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迴歸大宋->章節

第二百一十五章 歸來(3)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封賞過後,趙光義舉杯敬了趙谷和李符一杯,道:“兩位愛卿,一路辛苦,請滿飲此杯。”

趙谷和李符舉起杯一飲而盡,隨後其他大臣也紛紛朝二人敬酒,宴會一時之間,氣氛熱烈無比。

趙谷卻是心中苦笑。

得,又得到封賞了,不知道待會兒出了宮門,這些兩眼放光的大臣們,會不會又要說自己家中的美貌侍女跑到他們家裡去了。

事實上,趙谷本沒想到此次趙光義還會封賞自己的。

畢竟趙谷如今才剛過二十,卻已經貴為開國郡候,在爵位上已經算是登頂了,只有公爵之位比他大而已。

若是趙谷立了功,再往上加的話,那就是郡公、國公之位了,以他的年紀若是到了這個位置,怕是以後趙光義就賞無可賞了。

那句話怎麼說的,當臣子不能太聰明,當你的功勞大到皇帝沒有什麼東西能賜給你的時候,那他就只有賜你死了。

不要覺得這是個笑話,歷朝歷代因為功高震主而死的人可不在少數。

好在趙光義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給他加了兩個榮譽頭銜,也就是龍圖閣和觀文閣的雙學士頭銜,這兩個頭銜並沒有什麼實際用處,只是聽起來高大上而已。

但朝堂之上,依舊有不少人擠破了腦袋想要得到兩個頭銜,只是得不到而已。

因為雖然這一類的頭銜都只是虛職,和什麼三省六部一樣,屬於榮譽證書一樣的東西,但卻不是什麼人都能得到的,你如果不是資歷非常高,或者立了大功,就算你是當朝一品,也不一定能得到這兩個頭銜。

君不見後世宋仁宗時期,著名官員包拯就是龍圖閣大學士嗎,俗稱包龍圖。

李符卻是十分坦蕩,這或許跟他資歷很深有關,又或者他根本不在意這些虛名。

酒宴進行到一半時,李符已經喝的有些醉了,臉色酡紅。

他突然站了起來,對趙光義抱拳道:“皇上,今日臣文思泉湧,想要作畫一首,請皇上觀摩可好?”

趙光義來了興趣:“好呀,愛卿乃是著名的國畫聖手,今日能親眼看到你作畫,朕也很高興呀。”

趙光義隨後讓太監取來了筆墨紙硯,在桌子上攤開,李符便拿起筆‘刷刷’畫了起來。

趙光義從龍椅上走下,來到了李符旁邊觀摩,其他官員也圍了過來,期待一副佳作的誕生。

趙谷這才知道,原來李符還有這一手,竟然被稱作國畫聖手,看來他也算是深藏不露呀。

約莫小半個時辰後,李符的畫便算是做好了,這竟是一副寬一米、長五米的大型書畫。

兩個太監小心的將書畫撐開,讓眾人觀賞,趙廣義和大臣們一看,皆是震撼不已。

只見這幅畫上,以一座竹山為背景,畫的是普通百姓和遼兵對峙的一幕。

對峙雙方,遼兵兵強馬壯,普通百姓則都拿著竹製的武器,而且個個弱不禁風,其中甚至有不少老幼婦孺。

但就憑這些老幼婦孺,竟讓遼兵一方損失慘重,這個從畫上遼兵們猙獰忌憚的表情就可以看出。

普通百姓一方卻也不是沒有傷亡,在一些砍斷的竹子下,倒下了許多男女老幼,有一個人更是因為一時不慎踩上了竹尖,鮮血流了一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普通百姓這一邊卻沒有一個人面露懼色,反而鬥志高昂,就連幾歲的小姑娘也握緊了拳頭,盡著自己的一份心力。

這幅畫上,共有數十名普通百姓,能夠看清楚臉的遼兵同樣有數十人,其他遼兵則因為紙張大小的束縛而沒有露臉。

但畫上近百人的面容,卻沒有一絲相同,有人濃眉大眼,有人高鼻梁大嘴巴,有人面露疾苦之色,有人眼含安慰,各式各樣的人和表情,無一不足,充分體現了畫家的高深功力。

眼見此情此景,眾人哪裡還不知道,李符所畫的根本就是遼國境內竹山上的那一幕。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被書畫上那群渴望自由,哪怕付出生命也要掩護李符撤退的百姓所震撼、感動。

有一些真性情的官員,更是流下了眼淚,嗚咽著哭了起來。

趙光義端詳了許久這幅畫,嘆息了一聲:“是朕對不起這些百姓啊!”

趁此機會,酒醉心明的李符說出了壓抑許久的心裡話。

“皇上,臣懇請皇上,無論如何也要救出這些被擄走的同胞啊!”

趙光義一怔:“愛卿,非是朕不想救他們,只是誰知道遼國境內究竟有多少漢族子民?咱們又該從何處救起?遼國人不事生產,打鐵、種地、製造陶器等,都是依靠著這些漢族百姓才行,你覺得他們會把漢族子民還回來嗎?”

“可是……咱們總得試試呀!”李符依舊堅持道。

擺了擺手,趙光義面露為難道:“而且此時大宋和遼國剛剛締結國書,還指望著他們幫忙出兵攻打西夏,若咱們非要逼他們交出這些百姓,難免因小失大。”

這次換到李符愣住了,他怎麼也沒想到,在趙光義這個皇帝眼中,天下事情還有大小輕重一說,作為皇帝而言,難道不該一視同仁嗎?

面對進攻西夏和保全子民,趙光義竟然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前者,難道在他看來,開疆拓土的功績比起子民的性命還要重要?

李符沉默了,不少聽懂了趙光義意思的大臣也沉默了,宴席一下子冷場了。

趙谷自然也聽懂了趙光義的話,但他卻沒有覺得太驚訝,趙光義雖然所有事看似都做的十分圓滿,對待大臣也是禮遇有加,但他的本性終究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他能做出這樣的決定,趙谷並不覺得意外。

君不見前兩次北伐,每次都以大宋的失敗而告終嗎?

這是因為大宋的軍隊打不過遼國?不,絕對不是,這只是因為趙光義軍事能力不足,還好大喜功而已。

之前太祖趙匡胤在世時,南征北戰,戰功無數,威風一時無兩,趙光義繼承大統以來,總想著趕超哥哥,於是在大宋尚還未準備的情況下,就冒然發動北伐。

在北伐進行中時,更是一個勁兒的催促前方將士,打亂了率臣們的部署,最後的結果自然是鎩羽而歸,大大打擊了大宋的士氣。

之所以大宋的文臣們不喜歡打仗,尤其是呂蒙正這樣的高官更是拼了命的阻止發動戰爭,和兩次北伐軍方屢屢失利也是沒有關係。

相關推薦:大東亞風雲鳴人來自流星街[綜]錯上花轎:霸道將軍不好惹時光流浪溫柔裡草神頂級食材大明:我攤牌了,我是皇帝小貓咪只想和平的日常霍先生今天吃什麼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