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華娛是一種生活->章節

448、許崢的生意頭腦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酒桌上的話題還在繼續著。

小透明王利坤一言不發,默默的給幾個導演倒酒。

講完革命發家史,任朋遠又開始講述拍戲了:

“其實年輕導演最累的就是,拍戲的時候可能只有30%的精力是放在純創作上,然後70%都是在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當然,我覺得導演就是解決問題的。包括在籌備期,我已經沒有精力去做創作上的更改,這時候所有的人都要來找我解決問題。因為你是導演,就得面對這件事。”

為了做劇本圍讀,他帶著攝影指導和美術指導一起去南京找許崢:

“當時他在拍《我不是藥神》,下午 5 點收工,我們找了個路邊攤吃飯,然後回到酒店,從 6 點半到夜裡 2 點把整個劇本過了一遍,每人說說自己的想法。對我的幫助就是知道了大家的問題在哪兒,以及實現的難度,把劇本完善得更好。“

“麗坤是選角導演推薦的,我看過《前任攻略》,她在裡面有大段哭戲非常棒,而且感覺這個女人骨子裡有股勁,也是挺順的。所以就是徐老師就是福星嘛,他來了以後好多事都特別順,大家都願意衝著他來。”

片中許崢與王利坤的感情線比較重要,因此確定王利坤出演後,許崢建議幾個人做第二次劇本圍讀。

“上影節期間,我和王利坤、許崢見了面,有單獨把劇本裡的感情戲拿出來對了一遍。這次和王利坤的接觸,讓我進一步修改了人物角色。“

最後一次圍讀發生在開機前,所有演員到位時。但為了確保工作效率,任朋遠又制定了一個規則:

每天到了現場,第一件事是先清場走戲。

“我,攝影指導,許崢和副導演四個人,花一個小時把今天要拍的戲都走一遍,這樣就知道所有工作人員該怎麼排程。可能 90%的劇組都不這麼幹。“

為了拍《幕後玩家》裡的一場“裸奔“戲,任朋遠和許崢都見過凌晨三四點的北京三里屯。

只穿大褲衩還綁著炸藥的許崢,要翻遍垃圾桶尋找手機。

“我們把整個區域封閉了,所有圍觀者都是群眾(演員),分好幾天完成,而且每天只有兩個小時的拍攝時間,從早上七點到早上九點,只能到九點,因為九點以後會有大量客人要上來。“

--------------------

林誠看著許崢,感慨的說:“不知不覺間,崢哥也是娛樂圈大佬了。”

許崢很圓滑的微笑說:“我這是小打小鬧,比不得林董哦。”

許崢在自己做導演之後,很意外地走上“扶持新導演”的幕後大佬之路。

其實就是以小博大,小投資大回報。

許崢《泰》之後的第一部作品,應該是陳正到的《催眠大師》

許崢選片的“四要素”開始顯現了。

首先導演是萌新。《催眠大師》之前,陳正到是有作品的。只是在內地一直不溫不火,沒什麼名氣。

所以在內地,陳正到妥妥的屬於新導演。

並且許崢與新導演合作的過程中,會讓人感覺到對作品與導演本身的尊重。

其次要題材夠新。催眠這個題材不是第一次拍,但之前的作品都沒有像《催眠大師》做到這麼專業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第三是劇本要紮實,這也是《催眠大師》成功的最大因素。畢竟劇本是作品的靈魂嘛。

第四點就是許崢已經不單單是主演了,他還開始了監製的工作。

《催眠大師》製作成本:1000萬人名幣,大陸總票房: 2.74億。

所以,暴利!近10倍的利潤回報!

----------------

繞來繞去,終於談到五一檔的排片了。

林誠說:“頭三天,我可以給你們30%的排片率。崢哥,你也知道的,歡傳媒參與的《後來的我們》和你們是同期上映的。”

許崢點點頭:“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歡傳媒,許崢和林誠各自都有20%的股份,比例還真的不低的。

《後來的我們》,是一部由劉偌英執導、張依白監製,以及由井伯然、周東雨、田壯壯及蘇小明主演的愛情片。

《後來的我們》的總投資不會超過一個億,而首日票房就高達2.7億,很明顯,僅僅一天的時間,投資就已經回本了!

《後來的我們》背後有多家資方,但核心的其實是排在第一梯隊的四家,分別是監製張依白的上海十谷影業有限公司、劉偌英的霍爾果斯英兒電影有限公司,貓眼影業和北京花兒朵朵文化有限公司。

歡傳媒於電影《後來的我們》投資1350萬元人民幣,以獲取其部分收益權。

而貓眼影業,林誠也是有著10%的股份。

從這幾家公司來看,除了出資(電影製片成本並不高),同時也都各司其職,張依白作為電影的監製,除了把握電影拍攝週期和流程、控制預算外,更多的是承擔了“產品經理”的角色。

可以說,電影能賣到這麼高的票房,張依白功不可沒,幾乎所有的營銷策略都出自他手,張依白很懂觀眾。

劉偌英不用說了,是電影的導演。

雖然她是首次做導演,但是電影本身也借用了劉偌英很高的品牌溢價,因為劉偌英入行多年來從來沒有任何負面新聞,讓她成為臺灣藝人當中最受觀眾喜愛的女明星,她的號召力甚至要遠高於井伯然和周東雨。

而貓眼影業,既是投資方,也是發行方,同時還掌控著超過一半的第三方購票使用者。

如果退票風波是貓眼主導,其實也可以理解,既是投資方也是發行方,所有才在整個電影的發行宣傳中這麼拼。

其實有了這三家,電影的製作、發行、宣傳就都不用擔心了。

那麼要全情投入到電影中來,分成比例肯定少不了,張依白、劉偌英和貓眼至少能各拿走20%的票房分成。

電影票房達到15億,片方能拿到的分賬票房為5.7億,電影拍的速度非常快,去年10月中旬開機,到12月24日殺青,只拍了兩個月,預估製片成本7000萬,那麼片方會剩下差不多5億的純利潤。

那麼劉偌英不算導演費,票房分賬就能拿到1個億。

----------------------

談完了劉偌英這個巾幗英雄,林誠也是喝多了,對許崢說:“你的下一部電影,賺得更多。”

“誠子,你說的是《我不是藥神》嗎?”許崢兩眼放光的看著林誠。

“對的,《我不是藥神》,你可以賺好幾億的。”林誠說。

《我不是藥神》投資也是7000萬元,加上宣傳費用,不會超過一個億。

30億元的票房,可分賬利潤超過10億元,所有參與投資的娛樂公司都會賺瘋的。

“同喜同喜,誠子你的投資比我還多喃。”許崢很謙虛。

“那我們一起喝一杯,提前慶祝一下。”林誠提議。

於是,四個人又幹了一杯五糧液。

林誠覺得五糧液比較順口,不上頭,就算喝多了,第二天也不頭疼的。

許崢瞭解林誠的這個習慣,所以很貼心的要了五糧液,而不是茅臺。

---------------------

許崢的生意頭腦,真的很不錯的。

就歡傳媒來說,目前正和許崢談一個專案:

歡傳媒旗下子公司歡首映與許崢夫婦控股的北京真樂到達成了拍攝《媽》的電影製作協議,電影的製作成本總計2.17億元。

歡傳媒將支付給許崢的公司真樂到3000萬元製作費,許崢個人2700萬元導演費、1000萬元監製費、1000萬元編劇費和4000萬元演員費,總共1.17億元。

此外,歡傳媒還將另外1億元給許崢用於第三方支付。

其中,光是許崢個人獲得的導演費、監製費、編劇費和演員費就合計達8700萬元,佔電影總成本的40%。

簡單來說,這部影片2.17億元的總成本中,許崢的片酬佔18.4%,而許崢個人全部所得佔比約40%。

除了個人身兼導演、監製、編劇和演員四個職位以外,許崢個人的公司還將收取電影製作費。

此外許崢的另一大身份是歡傳媒的股東和簽約導演,他也將從電影上映後的收益中獲得分成。

在熒屏之外,許崢的“生意經”也念得不錯。無論這部影片最終票房如何,賺得盆滿缽滿的許崢都將成為最大的贏家。

相關推薦:太古至尊衡華苟命大師兄,開局跟神帝同遊當青梅竹馬變小以後重生從華娛2002開始異界的二戰精英們小人物的華娛華娛之忽悠大師華娛宗師華娛,我的老婆我自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