的人頭鑲嵌在石壁之上,怒目圓睜、惡口大開之下露出獠牙,整張臉似人非人,似鬼非鬼,把我嚇得後嗆。

流螢在它眼窩處抱團避風,猶如兩團熊熊燃燒的鬼火!更為詭異的是它的舌頭竟然比臉還長,自口中探出,整個雕像更是唯妙唯俏,萬分懾人。

定睛細看,卻發現之前便是自它口中滑下來的,盜洞竟然與它口中相連,不由抱怨這個反人類設計也是獨一份。

見這鬥大的人臉只是石雕便穩了穩心神細看,這張臉莫名有些熟悉,仔細回想了一下,他娘的這臉型是按照四大天王模樣而雕刻的。

民間傳聞按照四大天王的樣子做出來的人傭,他們那凶神惡煞的表情可以用來驅鬼!

等等!

“驅鬼!”這一瞬間似乎抓住了什麼極為重要的線索,理了理思緒大覺真相明朗,頗有撥雲見霧之感。

在古之時人們的勞動力十分有限,工作效率也慢,所以不會有閒情逸致將精力白白浪費,所作所為皆有獨特的用意,絕不會吃飽了沒事幹搞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所以立在這裡的石像,就有了它獨特的用途。結合目前掌握的線索已經能夠證明這裡並非是什麼瓦罐墳,而是一種另類的監獄或者屠殺場所。

若是前者我自然是不信的,一是出於最基本的倫理道德。二是因為這尊石像的存在,這石像能鎮鬼,但我不相信因為陋習死去的父母會化作厲鬼向子女復仇,若是如此這石像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至於監獄倒是極為可能,因為從空無一物的主墓室、充滿生活痕跡的後室,以及後世砌合的墓牆,還有這眾多的屍體,似乎都在告訴我,這些人死於非命。

畢竟只有不義不仁、有愧於心、時常擔心被報復之人才會希冀透過鬼神庇佑自己。結合之前那行怒意之書“陶雲不仁”四字,幾乎可以確信這些人的死和陶雲脫不了干係!

分析到這裡突然看見巨大的人臉旁還有浮雕輪廓,只是被生長的地衣所覆蓋看出太清楚。

用小刀將地衣挑開,只淡淡掃了一眼,果真發現他娘的不是人能幹出來的事情!

只見圖上刻著一幅誘捕猛獸飛禽之圖,將活人綁在橋樑之上,用刀子將人血肉割開卻不一刀致命,任其鮮血直流來吸引獵物,透過雕刻甚至能看見被施行之人的痛苦哀嚎。

兩岸士兵隱匿在懸崖之上,手執弓弩、套索,似乎想活捉什麼獵物,懷著疑惑繼續向下看,卻更是吃驚。

九丘到我這裡已斷斷續續傳了198代,書上記載至194代時,老前輩在今蒙古國境內遇到了一種未知生物,並將它記在了羽陵遺書之上。當地人稱它為惡靈之龍,聽名字就知道不是一個善茬。

這種生物尾巴極長,全身覆蓋著黑毛,以及偽裝色極好的皮膚,深紅色的眼睛、蝙蝠般的翅膀,兩隻腿和兩隻爪子,用後腳走路,像恐龍時代的肉食性小恐龍,長著鋒利的鋼爪,更重要的是會飛,以吸食動物鮮血為生。

而眼前石壁上雕著的生物幾乎同羽陵遺書上記載的一模一樣,以正常人的身高比例來算,它大約有一米高,加上尾巴有兩米長短。

很明顯他們要抓捕的就是這種詭異的生物,只是不知有何盤算,莫非還想當寵物養,亦或是獻給皇帝博個眼球、討個光彩未來。

正想看看後續發現,突然光照一黯,這些漂浮在空中的生物如同遭遇了天敵一般紛紛飛走逃難去了。

光照幾乎在一瞬間便黯了下來,而且從懸崖外面傳來了“嘰嘰咕咕”的聲音,由於是順風,倒是聽的異常清楚。

聞聲大覺好奇,便三步並作兩步走到了橋頭,俯身一看,“握草”二字不由脫口而出。

只見數以千計的深色蜥蜴沿著堆積的屍體爬了上來,在我短暫愣神之時已經成群結隊的爬了上來。

這些蜥蜴因為膚色暗沉,之前倒是沒有發現,蜥蜴看著眼前這個不速之客略微駐足,但相對於這個不知來歷的傢伙似乎更害怕後面的東西,所以遠遠的繞開,爭先恐後地鑽進了山岩縫隙之中。

“咻~”

正當疑惑這群蜥蜴為何逃難之時,耳畔突然傳來一陣似龍吟非龍吟、似鳳鳴非鳳鳴的嘹亮之音。

兩隻惡靈之龍帶著颶風自下而上盤旋而上,幾乎貼著我的面門掠過,爪子裡抓著剛剛捕獲的蜥蜴,只是那蜥蜴早已被鋒利的爪子截成數段,軟綿綿的看樣子連脊柱都斷開了。

惡靈之龍在空中一盤旋,便捨棄了到手的獵物,身子向下一衝,揮舞著寬大的羽翼便向我撲來。

出於本能,低身抱著橋墩一蹲,堪堪躲過這必死一擊。它的爪子沒有抓中,卻在石頭砌成的橋樑上劃了一道,堅硬的石頭在它的利爪之下如同豆腐一般不堪一擊,石屑翻飛間只留下道道深痕,石柱的一角竟被生生削去!

兩隻惡龍自頭頂呼嘯而過,幾乎只有轉瞬間。它們就已一前一後在懸崖突出的石頭上停留,距我不過短短十餘米的距離。

恰巧此刻一隻蜥蜴從它旁邊經過,只見那飛龍的的爪子一掌就把蜥蜴拍翻在地,那爪子似有千鈞之力,只聽見咔嚓一聲,蜥蜴發出一聲痛苦的哀鳴,腳爪一蹬就一命嗚呼了。

此時它們方才瞪著一雙嗜血之瞳,毫無情感的盯著我看。此時腦中莫名浮現方才石壁所見的內容,這種生物最愛的便是喝人血!

想到這裡不由渾身一涼,幾乎連滾帶爬鑽進盜洞之中,不要命的向上爬,一如適才逃命的蜥蜴!

很顯然這裡已經構成了一個食物鏈,惡靈之龍吃蜥蜴,蜥蜴吃瓢蟲,至於有沒有什麼生物以龍為食就不得而知了。唯一清楚的就是能將蜥蜴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恐怖存在,也同樣可以反手將我開膛破肚。

向上爬了十來米,身後突然傳來轟隆隆的聲音。回頭一看手腳一僵,險些失手滑下去,因為其中一隻惡龍竟然跟了上來!

早先看浮雕的時候,因為一腔怒意為枉死之人鳴不平,卻忽略了那以人為食的恐怖生物!只是萬萬沒想到,千百年過去了這惡靈之龍竟然還沒有滅絕!

那惡龍收了翅膀四足並用向上追來,竟然比我的速度還要快上幾分!感受著身後越來越近的惡龍,再也不敢回頭,生怕那怪物突然就貼在了身後削我一巴掌。

由於事出突然,根本來不及開燈,一路上左突右撞弄得渾身生疼,但這些疼痛在生與死之間也算不得什麼。

好在這條盜洞並沒有什麼彎路,如今只能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在那石門的機關之上,只希望能擋住這恐怖又不依不饒的怪物!

相關推薦:我的帝國弗利蘭獵人:我真不是除念師野蠻巫師永生冥王永生世界永生仙墓鬼泣的異世悠閒生活永生的戰法術師隨身空間之田園小神醫美漫:我在大蕭條畫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