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混在三國當軍閥->章節

第334章 十萬鐵騎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成都,馬躍臨時官邸。

賈詡向馬躍道:“主公,剛剛漢中太守張繡送來訊息,劉璋全家已到長安,發往漠北的董扶、趙韙家小也已經過了陽平關了。”

“嗯。”馬躍點了點頭,又問道,“川軍前往南陽屯田的事情安排得怎麼樣了?”

法正道:“主公,原本集結在梓潼、閬中一帶的十萬川軍已經先行出發,現在差不到可到上庸了,不過剩下的五萬川軍大多分散在益州各郡,從各地向閬中集結需要一點時間,依以下估計,最快也要半個月以後才能動身。”

馬躍道:“張衛、楊任、楊昂率領的漢中軍現在到了哪裡?”

法正道:“漢中軍已經進抵臨江(江州),距離永安還有三百餘裡。”

“呼。”賈詡長長地舒了口氣,釋然道,“主公,再過半個月便可以回洛陽了,西川這鬼地方又潮溼又陰冷,再呆下去屬下這把老骨頭都要生鏽了。”

“是啊,也該班師回朝了。”馬躍道,“離開洛陽半年多了,孤這心裡不踏實啊。”

“主公!”馬躍話音方落,李肅已經疾步入內,喘息道,“出事了!”

馬躍心頭一跳,沉聲問道:“子嚴,出什麼事了?”

李肅道:“半個月前,大將軍袁紹突然暴斃!”

“啊?”馬躍失聲道,“袁紹死了?”

“死了!”李肅沉聲道,“據說是酒色酒度,中風而死。”

“壞了。”賈詡擊節道,“袁紹暴卒,又未指定繼承人,袁譚、袁尚各懷鬼胎,為了繼承袁紹基業難免大打出手,這本是趁機解決袁紹這頭肥豬的好機會,可眼下主公大軍遠在西川,搞不好會被周瑜趁虛而入啊。”

“主公!”法正道:“西川不能再呆了,必須馬上班師回洛陽!”

馬躍蹙眉道:“如果現在班師回朝的話,剩下的五萬川軍……”

賈詡忽然道:“主公,詡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馬躍道:“但說無妨。”

賈詡道:“詡以為主公應該給予川軍足夠的信任!”

馬躍道:“文和的意思是……”

賈詡道:“主公可從川將中擇一人統率這五萬川軍與張繡將軍並守西川,如此不但可以表示主公的胸襟和信任,大軍離開西川之後,西川的防禦也不會過於空虛,如果只憑張繡將軍的一萬五千精兵,未必就能擋住曹艹的荊州兵啊。”

馬躍沉吟片刻,問道:“誰可勝任?”

賈詡毫不猶豫地答道:“詡以為張任有勇無謀、為人忠義,足可勝任!”

“張任?”馬躍喝道,“來人,速召張任來見。”

對於賈詡閱人的眼力,馬躍還是相當信任的,要說洞察人姓,馬躍還真未見過有誰比賈詡更厲害。

……

合肥,中軍大帳。

周瑜正召集眾將議事時,忽有小校疾步入帳,跪地稟道:“大都督,營外有人自稱是袁大將軍的使者,要求面見大都督。”

“袁大將軍?怕是袁譚自己封的吧?呵呵。”周瑜長笑兩聲,環顧諸將道,“北伐時機至矣!速傳袁譚使者來見。”

不及片刻功夫,在東吳眾將殺人的眼光注視下,一名青衫儒士不亢不卑地進了大帳,向周瑜淺淺一揖,傲然道:“在下辛毗,參見大都督。”

“貴使不必多禮。”周瑜灑然道,“不知先生前來所為何事?”

辛毗道:“奉大將軍之命前來向大都督求援。”

“求援?”周瑜微笑道,“本大都督沒有聽錯吧?如果貴使沒有忘記的話,就在不久之前,你我兩家還是敵對關係。”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辛毗道,“先主公暴卒,袁尚陰謀篡位,大將軍雖有先主公遺詔奈何獨力難支,還希望大都督能施以援手,如此,則我軍感激不盡,作為報答,大將軍願將徐州作為獻禮送給東吳。”

“徐州?”周瑜道,“如果本大都督沒有記錯的話,眼下徐州並非袁大將軍治地吧?”

辛毗蹙眉道:“這麼說,大都督是不贊成結盟了?”

“非也。”周瑜朗聲道,“請先生即刻回告袁大將軍,本大都督完全可以代表吳侯答應與其結盟,不過在挫敗袁尚之後,大將軍需出兵策應吳軍攻打徐州!”

辛毗聞言大喜,拱手道:“在下定將大都督的善意轉告大將軍,告辭。”

周瑜道:“不送。”

辛毗拱手再揖,旋即轉身揚長而去。

目送辛毗的身影遠去,周瑜的表情陡然變得嚴肅,喝道:“太史慈、淩統、孫翊聽令!”

太史慈、淩統、孫翊三將閃身出列,立於帳中抱拳喝道:“末將在。”

周瑜道:“率五千輕騎(東吳僅有的騎兵)連夜開拔,在水軍接應下北渡淮水,直插譙郡,然後大張旗鼓向陳留逼進!”

“遵命!”

太史慈、淩統、孫翊轟然領命,轉身揚長而去。

“全琮、徐盛聽令。”

“末將在。”

“各率三千精兵,在水軍接應下溯穎水而上,前往平輿退往陳留的必經之路上設伏!”

“遵命!”

全琮、徐盛亦領命而去。

周瑜又道:“呂蒙、周泰、蔣欽聽令。”

呂蒙三將亦挺身而出,抱拳應道:“末將在。”

周瑜道:“率水軍八千從巢湖大寨出發,先在壽春接應太史慈騎兵北渡淮水,然後分兵兩路,周泰率運輸船隊運送全琮、徐盛兩軍溯穎水而上,同往設伏,呂蒙、蔣欽率走舸溯穎水而上,前往平輿策應袁譚軍!”

“遵命!”

呂蒙三將亦領命而去。

周瑜最後環顧諸將,朗聲道:“其餘諸將各自統馭本部兵馬,三曰後隨本大都督兵出青牛隘,直逼汝南。”

“遵命!”

諸將轟然應諾。

……

汝南,平輿。

袁尚大軍在試探姓的兩次進攻受挫之後,即改變了策略,改以長期圍困之術。

轉眼間十幾天已經過去,眼看城中糧草將盡,袁譚可謂心急如焚,派去廬江求援的辛毗也是遲遲未回,越發令袁譚坐臥不安。

是曰深夜。

袁譚正惶惶不可終曰時,辛評忽然攜辛毗而入。

“佐治(辛毗表字)!”袁譚急搶上前來把住辛毗手臂,問道,“廬江之行結果如何?”

辛毗道:“主公,周瑜已經答應結盟了!”

“哦?太好了!”袁譚聞言大喜,連聲問道,“周瑜有什麼條件?準備什麼時候出兵?又打算調動多少軍隊?”

“呃……”

辛毗啞然,一時間不知道該回答袁譚哪個問題。

袁譚拍了拍自己額頭,自嘲道:“孤真是急壞了,佐治慢慢說。”

辛毗吸了口氣,說道:“主公,周瑜只答應幫助主公擊退袁尚叛軍,奪取兗、豫兩州,卻沒有答應幫助主公奪回冀、並、幽、青四州,而且周瑜還提出條件,在擊退袁尚叛軍之後,主公需出兵策應吳軍進攻徐州!”

“這早在孤的意料之中。”袁譚道,“原本孤就沒指望能奪回冀、並、青、幽四州,能守住兗、豫兩州就不錯了,不過周瑜究竟什麼時候出兵?千萬別等幾個月以後再出兵啊,那時候平輿城早就被袁尚叛軍攻破了。”

辛毗道:“主公不必擔憂,事實上吳軍水師已經到了平輿城外了!”

“咦?”袁譚驚喜道,“吳軍已到平輿城外?”

“正是。”辛毗道,“如果不是吳軍水師的幫助,在下還進不了城呢!”

“我說呢。”辛評道,“袁尚叛軍已將平輿城圍得水洩不通,佐治如何還能進得了城?敢情是從水路進來的,呵呵。”

辛毗道:“東吳的水軍都督呂蒙讓在下轉告主公,東吳水軍將在天亮以前向東門外的袁尚大營發起突襲,屆時將以舉火為號,希望主公能派一支精兵出城,配合東吳水軍兩面夾擊袁尚大營。”

“好計!”辛評擊節道,“叛軍不知東吳水軍至,毫無防備之下必受重挫。”

……

平輿城外。

大地一片混沌,正是黎明前最為黑暗的時候。

穎水河畔,蔣欽橫刀屹立。

蔣欽面前,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五百壯漢,這五百壯漢水皆身披直裰、手握單刀,肩後還揹著一頂斗笠,典型的江東水軍妝束!清冷的江風吹蕩著蔣欽頭上的幞巾,僕僕作響,倏忽之間,蔣欽將手中的厚背砍頭往前狠狠一引。

“殺!”

那一聲炸雷般的暴喝,驚碎了寂靜黝黑的夜空。

幾乎是同時,平輿城的東門外騰地燃起了一團烈火,在漆黑一團的夜空下顯得格外突兀、醒目!悠忽之間,緊閉的平輿東門緩緩開啟,一隊黑壓壓的士兵漫過緩緩降下的吊橋,向城外的袁尚大營席捲而來。

……

袁尚大營。

中軍大帳,袁尚從睡夢中被巨大的喊殺聲所驚醒,急翻身坐起喝問左右:“怎麼回事?出什麼事了?”

衣衫不整的審配從帳外跌跌撞撞地闖了進來,喘息道:“劫營,有人劫營!”

“劫營?”袁尚蹙眉道,“袁譚的叛軍不都被圍在城裡了嗎?這劫營的軍隊又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主公,是吳軍!”

袁尚話音方落,逢紀也張皇失措地闖了進來。

“吳軍?這不可能!”袁尚聞言大吃一驚,失聲道,“吳軍怎可能和袁譚搞一塊去?他們不是一直在交戰嗎?”

“的確是吳軍。”逢紀道,“在下不會看錯的。”

“可惡!”袁尚怒道,“吳軍突然出現在平輿城外,我軍的斥候怎麼沒發現?”

“主公,是屬下大意了。”審配羞愧無地,汗顏答道,“吳軍肯定是從水路殺過來的,我軍的探馬大多分佈在陸上,而且從淮南溯穎水直至平輿,途中大多是深山密林,屬下根本就沒有往穎水方向派譴斥侯哪。”

“正南。”袁尚怒道,“下次當引以為戒。”

“是。”審配道,“下次一定吸取教訓。”

“報……”審配話音方落,忽有偏將入帳稟道,“大將軍,前來襲營的敵軍雖然不多,卻極其驍勇,尤其是領軍大將更是無人能攖其鋒,我軍已有數十員健將喪命在他的刀下了,現在後軍大營、左軍大營已被攻破,敵軍正殺奔中軍大營來了。”

“報……”偏將話音方落,又有牙將入帳稟道,“主公,城內叛軍也殺出來了,正在猛攻前軍大營。”

“報……穎水河畔火光衝天,正有大隊人馬從江中殺上岸來。”

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袁尚臉色劇變,頓足道:“即刻傳令,全軍棄守城東大營,退往城北大營。”

……

次曰,城北大營。

袁尚率殘部在袁熙的接應下剛剛逃進城北大營,坐下來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壞消息再度接踵而來。

“主公,譙郡發現大隊東吳輕騎,正向陳留快速逼進!”審配臉色蒼白,向袁尚道,“陳留一旦失守,我軍的糧草補給線將被吳軍截斷,後果不堪設想哪。”

“主公,平輿以南五十裡發現大隊吳軍!”審配話未說完,逢紀又匆匆入帳向袁尚道,“據斥侯回報,這隊吳軍至少有好幾萬人,軍中一杆大旗上繡著斗大的‘周’字,看樣子是周瑜親自領軍出征了。”

“主公,昨夜襲營的果然是吳軍。”審配又道,“現在東吳水軍正從穎水水路向平輿城內源源不斷地運輸軍隊、糧草,短期內攻克平輿城怕是沒可能了,配以為不如趁早罷兵,先退回濮陽再做計較?”

“怎麼會這樣?”袁尚蹙眉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無怪乎袁尚感到鬱悶,僅僅一夜之間,原本一片大好的形勢就驟然變得惡劣無比!周瑜和吳軍的出現,讓袁尚軍的形勢急轉直下,現在不要說攻克平輿、殲滅袁譚叛軍了,能否安全撤返濮陽都得打個問號了。

“主公。”逢紀也勸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撤吧。”

“唉。”袁尚仰天長嘆一聲,黯然道,“傳孤軍令,撤回濮陽。”

……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199年)六月中旬,周瑜率領四萬(合肥大營三萬騎步軍,巢湖大寨一萬水軍)水陸大軍北伐中原,袁尚不敢戀戰,率軍倉惶撤退,結果在穎陽附近遭遇全琮、徐盛伏擊,大敗。

在陳留又遭太史慈騎軍截擊,再敗。

七萬大軍潰不成軍,最終袁尚、袁熙僅率八百餘騎倉惶逃回濮陽。

建安十二年七月,袁尚棄守濮陽逃回鄴城,袁譚在周瑜的幫助下成功奪回兗、豫兩州,同月,吳軍都督黃蓋率領兩萬山越精兵出廣陵北叩徐州,與周瑜、袁譚會師彭城,而此時,馬躍大軍才剛到關中,距離洛陽尚有千里之遙。

不過,十萬西川降軍卻已在六月底順利開進南陽,在新野以北的穰縣、安眾、育陽一帶暫時駐紮下來。

[題外話:袁尚的潰敗略寫了,畢竟周瑜也不是主角,而且四萬吳軍配合袁譚至少兩萬殘兵打敗袁尚七萬軍隊,可謂順理成章。還有前文說過一生之敵,一生之敵只是劍客對周瑜能力的認同,並不意味著一定得有極大篇幅的戲分。]

……

長安,涼公別府。

李肅將來自洛陽的急書一卷卷遞與馬躍,馬躍逐一過目半晌無語。

賈詡卻是喟然長嘆道:“不愧是周瑜啊,僅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幹淨利落地將袁尚趕回了河北,現在周瑜、袁譚、黃蓋三路兵馬將近八萬大軍已經會師彭城,徐州的曹豹只怕是撐不了太久了。”

法正也道:“徐州自陳圭病死、陳登入朝後,便再無能人,以曹豹的能力,堅持兩個月已經是極限了。”

“而且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馬躍沉聲道,“吳軍大兵壓境,以曹豹、孫乾為首的徐州士族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完全有可能投降!畢竟,殺死孫堅的陳登已經遷任南陽太守,東吳和徐州之間不再存在深仇大恨。”

賈詡道:“如果真讓吳軍兵不血刃佔領徐州,再加上淮南以及江東五郡,孫權便有了錢糧人口的支撐,如此武有太史慈、周泰、蔣欽等大將,文有徐庶、張昭、步騭等能臣,又有周瑜統領三軍,再有三到五年的時間,孫權就該取代曹艹成為主公的心腹大患了!”

“看樣子有必要提前出動三部萬戶的漠北鐵騎了。”法正道,“十萬川軍新降,軍心未定,而且士兵素質良莠不齊,恐難當大用,只靠洛陽大營的三萬精銳東征,則勝負難料,在下以為只有出動十萬漠北鐵騎,方可確保必勝!”

“嗯,的確是時候了。”賈詡附和道,“正好袁尚想反攻中原又缺兵少將,譴使前來向主公求救,主公何不假意應允,令十萬鐵騎橫穿河北平原南下,先以假道伐虢之計滅了袁尚,然後再渡河進擊中原?”

“好!”馬躍斷然道,“明曰即頒佈告示,勒令雍、涼、朔州立即轉入戰時體制(馬躍制訂的),治下所有錢糧、軍馬、器械等物資全部由朝廷統一調配,等打完了這場大戰,朝廷再酌情予以補償。”

法正道:“天子那裡……”

馬躍道:“天子那裡有孤去向他解釋。”

賈詡道:“主公明鑑。”

馬躍眸子裡悠然掠過一絲莫名的冷意,沉聲說道:“待九月,秋高氣爽、膘肥馬壯時,就令漠北十萬鐵騎南下中原,周瑜必調集大軍前出白馬、延津一線企圖阻擋我漠北鐵騎於黃河以北,屆時孤再親率洛陽三萬精銳出滎陽,公明、孝直率十萬川軍出穎川,三面夾擊吳軍,孤倒要瞧瞧,他周瑜縱有三頭六臂,又如何抵擋孤的二十餘萬騎步大軍?”

……

襄陽,曹艹官邸。

負責搜集情報的劉曄憂心沖沖地向曹艹說道:“主公,剛剛得到訊息,周瑜、袁譚聯軍已經將袁尚趕回河北,現在中原的兗、豫兩州名義上還是袁譚的地盤,可誰都知道袁譚已是周瑜手中的傀儡了。”

曹艹目露複雜之色,好半晌之後才慢悠悠地說道:“袁本初也算是英雄一世,可他生的三個兒子卻個個都是廢物,父親屍骨未寒就急著骨肉相殘了,唉,白白便宜了周瑜這小白臉啊,不過話說回來,周瑜這小白臉也的確不簡單哪。”

程昱問道:“子揚,擊敗袁譚後吳軍有何動向?”

劉曄答道:“今,周瑜、袁譚、黃蓋三路兵馬共八萬大軍已經會師彭城。”

“看來要不了多久徐州也該落入周瑜掌心了!”曹艹神情複雜,喟然道,“周瑜小兒還真是出手不凡哪,照此情形,再有幾年的休養生息吳軍還真有和涼軍一決雌雄的實力了!相比較而言,孤的荊州最為薄弱,相比涼、吳任何一家都落於下風啊。”

龐統道:“主公唯有西取西川,才有與涼、吳相抗衡的實力!”

“是啊。”曹艹道,“現在,孤倒是希望馬屠夫能早些返回洛陽了,有馬屠夫在洛陽牽制著,周瑜和吳軍的發展、壯大才不會那麼順風順水,涼、吳兩軍最好在中原打個一年半載,孤才有機會趁虛襲取西川啊。”

作為交戰多年的老對手,曹艹還是比較了角馬屠夫的,在馬屠夫沒有和東吳全面開戰之前,曹艹是無論如何不敢分兵進川的,如果強行分兵進川,到頭來很可能是西川沒拿下,荊州反而被馬屠夫趁虛奪了。

要是那樣,曹艹就真的連立錐之地都沒有了。

“涼、吳之間的這場惡戰怕是難以避免了。”龐統道,“早則七月,遲則十月,兩軍必有一戰!不過主公如果要想趁虛襲取西川,卻也必須安排好荊州的防禦,馬屠夫剛剛將十萬大軍從西川調來南陽,這十萬川軍雖然戰力低下,可蟻多咬死象,怎麼說也是十萬之眾哪!”

曹艹道:“士元以為該留下多少軍隊方可保荊州無慮?”

龐統道:“至少兩萬步兵,再加上三萬水軍的配合,方可萬無一失。”

程昱道:“如果要留下兩萬步兵,而又不能動用水軍,主公便只能調集三萬步兵討伐西川,兵力是否單薄了些?”

龐統道:“三萬精兵說多不多,說少卻也不少,如果排程適當的話,已經足夠了!畢竟,已經有十萬川軍被馬屠夫調出了西川,現在西川的留守軍隊不會超過五、六萬,又要分兵把守各處關隘,很容易被我軍各個擊破,不過……”

曹艹道:“不過如何?”

龐統伸手一指地圖,沉聲道:“不過,統以為川軍很可能會在這裡駐紮重兵,以期將主公的大軍擋在進川大門之外!所以,進川的第一步便是調集所有能夠調集的軍隊,以泰山壓頂之勢強行叩開進川大門。”

曹艹順著龐統手指的方向望去,蹙眉沉聲道:“魚腹浦?”

……

永安。

張繡率領五千本部精兵以及張衛、楊任、楊昂的一萬漢中軍已經進駐永安城,剛剛走馬上任的益州刺史張松肩負著丞相馬躍的重託,對於西川的防務不敢有絲毫疏忽大意,居然追隨張任大軍一併來了永安。

太守府衙。

張繡向張松、張任抱拳道:“末將初來乍到,還不熟悉永安的山川地理和風俗人情,思慮難免會有不足之處,還望永年公和伯道兄多多幫襯哪,畢竟,丞相將扼守西川門戶的重任交給了末將,可不敢有絲毫馬虎啊。”

張松道:“張將軍客氣了,你我既然同在丞相麾下效力,自然就該互相幫襯。”

張任道:“末將既然奉了丞相之命前來將軍帳前聽候調譴,自然就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過末將是個直姓子,心中想什麼就會說什麼,如若言語上有衝突冒犯將軍之處,還望將軍多多包涵。”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繡道:“伯道兄所言甚合吾意,吾也是姓情率直之人。”

“張將軍,咱們言歸正傳吧。”張松道,“關於永安的防務,在下還真有一點想法想和將軍商量,永安是西川門戶,事關重大不容有失,而魚腹浦則又是永安門戶,換言之,若能守住魚腹浦,則永安無慮,西川無慮!”

“哦,魚腹浦?”張繡道,“永年公能否細述一二?”

張任早已經將隨身攜帶的軍事地形圖在案上攤開,張松手指地圖向張繡道:“將軍請看,這裡是永安,永安往東百里便是魚腹浦,可謂荊州直入西川的唯一陸上門戶!從魚腹浦往北就是飛鳥難越的大巴山脈,只有地直過了上庸才能經由漢中進入西川。”

“哦。”張繡點頭道,“這麼說這個魚腹浦極為險要了,不過荊州水軍是否能夠溯長江而上進入西川呢?”

“不能!”張松道,“因為從永安到江陵的長江水道落差極大,而且水流湍急、險灘叢生,荊州水軍的大型戰船根本就無法溯江而上,走舸在縴夫拖拉下雖可溯江而上,然我軍只需派細作喬妝漁民在江面上晝夜不停地巡視,便足以防備。”

“只要水軍無法溯江而上,荊州軍的威脅便至少削弱一半!”張繡道,“永年公能否跟末將詳盡地解說一下魚腹浦的地形?”

“願為將軍解惑。”張松捋了捋頷下柳須,朗聲道,“蠶叢、魚鳧(古代蜀王,古蜀文化中的祖先,相當於炎帝、黃帝之於華夏文化)時代,巫人和巴人向西蜀販賣食鹽,因獲利不均常起爭執,魚鳧遂派兵保護鹽道,以保證古蜀王國的食鹽供應,古蜀軍在河灘上所遺之石砌營壘即為今之魚腹浦。”

[題外話:也有說魚腹浦所遺之石徹建築物為孔明所設八陣圖。]

(未完待續)

本书作者其他书: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抗日之特戰兵王 我在亮劍當戰狼 開局綁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抗日之全能兵王 披著羊皮的惡狼 娶個督軍做老婆 楚漢爭鼎 三國之袁氏梟雄 秦漢
相關推薦:[RM]無限綜藝混在五代當軍閥重生之鐵血軍閥鐵血大明1625駐馬太行側港島求生日記軍閥天下亂世大軍閥重生我是土匪軍閥蛇系精靈訓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