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胡血->章節

殷氏起源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殷郎、殷然兄弟並不是單純的有感而發,而是胖貓經過深思熟慮所考慮的。兩兄弟的身世將會是很大的伏筆,靜靜的期待吧。計劃將女主角設定成小灰,現在的戲份可以說是相當少的,似乎是顯得有些脫節了,這個胖貓要承認,對於感情戲方面的描寫胖貓確實不是很擅長,希望以後可以寫的更好,女主角將會跟男主開始一段不一樣的戀情,鑑於現在的殷郎已經有了莫那婁茹,胖貓現在還在認真的思考下一步應該怎麼寫。現在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殷這個氏族的起源跟發展吧。

殷氏祖先是商朝貴族,周武王滅商後,把殷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封到宋地(今商丘),其餘得不到封賞的殷室貴族就以國為氏,從此有了殷氏。他們居住在河內野王(今河南沁陽)一帶。西漢初年,野王人殷續任北地郡太守(郡治馬嶺,今甘肅省慶寧西北),後因功被封到汝南郡,當時,汝南郡領37縣:平輿、陽安、陽城、×強(“×”為氵+隱,yǐn音隱。該縣在今臨潁縣東)、富陂、女陽(汝陽)、鮦陽、吳房、安成、南頓、朗陵、細陽、宜春、女陰(汝陰)、新蔡、新息、灈陽、期思、慎陽、慎、召陵、弋陽(今潢川縣)、×(穴字頭,下邊為氵+帚,jìn音浸,今固始縣)、西平、上蔡、西華、長平、宜祿、項、新郪、歸德、新陽、安昌、安陽、博陽、成陽、定陵。郡治在平輿(今平輿縣北)。西華、長平當時都屬汝南郡,到東漢光武帝時,西華、長平才從汝南郡析出,先屬淮陽國,後屬陳郡。從此,殷氏家族開始在長平縣繁衍生息,燦爛輝煌。殷續以後,三國時出了個殷褒,正史無傳,但他卻在歷史長河中熠熠閃光。

殷褒,字元祚(一說字元祚),魏晉時期人。殷褒曾任魏之章武太守、西晉之滎陽令。任滎陽令時,一上任,就遇上滎陽遭水災。《殷氏世傳》記載:殷褒“為滎陽令,先多霪雨,百姓饑饉,君乃穿渠入河四十餘裡,疏導原隰,用致豐年,民賴其利,號曰殷溝而頌之。”殷褒治理了洪澇災害後,又大興學校,重視教育。《殷氏世傳》載:“殷褒為滎陽令,廣築學館,會集朋徒,民知禮讓”。當地的老百姓流傳著這樣的歌謠:“滎陽令,有異政,修立學校人易性,令我子弟恥爭訟。”“有異政”,即政績卓異。“人易性”,一作“人復性”,大意是說透過讀書,使人們改掉了壞的習性,恢復了本來的善性。這首歌謠被收進《藝文類聚》和《樂府詩集》等幾部歷史典籍中,成為滎陽令殷褒深受人民愛戴的有力佐證。

殷褒還是一位才氣橫溢的文章高手。在《藝文類聚》第53卷裡,收有他的《薦朱倫表》,文辭典雅清麗。表曰:“蓋聞虞書非俊乂無以光帝載,(注:虞書,《尚書》的一部分。俊乂,德高望重之人。帝載,帝王的事業。)西伯非髦士無以開王業。是故高世之主,必廣登命之禮;有為之君,務通賢者之路,所以成大治也。切見同郡朱倫,字文信,天真清亮,雅性忠篤。純粹足以激清源,美行足以廣風俗。當仁不讓,見德思義;疏達之才,強記博聞;飛辭抗論,駱驛(注:“駱”通“絡”。絡繹,本意為行人不斷,此指言論滔滔不絕。)奇逸。誠當世之俊異,一時之秀出也。如得毗佐銓衡,翼亮右曹,濟濟之觀,足用華國”。

在《隋書·經籍志》記載的圖書目錄中,有“魏章武太守《殷褒集》一卷”,在《新唐書·卷六十》記載的圖書目錄中,有“《殷褒集》二卷。”但和其他典籍一樣,只有目錄,沒有內容。

有這樣勤政為民、才德兼優的先賢,是西華人民、周口人民乃至中原人民的驕傲,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應當記住他,宣傳他,學習他。

殷褒的孫子殷敞,在西晉末年(313),隨同司馬氏及北方士族遷往江南。東晉統治者為了拉攏北方士族,在江南僑置了許多郡縣,當然也僑置了陳郡,僑置了長平縣、西華縣。殷氏子孫在江南仍是陳郡長平人。其後在南朝宋、齊、梁、陳四朝中,長平殷氏迅速崛起,湧現了豫章太守殷羨、建武將軍殷浩、東陽太守殷仲文、荊州刺史殷仲堪、尚書僕射殷景仁、兗州刺史殷孝祖、豫州刺史殷琰、東宮大學士小說家殷芸、著作家東宮大學士殷鈞、光祿大夫殷不害、尚書左丞殷不佞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這一時期被正史立傳的陳郡長平殷姓人士多達十幾人。為彰顯其為望族,茲一一介紹之。

殷羨,字洪喬,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人,東晉官員,為豫章太守、光祿勳。晉穆帝永和年間(345~356),殷羨被任命為豫章太守,在即將離開南京趕去赴任的時候,很多人都託他帶信(好讓他們的親朋好友都聯絡殷羨)。他把信一一收下,來到石頭渚(江西贛水西口)時,將信都拋進了水裡,並說道:“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做致書郵。”成語“付諸洪喬”、“洪喬之誤”就是從殷羨這裡產生的。

殷融,字洪遠,殷羨之弟,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人。生卒年不詳,晉元帝時安東將軍桓彝見而嘆美之。喜歡《易》、《老》之學,善屬文而不善口辯,其兄殷羨之子殷浩每與之談,殷融總談不過殷浩。為司徒左西屬,飲酒善舞,終日嘯詠,不以世事自縛。累遷吏部尚書、太常卿。殷融著有文集十卷傳於世。

殷浩(?~356),字深源,殷羨之子,東晉陳郡長平人。是一個名氣很大的清談家。他善談老子、莊子的奧妙玄理,識度清遠。有人問他,將要做官了而夢見棺材,將要發財了而夢見糞土,這是什麼道理?他說,官場本為腐朽之地,腐朽之與棺材,自然相連。金錢本來就是糞土,這有什麼不好理解?他的答覆很讓人推崇,所以他年少時就美名遠播,被風流談論者奉為宗主。三府(太尉、司徒、司空設立的府署,稱三府)召聘他做官,他通通謝絕。後來他隱居在一片墓地,將近十年。當時,人們把它比之為管仲、諸葛亮。王蒙、謝尚探知他的住處,為了東晉的興亡,同去拜訪了他。訪談後覺得殷浩有收復中原的大志。他們評論說:“殷浩不出來,老百姓可該怎麼辦?”

簡文帝司馬昱還沒當皇帝、還是會稽王時,就徵他為建武將軍、揚州剌史。當時桓溫滅蜀以後,進位徵西將軍。威勢煊赫,朝庭畏懼。因為殷浩有盛名,朝野推伏,皇家想引為心腹,以抗衡桓溫。於是,殷浩與桓溫開始互相疑忌。

穆帝永和六年(350),朝廷任命殷浩為中軍將軍,執掌帥印,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殷浩欣然領命,以光復中原為已任,上疏北征。連年北伐,屢次失利。桓溫早就嫉妒殷浩,聽到殷浩北伐大敗,趁機上疏,指責殷浩。殷浩被削去職務,貶家為民。並且把家遷到東陽郡的信河縣(今浙江衢州)。

殷浩被革職後,口無怨言,只是終日用手在空中書寫“咄咄怪事”四字。後來桓溫打算讓殷浩當尚書令,去信告訴殷浩,浩欣然相許。覆信前,怕信中有謬誤,封住後又拆開看,開閉者數十次。最後竟郵去一個空信封,桓溫心裡很生氣。從此二人斷絕來往。

殷師,陳郡人,西晉太常、禮部尚書殷融之子,曾擔任驃騎諮議參軍、晉陵太守、沙陽男等官職。

殷康,生卒年不詳,陳郡人,東晉吏部尚書、太常卿殷融之子,官至吳興太守。其子為東晉南蠻校尉殷顗。

殷茂,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人,東晉太常殷融之子,東晉官員,歷任散騎常侍、特進、左光祿大夫等官職。

殷允,殷融之子,東晉孝武帝時任豫章太守,後拜為太常,著有文集十卷。

殷顗(yǐ音乙)《晉書·卷八十三·列傳第五十三》:殷顗,字伯通,陳郡人也。祖融,太常卿。父康,吳興太守。顗性通率,有才氣,少與從弟仲堪俱知名。太元中,以中書郎擢為南蠻校尉。蒞職清明,政績肅舉。隆安中,詔曰:“故南蠻校尉殷顗忠績未融,奄焉隕喪,可贈冠軍將軍。”

殷涓(?―371年),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人,東晉大臣殷浩之子,東晉官員,曾任著作郎。

當初,殷涓的父親殷浩去世時,大司馬桓溫曾派人送信弔唁,殷涓不給桓溫覆信,也沒有去拜望桓溫,卻與武陵王司馬晞交遊。桓溫素來忌武陵王司馬晞,曾上奏簡文帝要求免去司馬晞太宰職位,讓他以王歸藩。同時,廣州刺史庾蘊也與桓溫有宿怨。桓溫憎恨殷氏、庾氏兩宗族的強大,想除掉他們。鹹安元年(371)十一月十七日,桓溫命其弟桓秘逼迫新蔡王司馬晃到太極殿西堂去自首,自稱與武陵王司馬晞及子司馬綜、著作郎殷涓、太宰長中庚倩、散騎常侍庚柔等謀反。桓溫將他們都逮捕入獄。十九日,桓溫殺死東海王三子及其母。二十日,桓溫欲誅武陵王司馬晞,但簡文帝不許,桓溫遂廢武陵王及其三子的封號,將其家屬徙至新安(今浙江淳安西)。同時,免新蔡王司馬晃為庶人。殷涓、庾倩、庾柔等人被滅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殷仲文(?-407),字仲文,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人,東晉太常殷融之孫,吳興太守殷康之子,南蠻校尉殷覬(殷顗)的弟弟。

殷仲文少有才華,容貌俊美。被堂兄殷仲堪推薦,擔任會稽王司馬道子的驃騎參軍。殷仲文的妻子是桓玄的姐姐,恰逢桓玄與朝廷有矛盾,因此受到懷疑被人離間,降為新安太守。

桓玄佔據京師時,殷仲文便棄郡投靠他,被任命為證議參軍,深受桓玄寵信。桓玄將作亂,命令殷仲文總領詔命,任侍中兼左衛將軍。桓玄受九錫之賜的詔令乃殷仲文所寫。桓玄失敗後,殷仲文便上表請罪,得到晉安帝的諒解。從此殷仲文不得志,並被徙任東陽太守。義熙三年(407年),因謀反而被處死。殷仲文有文集七卷傳於世。

以上就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殷氏家族,這些將為主角今後的發展趨勢進行一定的鋪墊,更進一步的有助於主角參與到中原的紛爭之中,畢竟總是呆在東北是不行的,會錯過很多劇情的,這樣子是沒法兒寫的。至於女主,最近幾章胖貓就準備著手寫了,會增加很多關於女主的篇幅,大家敬請期待吧。(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逆隋逆轉隋唐登基吧,少年族長壓力大驚悚世界:開局抽到生死簿絕地求生之我在驚悚世界斬鬼吃雞我在驚悚世界混成大佬別鬧了,我真的是導演洛九針混沌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