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迴歸大宋->章節

第二百五十七章 見面(1)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行進了十多天後,大軍即將離開大宋境內,進入西夏國境。

一千斥候早已被趙谷派了出去,打探前進路上三百裡的西夏眼線,方便大軍隨時進發。

等到斥候們反饋的訊息傳來,得知西夏已經龜縮到了最西邊,趙谷這才謹慎的下達了日進百里的軍令。

不管弭德超到底為何而敗,單就領軍打仗他也是有些能力的,那個名叫夏微冰的女子卻能如此輕易的打敗他,可見夏微冰本事不俗,趙谷可不會自大到認為自己就能輕易的收拾她,所以在這陌生的西夏國境內,趙谷打定了主意謹慎而行。

一入西夏境內,一片別樣的景色便被趙谷收入眼中,此時春天以至,黃河水水源充足,草原之上綠意悠悠,只是不見牛羊馬群,微風拂來,帶來淡淡的草香,給人一種中原地區不一樣的感覺。

西夏的國境以草原和大漠為主,也就是後世寧夏,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以及陝西北部地區,面積倒也不小,雖比不起大宋繁榮,但部分地區倒也十分富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吩咐軍士按照斥候反饋來的地圖走著,趙谷等人找到了一處河流,眼見天色不早,趙谷下令就地紮營。

趙谷等人是從後世俗稱的內蒙古北部地方進入西夏的,一進入內蒙古便算是快到西夏腹地了,誰叫西夏國土面積並不算大,只有大宋的五分之一呢!

臨近深夜,趙谷等人趕了一天路,除了守衛的士兵外,所有人很快就都進入了夢鄉。

在這天特別藍,眼界特別寬的地方睡覺,倒也別有一番風味,四周靜悄悄的,耳邊只有河水叮咚的聲音,倒也適合睡覺。

突然,幾道馬蹄聲在軍營外響起,驚醒了大軍,所有人立刻枕戈待旦,拿起了手中的武器。

趙谷自然也被驚醒了,但不同於普通士兵,他早已知道西夏被弭德超打殘,因此肯定這馬蹄聲絕不可能是西夏人發出的。

如此一來,那這聲音便只有大宋斥候發出的了。

吩咐士兵下去安撫眾人,趙谷同時讓人叫來了趕來的斥候,而事情也果不出他所料,這奔來的幾匹馬果然載著大宋斥候。

只不過往常斥候都是白天來報,這次卻選擇了深夜,可見是有什麼急事。

斥候一見趙谷,立刻遞過來一個竹筒,上面用蠟封住了,以顯示半路沒有人開啟看過。

這次斥候的領隊也是趙谷的老熟人,曾經跟他一起剿匪的千夫長劉德柱,趙谷對他還是很放心的,知道老劉不是沒事找事的人,因此立刻開啟了竹筒。

藉著微弱的油燈光,趙谷終於看清了竹筒內書信上的內容。

只見上面寫著十三個清秀小字西夏夏微冰,願和涿州郡侯一唔。

夏微冰要見我?趙谷嘴角不由露出一抹感興趣的笑容,對於這個叱吒戰場的女子,他同樣有心一見。

同時,趙谷也在思考夏微冰要見他的原因。

西夏的歷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蹤到唐初,他們的祖先都是党項人。

党項是羌族的一支,隋書上記載“党項羌者,三苗之後也”。《舊唐書》載:“党項羌……漢西羌之別種也。魏、晉之後,西牆微弱,或臣中國,或竄山野。”

意思就是他們曾經內附過中國,也曾脫離過中國,遊離在外,說白了就是反骨仔屬性自古有之。

唐朝時,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党項羌和吐谷渾經常聯合起來對抗強大的吐蕃。唐高宗李治時,吐谷渾被吐蕃所滅,失去依附的党項羌請求內附,被大唐安置於松州,後党項羌逐步繁衍成數個大部落,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大概只佔據如今的西夏部分疆域。

唐開元年間,居於青海東南和甘肅南部的党項羌非常恐懼四處劫殺的吐蕃軍隊,向唐玄宗求救,被遷至慶州。

安史之亂起後,大唐郭子儀怕這些異族鬧事,建議唐代宗將當時在慶州的拓跋朝光部遷至銀州以北和夏州以東地區,這一地區即是南北朝時匈奴人赫連勃勃的“大夏”舊地,當時稱為平夏,所以這部分党項羌就成為平夏部,即日後西夏皇族的先人。

唐僖宗時,党項部首領拓跋思恭被朝廷封為夏州節度使,因平黃巢起義有功,一度收復長安,再次被賜姓李,封夏國公。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後代以夏國公成為當地的藩鎮勢力。

這部分党項羌武裝也被稱為定難軍,其勢力範圍以夏州為中心,包括夏、綏、宥、銀四州廣大地區皆稱為拓跋氏的私人領地。

再後來,到了五代十國時期,不管中原是何人當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稱臣”,換來該地的統治地位和大量的賞賜。

在這段時期,西夏十分謹慎地處理著與後唐、後晉、後漢等沙陀政權的關係,和宋遼之間更是時常來往,誰也不得罪,誰也不親近。

此時,經過200多年建設,平夏地區非常富饒,以鄂爾多斯南部地斤澤地區為核心的肥美牧場,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為代表的農業區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糧草,同時鄂爾多斯此時還盛產當時可當貨幣使用的上好青鹽,每年產量可達15000斛左右,因此平夏部党項羌可以說是有兵有馬有糧有錢,天時地利人和均佔,勢力逐步膨脹起來。

但一直以來李氏一族野心並不大,無非是甘願當一方諸侯,宋太祖雖削奪藩鎮兵權,但對西北少數民族依然寬宥,“許之世襲”。

可當夏州節度使李繼捧上臺後,情況有所變化。

太平興國七年,也就是後世所稱的公元982年,趙光義削藩鎮的兵權,把李氏親族一鍋端到京城,準備根除西北這一大盤盤踞勢力。可李繼捧有一名族弟名叫李繼遷,志向不凡,深知一旦入京,無異於蛟龍失水,再無翻盤可能。因此藉故逃離,遁入茫茫草原。

趙光義當時認為逃跑的小股匪幫沒什麼能耐,折騰不起來,但李繼遷卻很有政治頭腦,連娶數位當地豪強的女兒作為妻妾,一下子與地方首領成了親戚,勢力漸盛。

西夏也由此和大宋之間交惡,連連兵發邊疆,雖沒有大的戰爭,但小的摩擦卻是不斷。

相關推薦:大東亞風雲鳴人來自流星街[綜]錯上花轎:霸道將軍不好惹時光流浪溫柔裡草神頂級食材大明:我攤牌了,我是皇帝小貓咪只想和平的日常霍先生今天吃什麼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