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華娛是一種生活->章節

386、收購貓眼,合併微影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林誠還在紐約拍電影,老王來電話了。

是光鮮傳媒的王常田,他打算收購貓眼。

作為光鮮傳媒的第二大股東,林誠當然支援他的決定。

而作為新生活影業的掌門人,林誠希望王常田能夠讓新生活影業也入一股。

考慮到林誠旗下的三家院線,佔據了全國電影院大銀幕的20%比例。

貓眼要想推廣網路售票,林誠旗下的院線是最大的支持者和靠山。

所以,王常田稍微猶豫了一下,就同意分給林誠10%的股份。

線上票務平臺是近幾年我國才新興發展起來的娛樂領域一大重要組成部分,但短短幾年時間,線上票務已經經歷了最開始的貓眼、微影、百度糯米、格瓦拉等各方混戰,到後來不斷兼併或者關閉後形成以“淘票票、貓眼、微影的‘三足鼎立’”。

而貓眼之所以能夠從一眾線上票務平臺中脫穎而出,得益於其多次資本運作。

貓眼原名“美團電影”,是由美團於2012年2月推出的,2013年1月更名為“貓眼電影”。

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顯示,2015年5月27日貓眼電影成立,當時叫做天津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16年,貓眼從美團剝離後,開始引入外來資本。

2016年5月底,光鮮控股向北京三快(美團點評)收購貓眼28.8%股權,對價為其所持有的1.76億股光鮮傳媒股份,並向上海三快收購貓眼9.6%股權,對價8億元人民幣;光鮮傳媒向上海三快收購貓眼19%的股權,對價15.83億元人民幣,

2017年8月25日,光鮮控股以17.757億元的對價購買了上海三快(美團點評)持有的貓眼19.7%股權;

這兩次交易結束後,光鮮創始人王常田透過光鮮控股持有貓眼58.1%股權,是貓眼的實際控制人。

現在,王常田把10%的股份,以9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林誠;則王常田仍然持有48.1%的股權。

------------------------------------

2012年的美團,一面在團購市場“狂開站、狂上單、狂拜訪”;一面轉戰o2o,將電影業務獨立。

那時,貓眼還叫美團電影,業務也只有影訊。

之後增加線上售票,第一個月只賣了90張,第二個月增長也不多。

那段時間非常艱難,電影票團購比線上買票選座更受歡迎。

有電影院甚至發郵件說,選座是不會成功的,選票機放在那裡還耗電,不如關掉。

2013年,美團電影更名貓眼電影。很快,巨頭紛紛入場。

當年年底,微影時代在騰訊內部成立。

2014年年初百度全資收購糯米網,年底淘票票的前身淘寶電影上線。

bat與美團,在線上票務市場展開補貼大戰,一度電影票只賣幾塊錢。

2016年,市場逐漸迴歸理性,形成了貓眼、微影、淘票票、百度糯米四家競爭的格局,單純的爭奪票務市場已沒有多少想象空間,四家平臺向電影產業上下游延伸。

拿貓眼來說,參與投資、發行了30多部影片,包括《心花路放》、《港》、《美人魚》等。

很快,貓眼迎來第一次命運轉折。

2016年4月11日,美團網創始人兼ceo王星透過內部郵件宣佈,正式分拆貓眼電影,其成為一家完全獨立運營的公司。

7個月前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貓眼整合大眾點評的娛樂業務。

鄭志浩被任命為貓眼新任ceo。

2014年2月,鄭加入大眾點評任總裁,美團點評合併後,鄭志浩是平臺事業群總裁。

王星說,鄭志浩對電影和文化娛樂產業有很強的興趣和熱情,將推進貓眼獨立分拆並推動相關資本運作。

僅僅一個多月後,光鮮取代美團點評成為貓眼大股東,其中光鮮控股持股38.4%,光鮮傳媒持股19%。王常田付出的代價是光線傳媒6%的股份和23.83億元現金。

微影時代ceo林檸也曾加入這場角逐,甚至差一點就籤了協議,後因價格原因退出。

林檸曾說過,當時他跟王星聊過好幾次,美團在多個條線與對手競爭,現金壓力很大,光鮮現金條件比微影好一些。

“都說王常田比較精,花錢也比較省,但他買貓眼一點都不省。我認為這是他對形勢的精準判斷,貓眼和光鮮業務互補,這也是一次漂亮的資本運作。”一位接近該交易的人士這樣說。

-------------------------

控股貓眼後,王常田並未滿足。微影收購貓眼不成,貓眼反過來想要合併微影。

林檸當然不甘心,甚至想再次買下貓眼。然而,曾經的機會已轉瞬即逝。

2016年之後,微影遭遇發展困境,在電影宣發、投資、保底等泛娛樂領域表現不佳,甚至虧損。

啊裡系的淘票票高歌猛進,啊裡又是光鮮傳媒的股東,藤訊不願意看到貓眼與淘票票合作、合併。

“微影跑得太快了,短期業績很難看,貓眼那時正好戰略收縮,公司是盈利的。藤訊擔心微影的狀況不可持續,而貓眼效率更高,因此希望貓眼合併微影。”參與貓眼微影合併交易的人士說。

合併的主導者是藤訊劉只平和王常田,林檸和部分股東非常抗拒。

林檸不甘心。

微影成立幾個月的時候,他冒險給馬化藤發郵件,建議將微影拆分,在外部獨立融資,藤訊持25%的股份,微影團隊佔股一部分。

林檸很忐忑,按照他的計劃,藤訊將不再控股,這在藤訊體系內尚無先例。

況且影院是重要的線下場景,也是推動移動支付的關鍵一環,藤訊很重視。

但進展比想象的順利。馬化藤和藤訊總裁劉只平都表示同意,林檸還取得了“微信之父”張曉龍的支援,拿到了微信錢包入口。

獨立後的微影快速融資,加之藤訊將qq票務併入。至此,微影成為貓眼的勁敵。

林檸有過多次創業經歷,與王星也算老相識,兩人都是福建人。

2009年,林檸創辦f團,後與高朋網、qq團合併,納入藤訊體系,林檸全面負責,最終敗在王星手下。

林檸希望借微影打個翻身仗。

2017年5月,林檸公開說,微影要做一家基於社交平臺的泛娛樂公司,社交平臺有藤訊的微信和qq,票務業務未來可能是一個更大的平臺,和藤訊會有一些新的佈局,在內容產業方面,甚至會與藤訊有某種方式的整合。

當時,他看起來很疲憊,也很焦慮,但並沒有提及貓眼與微影的合併。

兩個月後,貓眼微影合併的訊息見諸報端。

此時林檸依然抗拒,他在一個微信群中闢謠說,“我們是個電影、演出、體育的泛娛樂公司,貓眼只是一個票務公司,就別自作多情了。”

但合併的動作並未停止。

作為鋪墊,2017年8月,光線增持貓眼,以17.76億元的價格從美團手中拿到19.73%的股權。

微影有49家股東,股權分散,關鍵時刻,他們沒有和林檸站在一起。

對於很多早期投資人來說,同意合併會有二三十倍的回報,不合併帶來的不確定性很大。

藤訊是微影的大股東,雖然持股15.99%,但掌握著流量入口,這是微影的死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林檸無力阻擋,只能低頭,此時真正體味了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2017年9月21日傍晚,貓眼電影與微影時代宣佈進行戰略整合,將共同組建一家新公司“貓眼微影”,實質是貓眼合併微影的電影票務、演出業務及相關資產。

而林檸保留貓眼副董事長的頭銜,但微影只剩下影視投資製作發行和體育業務。

貓眼微影成為國內最大的線上票務平臺。

幾番變化,貓眼成了一家結構特殊的公司。

合併中,微影相關業務作價39.74億元,微信入口作價8.97億元,光鮮、微影、新生活影業、藤訊、美團點評成為貓眼微影主要直接股東,微影原股東在新公司的股份透過微影持有。

交易完成後,王常田的光鮮控股和光鮮傳媒分別持股30.96%、9.83%,微影時代27.59%,林誠持股10%,美團點評8.46%,藤訊6.56%,其他6.6%。

王常田任貓眼微影董事長,林檸為副董事長,原貓眼ceo鄭志浩任ceo,原微影總裁顧思彬任總裁。

2017年10月,藤訊10億元投資貓眼,貓眼估值超過200億元。

有觀點認為,光鮮控股貓眼,藤訊系負責管理。

因為ceo鄭志浩,總裁顧思彬都曾在藤訊工作了九年以上。

2018年上半年,貓眼有超過1.3億月活使用者。

貓眼上市募資,主要用於提升綜合平臺實力、研究開發及技術基建、潛在的投資和收購以及補充運營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貓眼是可以獨立發展的,其他幾方都是股東。票務是很重要的入口,貓眼能不能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大,甚至變成一家大文娛公司或泛娛樂公司,得看團隊的本事了。上市之後也可以併購,沒必要自己內生發展。”一位參與貓眼微影合併交易人士說。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7月貓眼8.06億元認購歡喜傳媒擴大股本後約15%的份額。

歡喜傳媒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製片公司,與許崢、林誠等都有合作。

合併微影,糯米掉隊,但是貓眼仍未一統天下,面對淘票票乃至啊裡大文娛的威脅,這場戰爭永不眠。

相關推薦:太古至尊衡華苟命大師兄,開局跟神帝同遊當青梅竹馬變小以後重生從華娛2002開始異界的二戰精英們小人物的華娛華娛之忽悠大師華娛宗師華娛,我的老婆我自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