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花開美利堅->章節

第924章 “月之眼”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8月22日。

“完成……”

希瑞克將月基望遠鏡安放完成,他的任務至此便已經結束了,真沒想到自己便能夠做到這一點。

看看時間,現在大概是美國時間的早上7點,不過因為這裡是月球,所以希瑞克並不能感受到時間的變化。

而且雖然自己的這塊表是NASA的產品,但是在這樣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重力的時候,表會失效。

“月之眼計劃”。

這是阿波羅計劃的一部分,或者說,是阿波羅計劃的延續。

而這個時候,希瑞克便就在執行這個計劃。

——也就是安放月基望遠鏡。

阿波羅計劃於六十年代早期在艾森豪威爾執政時被提出,作為水星計劃的後續計劃。

水星計劃使用的航天器只能進入地球軌道,只能搭載一名宇航員,而預想中的阿波羅航天器不僅能搭載三名宇航員,也許還可以登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經理阿伯.西爾弗斯坦當時選擇以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命名此計劃。雖然航空航天局已經開始進行計劃,但艾森豪威爾對航天計劃似乎並不熱衷,阿波羅計劃的經費始終沒得到落實。

1960年11月,競選時承諾要使美國在太空探索和導彈防禦上全面超過蘇聯的約翰.肯尼迪當選總統。雖然對太空計劃較為熱衷,他在當選總統後並沒有立刻決定開始登月計劃。肯尼迪對航天事業並不十分瞭解,太空探索需要的大量資金也使他不敢輕易做出決定。當航空航天局局長詹姆斯.韋伯要求年度財政預算增加百分之三時,肯尼迪支援加快發展大規模推進器的研發,卻沒有支援其他更大的專案。

但是,隨著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成為了首次進入太空的人,一切便都改變了。

蘇聯人的成功,加深了美國對在太空競賽中落後的恐懼。次日,在與白宮科學委員會的會談中,許多議員希望能夠立刻開始一項太空計劃以保證在於蘇聯的競賽中不至於落後太多。肯尼迪對此事卻較為謹慎,不願意立刻進行任何重大舉措。

事實上,在這件事情上,越戰的罪魁禍首之一——也就是的未來的約翰遜總統,在這上面,更為給力。

4月20日,肯尼迪給副總統林登.約翰遜發去備忘錄,詢問他對於美國太空計劃的意見,以及美國追趕蘇聯的可能性。在翌日的回覆中,約翰遜認為“我們既沒有盡最大努力,也沒有達到讓美國保持領先的程度。”約翰遜還提到未來登月的計劃不僅可行,也絕對可以使美國在太空競賽中獲得領先地位。

正因為對方的支援,才有了後來的登月成功。

之後,美國人便一直保持領先,但是有關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經費,卻是越來越少。

在尼克松的首屆任期內,他甚至都想要將這個計劃給完全的取消掉。

希瑞克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被列為了登月宇航員的候選者。

但是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希瑞克曾經數次的面臨可能沒有飛船和被取消資格的危險。

而這時候,蘇聯人第二次拯救了美國航空事業。

——來了,他們來了。

蘇聯人也登陸了月球。

而隨著蘇聯的登月,美國人驚懼的發現,他們的優越感已經快要消失了,蘇聯人已經迎頭趕上了!

正因為有著蘇聯人的改變,所以美國人的計劃,便就發生了變動。

登月計劃這才得以繼續進行下去。

但是NASA已經有了足夠的危機感。

他們這個時候認為,登月計劃並沒有給聯邦政府帶來太多的利益,長遠的利益並不在政客們的眼裡,所以這個時候,想要讓登月計劃真正的持久的話,和原來那樣就並不可行了。

而這時候,他們便就提出了現在的這個計劃,也就是月基望遠鏡的計劃。

顧名思義,月基望遠鏡就是在月球上建立望遠鏡的計劃了。

一開始的時候,天文學家們就曾構想如何建造口徑大到100米的光學天文望遠鏡。這架設想中的望遠鏡英文名縮寫為OWL,而英語單詞OWL的原意為“貓頭鷹”。所以這個計劃便被稱之為“月基貓頭鷹”,它們為揭示宇宙奧秘作出的貢獻,必將比自從伽利略時代以來人類業已興建的所有望遠鏡更加宏偉,更加輝煌!

但是現實給了他們當頭棒喝。

月球建基地,的確好處多多。

月球表面沒有大氣,那裡處於超真空狀態。在地球上進行天文觀測時地球大氣層造成的一切干擾,對於月基望遠鏡已然不復存在;月球如地球一樣,對天文望遠鏡而言,是一個巨大、穩定、而且極其堅固的“平臺”,它面臨的技術問題要比處於失重狀態下的空間望遠鏡簡單得多,造價亦遠為低廉;月球上絕對無風,這對建造巨型裝置也更加有利。月球上沒有像地殼那樣的板塊運動,月球的核心也已經凝結成固態。因此,月球上“月震”活動的強度僅約為地球上地震活動的億分之一。那裡對於天文觀測十分安全,尤其適宜建立基線長達幾十千米甚至幾百千米的光學、紅外和射電幹涉系統。

地球每24小時自轉一週,造成了天體東昇西落的週日運動,所以通常很難長時間地跟蹤觀測同一個天體。月球大約每27天才自轉一週,月球上每個白晝或黑夜差不多都有地球上的兩個星期那麼長,因而在那裡持續跟蹤觀測一個目標可以長達300多個小時。而且,月球上沒有大氣,太陽光不會遭到散射,所以縱然烈日當空,照樣還是繁星滿天,依然可以用光學望遠鏡觀測天體。

當然,月基望遠鏡的優越性還遠遠不止於此。

——但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聯邦政府是冤大頭沒錯,但是當冤大頭也沒多少錢的時候,那可怎麼能行啊?

當時的NASA,便就是面臨這個問題。

10000平方米的基地是不可能的、100米口徑的望遠鏡也是不可能的。

——那樣的東西在地球上沒什麼,但是在月球上,這些花費的錢財,燒也能燒死你……而這個時候,便有人想到了辦法:既然現在的這方法沒用的話,為什麼不退而求其次呢?

而這時候,科學家們就想到了現在的這個方法,也就是組成望遠鏡陣列,然後用來觀察。

這樣的話,事實上效果也已經是比現在的許多望遠鏡更先進了,而且先進得還不是一星半點。

之後,這個計劃便得到了透過。

不過這時候,與NASA合作的StarCraft公司,突然建議他們可以將這個計劃命名為月之眼計劃。

這個明明似乎不錯,於是NASA便就採用了。

嗯……就希瑞克而言,這個計劃好像是一個……呃……一個名叫埃德森小姐的人提出來的,聽說對方好像是StarCraft的什麼什麼人……“這邊已經完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希瑞克透過對講機說話著。

月球沒有空氣,所以依靠空氣傳播的聲音,在月球上根本不存在,真空之中是覺得安靜的。

所以這時候想要通話,只能是透過對講機了。

“好的,我這邊也快了……”

……而此時,在地面上。

準確來說,應該是在NASA的肯尼迪發射中心的地面指揮室。

“看起來這計劃進行得不錯呢……”

凱瑟琳看著螢幕上的宇航員蹦蹦跳跳的安裝材料,突然之間便覺得有趣。

在地球上這麼簡單的事情,在月球上,卻需要非常精心的準備和大量時間的調整和修正才能夠進行,而且風險很高,這的確不得不讓人說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這些宇航員還不能如同地面上那樣的工作,因為不小心搞壞了宇航服,等待這些宇航員的,那就是致命的地獄了。

所以這個時候,他們還是很謹慎小心的。

“月之眼”計劃。

聽名字就知道,這個計劃是凱瑟琳這個惡趣味的傢伙取的。

在得知了這個月基望遠鏡計劃之後,凱瑟琳便想到了現在的這個名字。

然後,凱瑟琳便吩咐StarCraft公司,像NASA提議將計劃命名為這個拉風的名字。

而這個時候,便有了這個接替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月之眼計劃。

雖然這個計劃看上去似乎和原來凱瑟琳還有聯邦政府談論的不一樣,但是凱瑟琳也知道,美國現在經濟並不算很好,所以必要的變通是必須的。

——以前的計劃當然可行,但是如果尼克松不擺平英國的話,那是想到別想。

想到這裡,凱瑟琳就對英國佬有了些許的厭惡。

《全球金融協定》是為了讓各國的政府在裡面抽稅的好稅種,絕對是一個大頭。但是沒有人簽訂就沒有意義了。

偏偏英國人來自以為感覺良好,不想要簽訂這個全球統一的金融稅法案。

他們倒是如意算盤噼啪亂響,想要讓其他人簽訂,然後自己偷雞。

可他們沒想到的是,如果他們不籤的話,這個法案,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英國人的短時,導致了法案遲遲不得透過,而法案遲遲不得透過的結局,就是現在他們將面臨一堆的麻煩。

而這個時候,螢幕上,兩名宇航員,已經差不多將器材安裝好了。

——這是透過安裝在機艙外面的攝像機拍攝到的。

“望遠鏡已經安裝完畢。”

從那邊傳來了聲音。

“好,現在啟動試運行。”

正說著,那邊的宇航員便就開始行動了起來。

“機器運作良好。”

“機器開啟成功。”

“一切正常。”

這邊的工作人員終於是松了一口氣,因為他們知道,這樣的計劃,終於是已經差不多了。

“看起來他們成功了呢……”

凱瑟琳也笑了一下。

坐在沙發上,凱瑟琳並不能到現在的指揮中心去,不過這並不影響凱瑟琳的好心情。

“不過還是不夠啊……”

凱瑟琳又是喃喃著。

“Science-and-technology?”

科學與技術。

艾爾莎的試探性問話,讓凱瑟琳點點頭。

“對,科技發展的還是太慢了,要是能讓科技加速發展就好了……”

凱瑟琳的想法別人或許不理解,但是艾爾莎卻基本猜到了。

“那你接下來想怎麼做?”

艾爾莎又問道。

“要讓他們有足夠的動力發展啊……”

凱瑟琳這樣說著。

是啊,必須要有足夠的動力,凱瑟琳他們才有機會啊!

凱瑟琳一直期盼這個世界的科技能夠更發達一點,但是越當科技變得發達了起來,凱瑟琳就越是不滿足。

雖然科技發展了,但越是這樣的發展,越讓凱瑟琳覺得這個世界有夠“土鱉”的。

甚至不僅僅只是這個世界而已,就連上一輩子的二十一世紀,凱瑟琳現在都略有不滿。那樣的時代、那樣的科技,真的是自己期盼的麼?

當科技還是科幻的時候,它是那麼的神秘、那麼的美好、那麼的遙不可及。

但是當科幻變成科技的時候,一切卻似乎都改變了。

這事情似乎是這麼的簡單、這事情似乎是這麼的容易。

但是就是這簡單和這麼容易的事情,卻偏偏為難了人類那麼長的時間?

為什麼?

在凱瑟琳看來,這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便就是人們的進取心不足。

大家都在發展、大家都想發展,誰也不甘落後、所以拼命發展,這便就是冷戰時候的寫照。很多的科技,便也是發源於此。

但是在冷戰之後,人們的熱情逐漸的冷靜了下來,而這樣的結局,卻是科技的停滯和無動力。

在以前的時候,凱瑟琳是這麼看的。

而在知道了自己能夠活得久一些時候,凱瑟琳的事業,就一下子從年代跳到了紀元。

人類的發展……還是太慢了啊。

凱瑟琳總是不時的會有這樣的看法。

心中似乎總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所以凱瑟琳一直都想要調動這個世界的發展。

(如果科技不提升的話,那就人為的拔高科技樹好了……)這時候凱瑟琳便就是這個心思。

“氦3。”

凱瑟琳突然想到了一種奇妙的存在。

“??”

艾爾莎不知道凱瑟琳突然蹦出來的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

“如果是這個的話,那就應該可以了……”

如果是萬年坑貨氦3的話,似乎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呢……在21世紀,月球被認為是解決地球能源危機的理想之地。

而這個“認為”,便就是因為月球上的某種儲量豐富的存在,那就是——氦3。

在21世紀的時候,氦3是一種被世界公認的高效、清潔、安全、廉價的核聚變發電燃料。

就凱瑟琳知道的,21世紀的時候,根據科學統計表明,10噸氦3就能滿足中國全國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100噸氦3便能提供全世界使用一年的能源總量。但氦-3在地球上的蘊藏量很少,目前人類已知的容易取用的氦3全球僅有500千克左右。

而根據人類已得出的初步探測結果表明,月球地殼的淺層內竟含有上百萬噸氦3。如此豐富的核燃料,足夠地球人使用上萬年。

但真的是這樣的麼?

很可惜,有些事情表面看起來是很美好的,但事實上,卻是很殘酷的。

——事實上,月球上的氦3距估計只有100~500萬噸。

假設人類未來能源消耗為相對於120億噸油當量的電力,需要裂變燃料——例如鈾U235——約12000噸左右,或者是氦3至少1500噸。

這樣的話,如果未來完全以氦3為能源,其實月球上的氦3只能滿足人類使用667~3333年。

人類的用電總量是不斷增加的,2013年的用電量相對於2000年來說,不可同日而語。

假使不考慮能源總量,月球的氦3也是不可能運用起來的。

——這其中必然還有考慮月球上的氦3是從何種環境中開採的。

月球風化層氦3丰度大約只有2ppb,也就是說開採1億噸礦石才能獲得2噸氦3。

而這些礦石需要粉碎,加熱,收集溢位氣體,分離溢位氣體,分離氦4和氦3。生產工藝比鑽石還有困難無數倍。但更重要的是如果要獲得滿足全世界使用的氦3,每年必須在月球上處理750億噸的礦石,但甚至是21世紀的時候,在地球上都沒處理這麼多礦石。

如此一來,開採氦3的成本還有可能讓人類接受嗎?

幾乎所有的文獻都在幻想氦3的能源時代,完全沒有想到為了獲取氦3要付出多麼高昂的代價。

但若以發電為目的,氦3核聚變是毫無必要的,其高昂的成本只可能用於遠未來的太空核聚變發動機。

——但這到了那時候,人類說不定已經不需要氦3這種落後的能源了……再和一種稍微有一點長期放射性的能源比較。地球低成本鈾儲量約為500萬噸,磷酸鹽中還有成本較高的2000萬噸儲量,折算為氦3則相當於300萬噸,不比月球上少。當然前提是必須有增殖反應堆。

而且一旦有了增殖反應堆之後,可以想象就算從海洋中萃取鈾,其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這樣便就有45億噸鈾可以使用,怎麼看似乎都比氦3強。

當然如果核聚變的成本確實比核裂變低,那麼使用D(核燃料)和Li6(用於增殖氚)以及Li7、Be(用於增殖中子)也是可以的。雖然從結構和原理的複雜度上,很難想象核聚變的成本會遠低於核裂變系統。

但即便是這樣,凱瑟琳還是忍不住想要拿出氦3來忽悠五角大樓。

在20世紀的最後十年,隨著氦3的發現,這種能源便成為了被熱捧的新星而被全世界所重視。

而這其中的美國人,便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在這段時間,美國人甚至一度想要重啟登月計劃,這就已經能夠看出,人們對於這種神秘資源的喜愛了。

——但是誰也不知道,他們都被坑了。

既然未來的五角大樓自己都能夠把自己忽悠瘸了,自己現在不去忽悠他們,這還有天理麼?

凱瑟琳堅決支援自己的計劃,這是必須的。

到月球上開採氦3本來就是一個噱頭,目的是吸引資金推進航天技術發展而已。

就歷史上而言,那些資料在強調月球上氦3資源豐富的時候,都是拿月球上的氦3總量和地球上容易開採的氦3含量來進行比較,後者估計指的是天然氦氣礦中的的氦3含量,但專家們可從來不提,地球空氣中也是存在氦氣的,佔空氣質量的0.72ppm,其中的0.000137%就是氦3。雖然比例極低,但架不住地球上空氣的總質量大啊。

有些事情,這樣片面的一比較,那就完美了……但是結果,卻都是悲劇……而在這個時候,隨著月基望遠鏡的正式開始工作,宇航員們便就已經準備返航了。

——他們已經在月球呆了幾天了,而這個時候,已經是到達極限了,再呆下去,會發生什麼事情,那可就說不定了。

最後,隨著宇航員們離開月球,一切事情便都是結束了。

“不過這個月之眼聽上去可真順口……凱特,你怎麼會想到這個名字的?”

艾爾莎問著凱瑟琳。

“沒什麼,只是覺得好聽,就這麼用了。”

哼,我是不會告訴你,月球其實是被封印的尾獸十尾的,而且我也不會告訴你,神馬是寫輪眼……“不過這名字倒是寓意豐富……”

艾爾莎嘀咕了一下。

不過她也知道,凱瑟琳取名都是率性而為,有些事情便就都是這樣。

“不過我覺得,我們的計劃雖然好聽,但是現實給我們打擊卻太大了啊……”

“???”艾爾莎表示不解。

“你把剛才的場景轉換到《靈魂反應》的世界看看!”

凱瑟琳這樣說著。

而這時候,艾爾莎腦中便出現了有關《靈魂反應》的世界中的情況。

如果是在那個世界的話,現在的科技,就絕對不是這樣樣子,而登月的話……“這是一種怎麼樣的感覺啊……”艾爾莎撓著頭髮:“就好像是感覺……嗯,感覺現在的科技,實在是太土氣了……”

凱瑟琳猛點頭:“對,就是這樣,太土氣了!”

不過美國的科技還好吧……不知不覺中,凱瑟琳便想到了那個被人稱之為“山寨”的土鱉大國,別名兔子,大名中國。

要說土鱉,似乎什麼東西放在中國,那都是會變成土鱉的。

什麼高科技一旦被對方山寨了出來,立馬就會從金子變成白菜,然後還土裡土氣的。

不過這也算是一種人才了,畢竟,在現在可沒有那麼牛X的存在啊……為什麼中蘇有了分歧“談不攏”?中蘇爭奪的是話語權和領導權。

“艾爾莎,你認為第三個能夠登上月球的國家,是哪個呢?”

凱瑟琳突然覺得有趣,便這樣問了。

“第三個登月的話……日本?英國?法國?”

艾爾莎的猜測,凱瑟琳卻每每搖頭。

“那你說是什麼?”

艾爾莎很奇怪。

“中國!”

凱瑟琳伸出了一根手指,然後斬釘截鐵的說著。

“中國?”

“中國……”

一個聲音出現在凱瑟琳前面,一個聲音出現在凱瑟琳後面,前一個是艾爾莎,而後一個……凱瑟琳轉過頭來,卻是看到了一個穿著西裝的男子。

“埃德森小姐,我的名字是德雷克,我將會帶您進入地面控制中心。”

大事情完了,凱瑟琳便也能過去參觀了。

“嗯,好。”

凱瑟琳本來就是為了看看所謂的“月基望遠鏡”而來的,但是既然這時候有人邀請自己,那凱瑟琳也不好拒絕。

“您剛才好像說……中國會登月?”

正走著,這個人卻突然問著。

“嗯啊,除了中國還能有誰呢?”

凱瑟琳這樣說著:“英國和法國……嗯,還有日本,雖然都不錯,但是他們根本就沒有登月的氣魄,而且他們也不可能憑藉自己來登月,除了蘇聯和我們美國之外,就只有中國人也能夠登月了。”

如果不是因為這個時代蘇聯也登月了的話,就凱瑟琳那時候所知道的事情,也就是只有美國已經登月了,而中國正籌劃登月的事情而已,更詳細的內容,卻是沒有。

“您怎麼會這麼認為呢?”

而這時候,凱瑟琳並沒有回答對方的對話,而是問道:“您知道東,方紅一號麼?”

這個名叫德雷克的人便回答道:“當然知道,在幾年前,正好是中國人發射了這顆衛星。”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的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由以錢先生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按時間先後順序,中國是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衛星上的儀器艙裝有電源、測軌用的雷達應答機、雷達信標機、遙測裝置、電子樂音發生器和發射機、科學試驗儀器等。衛星的主要任務是向太空播放《東方.紅》樂曲,同時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衛星採用銀鋅蓄電池作電源,電池壽命有限,衛星執行20天后,電池耗盡,“東方.紅”樂曲停止播放。

“那是即便是這樣的話,還有日本和法國吧?英國雖然差一點,但是也有機會的。”

凱瑟琳已經看出來了,這傢伙就是嘴硬。

明明一副很贊同的樣子,嘴巴說出來的卻是另一番話,你以為這是主角找小弟啊!

嗯……凱瑟琳這個時候,真的就是想要這麼吐槽。

“……如果是中蘇合作的話,這應該可以吧?但是我覺得中國人應該沒有那個技術。”

艾爾莎顯然是不相信了。

而凱瑟琳則是無所謂的聳聳肩。

中國和蘇聯的關係,比中國和美國的關係、蘇聯和美國的關係,都要麻煩許多。

回過頭來看現在的中蘇之間的分歧,有沒有可能透過對話和談判得到解決呢?

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同盟出現分歧的時候有一個談判的平臺,雙方可以談,最後化解危機。

其實中蘇之間不是沒有談過,1958年赫魯曉夫來中國,雙方就在談;1959年赫魯曉夫又來,後來天字第三號人物和工賊也都去了,但都談不攏。為什麼?

因為雙方之間的關係,主要是話語權和主導權的關係。

關鍵要看分歧在什麼地方。

在來到了美國的這些日子,凱瑟琳基本明白,歐美之間的分歧本質上是雙方利益的差異,或者說,是商業利益的關係。大資本家用他們的一套規則在玩。雙方談的是利益,利益最好談了,利益可以分割,利益可以讓渡,無非你多一點,我少一點,總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

這就好像是博弈,大家都在下國際象棋,這邊就沒什麼了。

但是,中蘇之間談的不是這種規則內的利益問題,而是原則問題,就是誰對誰錯的問題,但歸根結底,是規則的問題。

這時候是什麼情況?

蘇聯人想玩五子棋,而中國人想要玩圍棋,這時候根本不是下棋的問題了,而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

雙方這時候根本就沒得談了。

而接下來的問題就更要重了,不行啊,兩盤棋,咱們做的地方不夠了啊,這時候,他們便都是看對方不順眼,想要PK一下。

而坐得遠遠的山姆大叔看著擠在一起的兩人,便覺得有機可圖,便帶著棒棒糖,過來搞誘.拐了。

總而言之,艾爾莎的妄想,那是根本不可能。

所以對於艾爾莎的看法,凱瑟琳只是輕笑。

“為什麼中蘇都不可能合作呢?”

看起來德雷克似乎和艾爾莎的想法差不多。

“因為大家的追求不同,而根本的意識也不同。這個時候,怎麼可能合作呢?”

“可是……在20年前的時候,蘇聯不是援助了中國很多麼?”

德雷克問道。

“但是那可都還了啊,而且他們之間的情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他們之間的爭論,可比我們之間大多了,我們之間還能夠互相談話,他們之間……嗯,除非其中一方倒下去才行……”

不是有句話說得好麼。

只有死掉的老大哥,才是好的老大哥……凱瑟琳並不認為安德羅波夫能夠就蘇聯,因為安德羅波夫始終不能脫離現在的意識形態。蘇聯的分裂,實際上是整個上層與下層之間的分離,是上面的人搞不定。

這只是時間的早晚的問題而已。

“我之所以認為中國能夠第三個登月,是因為我去過中國,德雷克先生,我想,如果你能夠去一趟中國的話,你也能夠有不一樣的感受。”

“我也希望有那一天。”

雙方之間的談論,到此便結束了。

……而這時候,凱瑟琳便回到了伊甸。

“現在就差第一學區的建設了吧?”

坐在車上,凱瑟琳看了看窗外。

“嗯,差不過就是這樣。”

艾爾莎點頭。

“那就好了。”

凱瑟琳很滿意。

在中國的傳聞是美國人的孩子,18歲就必須經濟獨立,生活獨立,父母的形象是標準的中國式嚴父慈母,老鷹把不肯飛的幼雛硬推出巢那種。

而在美劇中,很多美國人的孩子獨立的比較早,很小就琢磨在麥當勞,咖啡店什麼的打工,成年後和父母都有點老死不相往來的意思。

但是看各種美國豪門子女的新聞啊,八卦啊,總統的姑娘啊,議長的兒子什麼的,看著都挺大歲數了,還是和父母黏在一起,履歷也是這個學校到那個學校,中間都沒空閒的,都是好學校……感覺很有差異吧?

但是這就是現實。

這就好像是現在的議員們都看中了學區是一樣的。

窮人家孩紙又不需要用心培養(也沒那資源)——你還指望他將來成為國會議員麼?

美國階級固化比很多人想象的嚴重,真正出身社會中下層能靠自己爬到上層的,那是少之又少。

雖然理論上說人人都能被選為總統,只是有從政經歷的比沒有的更適合治理國家,但是你見過有普通政府公務員去選總統還能選上的麼?眾議員總統有麼?雖然州長和參眾兩院議員理論上也是誰都能當,但你見過艾迪墨菲那模子的底層黑人直接上臺麼?

在美國歷史上,議員們很多都是傳承了百年的家族,這便能夠看出這一點,。在美國歷史上,議員們很多都是傳承了百年的家族,這便能夠看出這一點,。在美國歷史上,議員們很多都是傳承了百年的家族,這便能夠看出這一點,。

相關推薦:十億遺產最強小仙農隨身一個迷霧世界超凡血統整合體最A團寵[娛樂圈]最強生物之九頭蛇海賊開局假扮白鬍子二世神級進化:開局霸王蟹天之霸王最狠氪金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