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回到南明當王爺->章節

第二百四十四章:百萬漕工衣食所繫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王遠為帥。”

朱琳澤不緊不慢地說出了主帥的人選。

北洋艦隊雖剛剛經歷了彭嘉山海戰,需要休整,但黃斌卿並非勁敵,收拾黃斌卿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個任務北洋艦隊和王遠還是能夠勝任的。

再者,舟山朱琳澤想自己接手,也更傾向於任用嫡系人馬為帥。

朝會散去之後,朱琳澤面帶憂慮之色信步前往內閣。

對閩粵兩地的用兵雖然捷報頻傳,但遠不如預想中的順利。

問題出在左良玉和黃得功這兩路兵馬上,左良玉糟糕的身體狀況導致進軍緩慢。黃得功在進入漳州地界後也放緩了進軍步伐。

朱琳澤清楚黃得功這是想養寇自重,但養寇自重也要分時候,閩粵兩地的動亂還需速戰速決。

“這個月來糧食價格進一步飛漲,奸商們還在變本加厲地囤積糧食,連糟糠都屯,每石單價較之一個半月前漲了近二兩,一直靠官倉和閩王府的府庫調撥糧食救濟也非長遠之計。”

沈廷揚愁容滿面,朝廷接濟治標不治本,要想真正解決糧食問題,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單靠朝廷,這個無底洞永遠都別想填滿。

“蘇州等地的糧價也不比南京好到哪裡去,今年是大災之年,小民度日本就不易,各地糧商乘機屯糧,哄抬物價,甚是可惡。”從蘇州趕回來聽朝的祁逢吉抱怨道。

“蘇州也缺糧?”朱琳澤皺眉道,蘇州府是大明朝最為富庶的一個府,可比應天府要富足,按道理來說蘇州不應該缺糧。

“缺糧的永遠是小民,還輪不到鄉紳。”祁逢吉說道,“閩王派遣到蘇州清丈田畝的吏員,剛剛進入蘇州地界就被當地鄉紳勾結地方遊手惡霸給攔住了去路,蘇州知府出面都不管用。”

“今年漕運斷了,僅僅依靠往山東運軍糧軍械,養不活那麼多漕工,數百萬漕工正嗷嗷待哺。”主官漕運的漕運大臣朱大典也向朱琳澤抱怨,“一個月前,數萬漕工在兗州府舉事,最後還是李標統和高將軍率數千精兵才將這場暴亂給彈壓了下去。”

“那些奸商要屯糧就讓他們接著屯。”朱琳澤說道,“蘇州那邊的鄉紳是該治一治了,地方上的衙役和鄉紳沆瀣一氣,靠不住。各州府可仿南京之舉,設立巡捕房,主管民間治安,巡捕房的人由南京這邊調配。”

調運、採買的糧食有一部分已經到了羊山港和南沙島,新到的糧食有八十萬石,還有大幾十萬石糧食在路上。

只是鄭氏集團未平,從南洋到閩海這片海域的制海權不完全掌握在他手上,路途上難免有損耗。這一路走來,朱琳澤少數被鄭芝龍打劫了十幾萬石糧食。

不過他並不是單純挨搶,北洋艦隊也搶了不少從日本運往福建的糧食,總計有二十六萬石之多,算起來還是他賺了。海上的事情無非就是你搶我,我搶你。海軍搶東西並不寒蟬,西洋諸國的海軍誰還沒幹過海盜的勾當。

八十萬石糧食,加上南京官倉庫存的糧食、閩王府的存糧食,他手上至少也有一百三四十萬石存糧可用。

數量如此之巨的糧食投放到市場中,能壓住糧價,等到後續的糧食運達,弘光元年豐收之際,南京乃至江南各地的糧食能回到正常水平。

“清丈田畝是國策,關乎大明朝存亡,無論如何都要搞下去。”對清丈田畝的問題,朱琳澤的態度一向是很強硬,這件事要不做好,大明朝就逃不過王朝氣運不過三百年的魔咒,“尤其是蘇州,本朝第一財賦重地,其他州府都盯著呢,蘇州必須開個好頭。”

“臣的行轅就在蘇州,臣親自督辦此事。”祁逢吉說道。

朱琳澤點點頭:“有祁總督督辦此事孤就放心了,不僅僅是蘇州,松江、常州等第一批施行清丈田畝國策的州府也不得馬虎。”

“朝廷可否增添人手?臣擔心下面的鄉紳再鬧事。”祁逢吉請求道。

從將馬士英留在南京開始,朱琳澤陸續裁撤了各地督撫的督標營,將軍權牢牢抓在手上。祁逢吉身邊也無可用之兵,就算朱琳澤給他呼叫當地衛所兵的權力,這些衛所兵也不頂用,還是從南京直接調人靠譜。

南京不是沒有兵,只是南京的兩標兵都是新兵,只操練了一個多月,還沒完全形成戰鬥力。但不打硬仗,彈壓民變還是綽綽有餘的。

“孤讓閻應元帶三營到這些州府拉練,以防不測,必要之時你可先斬後奏。”朱琳澤對祁逢吉說道。

“有這三營兵,何愁國策難以施行。”祁逢吉大喜道。

朱琳澤最頭疼的當屬運河的漕工問題,漕工問題是明朝兩百餘年的一大頑疾。當然明朝得以延續到現在,主要依靠兩條線。

一條是橫貫東西沿長城分佈的九邊重鎮軍事防線,一條就是縱貫南北的經濟動脈大運河。

大明朝這兩條生命線的交匯點是京師城,宋以後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區的經濟完全趕超了北方,成為財賦重地。京師城糧食不能自給,九邊重鎮的巨量軍糧也需南糧北調,填補缺口。

明朝立國以來,這條運河養活了沿岸的數百萬人口,同時也養活了寄生在這條運河上利益集團,正所謂百萬漕工衣食所繫,沈廷揚當初重開海漕困難重重,其中的最大阻力就來自這些以運河為生的利益集團。

朱琳澤釋放朱大典,讓朱大典出任漕運大臣,督瀘州、鳳陽、淮揚、兗州等地的漕運也有讓朱大典穩住漕運集團的意思。

漕運對朱琳澤而言是一個大包袱,海漕的效率要比河漕高,無航道阻塞之擾,運營成本和維護成本也低,大宗商品的輸送,朱琳澤更願意從海上運輸。

朱琳澤輸送到山東的軍事戰略物資,一部分走的是傳統的運河漕路,另一部分則是沿海路北上,直接到登萊卸貨。

讓朱琳澤倍感頭疼的是,當世交通不發達,運河在溝通南北中還是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個包袱朱琳澤又不能徹底丟掉。

“朱大典,依你所言數百萬漕工,到底是多少人,一百萬也是數萬百,九百萬也是數百萬。”走到武英殿,韓贊周讓一個內官搬來一個繡墩,親自接過放好,用袖子撫了撫繡墩,請朱琳澤坐下。

“漕工居無定所,難以統計,具體多少臣不知。”朱大典搖了搖頭說道。

“你也不是第一次督漕運之事,這點事情都弄不明白,實在說不過去。”朱琳澤不悅道。

不知道具體有多少漕工,他就沒辦法妥善安置解決這些漕工的衣食問題。

“漕運就是一筆糊塗賬,莫要說臣,滿朝上下只怕是沒一人能算的清楚這筆糊塗賬。”朱大典拎起袖子擦拭了一番額頭上的汗珠說道。

“算不清楚也要算!”朱琳澤慍聲道,“底下有多少漕工,有多少衙門,有多少官吏都得算清楚。”

說著朱琳澤攤開地圖,望著地圖上的運河說道:“漕工生存艱難,孤心裡清楚。眼下運河養不了這麼多漕工。孤聽聞運河泥沙淤積,多年未疏通,趁此機會,朝廷以工代賑,疏通一下運河清淤吧。”

朱大典點點頭:“王上英明。”

上一次運河大規模清淤還是在萬曆年間,萬曆末年以來,尤其是三大徵之後,朝廷財政崩潰,處處缺錢,漕運大臣多次上奏運河泥沙淤積,運力大減。但無論是萬曆朝、還是啟禎兩朝,對運河淤積之事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沒想過清淤的事情。

運河正常是十年一疏通,但以明朝低下的行政效率,窘迫的財政,不要說十年一疏,二三十年能疏一次就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清淤所費甚多。”倪元璐站出來插了一句。

眼下雖然朝廷靠抄家充盈國庫,財政不那麼緊張,但花錢也不能太大手大腳。

碰到要花錢的事情,戶部總要跳出來說幾句,朱琳澤對此早已經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

“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朱琳澤說道,“上月戶部抽出來修紫禁城的八十萬兩白銀先拿出來吧,修繕紫禁城的事情可以緩一緩。”

南京紫禁城破舊,朱由崧監國的時候就心心念念要修繕紫禁城,後面修繕紫禁城的預算被朱琳澤一砍再砍,最後砍到了八十萬兩。

“只是修紫禁城是聖上的意思,只怕聖上那邊不好交代。”倪元璐面露難色,閩王掌握監國攝政的實權,但朱由崧還是明面上的皇帝,他這個做臣子的也不能做的太難看,總要給朱由崧一個交代。再者,南京紫禁城確實太破舊了,有損天朝顏面,也應該修一修。

“侄兒那邊孤去說道說道。”朱琳澤說道,相比給朱由崧一個交代,他更希望給走投無路,衣食沒有著落的漕工們一個交代,“漕工的衣食問題不解決就會有下一個李自成、張獻忠。”

歷史上弘光朝滅亡的太快,版圖也沒現在這麼大,運河這顆定時炸彈還沒來得及爆炸弘光朝就涼了。

後來滿清解決問題的辦法簡單粗暴,那就是殺,從北到南一路屠城。

滿清可以靠殺戮解決問題,而他不能,這些漕工雖然現在是個包袱,但都是他的同胞,朱琳澤下不去手,他又不是滿洲通古斯畜生。

“只是疏浚運河無法安置這麼多漕工,漕工有數百多之多,八十萬兩白銀對於數百萬漕工而言也是杯水車薪。”朱大典希望朱琳澤能多撥一些錢糧。

朱琳澤也清楚只疏浚運河和八十萬兩白銀根本不足以解決問題。

“八十萬兩白銀確實不夠,不過這只是第一批的銀子。”朱琳澤凝視著地圖上的黃河說道,“闖賊攻打洛陽之時,黃河決口,下游泛濫成災,疏浚運河安置不下的漕工漕民可以組織去治黃河。山東、河南兩地的無主之地亦可屯墾。”

黃河奪淮入海,南直的徐州淮安兩州府深受其害,就連鳳陽地區也被波及。當然一起受害的還有山東、河南地區。

山東、河南兩地的賦稅都免了,這些地方今年具體多少收成朱琳澤不得而知。朱琳澤免除山東、河南兩地的賦稅和歷史上弘光朝免除這兩地的賦稅有本質上的不同。

歷史上山東、河南兩地都不是弘光朝的實際控制區,弘光朝免除這兩個地方的賦稅不過是作秀,就算不免也收不上來。

但朱琳澤控制下的弘光朝,山東全境和河南大部都處在弘光朝的實際控制之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尤其是山東,朱琳澤將山東視為戰略要地,東南屏藩,對山東的控制力非常強。

要向這兩個地方收稅,肯定是能夠收上來一些,不過朱琳澤還是決定讓這兩個地方的民眾休養生息,反正也收不上來多少稅,肥了中間經手的官僚惹的下面民怨沸騰,不值當。

後世皆言李自成攻打洛陽不利,決黃河以破之,但這是訛傳,以及後來修史者給李自成胡亂扣帽子。

李自成攻打洛陽時候的朱琳澤還在河南,李自成並未決黃河,決黃河的是當地明朝官紳自個兒的武裝。黃河是中華民族的命脈所在,歷史上戰事不利動不動就決黃河的都是沒屁眼的玩意兒。

受災還不是最嚴重的徐州、淮安今年糧食產量因此減少了整整三四成,重災區是什麼樣子,朱琳澤想都不敢想。

“黃河兩岸乃前線之地,要是守不住,這些錢糧可就白花了。”沈廷揚低聲提醒朱琳澤不要為他人做嫁衣。

“那也得治,黃河之水要是不治,沿途數千萬百姓無以為生,朝廷也不得安生。”

河南來奏報奏災,朱琳澤有心無力,只能調撥一些粗糧應付,他已經覺得很對不起當地的災民了,畢竟這慘劇當初是明朝官紳一手釀成的。

他也想事事按照計劃進行,有實力完全守住這些地方後再治水。但是現實不可能按部就班,都遂你的意。

“重點治理山東這一段的黃河水,運河與黃河相連,疏通運河當與治理黃河並舉。所需河工官員,由工部諸公商議舉薦。”

“閩王所言甚善。”朱大典急忙湊上來拍馬屁。

又是疏浚運河又是治黃河,朝廷調撥下來的錢糧只會越來越多,而要疏浚運河,這錢肯定要經他以及負責漕運的幾個衙門,其中的油水必然豐厚。

相關推薦:鬥破蒼穹之最穿越系統涅盤重生之南明離火魔牌明月南明之召喚系統南明洶湧問道仙武世界穿入仙武全球塔防之黑暗降臨奧特:被迫成為黑暗BOSS我的技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