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紅色警戒之民國->章節

第650章 日美聯合艦隊覆滅(下)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當尼米茲被接到一艘驅逐艦上時,龐大的日美聯合艦隊已經失去了以往的光彩。

如今用滿目瘡痍還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單單一艘蒙大拿號戰列艦,就直接被三枚導彈命中,雖然命中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但這百分之三十,就足以致命。劇烈的爆炸,直接在蒙大拿號的船舷,開了三個超過十米的大口子,就連艦首兩座三聯裝406毫米主炮,也完全被掀飛到海里。

最中間的一顆,直接把尼米茲的日美聯合艦隊司令部摧毀,除了他尼米茲在爆炸中被甩下艦橋掉落海水中之外,其他人瞬間被大火吞噬。

被救起的尼米茲,一句話都沒有說,裹著一條大毛巾,站在驅逐艦上,看著到處火光閃現的艦隊。

眼睜睜看著沉沒的軍艦,捲起旋窩吞噬那些躲避不及時的水兵。

他的心帶滴血,腦海中,迴盪著蒙大拿號被命中的那一刻。他甚至很清楚的記得,永野修身這個老家夥被飛濺的鐵片切成肉塊的樣子,也清晰的記得整個指揮部裡,幾十個參謀血肉橫飛的場景。

不管是信仰自由的美國人,還是號稱不怕死的日本武士道精神,在這一刻,只不過是一個個卑微無比的生命,甚至和一隻可以隨意捏碎的螞蟻,無太大的區別。

尼米茲有苦難咽,不需要詳細的戰報,他眼中的一切已經看到絕望。

二十四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有近半起火燃燒。八艘中途島級航空母艦已經有兩艘翹起艦首,開始沉沒,其他六艘也有三艘起火燃燒,只有另外三艘安然無恙。

其他的像獨立級,塞班級,列剋星敦級,也都損失過半,就連日本那些小型航母也無一倖免,不是沉沒就是中彈起火。

只有那些小型的護航航母還算好一點,並沒有太大的損失。

而戰列艦方面。日本的武藏號。奈良號也都和蒙大拿號一樣,成為浮動的燃燒基地。其他大型戰列艦,也是近半中彈。

尼米茲怎麼樣也沒有想到,只是不超過五分鐘。偌大的日美聯合艦隊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淒厲的警報聲驟然響起。也打破了尼米茲周圍的沉寂。

透過串起的濃煙。他彷彿看到無數中華艦載機撲來的畫面。

升起指揮旗這是尼米茲上艦後第一次開口說話,中華艦載機緊隨而來,這不奇怪。如果不來,尼米茲才會覺得見鬼了。

來到這艘只有不到兩千噸驅逐艦的艦橋,尼米茲命令艦長開啟無線頻道,隨後尼米茲親自發出了最後的作戰命令。

我是聯合艦隊最高司令,美國海軍上將尼米茲。現在我命令,所有能夠起飛的艦載機,全部升空。除了編號尾數七的驅逐艦進行救援任務外,其餘所有軍艦,全部重新調整防空陣位。

先生們,這是關乎盟軍榮譽和最終命運的一戰,我會看著大家,和大家一起共同面對接下來的一切。

勇士們,戰鬥吧

日美聯合艦隊的四周,超過千架中華戰機彙集而來。

利用高速快速突進的黑鷹戰機,已經來到日美聯隊艦隊的中心區域,這些攜帶空對艦導彈的黑鷹戰機,毫不客氣的再一次投放攜帶的反艦導彈。

雖然黑鷹戰機攜帶的反艦導彈殺傷力無法和艦對艦導彈相比,但殺傷力也一點也不小。亞音速,幾百公斤的戰鬥部,就算對大型軍艦的殺傷力不足,可是數量多了,也是極大的破壞。

特別是對已經損失巨大的艦隊,更像是遊戲裡面的補刀。那些受傷的軍艦,本來還能勉強維持一定的秩序,火勢也沒有蔓延。

新的攻擊讓這些傷痕累累的軍艦,真正步入毀滅的道路。

黑鷹戰機的駕駛員們眼睛都很尖,專門找那些受傷行動緩慢的大艦下手。在機載火控雷達的幫助下,那些反艦導彈都準確命中了目標。

當這些黑鷹戰機攻擊完畢時,天空中的雙方戰機已經糾纏在一起。聯合艦隊中的那些護航航母上,戰機不斷起飛加入空戰。下面的軍艦,不停的宣洩著防空火力。

一方面精銳,一方面數量,雙方狠狠的碰撞在一起。

一輪的交鋒很快就結束,尼米茲並沒有去詢問戰果如何。而是讓準備好的轟炸機部隊立即升空,目標正前方。

他已經看得很清楚,敵機來得最多的方向是自己的正前方。到了此刻,什麼顧忌也都沒了,尼米茲的眼中,也只有不惜一切進攻這個念頭。

在美國看來,能夠攜帶固定翼戰機飛機的軍艦都可以叫做航空母艦。二戰期間美國總共生產近一百五十艘護航航母。其中有三十八艘在大西洋,剩下的都在太平洋。

而日美聯合艦隊中,就有超過七十艘這樣的護航航母。之前的攻擊,讓日美聯合艦隊的主力航母損失過半,如今這些護航航母正好發揮其效果。

雖然這些護航航母的排水量都不大,但只有能夠升空一架轟炸機,也算是多一分的力量。更何況,升空的不止是一架。

空中那些戰鬥一輪的戰鬥機多半並沒有降落,而是跟在升空後的轟炸機,撲向艦隊的正前方。

這些戰機的飛行員已經完全拋開所有準則,每個人都是雙眼發紅,有了死志的他們,根本沒有去管彈藥和油料。這裡裡面多半是日本艦載機,也有不少的美國艦載機。

把這些看在眼中的尼米茲沒有說什麼,因為他也有這樣不顧一切的衝動。

半個小時後,當盟軍機群搖搖看到中華艦隊群的時候。他們才反映過來,這是這場大海戰中,他們首次看到中華艦隊的規模。

看起來並沒有盟軍那種大艦群排山倒海的氣勢,但是艦隊中那幾艘龐大的航空母艦,卻讓人無法忽視。

中華艦隊的上空,警戒的機群開始朝盟軍機群俯衝下來。盟軍機群中的戰機也快速迎上去,雙方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空戰在第一時間就進入白熱化。

而盟軍機群中的那些魚雷機和俯衝轟炸機,根本不去管那些截擊的中華艦載機。沒有絲毫的由於,降低到四千米的高度。毫不猶豫的撲向中華艦隊群。

密集的防空火力中。時不時夾著一顆接一顆的防空導彈,彈幕彙集在盟軍轟炸機機群前方,一瞬間,前頭的飛機便紛紛中彈。

畫面激烈富有血性。特別是那些日本飛行員。無視前方密集的彈雨。只是朝著艦隊中的航母衝去。就算是那些受傷的飛機,也要儘可能的撞向最近的中華軍艦。

防空炮,防空密集陣。防空導彈,神盾防空巡洋艦上面的彈炮合一系統,在雷達的協同下,也在敵人瘋狂舉動的帶動下,中華艦隊的防空火力,發揮到了極致。

沒有軍人火允許自己被人小瞧,在這些中華士兵眼中,自己已經被眼前這些敵人小瞧了,這是他們多不允許的。

不自覺下,密集陣的射速已經達到最高速,轉動的根槍管,冒出了絲絲白霧,這是熱量很高的表現。以往對裝備百般呵護的水兵們,根本沒有去在意這些。每個人也同意是兩眼雙紅,看著天空中數量不少的盟軍艦載機。

這一次攻擊,尼米茲已經是傾巢而出。超過千架轟炸機,這些都是從那些護航航母和還算完好的航母上起飛的第一波力量。接下來還有第二波。為了進攻,尼米茲已經捨棄了最基本的防守。

絕望之下的瘋狂,尼米茲不後悔。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把握最後的機會。

而這些飛行員也沒有讓尼米茲失望。

中華的防空火力真的很強大,高處有防空炮,甚至是驅逐艦和巡洋艦的艦炮,中高空有防空機槍,低空有密集陣。還有補充火力空白的防空導彈。加上火控雷達的協同,這種火力下,別說是這些螺旋槳戰機了,就算是黑鷹戰機來了也不討好。

但是盟軍戰機的數量還是太多了,當數量超過一定的限度時,其態勢必然不同。

近千架轟炸機和魚雷機穿過中華的彈幕,儘管損失了三分之二,但還有三百架轟炸機完好。航彈,魚雷接連落下,中華艦隊開始有了損傷。

特別是那些日本飛行員駕駛的戰機,更加的瘋狂,這些飛行員根本沒有想到去投彈,而是直接駕駛戰機朝著中華航母,將速度加到極限,直直撞去。

雖然眾多的密集陣幹掉了許多這樣的對手,但還是有得逞的。

一架冒著濃煙九七式俯衝轟炸機,裡面的兩個駕駛員已經中彈,胸口早已糜爛一片。但那個駕駛員還是憋這最後一口氣,撞向視線中最近的一艘航母。最後意識中,這架戰機如願裝上了這艘航母的甲板後半段,導致了航母上面燃起大火。

這是一艘始皇大帝級航空母艦,屬於最新建造的航空母艦,排水量也達到了四萬噸。此時,這艘航母的甲板上,已經佈滿的飛機殘骸,四濺的火星在甲板上肆虐。

幸好此時航母甲板上並沒有戰機,也沒有彈藥堆放。這得益於平時嚴苛的訓練,當然付出了就有回報。空曠的甲板,也使得對航母的二次傷害的機率減到最低。也讓撲火工作更加的順利。

這是第一艘受傷的航空母艦,而且也不是最後一艘。面對瘋狂的盟軍艦載機,在接下來的十幾分鍾,其他兩艘同屬始皇大帝級航母也遭到自殺式飛機的攻擊。其中一艘還傷到了艦橋,造成了一定的死傷。

其他巡洋艦和驅逐艦,也有幾艘被對方的自殺式攻擊命中。

當天空中,再也看不到盟軍戰機的時候,所有士兵的都感覺到呼吸有些不暢。

一下子就傷到了三艘航母,這讓每個人都無法安然接受。

海面上。不少跳傘的盟軍飛行員,正在海里掙扎。有些甚至已經放好了小型氣囊,整個人就坐在氣囊上。

草你大爺的,還敢笑。驅逐艦上,一個中華士兵看到一個跳傘的美國飛行員,看著遠處燃燒的航母,哈哈大笑起來,頓時就火了。

噠噠一把抄起船舷的重機槍,對著不遠處那個美國飛行員,就是一陣猛射。

這陣槍聲彷彿開啟了潘多拉魔盒。其他軍艦上的士兵也開始拿起武器。朝著水裡的敵軍飛行員射擊起來。

朵朵血花很快被海里卷走,已經殺紅眼的中華士兵,根本沒有絲毫的留情。有些甚至拿起步槍,射擊起來。

艦隊指揮部似忽也沒有阻止的意思。預設了眼前的屠殺。

其實這不是中華最先使用的。也有不少中華飛行員被如此屠殺。以前,美國也如此屠殺過日本飛行員,日本方面同樣如此做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日美聯合艦隊方面。在第二波轟炸機升空的時候,中華的第二波攻擊機群也到來,因為日美聯合艦隊失去了大半的戰鬥機,這場空襲讓日美聯合艦隊再一次失去了四艘戰列艦和十幾艘護航航母,那些原本受傷的主力航母,如今都接連消失在海上。

而在中華的第二波戰機返回的時候,尼米茲的第二波攻擊隊伍也到達中華艦隊上空。雙方再一次糾纏在一起。

在付出兩艘航母重傷的代價下,中華再一次全殲了對方的第二波攻擊機群。

一天,兩天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沒有人停下,沒有一方選擇後撤,雙方的艦載機接連起飛,都卯足所有的勁頭。兩支艦隊也在太平洋上你來我往。

當雙方的攻擊來到第十波的時候,尼米茲這時候才沒有任何攻擊的力量。整個艦隊甚至還湊不出五十架艦載機,並且還都無法起飛作戰,而中華方面,也完全損失了三艘航空母艦。艦載機的數量也從千架,銳減到六百。

快速接近的雙方,甚至在艦載機較量之下,展開了一場戰列艦的搏鬥。尼米茲把所有的還能動的戰列艦組成突擊編隊,朝著中華艦隊撲來。中華的戰列艦也不示弱,雙方在海上進行的主炮對射。

然而,雙方還沒有射幾炮,就被趕來的中華艦載機打破了騎士般的對決。結果,盟軍一方自然要悲劇。在戰列艦和艦載機的攻擊下,這些剩餘的戰列艦,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之前,這些戰列艦已經有很多負傷,如今連修補的機會都沒有,逐一葬身冰冷的大海。

雖然付出並不代表一定有收穫,但是不付出便什麼都沒有。最少中華在付出三艘航母和一些巡洋艦和驅逐艦之外,還有四百架艦載機,最終才把日美聯合艦隊徹底打殘了。

如今整個日美聯合艦隊已經找不出一艘完好的大艦,不管是戰列艦還是航母,全部都完蛋了。

當尼米茲收攏所剩餘軍艦時,才發現,短短的兩天時間,龐大的艦隊,上千艘軍艦,到如今還剩下不到一半,而且還都是一切補給艦和輕巡洋艦以及驅逐艦,都是一些戰鬥力非常低的傢伙。並且裡面那些後勤艦艇還佔了三分之二,只有一百多艘驅逐艦,還都是老幼不齊,有些甚至是一戰時期的老古董。至於戰鬥力強一點的巡洋艦,只有不到五艘輕巡洋艦,重巡洋艦一艘航母。護航航母也只剩下不到十艘,其中七艘帶傷。

人員傷亡更是一個恐怖的數字,之前整個日美聯合艦隊,擁有各兵種人員數量七八十萬。如今,剩下不到十萬人。而且還很多不屬於戰鬥人員。離被全殲的條件,也只是差一線。

兩天的時間過去了,此時不管是中華還是盟軍,都已經沒有力量再去攻擊對方。

中華方面,損失了不少海鷹3,也有幾十架黑鷹戰機被對方的防空火力摧毀。剩餘的飛機,也許多帶著傷痕。艦隊中,三艘始皇大帝級航空母艦沉默,七艘帶傷,省級巡洋艦也損失了十幾艘,城市級驅逐艦也沉沒了二三十艘。

這是三個航母戰鬥群的力量,單單死亡人數就有五千多人,受傷者不計其數。失蹤人員也有兩三千。這是中華海軍建立以來,最大的損失。殲滅盟軍艦隊的代價並不小,但戰略意義上,中華是絕對的勝家。

這也是為什麼之前中華不一鼓作氣和日美聯合艦隊決戰的原因,儘管中華方面武器先進,但對方也不是軟柿子,數量也是眾多。

而且,這場海戰中華方面主要的損失很多都是那些自殺式攻擊造成的。如果不是之前現有一輪導彈的襲擊,恐怕這場海戰,就算勝利依然屬於中華。可結果必然比現在慘烈多倍。

其實這場海戰勝敗的原因實在是太多了。中華方面不算武器先進程度,很主要的一點,中華也是佔據了一定的主動權。

航母制勝論,這在海軍成立的時候。陳紹就有意去灌輸。雖然海軍中華之前落後了百年。但航母起步上,一點也不比其他國家慢。

不論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好,還是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引起的戰爭方式的變革也好。直到後來已經很晚的時候都沒有能影響戰列艦至上論者的思想。

早在三十年代中日戰爭時期,就已顯而易見,在現代戰爭中必須把航空兵當作一支實在的力量。日美太平洋戰爭開始後頭幾個月,日本航空兵獲得的了不起戰果,完全證實和加強了這種看法。

但是,頑固派卻仍貶低飛機在戰鬥中的作用。他們認為,取得這些最初的勝利純屬僥倖。他們硬說,航空母艦的根本性質就是太經不起攻擊了,岸基航空兵航程有限,在廣闊太平洋上不能起重要作用,所以,海上戰爭的最後勝負仍然跟以往一樣要靠戰列艦。

這些鼓吹者們相信,現代戰列艦的火力足以使它能防衛自己對付敵機的空襲。

在天平的另一頭是那些鼓吹航空兵萬能論者說,他們把最初取得的空中戰果,作為單靠飛機和航空母艦就能打贏戰鬥和戰爭的證明。這種觀點也是很糟糕的,因為它完全不考慮戰列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本來應起的作用。

結果是,飛行人員普遍認為戰列艦部隊完全無用,並引為笑料,把戰列艦部隊譏為柱島艦隊。

海軍航空兵確實已取代了戰列艦的地位,成了決定性的海上打擊力量。

戰爭的最初兩天之內,盟軍海軍的艦載和岸基飛機分別在菲律賓殲滅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兵力和在馬來亞海上殲滅了英國遠東艦隊的戰列艦兵力,這些都有說服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日本雖在戰爭初期取得了勝利,使美國吃了虧,但後者卻從早期的痛苦經驗中吸取了教訓,整頓了它的部隊,改變了它舊有的東西,同時發展了它所沒有的東西,以贏得太平洋戰爭。

中華海軍對戰列艦的使用,就是一個很生動的範例。海軍航空兵和航空母艦取得突出的重要地位,並不等於說擁有強大火炮的中華戰列艦就無所作為了,只能模模糊糊地盼望著能人模大樣地打一仗。

相反,在進攻盟軍島嶼之前,中華戰列艦巧妙地炮擊了盟軍的前哨島嶼據點,它們打得很猛,這是島上的盟軍守軍中任何仍然活著的人都能證實的。

中華海軍還很好地使用戰列艦來掩護航空母艦部隊。這些戰列艦領導的編隊,其強大對空火網有效地阻止了盟軍飛機接近和攻擊中華航空母艦。

盟軍海軍首腦並非不瞭解海洋戰爭中悄然發生的變化,但他們似乎不願面對現實。

例如,兩年前,日本第十一航空艦隊參謀長大西瀧次郎海軍少將從南線調回東京,在途中曾向聯合艦隊司令部報告在菲律賓和荷屬東印度作戰的情況。他著重談到了在和敵人交戰中偏重面有了變化,說明水面炮戰比之空戰和空對海的作戰,退居次要地位。

大西的意見遭到了冷遇。這可從聯合艦隊的反應中看到,他說,在這樣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上,僅根據南線區域性作戰情況作出結論,還為時尚早。

在廣闊大洋上,只能小規模地使用岸基航空兵。單靠航空母艦不能為攻勢作戰提供足夠的航空兵力。戰列艦是有價值的作戰工具。除非有別的辦法制眼敵人的戰列艦,否則。必須保持自己的戰列艦實力。

這就是戰列艦至上論者的堅定觀點。

盟軍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海軍航空兵採取了所謂精兵政策。在這個政策支配下,最優秀的飛行員全都調到航空母艦的飛行隊,擔任作戰任務。反對這個政策的人認為,這種做法眼光短淺。他們主張應該把一些最優秀的和最有作戰經驗的飛行員派到海軍航空隊去當教官,以便把他們的智慧和作戰經驗傳授給年輕無經驗的學員。

但由於精兵政策在二戰初期的菲律賓和印度洋作戰方面顯得如此成功,以致盟軍從航空母艦抽調去擔任教官的飛行員,即使有,也是寥寥無幾的。

結果是馬里亞納海戰後,日本沒有幹練的預備飛行員,就是說。沒有能馬上執行作戰任務的飛行員來填補這次海戰中損失的飛行員的空額。

海戰後補充到航空母艦上的最好飛行員。單就在航空母艦上起飛和降落就必須進行幾個星期的基礎訓練,還要花幾個星期掌握作戰技術,才能執行作戰任務。

這是日本在影響美國,因為美國並沒有在海戰上打敗過日本人。並沒有像後世有自己的一套實驗經驗。所以。按照美國人的想法。日本海戰經驗很豐富,並且航空兵也很優秀。這就難免讓美國讓步於日本。

當初日本在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時候,在科學技術成就方面也是落後的。而且一直處於落後狀態,最明顯和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缺少雷達。

在向馬里亞納群島出發前兩天,伊勢號和日向號戰列艦裝了雷達。它們是最早裝備雷達的日本軍艦。

幾個月以前,日本海軍當局曾極力主張給四艘航空母艦安裝雷達,但由於戰局的改變,中華大舉轟炸日本本土,又急於和美國艦隊形成編隊配合,密電程式碼共享,組建聯合司令部等許多問題,這讓日本聯合艦隊基本上沒有安裝什麼雷達。當然,當時也有其他因素,他們相信美國的雷達可以很好的幫助他們。

但是,依靠別人終歸不是長久之計。

就像之前的馬里亞納群島,南雲忠一的特混艦隊要是每艘軍艦都裝有雷達,就不會有後來如此場面出現。

雷達能夠穿透阻礙南雲部隊前進和接近戰場道路上的大霧。更重要的是,雷達可以及時發現敵偵察機和測出其位置,這樣盟軍戰鬥機便能在敵機向敵艦隊報告自己陣位之前將其殲滅。雷達還可以提早發出敵機來攻擊航空母艦的警報。而且如果偵察機裝備了雷達,就能比目力觀察更早發現中華太平洋艦隊。

這些推想,使人想起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雷達發展的一樁具有諷刺意味的事情。雷達的一個關鍵部件是定向天線。這種天線是一位日本大學教授八木秀次博士最先製成的。

二十世紀32年,八木在國內發表了他的發明。不久,他訪問了美國,有幾家中華雜誌也發表了他的發明。

進攻東南亞的日本部隊發現那裡的電子設備採用了八木天線,但這對他們不過是一時可感到驕傲的事。英國和美國都已利用了這個發明,並且,把它加以發展供他們自己使用,而日本自己反倒沒有做到這一點。

應該指出,日本國民的本性是不適於搞大規模生產的。人們都樂於搞手工業而不願搞流水作業。正如在訓練飛行員艦船修建許多關於戰爭的重要問題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方面,日本從一開頭就發現自己是落後的,而且時間越久,差距越大。

的確,也有例外,例如氧氣魚雷,就是德國的魚雷所不及的。還有日本的0式和烈風戰鬥機的效能也確實比美國在太平洋使用的任何飛機都好,但不久就被美國新產品超過了。

日本的光學儀器是久負盛名的。毫無問題,日本軍艦所用的夜用望遠鏡的高質量是使以往日本在夜間作戰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夜用望遠鏡終究比不上雷達。

還有很主要的一點,盟軍除對弱敵取得輕易的勝利以外,沒有別的經驗。在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時候。它是有點擔心的。然而在歐洲,開戰後的頭幾個月,盟軍接連獲得大勝,這使它自己和別的國家一樣感到意外。

它最初對戰事的擔心於是很快便消失了。在繼續挺進的時候,國內的人民和前方的士兵都歡喜若狂,沒有多久,他們就不再把敵人的作戰和抵抗能力放在眼裡。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人產生了一種輕敵的傲慢態度。

到馬里亞納群島海戰時,這種心理上狂妄自大的程度已達到了浸透作戰部隊的官兵的思想和行動中。這種過分自負的毛病被很恰當地稱為勝利狂,而它的流毒極廣。在計劃和執行馬里亞納群島作戰的各級人員中都存在。

之前對美國戰事對日本來說是一帆風順。特別是無形中增長日本海軍許多自負心裡。

制訂馬里亞納群島作戰計劃的那些人完全是根據想象敵人大概會怎樣做,而不是敵人可能怎樣做或者有能力怎樣做來制訂計劃的。進行艦隊決戰是盟軍追求的目標,而達到這個目標的辦法是攻敵要害。如果敵人不出來保衛馬里亞納群島,那也很好。盟軍可以把該島和北面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幾處基地據為我方的前哨據點。

這樣盟軍防禦圈可以延伸。盟軍可以沿菲律賓一線推進。每進一步可以起到支援下一步行動的作用,直到敵人最後被迫出來交戰為止。

可是,在這樣的設想中。盟軍卻沒有看到敵人的行動可能和我們所預料的不一樣。不光是日美聯合艦隊這樣盲目,盟軍高層發言人在一次馬里亞納群島作戰陸海軍聯席會議上也宣稱:在這次作戰中,我們最擔心的是敵人不願和我們的艦隊交鋒,不肯出來作戰。

這種狂妄自大對敵人的過低估計是再錯誤也沒有了。敵人不僅不是不願出來迎戰,而且是求之不得並做好了準備的。

盟軍一廂情願地認為,我們可以做到出敵不意,這是因為我們滿以為我們的計劃不會洩露。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日美聯合艦隊兵力分散是狂妄自大的又一表現。分散兵力是因為盟軍完全相信,如果敵人一旦被誘出而情況又需要時,各部隊能夠輕而易舉地集中起來。但戰鬥打響後很分散的兵力卻不能集中起來進行有效的戰鬥,這就充分證明了這個計劃的荒謬。

盟軍,特別是日本下級軍官和士兵所感染的勝利狂也絕不亞於司令官,只不過影響所及不那麼厲害後果不那麼深遠罷了,但症狀是很明顯的。

之前導彈來襲之後,航空母艦遭到致命打擊時,絕大部分傷亡並不是由於爆炸或彈片造成的,而是由於燒傷。如果艦員照規矩穿上作戰服裝的話,很多起這種燒傷本是可以避免的。

歸根到底,不僅是在馬里亞納群島海戰中,而且在整個戰爭中盟軍戰敗的根源是深深地蘊藏在盟軍的國民性中。

就講日本,日本國民有一種違背理性和容易衝動的性格,所以行動上漫無目標,往往自相矛盾。

地方觀念的傳統使其心胸狹窄,主觀固執,因循守舊,對於即令是必要的改革也遲遲不願採用。

優柔寡斷,因此易陷於夜郎自大,這又使日本人瞧不起別人。

投機取巧,缺乏大膽和獨立精神,習慣於依賴別人和奉承上司。

缺乏理性,往往把願望和現實混為一談,因而行事缺乏慎重計劃。只有草率的行動失敗後,他們才會理性地去考慮它,即使思考了,但又往往是為失敗尋覓藉口。

總之,作為一個民族,日本的思想是不夠成熟而又不善於調整適應,因此,他們便不知道為了達到主要目的,該在什麼時候作出犧牲和作出什麼樣的犧牲。

這些就是日本民族性的弱點。這些弱點都反映在這場海戰的失敗中,而這次失敗使在那裡作戰的人們的一切事蹟和可貴的犧牲都付渚東流了。

盟軍所遭到的不幸,其原因就在於這些弱點。

美國遷就於日本,日本不說主導海戰,但許多計劃都是日本參謀提出的,這就是結症所在。如果是後世二戰後期的美國海軍,有著極其豐富海戰經驗,有自己的獨立戰術理念。

像日本參謀制定的戰術,恐怕尼米茲連問都不問,估計會一巴掌甩過去。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混在開封府四合院:從廚師開始我有一扇穿梭門玩轉艾澤拉斯奉人民之命我練的真是武功武道聖尊開封府小飯桌煎炸蒸煮開封府美女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