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荒野王座->章節

七百六十 隱藏的線索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李歡站在這扇圓形的銅合金門面前摸著下巴琢磨了一小會兒,決定開啟這扇門看一下門後面到底有什麼。出乎李歡意料之外的是,開啟這扇沉重的水密門之後,門後面竟然是一條直徑在兩米左右的圓形通道,而且通道是用特殊銅合金製作的,足有四五米長,在通道的對面,同樣也有一扇圓形的水密門。

一看這個結構,李歡立刻就意識到了這個圓形通道以及通道兩端的水密門是幹什麼用的了。

這座秘密資料庫有一大半是位於海平面以下,在基地建立起來之前,這是一座火山噴發時形成的天然洞穴。因為洞穴沒有其他地方可以與外界相通,所以在洞穴的上半部形成了足夠的氣壓,讓海水不會從洞穴下方湧上來。只是這個洞穴當年應該是被隱修會無意中發現了,因為極其隱蔽,所以他們才決定把這座天然洞穴改建成為一座專門藏匿那些不應該被世界知道的文獻的地方。

但天然洞穴和火山管道,雖然地方秘密,但這倆東西組合在一起,就說明它們的天然不穩定性。要知道海底死火山管道雖然是已經冷卻凝固的載體,但死火山死火山,下面終歸是有岩漿的。死火山不是說永遠都不會爆發,而是在長時間的沉睡期。如果說再一次有火山活動,那死火山復活的機率比沒有火山爆發過的地方起碼高幾萬倍。

這個水密艙門和合金通道背後,估計就是李歡在外面沒看到那些重要文獻的收藏處,這是按照末日安全模模式來設計的。

而且,它還考慮到了這個秘密檔案庫整體水密性。

李歡猜測,在通道盡頭另外一個水密門背後,應該還有一個較大的空間,如果直接開啟一扇門,那就會影響火山管道裡的氣壓平衡。火山管道裡的氣壓是恆定的,所以才能把海水阻隔在外面。可是如果在這裡開啟一扇門,和門背後的空間相通的話,那麼必定會造成氣壓紊亂,那海水就會倒灌進來。這種最基本的物理原理,就算在1910年大家也清楚明白得很。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那些工程師就在這裡設立了這麼一個類似於氣密艙一樣的通道。

當有人進出的時候,先開啟一扇門,人員進入到通道,然後關閉第一扇門,再開啟第二扇門。這樣一來,第二扇門後的空氣就不會洩露出去。

這兩扇水密門以及這個圓形通道,就是起這麼一個過渡作用的。而且剛才雖然沒有在基地內部仔細巡查,也沒有看到相關的製氧裝置,但李歡敢肯定,在基地中絕對有制氧機存在,畢竟制氧機這東西早在上世紀初就已經被德國人研究出來了。雖然在三十年代之前世界上只有德國人和法國人能夠製作工業級的制氧機,但是看看這個基地,李歡相信,如果隱修會的人想,就必定能用到這些機器。

想明白了這個通道和那兩扇水密門的作用之後,李歡關死了第一扇門,然後走到另外一扇門跟前開啟了第二扇門。

第二扇門外,是一個用鋼筋水泥建造得很平整的大空間。在門口,有一個電閘一樣的玩意,李歡想了想,推上了電閘。

砰!一聲悶響之後,這個空間裡首先閃爍了一下,接著,一個一個燈泡接連被點亮起來。李歡相信,這裡的燈泡肯定是採購了質量最好的,但經過百年之後,好幾十個燈泡在被點亮之後,猛然閃爍幾下之後,接連不斷先後炸開。

那些剩下的燈泡,努力地發著昏黃色的光芒,將這個空間刷上了一層古老而有儀式感的光輝。

沒錯,這就是隱修會的秘密文獻庫了。

在兩層水密門之後,是一個整體用鋼筋水泥建造的“末日安全庫”,所謂的末日安全,那就是在世界末日之後,這個地方能夠繼續存在的。這個地方並不十分大,大約就跟一個籃球場的面積差不多,裡面密密麻麻地排滿了用木材打造的,設定在軌道上的書櫃。書櫃上有手柄,有編號,跟一般的老圖書館的陳設差不多,想要去哪個書櫃,就搖動手柄分開那一行就是了,這是在任何一個圖書館都能看到的裝置。

這個文獻庫並不算大,就算和普通意義上的圖書館比起來,這種面積還不到一個籃球場的資料庫可謂是迷你型的了,但隱修會卻用了大量的安全設施來堆砌,足以證明隱修會高層對這文獻庫的重視程度。

圖書館裡的東西誰都能看,而藏在這個末日文獻庫裡的玩意,每一個都是不能被公佈出去的。

不過這些書櫃上都沒有詳細編號,李歡答應了不翻看其他東西,只有一個一個找。但找起來難免會看到其他東西。李歡是那種答應了不翻看其他內容就絕對不看的人,而且他深知一個道理,那就是有些東西不知道比知道更好。知道得越多,給自己帶來的危險就更大。特別是李歡這種好奇心爆棚的人,說不定看到一個什麼文獻,可能不去找找真相連覺都睡不著。

資料櫃上沒有記載,李歡繞著這些資料櫃走了一圈,終於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發現了一個桌子。在桌子上,放著一本類似賬本一樣的東西,李歡看到之下心裡一喜,沒錯了,這應該就是目錄。任何一個資料庫,肯定都有一個彙總。特別是像隱修會的這種秘密文件庫,肯定會存放數量超多的記錄,而且它擺明了不是給建造的那個年代的人看的。所以他們需要一個彙總,將所有的東西都記錄下來,方便後來進來的人翻看。

這也是給後面的人“別知道太多”的小技巧。

畢竟秘密這個東西,無論你多麼強大,如果知道了不該知道的東西,容易惹來殺身之禍。

李歡小心地拿起那本彙總,畢竟已經過了百多年,誰知道它會不會腐化掉。不過還好,這彙總似乎也是特殊材料製作的,沒有那麼容易腐爛。李歡抖了抖上面的灰塵,翻開了一頁——果然這就是彙總,而是是用古希伯來文寫的。在隱修會的崛起的年代,古希伯來文是正式的文獻用字,特別是教會用字。

還好李歡對任何語言都手到擒來,否則還真看不懂。

當然,用古希伯來語並不是裝逼。

這種語言,最開始是猶太人使用。猶太人原來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島的一個遊牧民族,最初被稱為希伯來人,意思是“渡河而來的人”。根據聖經記載,他們的祖先亞伯拉罕原來居住在蘇美爾人的烏爾帝國附近,後來遷移到巴勒斯坦,他的後代分為兩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古蘭經中也承認亞伯拉罕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猶太人到世界各地後,語言、風俗逐漸和當地居民同化,但他們堅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以此維持民族的獨立性,仍然用自己的希伯來字母書寫文字,在義大利、西班牙的猶太人,語言被同化,用希伯來字母書寫的叫“拉丁諾文”;在德國、波蘭的猶太人語言為“依地文”;在中國的猶太人,由於他們的宗教信仰也不吃豬肉,逐漸和回族混淆。因為他們信仰不同,在基督教國家受到歧視,不得擁有土地,只好經商,逐

漸積累商業經驗,基督教徒不允許放高利貸,而猶太人的信仰不禁止,可以從事信貸活動,逐漸成為歐洲的著名商人和銀行家,更為低層平民所憎惡,不時發生打擊猶太人事件。終於導致在希特勒德國發生迫害、消滅整個民族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大量移居花旗國和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重建以色列國,重新人為恢復希伯來語言,導致和當地定居已久的阿拉伯人的矛盾鬥爭,使中東成為世界的熱點地區。

希伯來語屬於亞非語系閃米特語族(或屬閃含語系閃米特語族),為猶太教的宗教語言。過去的二千五百年,“希伯來語”主要用於《聖經》與相關宗教方面的研究。古代希伯來語是撒瑪利亞人的禮儀性語言。

和隱修會的被羅馬打擊一樣,這種古老的語言也曾經一度被禁用。

公元70年,羅馬人毀掉了猶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猶太人被逐出家園流落世界各地。他們使用寄居國的語言,致使希伯來語作為口語逐漸消失(但作為書面語繼續存在)。

不過自從20世紀特別是以色列復國以來,“希伯來語”作為口語在猶太人中重新復活,漸漸取代阿拉伯語、猶太西班牙語和意第緒語(或稱為“依地語”,猶太人使用的國際交流語),以色列建國後將希伯來語定為官方語言之一,2004年使用人口約510萬,另一種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復活後的現代希伯來語主要由猶太人,研究猶太教和以色列的學者,以中東及其文明為研究方向的考古學家和語言學家,還有神學家在基督教神學院中使用。

隨著猶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希伯來語滅亡了兩千多年,但以色列建國後,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像是學外語一樣學習希伯來語並使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希伯來語奇蹟地復活了,這在世界語言歷史上是屬於絕無僅有的奇蹟。今天的希伯來語,和兩千多年前的希伯來語是相通的。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到古以色列大衛王的年代。現代的以色列人基本可以聽得懂兩千多年前人們的對話。現代的言語能夠做到與兩千多年前的語言相通,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奇蹟。

所以古希伯來語也是很多教廷記錄檔案的官方用文。

這本彙總就是用希伯來語寫的,記載的格式很簡單,畢竟只是一本彙總,上面從左向右分別寫著序號、資料名稱、數量、來源、入庫日期這五項。在本子的後面,還有出庫記錄,記錄格式是一樣的。

這本流水賬一樣的記錄彙總雖然格式簡單,可裡面記載的東西卻是極為驚人。

比如說第一頁是這麼寫的——出埃及。

就這短短三個字,就讓李歡懵逼了好半天。出埃及,如果李歡自己沒有理解錯的話,這裡面記錄的應該是出埃及記的事情……

《出埃及記》 是摩西五經的第二本經書,傳統學者認為本書的作者就是摩西本人。這本書提及摩西在三個不同的場合奉耶和華之命執筆作記錄。耶穌及新約聖經的執筆者曾引述或提及出埃及記的經文逾100次。例如耶穌曾經說:“摩西豈不是傳律法給你們嗎?”

大概內容就是以色列人在耶和華(上帝)美妙的引領下離開在埃及為奴的故事。這段路程由以色列人的先知摩西帶領透過荒野到西奈山前往耶和華(上帝)應許他們的國度 - 迦南地。在西奈山耶和華(上帝)頒佈誡命,典章,律法,及建造會幕的細節,代表著從那時候開始,耶和華(上帝)從此由天上降臨在人間與人同在以及給予他們在進入應許之地的勝利和平安。

《出埃及記》原是《舊約》中最重要的一卷,講述了希伯來人(猶太人)同古代埃及人之間的矛盾起源。

因為出埃及記紀錄了神第一次密切地、主動地參與一群人的生活,這群人就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三個人的後代子孫,通稱以色列人。神把他們當作他的子民,他做他們的神。出埃及記讓讀者看到神和以色列人交往的最初階段,神如何主動向人介紹他自己,幫助人認識他。並且神如何在困難中拯救人、照顧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開題。

出埃及記裡有無數的謎題,相當於是舊約開篇。而在舊約裡至今依然有無數的謎題等待解答——比如說摩西十誡到底刻在什麼地方,比如說所多瑪城怎麼被毀滅的,約櫃到底是不是一種武器……等等等等至今爭論不休。如果隱修會存放的這些記錄都是真的的話,那麼這個出埃及的記錄裡,應該有這些所有一切謎題的答案。

李歡忍了好久,終於忍住了好奇心,好奇心真的會殺死貓。好吧,不管出埃及這些檔案裡有什麼東西,都不應該是被看到的,有些真相不能被流出,不是因為它會損害到誰的利益,而是有些真相一旦流出,會破壞一個信仰。信仰這個東西一旦被破壞,事情的嚴重性可大可小,所以李歡忍住了好奇,打算不去看這些東西。如果因為自己帶出去了一些訊息,導致了信上帝這幫人的信仰崩潰,可能會引起大麻煩。

所以李歡忍著好奇略過了這一頁,然後接著朝下看。

看完了不少篇記錄之後,李歡覺得隱修會這個按照末日安全室堅固程度建造的資料室,可能還不夠堅固。最好在外面再加一層鈦合金裝甲,才能保證這些資料不被外流。這裡裡面記載的每一件事情,曾經都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影響歷史的走向,這絕對不是開玩笑的。李歡覺得自己現在就好像發現了一個新世界一樣,不停地在翻看那些“歷史中重大疑點”的記錄,好在是他心智比較堅定,忍著沒看。

終於,李歡在翻看一大半之後,找到了一行寫著“阿茲特克”的記錄。

“檔案櫃238上……”李歡查到了記錄之後,毅然決然地放下這本檔案,這裡面的東西對他的吸引力簡直太大了,再看下去要出事了。自己只是來尋找遺骨線索的,只關注遺骨線索就好了。

檔案櫃238,這個籃球場大小的安全室裡,總共有將近三百個檔案櫃,李歡需要尋找的阿茲特克帝國的文獻編號238,顯然是在最後面才加進去的。他放下了彙總之後,找到了編號238的櫃子。這個櫃子和所有的櫃子一樣,都是用木材精心製作,外面刷上了桐油保護,在沒有空氣流動的密封空間裡,這個樣子能儲存幾千年不腐。在櫃子的外面有一個把手,李歡小心地轉動把手,只聽“吱嘎”一聲,櫃子開始挪動。

多轉動幾圈之後,這個編號238的櫃子,和239之間空出了一條能容一個人進入的路徑。這條路徑就跟所有圖書館的路徑一樣,但李歡毫不懷疑,這條書櫃路徑每一步,都藏著足以改變世界的秘密。書櫃裡的東西整整齊齊排列,十分好辨認,雖然記錄用的古希伯來文,但安排順序還是按照字母順序。於是乎,李歡沒走進去多深,就找到了“阿茲特克”相關的文獻。

關於阿茲特克的文獻似乎內容並不多

,李歡拿起來除了估計了一下,大約有五十左右的頁數,這些文獻也是被反覆的書寫過的。從側面看,似乎連紙張都不一樣。李歡用手摩挲了一下側邊,有草砂紙,有竹葉紙,有羊皮紙……似乎是各個不同年代記錄整合在一起的。

李歡翻動了一下,從阿茲特克建國開始。

“哦……原來是這樣的……”李歡一邊看,一邊小心地讓小飛記錄下來。

隱修會真的有點東西,如果這裡記錄的沒錯的話,那麼外面記錄的阿茲特克帝國崛起的內容,全是扯淡的。李歡權衡了一下利弊之後,覺得這裡的記錄更可信。

在正式的官方歷史中,沒有人知道阿茲特克人到底來自何方,只有一個大概的推測。

據傳,他們起初的名稱——墨西卡人——是其保護神威齊洛波奇特利給起的。只有阿茲特克人的神話向我們述說了他們來自何方以及他們興起的情況。

神話故事從講述阿茲特蘭開始,阿茲特蘭是傳說中阿茲特克人最初的家園,納瓦特爾語——阿茲特克人及其鄰近族群講用的語言——的意思是“鷺群棲息地”。阿茲特克人傳說阿茲特蘭有七個部落分別居住在七處洞穴中。這七個部落是阿科爾瓦部落、特帕內克部落、霍奇米爾卡部落、特拉爾威卡部落、特拉斯卡蘭部落、查爾卡部落和阿茲特克部落。這些部落的人統稱奇奇梅卡人。他們是漁獵—採集者,過著簡樸的原始生活。漁獵—採集者是獵捕鳥獸、捉魚撈蝦、採擷野果、收集野生植物根莖以果腹的人。他們得花費大量時間尋找食物。

後來,前六個部落遷離了他們居住的洞穴。他們居住的地方變得十分乾旱,長期遭受旱災(長期無雨)。食物越來越少,越來越難以找到,這些部落不得不遷離。他們最後定居在了墨西哥谷地。他們是分頭行動、各自尋找自己家園的。各部落建立了自己的文化。阿茲特克部落沒有跟這六個部落一起遷離老家。阿茲特克人在等待其保護神的意旨。保護神將指示他們何時遷離。大約過了三百年,一隻鷹飛來停息在阿茲特克人居住的洞穴附近,大叫:“我們走吧。”人們認為這是神的意旨,他們該離開了。阿茲特克人還傳說,是保護神威齊洛波奇特利示意人們遷離的。

阿茲特克人大約是在1100年離開阿茲特蘭的。他們成了流浪者——居無定所四處漂泊的人,難以找到一處安身的好地方。有一次,他們在託爾特克人的都城圖拉找到了一處臨時棲息地。託爾特克文明當時正日益凋零。最後一批託爾特克人跟隨其國王兼祭司威馬克離開都城時,阿茲特克人也遷離了。阿茲特克人遷離這座規模宏大而衰敗不堪的城市後,來到了另一座也已被廢棄的大城市。這就是特奧蒂瓦坎——人們通常稱之為神靈居住的地方——實際然而卻是一座奧爾梅克人修建的城市。阿茲特克人被兩座宏偉的金字塔和克查爾科亞特爾神廟鎮住了。他們仔細察看牆壁上的繪畫,得知了曾經生活在特奧蒂瓦坎的人們的情況。

於是他們就在這裡建立以後成為印第安著名古都的“特諾奇蒂特蘭”,意即“仙人掌之地”。阿茲特克人自稱為Mexica,這個稱呼成為今天墨西哥的稱呼,而特諾奇蒂特蘭也成為今天墨西哥城的前身。

這些記錄是用羊皮紙記錄的,應該是非常早先的記錄。

不過關於阿茲特克帝國是如何存在的,李歡不太感興趣,李歡感興趣的是這本記錄資料上有沒有遺骨的線索。這種整合起來的記錄冊上,是沒有目錄的,只有一頁一頁翻看。於是李歡就在這麼短短五十多頁的記錄冊上,看到了阿茲特克帝國從崛起到滅亡的過程。

特別是滅亡。

在外人看來,甚至在一分鐘之前的李歡看來,阿茲特克的滅亡,是由昏庸的國王,兇猛的病毒,還有西班牙征服者導致的,但在這個冊子上,又是另外一個說法。阿茲特克帝國的滅亡,是因為修煉者的爭端,沒錯,就是修煉者的爭端。

阿茲特克帝國的皇室,實際上是一幫非常厲害的修煉者,他們修煉靈魂法術——這一點李歡已經聽特拉爾泰庫特利說過了,在這裡正好能重合起來。阿茲特克帝國的人口衰減得這麼厲害,其實就算是病毒和西班牙征服者一起上也根本不夠看,這一點也是很多歷史學家爭論不休的問題,因為一個足有數千萬人口的帝國,是不可能在短短幾年之間滅亡——特別是這個帝國還在雨林之中。

病毒這種東西,人類居住得越密集,遷徙的頻率越高,就會變得越是可怕。可想想那個時候的阿茲特克人,他們就居住的密集程度不高,更沒有交通工具,很多人終其一生沒有走出過方圓五公里的範圍,就算整個小鎮得了病,大不了也就是一個死絕的下場——這個聚集地死絕之後被其他聚集地的人發現,這些人但凡腦子不傻,就會立刻封鎖這片區域,病毒不會繼續擴散。

至於西班牙征服者,靠那一點點征服者,殺的可能還沒生得快,根本不可能影響人口平衡。

原來,阿茲特克帝國崩潰的原因在於自身。

阿茲特克的皇室太想要更進一步了,透過殺人修煉的皇室為了變得更強,用各種行政命令來批次“獻祭”,修煉這種事情本來就是上癮的,一旦上癮就脫不開。自己修煉自己的還好,好像這樣殺人修煉的方式,一旦上癮,而且還是手握重權的人上癮,那就完蛋了。

在很短的時間內,阿茲特克帝國的人口銳減,就和有計劃有規模的“獻祭”有關係。根據文獻記載,這個獻祭起碼將一千萬人推入了死亡。不過天見可憐,殺孽太重的皇室一開始還能吸收那些“自願”的乾淨的靈魂,可到了後來也沒有人是傻子,無休止沒意義的獻祭,讓這些靈魂不再“乾淨”,吸收了這些被迫“獻祭”的靈魂之後,大部分皇室發瘋,開始更加瘋狂的對內屠殺,這才導致了阿茲特克帝國人口銳減,讓西班牙征服者趁虛而入。

“原來是這樣,我就說那幫西班牙人就算加上天花,也不可能厲害到這種程度呀!”李歡若有所思地繼續朝下看,沒過多久,李歡就找到了他要找的線索。

這是幾張單獨用某種布料記載的頁面。

“特拉爾泰庫特利被卑鄙的害死後,皇室害怕他們瘋狂獻祭的事情敗露,將她的身體分成了幾份,送去了世界盡頭——這是皇室的要求,但事實上,那些執行的阿茲特克人並沒有這麼做。那個時候帝國已經動。亂,沒人還有心思做這些事情。特拉爾泰庫特利的身體最終被分成了身體和頭顱,收藏在了兩個地方。她的身體被送去了馬丘比丘,在馬丘比丘的天空之城,能找到已經被聚攏在一起的身體,被存放在一個黑曜石製造的匣子裡,可以隔絕靈氣和精神力的感知。每當日月交替的時候,她的身體就會唱起歌來……”

有了,找到線索了,既然身體有線索,那麼頭顱也應該有線索了。

相關推薦:寸寸山河寸寸血末武年代福運寶珠與仙為途湖人有個孫大聖我老婆是邪神開局一隻雞,無敵靠簽到在艾澤拉斯大陸作死的日子領主巫師撿到一個末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