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回到過去當術士->章節

第三百零九章 覺修宮,臺北天師府的邀請!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當王鍾從山上回到賓館的時候,天已經擦黑,不過令王鍾感到詫異的是,這麼晚竟然還有人在等自己

王鍾仔細打量了一會,他可以肯定,自己從來沒有見過這位。

不過,那人也沒有讓王鍾疑惑太久

玄武道長,你好我是嗣漢天師府的工作人員,很高興見到你

王鍾詫異的睜大眼睛,難以置信的看著眼前的中年人。

天師一直對你十分關注,特地讓我邀請您到天師府做客

中年人笑著說道。

兩岸還沒有通航,嗣漢天師府的工作人員怎麼會出現在臺北,不會是間諜吧

不過王鍾很快就反應了過來,這個嗣漢天師府不是內地的嗣漢天師府,而是臺北嗣漢天師府

各位也許要疑惑了,不是只有一個嗣漢天師府麼怎麼又冒出來一個臺北天師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就要從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浦說起

1949年張恩溥到達臺灣,攜帶長子張允賢和祖傳玉印及法劍一口。至臺灣後,初隱居於臺北市大龍峒覺修宮,繼續規劃教務。1950年在臺北建立臺灣省道教會,並出任理事長。設立嗣漢天師府駐臺辦公處,開展教務,傳授法籙。1957年又附設道教居士會和道教師會於府內,聘用道行高深者為大居士,委派道行資深之法師為師。1964年夏,率團訪問了馬來西亞吉隆坡芙蓉馬六甲及新加坡等國。宣揚教義,傳授法籙,信眾求度者甚多。1966年,在原臺灣省道教會的基礎上,建立了中華道教總會,1968年張恩溥當選為首屆理事長。該會提出輔導臺灣道教各派整理經懺科儀,建立與各道派之間的教務聯絡。並開展對外國的傳教佈道工作。

張恩浦1969年羽化後,由他的堂侄張源先繼承他的衣缽,成為第六十四代天師

這就又有問題了,因為內地龍虎山張金濤是第六十五代天師,在張源先看來這是一種大逆不道

身為六十四代天師的自己還沒有死呢哪裡來的六十五代天師

為了這件事,兩代天師鬧得不可開交

臺灣第六十四代張天師名叫張源先,大陸第六十五代張天師叫做張金濤,嚴格來說,論輩分,大陸的張天師還要稱臺灣的張天師為舅舅。對於同時存在兩代張天師的情況。

張源先顯得有些不悅。他說:我都還活著,怎麼會有第六十五代張天師太離譜了

天師的傳承有一定的規矩:下代繼承上代之傳統職位,有遺囑從其遺囑,無則從其家族會議決定。傳子不傳弟,傳弟不傳侄,傳侄不傳叔,傳叔不傳族人,傳族人不傳族外人,親疏分明。長幼有序,向無紊亂。

中國道教嗣漢天師府組織規程第二章第七條也寫到:嗣漢天師依照歷代天師傳統,以嫡系長子有遺書從其遺書,無則從其家族會議決定。以為其血統為原則繼承之,稱謂為嗣漢○○○代天師張○○教主。

因此,張源先也說,有關六十五代天師繼承人之選定。亦得由六十四代天師遵循祖制指定人選。某人自稱為六十五代天師,如此行徑罔顧倫理,不尊重現任六十四代天師。根本就是企圖破壞祖制規矩。

也就是說今天邀請王鍾做客的是第六十四代天師張源先,而不是第六十五代天師張金濤

甥舅之爭尚未落幕,第六十三代天師之子張美良現身稱張源先篡位,違背先父襲位遺囑。

臺灣現在的這位張天師現在可謂是背腹受敵

今天張源先邀請王鍾做客,何嘗沒有拉攏他的意思

畢竟王鍾現在不論是香江,還是澳洲,都有了不小的知名度

而且王鍾出身武當山玄武道統,和天師道沒有利益上的衝突

王鍾在心中衡量了一會,就將其中的訣竅想個通透

考慮一會,王鍾還是決定赴約。雖然兩岸關係緊張,但是這位畢竟是第六十四代天師,從名分上來說,比國內的天師還高一輩

玄武明天會親自拜見嗣漢天師府第六十四代天師張源先教主

王鍾一臉嚴肅的說道。

那太好了,天師一定會非常高興見到您

中年人頓時臉上變得生動起來,高興的說道。王鍾在這裡用了正式的稱謂,這是他認可張源先為第六十四代天師的表現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時候,能夠得到王鍾這顆道教的新星認可,對張源先教主來說不亞於雪中送炭

畢竟內地設立六十五代天師,只是讓他有些不悅而已,真正給他造成威脅的是第六十三代天師的子嗣張美良

王鍾的認可,某種程度上武當真武海外道統對他的認可

並且王鍾在武當也有很大的聲望,透過王鍾,未嘗不可以獲得內地道派的支援

所以中年人才會如此的激動,他要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報告給天師

並且決定將這件事擴散出去,透過記者的嘴,讓臺灣的信徒都知道,第六十四代天師只有一個,那就是張源先

覺修宮位於臺北市,為臺北又一座供奉五恩聖主的道教官觀。該廟因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初人臺時旅居而聞名。初建於1854年,為臺北歷史最悠久的道教宮觀,1936年重修。

現任的六十四代天師張源先也在覺修宮進行修行

因此覺修宮也就成了臺北人心目中的聖地,是真正的清修之地

但是今天的覺修宮卻出奇的忙碌,道士早早的就起床打掃衛生,不僅是他們,還有很多善男信女也在不停的忙碌著,因為今天天師有一位十分重要的客人將會前來拜訪

武當山真武道統九宮劍派的掌門,澳大利亞真武道場的掌教,最年輕的武道宗師,香江玄學大師玄武真人王鍾會正式拜見嗣漢天師府第六十四掌教真人張源先

很多報社的記者早早的得到訊息,準備好相機,準備記錄下這有歷史價值的一幕

張源先早早的就穿上了天師服,左手拿著世代相傳的龍虎玉印,右手拿著法劍,端坐在大殿之內

王鍾大約10點鐘的樣子到達了覺修宮,當他到達的時候,覺修宮已經被各界的信徒圍了個水洩不通,短短兩個多小時就有這麼多信徒到場,也能看出天師府在臺北民眾心中是多麼的重要

玄武真人到了

有眼尖的信徒發現了身著道袍的王鍾,大聲喊道

之所以能夠這麼容易辨認,這和王鍾身上的紫色對襟道袍有著很大的關係

道教產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鶖鳥羽毛拈絨,然後編織而成,稱鶴氅。其製法早見於漢武帝時方士欒大穿著的

羽衣,無袖披用,展如鳥翼,取神仙飛昇之意。南朝宋代陸修靜定道服有披褐兩種。披即披風類衣物,如師披於肩背的霞帔繡雲霞花紋的短披風,已於元代之後消失,褐即今所說的道袍。

隨著教派的發展,不同的場合也有了不同的道袍,就和古代官員們一樣,什麼場合什麼身份穿什麼衣服,萬萬不可混雜,比如有一種法衣,是舉辦大型法事時高功道士所穿,紫色對襟長袍,上繡著日月星辰瑞獸寶塔種種圖案,頭戴蓮冠,腳踩雲履,香霧繚繞中,好似神仙一般。

王鍾今天為了顯示鄭重,特意穿了紫色對襟長袍,上繡著日月星辰瑞獸寶塔種種圖案,頭戴蓮冠,腳踩雲履,王鍾是武道宗師,全身彷彿飛羽一樣輕盈,在眾多信徒看來,王鍾真好似那天上的神仙一樣灑脫

信徒見王鍾如此風姿飄逸,恍若仙人,竟然不由自主的為王鍾讓開了一條道路

在王鍾到達覺修宮的瞬間,宮裡頓時響起了法樂,法鼓,法螺之音不絕於耳。

更有大小道士幾十人迎了出來

還有幾十人的小道童挎著籃子,沿途不停的揮灑花瓣,看著一片片花瓣在空中慢慢的落下,說不出的神聖美麗

王鍾雙手交叉,向著覺修宮方向行了一個道稽,這是對歷代天師的一種尊重。

行禮完畢後,在大小道士的帶領下,王鍾慢慢的走進了覺修宮

還沒有進入覺修宮,王鍾就感覺到兩股強大的神力盤踞在覺修宮的上方

王鍾偷眼觀看,發現在覺修宮東方有一條渾身發青,蜿蜒不知幾百裡的巨龍

而在西方和巨龍相對的則是一頭彷彿小山一般大小的白虎

青龍和白虎掃視了一眼王鍾,王鍾瞬間有一種被人赤果果窺視的感覺,彷彿在兩頭神獸面前,他沒有任何的秘密

兩神獸沒有發現任何危險,這才緩緩的閉上了眼睛

王鍾那種被窺探的感覺這才消失

青龍

白虎

天師道的護法神獸

廣信府志.山川篇謂其為象山山脈之一支,歷臺山西行數十裡,折而南,分兩支,環抱狀若龍盤虎踞,故名;龍虎山志載雲:山本名雲錦山,第一代天師於此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因以山名。

就是不知道這兩頭神獸是不是跟隨過第一代張天師的那兩位

王鍾心中暗暗的說道。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國王排名:開局融合億個蓋倫漫威蓋倫海賊蓋倫逆天換明舊神復甦:我不想放牧神靈村裡有隻白骨精女法醫辣手摧夫記遺珠記重生空間:爺,掌心寶貝寵上天宋朝鄉下人的進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