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70後的青蔥歲月->章節

(501)-(502)巴拿馬運河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離開Long beach港後,我們又去了好幾個美國港口。從美國西岸南下,穿過巴拿馬運河,到了東岸。

聽管事說過了巴拿馬運河就是大西洋了。以前也聽說過巴拿馬運河,地理課上也學過,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親身開到此處。親眼目睹了我所在的德勝輪如何穿過巴拿馬運河,由太平洋進去了大西洋。

巴拿馬運河是商船由亞洲港口,經太平洋去美國東岸大西洋港口的必經之路。

巴拿馬運河是由美國獲得開鑿權,1904年動工,歷時十年,於1914年完工。

巴拿馬運河的開通,大大縮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航程,從此,商船不必再繞行南美洲南端的麥哲倫海峽。如從日本橫濱到紐約可以縮短航程2900多海裡,約5300多公裡。

這是我第一次過巴拿馬運河,是剛由韓國仁川港啟航,經過了二十多天的海上航行,跨越了太平洋。

經停美國太平洋岸L.A的Long Beach港後,需要透過巴拿馬運河去到美國大西洋岸的Savannah港。

因為是第一次過巴拿馬運河,所以很興奮。忙完手頭的活後,就跑到甲板看值班二副和水頭工作。

過運河船閘的時候,需要有纜車在岸上拖拉,兩邊都有,需要傳送纜繩,二副在船舶靠離和移泊時需要在船尾指揮,水頭就是水手長,帶領水手聽從大副和二副的指揮,系送纜繩。

巴拿馬運河是由大西洋和太平洋兩邊的船閘和人工湖組成的。由於運河中部的人工湖高於海平面,從大西洋岸需要由連續三道船閘將船舶升高至26米,然後進入人工湖,經過幾十公裡的航行,再進入另一端的船閘,經過幾道船閘降低高度,進入太平洋一側。

簡單說,從一側入口進入,就像坐電梯一樣,坐到三樓,經過一段走廊,又坐電梯下去一樓,到另一側出口。

我所在的船,230多米長,7萬噸,我在甲板上看,目及所處,遠的近的,大大小小的貨輪七八艘都在排隊過運河。不乏跟我們的船差不多大的。

過運河時? 船閘兩岸? 船頭和船尾兩側各有一輛纜車,拖拽著船舶前進。纜車的輪子是齒輪狀的,緊密地咬合下邊也帶著齒孔的軌道。

前進的時候一起拖拽? 讓船舶與船閘兩邊保持安全距離,船閘兩邊也都佈滿了防撞膠皮和輪胎。

纜車力道極大? 過上一級船閘時,因為齒輪可以跟軌道咬合得很緊密,甚至可以開上60℃的坡度。

記得從太平洋一側進入船閘到出另一側船閘進入大西洋差不多近二十個小時。頭天下午從太平洋進入的? 第二天清晨才接近大西洋出口。

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是? 排隊過船閘時? 突然開始慢下來? 都在等,但沒船過。等了好久遠處開來幾艘拖輪? 中間又一個黑乎乎的傢伙半潛著,外圍還有兩艘掛著美國旗的巡邏艇。

二副告訴我這是美國的潛艇,因為運河是美國人管轄的,是要讓他的潛艇先過,也就是“插幫”。這也符合美國人一貫的行事風格。

另有一次在美國港外看到過美軍的航母,我們的船就很大了,但跟航母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比我們長,也比我們船高很多,大約高七八層樓的樣子。體格龐大。

那時候就想啥時候中國也能有航母啊?

時至今日,三十多年過去了,中國也真的實現了航母夢,不光有了改造的“遼寧艦”,更有了完全自己製造的“山東艦”。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我想,中國就算有了十艘航母,行事風格也不會像美國那樣。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

世界在改變。

船在航行期間,我們船員的房間都是不鎖門的。因為除了船長、輪機長,再就是服務部門的管事、大廚和我們服務生外,其他船員都是需要三班倒的。

房間不鎖門有利於及時叫醒換班。

但在過巴拿馬運河期間,因為船上也會上來一些運河的碼頭工人,協助船員系纜繩,還有配合運河閘門兩岸的牽引車運轉。

所以管事提醒大家都要鎖好門,以免丟失財物。

過去船閘後就進入了加通湖,需要在加通湖航行一段時間,然後到達大西洋一側的船閘,出了船閘,就進入了大西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巴拿馬運河作為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國際運河。位於巴拿馬共和國中部蜂腰地帶,橫穿巴拿馬地峽。

東南起巴爾博亞港,西北迄克里斯托瓦爾港。連同兩端入港引航道,全長81.3公里,寬152~304米,深13.5~26.5米。

因兩洋水位與地峽高差較大,加之過河船隻約一半航程借用加通湖作航道,其湖面平均水位高出大西洋面26米,故運河建為船閘式。

船隻往返加通湖,透過分建於運河兩端的三道船閘逐級升降水位。通常情況下,入閘的船隻最長不得逾289.6米,寬不超出32.3米,吃水限為10.8米。

巴拿馬地峽是熱帶雨林氣候,潮溼悶熱,第一次巴拿馬運河的時候是晚上,經過加通湖時已是深夜。

當到達大西洋一側的船閘時,天已矇矇亮了。

據老船員說,加通湖風景也很漂亮,安靜的湖面,兩岸植被茂盛。

我期待著從大西洋一側往回返時,再經過巴拿馬運河會是白天,希望不僅能看到人工開鑿的船閘,也可以欣賞一下加通湖秀麗的自然風光。

但我們進入大西洋的時候,天已大亮了。又回到了寬闊的洋麵,但已不是太平洋了。

很感謝船員這個職業,能帶我遊歷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欣賞到了無數的世界各地不同的風景,走過了不少臨海的國家。

瞭解到了有不同膚色的,世界各地的人們和他們各自居住的國家,還有各不相同的各種有趣的風土人情。

經過太平洋時,也真正瞭解到了世界之大,太平洋一個遼闊。

海上的航行,像極了人生。在人生的大部分歷程中,都需要自己孤獨地去度過,孤獨地客服困難險阻,孤獨地面對大風大浪。忍受寂寞,享受孤獨。

(502)

年輕時跑的那兩年船,全球航線,帶給我許多受益終生的東西。

記得那真是安靜的生活,機械性的生活。每天幾點做什麼,第二天還是,下禮拜還是。到了點去做就好了,毫無新意。

連每天早上的出恭,都精確到分。前一分鐘還沒啥感覺,秒針跑了一圈,快衝刺的時候,我的肚子反應也有了,容不得很從容地走到衛生間。

每天睜開眼就漫無邊際的大洋,大洋深處是深藍色的,甚至黑籃色的,船駛過後,在船尾泛起的浪花是純藍色的。

海洋浩瀚無邊,脾氣也是變幻無窮。安靜的時候,像是耄耋老人,風停浪靜,心如止水。

有時像是剛剛懷春的純情少女,微起波瀾,一波接一波的湧。

有時又像喝醉酒的壯漢,暴怒驚人。掀起十幾層樓高的巨浪不停地砸向船頭,甲板,駕駛臺。

甚至一個浪頭從船頭掀起,一路飛躍二百多米整艘貨輪,然後狠狠地砸在船尾,像極了氣急敗壞的暴徒。

記得最厲害的一次是1990年的感恩節,又一次從美國東海岸經過巴拿馬運河,橫渡太平洋,快到日本海了,距日本海岸也就兩天的航程。

遇到了颱風,六十歲了,快要退休的英國老船長,平時上駕駛臺就是走馬觀花,喝杯咖啡就下來。

但那次,船長也緊張到在駕駛室待了兩天兩夜,直至颱風過去才疲憊地走下來。能看出當時形勢的緊張和嚴峻。

我那時剛滿18,血氣方剛,正是啥也不怕的年齡。也不暈船,在船上晃來晃去的生活很令我興奮。廚房都沒辦法做飯了,基本吃罐頭和提前做好的感恩節火雞沙拉。

船上的東西都會有固定的,預防大浪來時,到處亂滾,打破,損壞,傷到人。

記得我們那艘船是260多米長,近8萬噸。航速一般13、4節,一節一海里,1.852公里。跑一小時差不多25公里。

管事跟我們講,他聽大副說,我們的船對著浪頭全速前進那兩天兩夜也沒開出去多遠。大副是個經驗豐富的英國老海員,海上經歷豐富。

管事也是電報員,海上經歷也很豐富,告訴我們,貨輪在海上遇到大風浪只能船頭頂著浪頭過來的方向開,就像頂牛一樣。

如果不頂著浪開,不管多大的船也會被一輪又一輪的浪頭掀翻,打斷。再大的船在波濤洶湧,暴怒的大洋面前都像一片微不足道的落葉,不值一提。

所以,有過兩年海上大風大浪和歲月的洗禮,造就了我此生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勇敢面對的強大內心。

惡疫橫行世界,兇險四伏。但宅家期間,心態平靜,溫馨日子。孩子媽每日三餐花樣百出,盡心盡力。我輔導孩子預習新課,每日進步。

回想起當年隨船跑世界那段經歷,更是感慨萬千。

所以有過在大洋上劈波斬浪的經歷後,現在不過做什麼事,遇到什麼困難的,都嚇不倒我。

我都會鼓足勇氣,想盡辦法去克服困難,跨過荊棘坎坷,迎來新一天的曙光。

困難總是暫時的,我們依舊要陽光地活著。

在美國大西洋岸的Savannah港靠港期間,也跟二廚下地去看了看。這次是去了當地一家海員俱樂部。

因為我本身以前在海員俱樂部工作過,所以也想去看看美國的海員俱樂部是什麼樣子。

靠港後,會有俱樂部的人上來送小卡片,上面寫明了海員俱樂部的地址和電話號碼。

卡片背面還會很細心地印上一個簡易的地圖,標註好海員俱樂部在哪條街上,也標註了我們所停泊的港口,這樣,就很清晰地看到了離我們港口有多遠。

我和天津的服務生小張都是分頭下地的,這樣可以不耽誤工作,我下地時,我負責的機艙部高階船員的下午茶和餐食服務都由他幫我幹了。

而小張下地時,他負責的甲板部高階船員也是由我替他服務。

二廚都是提前把飯做好,放在灶上,也都教會了水手長如何啟動開關,到了飯點,熱一熱就可以吃了。

這樣,我跟二廚下地時間會寬裕一些,不需要那麼著急地往回趕。

因為在國外,一般碼頭離市區都會有一段距離,港口很少有在市區的。

我和二廚拿著卡片,路上打聽了兩個美國人,都很友好地給我指點了方向,幫助我們順利地到達了海員俱樂部。

我們進去的時候,裡面的人很友好地跟我打招呼,基本上都是四五十歲的美國大媽。

還有一幫菲律賓船員和幾個南朝鮮船員已經在裡邊玩了。

這個海員俱樂部不大,離我們煙海的海員俱樂部規模差得太遠了。

也就幾百平米,幾間房子區分開了功能區。有閱讀室,各種書籍畫報,不過基本都是英文的。

還有娛樂室,裡面有檯球桌,小的那種。離煙海的那個大檯球桌差遠了。

對,還有個乒乓球檯,然後還有兩個用手轉著桌子上的杆子擊打小球的足球遊戲。

一個杆子上帶著三個小木頭人,轉動杆子互相擊球進攻或是防守。那時沒見過,跟二廚玩了會,還挺好玩的。

再就是一個小型的酒吧,裡邊有酒水飲料。可樂是免費的。還有免費的小茶點。

放著好聽的美國鄉村音樂,我和二廚玩了會兒,就坐下喝著可樂,聽著音樂,開始感慨人生了。

紛紛表示,這次出國跑船是睿智的決定,尤其二廚,要說剛上船時還有些無奈的感覺的話。現在就是相當地佩服他自己的選擇了。

還說,這次跑一年回去,跟老婆商量一下,如果同意的話,還想再跑一年。

看樣,跑船有毒,跑船可以讓人成癮。

期間,會有熱情的美國大媽過來同我們攀談,詢問我們從哪裡來的。當我們說是來自中國的時候,她會做出驚訝的表情。好像難以置信的樣子。

我也理解,畢竟那個年代,我們國門剛開,出去的人還不多,加上六七十年代之前跟世界有些隔離。瞭解我們得不多。

所以美國大媽會有些驚訝。但一看我和二廚都挺友好,而且二廚儘管不會說英語,但也是滿嘴“ok,how are you”的,滿臉帶笑不停地嘮叨著,也就露出了笑容。也願意跟我們多交流了。

太平洋足夠大,會給我們足夠大的各自發展空間,但在那個沒有網路的年代,也阻礙了彼此之間的瞭解。

相關推薦:從小診所到醫療帝國穿越七十年代之歌聲撩人極限變身武神世界的修真者蓋世群英重生之投資大亨我能改變東西顏色嫡女謀生記千機殿今天學霸被超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