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花開美利堅->章節

第1011章 下世紀的計算機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蜂巢實驗室。

“神經反應正常。”

修復蛋白的存在,讓一切的研究,都變得簡單了起來,特別是在人體生物科學上面,更是有了史無前例的超級進展。

直接研究人體,當然是一種禁忌了,人體試驗是慘無人道的。

但是在修復蛋白和更迭蛋白的作用下,這種研究卻能夠有完全不一樣的成就。

不僅僅是能夠讓器官保持活性,甚至可以讓器官在離體之後依然正常執行,這就給了研究一大便利。

正因為如此,現在的人體科學的水平,甚至都能夠達到21世紀的程度了,如果擁有了21世紀的科技,凱瑟琳甚至認為,現在的人體科學將達到一種完全不可思議的程度。

而這個時候,一種在曾經的世界幾乎沒有研究的新技術,現在也在這裡開展。

——神經計算機。

或者說,生物腦計算機。

神經計算機,是模仿人的大腦判斷能力和適應能力,並具有可並行處理多種資料功能的神經網絡計算機。與以邏輯處理為主的第五代計算機不同,它本身可以判斷物件的性質與狀態,並能採取相應的行動,而且它可同時並行處理實時變化的大量資料,並引出結論。

以往的信息處理系統只能處理條理清晰,經絡分明的資料。而人的大腦卻具有能處理支離破碎,含糊不清資訊的靈活性,這類神經電子計算機將類似人腦的智慧和靈活性。

——這只是計算機上面的定義而已。

相反,利用神經元模擬計算機的功能……為什麼就不可以呢?

而這個,就是蜂巢實驗室正在開展的研究之一。

人腦有140億神經元及10億多神經鍵,每個神經元都與數千個神經元交叉相聯,它的作用都相當於一臺微型電腦。

人腦總體執行速度相當於每秒1000萬億次的電腦功能。

用許多微處理機模仿人腦的神經元結構,採用大量的並行分散式網路就構成了神經電腦。而同樣的,神經也可以模仿機器,然後得到大量資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或者,直接用神經來處理訊號。

在神經電腦的概念中,神經電腦除有許多處理器外,還有類似神經的節點,每個節點與許多點相連。若把每一步運算分配給每臺微處理器,它們同時運算,其信息處理速度和智慧會大大提高。

神經電子計算機的資訊不是存在存儲器中,而是儲存在神經元之間的聯絡網中。若有節點斷裂,電腦仍有重建資料的能力,它還具有聯想記憶,視覺和聲音識別能力。

這些都是模擬人腦來做的。

而且這不是天方夜譚。

這個研究甚至不需要到21世紀,在原本的世界,日本科學家已開發出神經電子計算機的大規模積體電路晶片,在1.5釐米正方的矽片上可裝置400個神經元和40000個神經鍵,這種晶片能實現每秒2億次的運算速度。1990年,日本理光公司宣佈研製出一種具有學習功能的大規模積體電路“神經LST”。這是依照人腦的神經細胞研制成功的一種晶片。它利用生物的神經資訊傳送方式,在一塊晶片上載有一個神經元,然後把所有晶片連接起來,形成神經網絡。它處理資訊的速度為每秒90億次。

富士通研究所開發的神經電子計算機,每秒更新資料速度近千億次。日本電氣公司推出一種神經網絡聲音識別系統,能夠識別出任何人的聲音,正確率達99.8%。

美國研究出左腦和右腦兩個神經塊連線而成的神經電子計算機。右腦為經驗功能部分,有1萬多個神經元,適於圖像識別:左腦為識別功能部分,含有100萬個神經元,用於儲存單詞和語法規則。

甚至不僅僅只是應用於這些領域而已,在21世紀的紐約、邁阿密和倫敦的飛機場已經用神經電腦來檢查爆炸物,每小時可查600~700件行李,檢出率為95%,誤差率為2%。

神經電子計算機可以被廣泛應用於各領域。它能識別文字,符號,圖形,語言以及聲納和雷達收到的訊號,判讀支票,對市場進行估計,分析新產品,進行醫學診斷,控制智慧機器人,實現汽車和飛行器的自動駕駛,發展,識別軍事目標,進行智慧決策和智慧指揮等。

在矽片上模擬人的大腦,雖然最終的神經細胞只有螞蟻的思考水準,但總算邁出了機器生命的第一步。

有人把大腦比作顱腔裡裝著的一碗粥,一碗重約3斤的粥,它消耗了攝入氧氣的20%還造就了人類獨有的燦爛文明。當然,這碗粥究竟是怎麼工作的,一直是個謎。

18世紀以來,人們更願意認為大腦是一臺精密儀器。大腦擁有100億個以上的神經細胞,它們之間的連線可能會超過1000萬億個。這種復雜程度超出了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以至於有人說:“如果人的大腦簡單得能夠讓人理解,那麼人一定會愚蠢到不能理解自己的大腦。”

這麼說未免有些悲觀。如果僅需要運算,不一定非得靠大腦。20世紀50年代的人工智慧就有思考的能力,以至於電子計算機的奠基者之一阿蘭。圖靈樂觀地預測,當人類邁進21世紀的時候,計算機應該就具有了和人相當的智慧。

當然這句話現在看起來更像痴人說夢,雖然IBM計算機“更深的藍”早在1997年就戰勝了人類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但那臺機器腦袋依然只能憑藉龐大的儲存和飛速的計算,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思考。

計算機現在已經以人類遠遠不能企及的速度和精確性,實現了原本屬於人類思維領域的大量任務,從最複雜的計算到最逼真的模擬,甚至到“寫詩”和“作曲”。

而反其道行之呢?

神經是怎麼進行“思考”的呢?

首先,顯意識把認知主體當前正在積極思考並尋找解決辦法的課題,作為“指令性資訊”輸送給潛意識。這是靈感發生的前提,潛意識推論活動就是圍繞這條“主線”進行。這種指令性資訊,不管是以光波、聲波、壓力、溫度等形式出現,還是以形象、語言、概念出現,都一律轉換成生物電流脈衝訊號,並透過神經纖維傳給右腦。

換句話說,不管怎樣的訊號,都是將可以轉化為電流脈衝訊號的。

而這,是可以被模擬的。

換句話說,這就是相對於電子計算機的“輸入訊號”。

然後顯意識把“指令性資訊”傳給潛意識後,由於自我意識的強烈要求,使形成的電脈衝訊號的時空分佈呈現“光亮”(比平時強烈得多的)資訊,從而促使新輸入知覺資訊與已有經驗資訊之間的同構活動加快,也使右腦神經網路功能的重新建構配合更為默契,由此得到潛意識推論後的“新資訊”或“良好圖形”。

第二步整合的結果又反饋到顯意識。顯意識對反饋資訊常以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等形式進行綜合分析。鑑別後如不符合要求,則又以新的指令性資訊輸送給潛意識。

如此往復多次,一旦合目的的推論結果湧向潛意識,而人,就得到了一個自己的結論。

而這,就是電子計算機中CPU處理電子訊號的方式了。

然後,人會根據得到的結果來行動,這就是“訊號輸出”了。

人腦究竟能夠做什麼呢?

打個比方吧,如果一個人想要用電腦,將某一幅圖裡面的人物給“摳出來”,這個人首先給擁有一臺高性能計算機,然後要有Photoshop這樣的軟體,最後再利用軟件來“摳圖”。

但如果人腦能夠將影象直接輸出的話,那就可以省下這些步驟了,這個人如果看著這圖裡面的人物,瞬間便能夠將其完全識別出來,這圖就出來了,然後,人腦還能隨意的對圖片進行“修改”,最後輸出,便能夠得到完美的影象了。

或許,這個能力和“腦補”有些類似。

但是這,就是生物腦計算機真正能夠做到的事情。

如果現實裡面有這樣一臺計算機,那能夠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呢?

——即便在21世紀的頭一個十年,超級計算機也依然沒有得到人腦計算速率的1%。

當然,這其中是有區別的,人腦不可能去計算加減乘除之類的,而是在邏輯運算和思維能力上面。

人腦不用根據生硬的計算來得出結論,而是透過另外一種方式。

當然,現在也不可能使用人腦,在發現修復蛋白對猿類有作用之後,他們使用的,就是靈長類——例如猩猩的大腦,這些大腦同樣也具有神經元系統和結構。

而這樣的腦,就是生物腦、神經性計算機的契機。

一切,都在緩慢的發生著變化。

……

相關推薦:十億遺產最強小仙農隨身一個迷霧世界超凡血統整合體最A團寵[娛樂圈]最強生物之九頭蛇海賊開局假扮白鬍子二世神級進化:開局霸王蟹天之霸王最狠氪金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