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華娛是一種生活->章節

249、《泰囧》收官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這部在海報上摞著三個神叨叨的男人的喜劇片,正在成為線上到線下、圈內圈外的熱議話題。

12月19日,《泰》票房衝到了4.5億元,觀影人次超過1400萬。

此前,曾經預言這部喜劇片票房能到2億、3億或坐4望5的分析師們忙著修改預測。

而它的發行公司光鮮傳媒的股價,已經從12月4日的49.34元一路上揚到了64.85元,13個交易日漲幅28.5%。

高華證券則把光線傳媒的目標價上調到了88.08元。激進者已經開始期待,《泰》能不能重新整理《畫皮2》衝過的國產電影7億元的票房紀錄。

《泰》在豆瓣得分8.4,在時光網得分8.2。上映之後,對這部片子的好評在微博上一再發酵,到12月20日,微博關鍵詞搜尋結果有369萬條。

能這樣打動觀眾的心,跟前面說的內容、檔期、型別都有關係。還有一點沒提到的,是整部電影散發的草根精神和自嘲意識,跟市場正厭煩的自戀、精英化和充滿教化暗示的形象正好相反,讓人樂於接受,也正切合了網際網路精神。

如果一個產品氣質(語言)能跟網際網路氣質(語言)內在嫁接,那麼它在網絡媒體上的傳播與營銷會順利得多、成本小得多。

《泰》自2012年12月12日上映起便一路火爆,重新整理了中國電影史上的十項記錄:

1、公映首日3900萬元票房,創下週三開放影片最高票房紀錄;

2、放映當月的15日全國3.3萬場排片,破單日排片最高記錄;

3、放映當月15日獲9300萬元票房,創單日票房最高記錄;

4、放映當月的15日278萬觀影人次,創下單日觀影人數紀錄;

5、首周票房破3億元,第二周票房3.7億元,第三周票房2.68億元,連續重新整理國產片首周、次周、第三周票房紀錄;

6、目前累計票房已破11億元,創下國產片累計票房最高記錄,成為首部超票房超十億的華語電影,並打破《泰坦尼克號3d》9.39億元票房的紀錄;

7、摘得2012年度票房桂冠,成為國產片摘取票房冠軍最輕鬆的影片;

8、投入成本低而票房增速最快,破紀錄地重新整理了投入與收益的反差比例;

9、破廣告投入不多而媒體效應最大、票房增勢最快的國產影片的記錄;

10、在快速追趕國外大片在國內票房方面,也破了記錄,有望追平甚至超過《阿凡達》保持的13.912億元的中國影史最高票房紀錄。

《泰》的成功還得益於在宣傳上定位準,著力爭取家庭觀眾。據光鮮傳媒宣傳人員曹小北介紹,“許崢三週時間連跑廣州、北京、重慶等11座城市宣傳電影,每座城市安排五六家影城,估計再怎麼都有上百家媒體的採訪吧。”

《泰》在宣傳上著力於讓電影“接地氣”,直接透過影院讓影迷們感受歡樂喜劇。這既能與影院媒體維護好關係,又能近距離接近觀眾,讓觀眾感覺很親切。

為了更多爭取更多家庭觀眾,《泰》在宣傳上也有創新之舉,比如,在在360上、支付寶上做宣傳,這是其他電影很少做的,同時,還引發了三十多張,製作了好幾款預告片。盡力採用一些新的招數來宣傳推廣。

《泰》的成功還應歸功於觀眾的口口相傳和媒體的熱烈傳播。《泰》滿足了廣大觀眾對喜劇片的渴望,形成了影片好口碑,繼而使票房的快速提升,並造成了口口相傳和媒體熱捧的氣勢。

要知道,已形成氣勢的口碑相傳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其巨大影響力比任何制片方的廣告宣傳都管用。

俗語說,“眾人拾柴火焰高”,自從《泰》上映以來,不僅觀眾熱贊,記者熱傳,而且,眾多明星、影評人、業內人士在微博、部落格、採訪中對《泰》進行評論、稱讚,這無形中也提升了影片的曝光率和傳播率,當身邊的所有人都在討論一部電影時,那這部電影已經成為一個話題甚至是一種現象,於是,滾滾的票房自然跟隨而來。

許崢成功獲得了一些大牌導演的稱讚,馮大剛在微博表揚許崢說:“買票看了,也樂了,恭喜許崢贏了票房。我也是打那兒過來的,路還長,再接再厲。”

王京導演說:“七十年代,楚原的《72家房客》,八十年代周星池的《賭聖》,九十年代的《古惑仔》,2010年的《3d***》以及今年的《低俗喜劇》都在質量與票房看似不對稱下瘋狂大爆。只要你能click(點選)中觀眾的神經,你就會中jackpot(頭獎),一月一日內地將迎來首部10億票房片《泰》!”

事實上,《泰》一月一日已破了10億的票房,成功的業績還在繼續延伸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

1月1日,在《泰》大陸票房突破10億元人民幣之際,光鮮傳媒舉行了隆重而又盛大的慶祝酒會。

當初,王常田拍板7.5億元買斷《泰》大陸發行權,社會輿論一片譁然。

內幕交易、輸送利益給股東的言論不絕於耳。

等到票房過10億的時候,股民們才恍然大悟:確實存在利益輸送,只不過是大股東把利益輸送給上市公司。

股價漲幅超過30%以後,喜笑顏開的股民們紛紛表示:林誠這樣的股東,我們歡迎。希望林董再接再厲,多拍些賺錢的影片,然後轉讓給上市公司。

當然,慶祝酒會的核心人物是許崢,這個最新崛起的喜劇大導演。

《超時空同居》、《泰》的成功,讓許崢有點飄飄然。但他還是很清醒的認識到:劇本是林誠提供的,演員是林誠選的。幕後工作人員是新生活影業的。

就是說:換一個人來做這個導演,成功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和前世不同,前世的《泰》是許崢自己一手一腳打磨出來的。

所以許崢會非常自信。

但這一世,許崢就像被林誠餵食的家禽,已經沒有多少野性了。

林誠答應《唐人街探案》給他5%的分紅,許崢現在有點不滿意了:

我應該要10%的,或者要500萬元導演費加分紅。

這就是他現在最大的野心了,他完全沒有甩開林誠自己幹的念頭。

自己幹,劇本在哪裡?演員在哪裡?幕後工作人員、製作團隊在哪裡?

可以說,林誠交給他的劇本越成功,他就越發不敢離開林誠。

這次《泰》的宣傳,林誠把許崢推向前臺。

畢竟這是大陸第一部過10億票房的電影,是屬於許崢的榮光。

怎麼誇讚許崢,都不過分的。

林誠還是有點文青的特點,這可是中國第一部突破10億票房的電影。

多麼大的光輝,多麼大的榮耀啊,林誠卻把這種光輝榮耀還給了許崢,甚至還給了光鮮傳媒。

相關推薦:太古至尊衡華苟命大師兄,開局跟神帝同遊當青梅竹馬變小以後重生從華娛2002開始異界的二戰精英們小人物的華娛華娛之忽悠大師華娛宗師華娛,我的老婆我自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