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言情->紅樓之開國風雲->章節

130、新帝之二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劍仙三千萬

第130章

罵娘的其實不只謝國公, 便是白相知曉林靖一回帝都就進宮的事, 也頗是沒好氣的說一句,“當真是外戚出身, 慣會在後宮攪風攪雨的那一套。”

雖然倆人對林靖的評價都不是一般的差, 但, 能叫一國公一首輔給個差評, 這也是林靖的本事啊。不然,尋常叫國公首輔不喜的,一般不是差評,而是直接人道打壓。林靖這裡,無官無職, 他們無從打壓得起,只得給個差評,嘴上過把癮了。

雖則私下是什麼難聽的話都說, 見著林靖還是一幅長輩關懷晚輩的樣子,都說,“唉喲, 阿靖你回帝都了。先時虧得你沒在帝都,回來就好回來就好。”還回來幹啥, 帝都沒你挺好的。林靖之可厭可惡,令兩位頗有身份的老大人, 都有了些有失身份的想法。

林靖其實真的沒大插手嗣君之事,哪怕朝中上躥下跳的人一直很多,還有不少藩王上摺子想著親自來帝都請安。朝裡現在也是鬧騰騰的沒個樣子, 關鍵是,孔家真是遇事便掉鏈子。孔國公也是個沒主意的,今兒上進宮跟孔太后說,“不能讓藩王來帝都。”明兒個又說,“藩王都是宗親,叫他們過來見一見,倒也無妨。”

孔太后打理後宮本事還夠,為人也不笨,就是一些朝中之事,孔太后也算有見地。但是,她囿於先時只是德皇帝的貴妃,且不是很受寵愛,而政治素養,許多時候是一種積累,如果給孔太后十年,林靖相信,這位娘娘也能成為一位政治素養不錯的政治家。但,現實沒給孔太后這樣的時間與機會。

孔太后給親爹說的都沒了主意,孔太后大概是覺著林靖可靠,起碼,林靖先時給出的四家聯姻的主意,就解決了輔政之爭,雖則關唐二人先後外放,起碼,保全了二人的性命。在孔太后看來,林靖這主意有效。

孔太后與林靖也比較熟,便召林靖進宮,說到此事,孔太后道,“哀家也沒了主意。”

林靖可不是沒主意的,林靖立刻道,“斷不能令藩王來帝都。娘娘想一想,為何藩王有無諭不可擅離封地的鐵律,就是為了約束他們,一旦叫藩王來帝都,一個個的,不是仗著輩份就是仗著品階,好不好拿出祖宗家法來說事兒。介時,不要說朝廷亂上加亂,就是娘娘,對著藩室宗親,怕也要多被掣肘。眼下不叫他們來,他們雖有各自的野心,就得捧著娘娘。一旦他們來了,這帝都,可就再無寧日了。”

孔太后鬆口氣,“你這話在理。”

林靖道,“其實,太后娘娘早有決斷,只是,眼下今兒說東,明兒說西的,才令娘娘煩惱。”

“可不是麼,一個個的,說來都是朝中重臣,說起事來皆是引經據典,可就是沒一個準主意。”孔太后有了林靖的加持,強硬的拒絕了藩王來帝都的請求。而且,孔太后做事亦有章法,她明白現在斷不能叫人小瞧了,令內閣嚴斥藩王,問他們是不是打算來帝都謀嗣君之位的。

孔太后突然發怒,不論朝中,還是各地藩王,都老實了不少。

可接下來,怎麼著也得年前把嗣君之事定了,畢竟,國不可一日無主。

關於嗣君之事,朝中雖有私心,不過,也不全都是私心。有些大臣就提出來,國賴長君,應該尋一位年長些的嗣君。當然,孔家還是希冀能年少些,這樣,孔太后也好撫育。

林靖雖然時常被孔太后召進宮說話,可說起來,孔太后心裡是做何想,林靖一點兒都不知道,猜也猜不出來。

這事兒,不是好猜的。

林靖覺著,此事,怕是孔太后自己,也沒拿定最終主意。

十月中,經過諸臣一番爭吵,總算決出四位嗣君人選,一位是晉王之孫,年方八歲。一位是金陵王之孫,年方五歲。另外兩位分別是,琅琊王之子,年方十五;楚王之孫,年方十四。

其實,論年紀,都不算大。而且,最小的金陵王之孫,也已五歲,算是度過了孩子最難養育的階段。

孔太后在召林靖進宮時,還特意問了林靖一句,瞧著這四人哪個好。林靖道,“說來,臣一個都未見過。金陵王之孫,這個是我二姐的兒子,算是我外甥,也是沒見過的。這事兒,我就該避嫌。不過,娘娘問我,要我說,這幾人,怕是娘娘也不大熟悉,娘娘要是圖穩妥,不若宣他們來帝都一見,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林靖說起金陵王之孫時,面上帶了一絲明顯的冷淡,孔太后心細如髮,自然瞧出來了。待林靖辭出宮去,孔太后著人打聽這位嫁入金陵王府二姑娘的事,才算明白,原來這位二姑娘是庶出,出嫁多年,也只在前年省了一回親,可見是與孃家嫡支兄弟不大親近的。孔太后便有些明白林靖的冷淡,同時也稍稍放下心來,起碼,林家在這件事上,不大可能太過藏私。

是的,金陵王之孫這個人選,尤其還有林家血統。人人都認為,林家必是支援金陵王之孫的,不過,林翊在朝從未就嗣君之事說過一句話,便是孔太后有問,林翊也是一句,“一切憑娘娘做主。”完全沒有半點表現出對金陵王之孫偏頗的意思。

這有些大臣心下暗道,怪道林尚書年紀輕輕便能位在內閣,就這份淡定功夫,一般人也沒有啊。實在是太會裝了有沒有,做舅舅的,還有不盼著外甥登基做皇帝的!

幾乎半城人都這樣想吧。

但,林家當真是沒有對金陵王之孫表現出半點兒傾向來。

不過,金陵王神通廣大,非但謝家,便是孔家,也很看好金陵王之孫,孔國公私下與閨女道,“金陵王與帝室血緣最為親近,立他家的孫輩,朝臣再沒什麼可說的。”

孔太后淡淡道,“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孫 ,都是姓陳的,又有誰遠誰近呢。”

孔國公還是希望閨女能多考慮一下金陵王之孫。

為此,連同與林家多時不走動的謝家,都透過謝太後,重新走動起來。

林家依舊對此沒有表示出半分傾向,林翊連個關於嗣君的摺子都未上過。山東的災情雖緩解了,但,先時受災的地方太多,許多流離失所的百姓,無處可去便入了強盜一途。如今山東,別個不多,強盜最多。好幾次報了匪患,想著請朝廷出兵繅匪,林翊正管兵部,正為此事操心安排。

幾位嗣君侯選人來得很快。

在家裡都教過了,禮儀規矩一絲不差,且,都是生得極乾淨的孩子。對答上,也皆恭謹。比較小的金陵王之孫、晉王之孫對著孔太后還頗是流露出了一絲孺慕之意。

孔太后一時也沒表現出對哪個更偏愛來,都各賞了東西,叫在帝都住下了。只是,事情來得極快,先是晉王之孫落水,大冬天的,雖及時救上來了,但一場重風寒幾乎要了孩子的命。孔太后自從做了太后,眼見德皇帝數子夭折,實在是見不得小孩子出事了。

憑誰再勸,孔太后都給了豐厚的賞賜,命金陵王之孫、晉王之孫回封地去了。當然,晉王之孫可養好病再走。

至於留下的,兩個半大少年,孔太后還要再思量一二。

孔太后給出的理由也很靠得住,孔太后道,“國賴長君,先時皇帝年歲太小,不得已我這婦道人家與諸輔政大臣操心。先後兩位少帝崩逝,哀家這心,實在受不得這般搓磨。”想著立個年長些的,那麼,侯選人就剩了琅琊王之子與楚王之孫。

半大少年,能看出誰好誰不好呢。

大臣們也是各抒己見,孔太后亦是一時難決。因為,不論立哪個,都牽涉到了嗣君背後巨大的政治利益群體。

孔太后正為此事頭疼,內務府送來每月的月例清單,是的,宮裡開銷甚大,孔太后身為後宮之主,每月內務府花用了多少供俸,都要有賬目的。

孔太后看過,道,“宗人府有例怎麼減了?”

內務府總管回道,“宗人府裡的陳公子閒著沒事,在閒地方種了不少菜蔬,他說每晶的例盡夠的,現在也吃用不清,就叫減了一半。”

“哪個陳公子?”

“就是德皇帝在位時,襄陽王府老太妃險被前襄陽王所害,親自來帝都告御狀,德皇帝大怒,當下壓了前襄陽王的爵位,還要押襄陽王來帝都問罪。後來判了襄陽王關押宗人府,這位陳公子,是前襄陽王的第七個兒子,他來帝都,替父做牢。因他是個有孝心之人,德皇帝便允了。先襄陽王放了出去,一溜煙的回了襄陽,這位陳公子就一個關在宗人府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孔太后點頭,“我記得了,之前山東大災,就是他主動減了例,說省下銀子賑災使。是不是這位?”

內務府總管笑道,“娘娘好記性。”

“好什麼,我這才想起來。”

“娘娘每天多少大事要處置,這些小事能記著,已是難得。”

孔太后道,“這倒是個有孝心的。”

內務府總管嘆道,“這位陳公子倒是有孝心,替父坐這五六年的牢,只是,他這在帝都坐牢,也沒聽說哪個父子兄弟的過來瞧一瞧他。”

孔太后心下一動。

作者有話要說:  ps:有人說晚安的太早……於是,再更一章,晚安吧~~~~~~~~~~

本书作者其他书: 美人記 皇后把朕的後宮都攻略了 我這糟心的重生 木香記 玉璽記 和珅 紅樓之林家謹玉 龍闕 巧言令色 歡喜記
相關推薦:山野閒雲拜見大魔王她們都想殺死我反派把我養歪了對不起,我的愛人是祖國[快穿]我成了戰神反派他爹三國:一紙婚書,岳父竟是呂布厚愛道術達人重生之秦武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