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回到明朝當太后->章節

248、報得三春暉(四)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航海伯張能,面對朝臣的口誅筆伐也是頭疼。為了扭轉戰局,在汪舜華的直接授意下,重金聘請蘇州士子文林寫了四幕話劇《運河柳》,記敘正統年間漕運體制下,軍士因為飽受盤剝家破人亡、被迫逃亡的事。

江南人民對漕運的感受刻骨銘心,尤其宣德以前,大量農民因為漕運破產。周枕的改革後,農民的日子好過一些了,但漕軍的生活狀況日漸惡化。漕軍王老實,原先是個衛所千戶,小有資產;後來因為辦差不利,被貶來當漕軍,押運糧食。製作漕船,軍衛需出三分造價,但是軍衛沒有錢,怎麼辦?就只有自己掏錢;每年春兌秋回,途中各種勞苦就不必說了,還要忍受各級衙門各種明目繁多的費用;同時,又侵扣運軍月糧、行糧。同行的夥伴要麼盜賣漕米及運船,要麼私造大解大斗,把負擔轉嫁到農民身上,更有甚者,為了掩蓋侵盜,不惜鑿船自沉。因為按照制度,船沉了就不必賠;但是如果因為船壞了,損失就要自己承擔。王老實膽子小,不敢這麼幹,就只有自己賣家產去還;把總等官趁機放高利貸,大肆盤剝,甚至自己帶回的一些換取柴米的土產,也被搶奪。越來越多的軍士逃亡,剩下的就必須頂上,一個兩個不夠,全家都得上去,實在熬不下去,只能加入逃亡的隊伍。

很普通的故事,在江南一帶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張能相當熟悉漕運制度的沿革和運作,文林知道朝廷的意思,自然也就沒有顧忌。

因為實在太接地氣,這部作品不僅在朝堂上引發了驚濤駭浪,在江南一帶更是引發了廣泛共鳴。上演的時候,不僅十裡八鄉的鄉親們愛看,漕軍士兵更是看得哭聲動天。

當然漕運衙門也不甘就這樣被踩,馬上找人編排了一出新戲,極力宣揚海運士兵的艱苦和危險。

張能很淡然:是,海運危險,但是我們平時不會過分剋扣,傷亡撫卹都是按標準來的——太后定了標準,又是公司,來去隨意;雖然有假冒死亡騙取撫恤金,但總體來說,員工積極性很高。你們呢?

漕運衙門和海運公司不僅在業務爭奪的時候打嘴仗,戲曲舞臺上也開始你來我往唱對臺戲。

一邊說你風浪滔滔不拿人命當回事;一邊說你殘民以逞無視百姓血淚;

一邊說你重利輕義,一邊說你逼良為娼。

雙方第一次發現,原來輿論戰還可以這麼打。

隨著海外貿易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國門,也有越來越多的洋人來到大明,反映不同風俗文化的話本小說也開始受到歡迎。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還沒有出世,但唐僧西行、鑑真東渡都是很有名的故事,還要加上張騫鑿空,雖然文筆可能沒那麼流暢,立意沒那麼深刻;本朝的鄭和下西洋更是吸引了無數的說書人和聽眾,因為貼近時事,不僅普通人聽得爽,有心人也可以得到一些科普知識。

汪舜華親自稽核了本子,讓人去軍校和京營裡說書,刪除了亂七八糟的神仙鬼怪鬥法,極力稱頌南洋的物華天寶和人民對王師的盼望——為了豐富官軍業餘生活,汪舜華批准,定期讓說書人進去說書,以歷朝名將和本朝戰事為主。

但願有人能聽懂。

當然神仙妖魔也是有的,比如《天仙配》。

當然不只是汪舜華的功勞,畢竟這出戲早在宋朝就已經開始流傳,元朝就搬上了戲曲舞臺,也是明朝的流行劇。不過汪舜華對“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印象太深,對眼下的唱本都不滿意,親自指導修改。

實踐證明,經典是禁得住歷史和人民檢驗的。

沒有“奉旨匹配”反而是“思凡下界”,最後也不既不是夫妻分別也不是全家飛昇,而是七仙女甘心被剔去仙骨,和丈夫孩子廝守;但有溫柔多情的仙女,正直憨厚的書生,情法兩難的王母,新編版的《天仙配》受到明朝各階層的喜歡。

普通百姓看得熱淚盈眶,小市民們則在議論,戲文意有所指,神仙不能妄動私念,否則特權在手,就很難不公器私用——好像這話是在教訓官員要修身持己;神生沒有盡頭的,如果任由匹配婚姻,生下的子女怎麼算?生生世世無窮盡,神仙越來越多,百姓沒有增長,怎麼供養?——這真的不是說限制宗室嗎?王母心疼女兒,但是更重視天條——這算不算汪太后在訴說自己的苦衷?

汪舜華撥了撥茶,知道你們這些書生最愛做夢,如果不把這個夢寫的深刻,怎麼能讓群眾喜聞樂見,怎麼能讓大家都知道鐵面無私不是無情,反而是大愛。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戲曲這樣受歡迎,大家都看到了。不僅是改革派的想要藉此擴大影響,哪怕是保守派的,也想分一杯羹,含沙射影語帶機關。

《白華傳》成了笑話,但是沒關係,可寫的還有很多。比如呂后則天劉娥,都是大名鼎鼎;還有蕭太后,臨朝攝政27年,將遼朝推入鼎盛;但她殺伐果決,和重臣韓德讓關係特殊。

甭管真的假的,只要史書記載了,就不算咱們胡編亂造。

別問,問就是你心虛。

汪舜華揉揉眉心,歷史真的是一面鏡子,什麼事都能找到樣本。

好在現在小說才興起不久,還不夠成熟,即便是文人獨立來創作的,也借鑑了話本的特點,文學性不說,史實性反而比不過後代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已經很良心了,忠奸倒置、指鹿為馬都是常有的事。

因此,不用汪舜華開口,文林館就直接打了回去。

知事劉珝是翰林院出身,後來在詹事府侍奉皇帝讀書,以門第自重。副職孫賢更是景泰五年的狀元,只是他剛直易怒,度量狹小,不僅與同僚不和,而且多次上言抨擊改革;另外一個副手金紳是孫賢的同榜,授刑科給事中,進都給事中,同樣性格狷介,而且他是言官,有事沒事上書大罵,汪舜華實在受不了,把他們打發到這裡來。

下面的中層領導當然沒有這樣的水平,但也是國子監成長起來的老官僚。

你們不是眼睛裡不能容沙子嗎?

那好,留著對付文人吧!

可以想見,這些滿腹經綸的老學究將如何對待這些送上門來的菜鳥。

孫賢拿著一本記述劉娥的小說,從時代背景、人物形象、語言風格、情節結構開始,旁徵博引,滔滔不絕,幾乎是逐字逐句的批判,可比後代觀眾品評電視劇還要嚴苛。

作者當即傻了,差點懷疑人生。

不怪孫賢等人雞蛋裡挑骨頭,小說寫劉娥搶了李宸妃的兒子這才晉升皇后垂簾聽政,在當下實在敏感——如今還沒有“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但是宋仁宗的身世早在元朝就搬上了歷史舞臺。既然是有名的典故,翰林們還真的不陌生,也知道是宋真宗默許的,如果只寫到搶兒子,也沒什麼,正好隱射一下孫貴妃;但是寫到真宗去世太后垂簾聽政,那就要小心了,如今民間已經隱隱有聲音說皇帝不是太后親生的了。

記述李唐開國的《說唐》也得到了這樣的待遇。明朝文人挖掘歷史、記述歷史的視野格局與清朝文人差不多,甚至想得到朝廷的認可,少了很多民間故事,大體的情節脈絡都是按照史料來的,充其量寫某某是星宿轉世,都無關緊要;不過文人寫的,自然就體現了某種文人的審美和傾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汪舜華忍不住吐槽:“這個凡事只會哭的淚包是李世民?”——二鳳是愛哭,但人家不是大哭當前束手無策的抱頭痛哭好嗎?

得,後面不用看了,不知道是不是又把程咬金寫成混世魔王,給蘇定方塗了個大白臉:“你寫的是李世民還是劉備?如果李世民真的只會哭,那李家天下是怎麼得來的?真以為能哭出一個江山?要不你哭一個給我看看?——他要真是這樣慫包,還敢發動玄武門之變?下面的會服他?因為他哥不如他能哭?”

作者陸仁是個不得志的小文人,沒見過這種陣仗,磕磕絆絆的說:“明君聖主,自當垂裳而治;這些衝鋒陷陣的事,自由武夫去。”

“那你寫會哭的皇帝不就行了,為什麼非要借李世民的名頭?”

陸仁有點說不出話,好歹李賢替他解釋:“當年太后曾勸諫隱帝‘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唐太宗乃是千古名君,也是後代帝王仿效的榜樣,弱化他的武功,也是為了帝王學習他的文治。”

明白了,合著是怕後代皇帝畫虎類犬,學唐太宗衝鋒陷陣結果成了隱帝全軍覆沒再來一回北京保衛戰,所以告訴他們,唐太宗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他能納諫,所以你只要老老實實呆在宮裡聽我們的話,別處去興風作浪,就能做明君啦!

汪舜華搖頭:“不是一回事。隱帝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本不諳軍旅,又偏信王振,所以我要勸諫他出征;否則,別說他有李世民的本事,就是凡事能和張輔、朱能等商量而行,也絕不至此。”

涉及到前朝的明君都會嚴審,如果敢在本朝演義裡胡亂編排歷代先帝或者重臣,呵呵。

這還真不是杞人憂天,已經有人這樣寫了,不過沒那麼明顯。稱頌懿文太子賢德沒事審個案保個媒勸一下皇帝沒啥,誰讓人家真的天人歸心只是短命呢;但把故事背景放在建文、正統時期,稱頌那時候天下太平、百姓安樂,主角團烈火烹油、安享富貴,然後風雲變幻,家破人亡。

這樣的春秋筆法,看不出才叫見鬼!

汪舜華冷笑,還好時間隔得不算久,前些年又大力宣傳過,否則說不定真要讓人帶跑了。

歷史考據太麻煩,一般民間文人沒那麼多時間和機會接觸史料,大體上能按照歷史脈絡就不錯了;怎麼辦?

——還有現實題材!李瑩就是這樣火的。

世界上原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當前面有人已經走出一條路的時候,自然會有無數人跟著走。《貞節牌坊》之後,就有無數反映寡婦題材的作品反映出來。文人們懷著或是想解決問題、或是獵奇的心理,用或是寫實、或是誇張的筆觸,來描摹這群人的生存狀態。不管是為了迎合上意,還是單純的制造矛盾衝突,寡婦乃至婦女群體的生存環境就這樣暴露在大眾視野中。一邊是血淋淋、悽慘慘的現實,一邊是老夫子冠冕堂皇的訓斥,對比鮮明,拷問人心。

不管怎樣,這些作品為婦女問題的解決提供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但是現實主義題材不是那麼容易寫的,因為歷史也好、神話也罷,只要故事精彩,也沒有太多人去考究;反而是現在的生活,一旦失真,馬上就會被人戳穿。因此,想在書齋裡坐著編出好故事基本等於痴人說夢,必須走出去,至少瞭解一下最新的政策,否則不管是諷喻還是奉承,都不在點上,被反諷一頓的可能性更大;而且你要是編一些從前鐘鳴鼎食,改革後日子蕭條甚至骨肉離散的,你敢呈上去嗎?

但還有現成的途徑——邸報,那裡會刊登重要的案件,可以參考;當然為了過審或者滿足群眾大團圓的心理,往往最後會讓欽差至少是清官出來收場。

朝廷對這種“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公案小說也很支援。汪舜華覺得可以收到普法的效果,朝臣則認為唱響了反腐倡廉的主旋律,弘揚了忠君報國的正能量——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最有名的辦案清官肯定是包公,從宋元以來就有不少傳說,明朝開始大量湧現。讀書人自然很容易想到他,書生安時泰就收集整理了民間故事,編撰成《包公案》。

汪舜華親自審了,還不錯,樹立了一個秉公執法、清正廉明的典型,宣揚了忠君思想,也有不少揭露土豪劣紳的狠毒兇殘、反映封建禮教的篇章,當然作者的立場不一定是控訴,於是吩咐安時泰:“書寫的不壞,可以再完善一下。把那些因果報應、鬼神夢兆的刪了,還有那些誨淫誨盜的、荒誕不羈的,都不要留著,拉低了品格。就好好寫包公是怎麼抽絲剝繭查清案情、又如何不畏強權為民請命就成。”

甚至給趙官家塗個大白臉也可以——省得你們總是拿趙家厚待讀書人來膈應我!

轉頭吩咐孫賢:“等他改完了,你再好好稽核把關,沒有問題報給我,就給他授官。”

安時泰大喜,慌忙磕頭。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公案小說戲曲一時風靡市井坊間;很快有了升級版本——俠義小說,最早從說書人石開山開始的,還是以包公打頭,漂泊江湖、行俠仗義的俠客感念清官的恩義,護衛左右。

這類題材極受百姓歡迎,錦衣衛彙報:“每次演出,觀眾都是爆滿,歡聲雷動。”

當然要歡呼了,由清官統率俠客,一起鏟霸誅惡、扶危濟困,中間各種驚心動魄、跌宕起伏,最後光明戰勝了黑暗,正義戰勝了邪惡,大家當然喜聞樂見。

朝臣也給與了肯定,程信就稱讚:“這等鼓吹休明、弘揚聖德的話本,正該表彰。”

難怪《三俠五義》一再翻拍,果然有群眾基礎。

相關推薦:酒劍仙:雨夜宿醉,一劍震天下大唐,我孃胎修煉被李二發現了大唐:李二,你在教我做事?穿越從遮天開始我修了個假仙都市醫神狂婿犯罪現場閱讀器最不完美犯罪帶著一艘戰艦,來到了月球星球掌控系統從月球開始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