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科幻->黑科技就該這麼用->章節

第161章 繁星的首次載人登月計劃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正如所有人想的那樣,自由聯邦這次的無人繞月飛行是全程直播的,這也彰顯了他們的信心。

顯然這次提前的發射並沒有讓他們手忙腳亂,而是做足了準備。

最起碼表面上的準備做的很充足。

而繁星這邊,雖然在很多場合都說無所謂,但事實上,現在雙方就是競爭對手。

這是無可爭議的,也無法擺脫的!

身為第二,哪怕你不說,第一也會忌憚你,更別說你是那樣的勇往直前。

要麼一直衝到第一,要麼被打到第三,甚至更慘。

所以這次不僅是自由聯邦的大事,也是繁星的大事。

當外邊的人看直播的時候,繁星航天局同樣在看直播,並且還有各類專家在場,同時還有繁星國內各個民營航天公司的代表,李未來同樣在場,因為他兩邊都有關係。

他既是實用科技航天探索技術公司的首席技術官,同時還是繁星航天載人登月專案的技術顧問之一,實用科技航天探索技術公司還承擔了一部分載人登月火箭零件的生產任務。

一般民眾還以為長征九號沒著落,事實上有了李未來的加入,長征九號同樣在加速發展,而且不想什麼後期和改進升級,很多技術專案也刪掉了,這麼類比一下其實進展更快了。

之前因為長征九號沒有整體立項,所以長征九號具體採用什麼構型一直有爭議。

老版本的類似長征五號捆綁式的放大版,就是主火箭帶四個助推器。

新版本的是不要助推器的光杆式,類似於自由聯邦的土星五號火箭,但噴口數量和排列方式更像老毛子的N1火箭。

但是自從李未來加入了長征九號專案之後,項目組內部就沒什麼爭議了,因為長征九號不考慮後期了,它的歷史任務只有繁星的第一次載人登月,所以就用更成熟的老版本了。

畢竟各個子系統的設計都跟它有關,或者說它的構型就是根據各個子系統的資料設計出來的。

相當於有多大發的功能機就造多大的車。

所以一邊看著自由聯邦的SLS火箭準備首飛的直播,繁星航天局內部也在討論。

“我們在歐羅巴宇航局、出雲宇航局、袋鼠宇航局等地獲得了一些訊息,按照本來的計劃,它們的一些實驗設施是要搭乘首枚SLS火箭去月球的,但現在他們的試驗設備並沒有搭上火箭,顯然是自由聯邦那邊破壞了整體計劃。”

“你的意思是,兩邊缺乏溝通,一邊提速了,另一邊卻按部就班,所以才出現了這種情況?”

“嗯,而且我們感覺他們缺乏溝通是被動的,自由聯邦那邊估計也不想這麼快發射,但遇到了不可抗力,於是不得不這麼快發射。”

“管他呢,反正從各個步驟來看,他們這次的發射應該能成功,除非是出什麼意外,所以還是想想咱們自己的事吧”

“所以說,我們的登月火箭大概什麼時候能發射?”

這個問題問得好,自由聯邦那邊加速了,自己這邊是不是也要加速呢?

事實上長征九號的進度已經加快了,不僅秘密整體立項了,而且在老構型裡採取的新技術,不僅採用共底貯箱減小了結構重量,還縮短了箭體。

同時還採用了實用科技的無線傳輸技術,不僅取消了紛繁復雜的線路,還減少了需要檢查的介面,減少的設計和檢查工作,並且進一步減小了結構重量。

火箭的自重縮減一些,那麼它的運載能力就會增加一點點。

最新定型的長征九號超重型運載火箭高度為93米,直觀上來看,高度幾乎等同於28層樓房的高度。

它的芯級直徑有10米,發射重量達到了4140噸,這種重量接近於054A型護衛艦4000多噸的排水量,而起飛最大推力則達到了驚人的5873噸。

最開始的時候,因為繁星的保守性格,所以最大運載能力為140噸,現在做了全序列的改進之後,相關工作人員敢實打實的稱它的最大運載能力能達到180噸!

甚至有人偷偷算過,就是往近地軌道運200噸的東西也成。

但是,資料歸資料,現實中並沒有200噸的載荷需要它運往近地軌道。

畢竟天宮空間站的第二期完全體都沒有200噸,而天宮空間站的第二期完全體不可能塞進長征九號的整流罩裡。

地球可不是神奇的坎巴拉,搞出什麼奇葩的整流罩都能進入太空。

所以長征九號要是真想運載200噸的載荷,甚至是標註中的180噸,除非它運載的是大水泥墩子。

標註這麼多,只是他的設計人員們知道它只是為繁星首次載人登月而製造的,做完這個任務,它就退役了。

要是按照三步走,第一枚無人環月、第二枚有人環月第三枚載人登月的話,總共就建造三枚,所以乾脆給它一個非常高的指標,讓它成為某種程度上的世界第一。

也不枉它為繁星做的貢獻。

事實上,最初的時候並不是只有長征九號載人登月這一個方案,另外還有網友提供的一個方案。

對,就網友,畢竟繁星有關載人登月的專案都沒有立項,所以很多東西都是網友腦洞。

比如用新一代載人火箭實現載人登月的。

繁星原來的載人火箭就是長徵二號F火箭,它可以運載8噸重的神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軌道。

神舟載人飛船的直徑只有兩米多,剛剛足夠運載3名航天員進入太空。

但是隨著任務的多樣化,甚至以後還要執行載人登月技術,8噸重的神舟載人飛船就不夠用了。

於是就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就厲害多了,直徑猛增到四米多,重量也超過了20噸。

這麼大的飛船,它可以輕鬆的運載7名航天員進入天空,順便還能裝一些貨物,要是航天員人數減少,運載的貨物還可以更多。

並且它還自帶衛生間,航天員可以在裡邊上廁所。

這就是為了載人登月準備的。

大型的艙體不僅空間大,而且使用的防護材料也好,不僅可以抵擋遠離地球的宇宙輻射,從月球返回地球時的超高速也不會被燒燬。

並且還能複用。

但這麼牛批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長征二F這種小老頭火箭已經裝不下了,不僅裝不進整流罩,甚至就算裝下了,它也飛不起來。

它只能運8噸的神舟飛船,20噸以上的新載人,它無能為力。

所以就需要新一代載人火箭來運載這種新一代載人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資料不錯,箭體也高達90米,快跟長征九號差不多高了,比長征五號高出30多米。

它的起飛質量約2211噸,運載能力是長征五號基本版的三倍左右,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為70噸,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為32噸,奔月軌道運載能力為25噸左右。

近地軌道運載能力70噸,運20多噸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當然是小意思,但是最讓網友們看重的則是它25噸左右的奔月軌道運載能力。

之所以看重這個,那是因為當初自由聯邦最開始的登月方案並不是有土星五號直飛月球,然後在月球軌道上演雜技,而是四選一選出了土星五號方案。

當初第一個方案是直接起飛。

此計劃提出由一個巨大的新型火箭攜帶一艘航天器,直接飛往月球,然後火箭在月球降落,任務完成後再次起飛,飛回地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以說相當牛批且科幻,但實施難度也是科幻級別的。

第二個方案就是地球軌道交會。

此計劃只需要兩艘土星五號一半大小的“小型”火箭將登月航天器的不同部分送入地球軌道,然後集合並對接。

之後整個航天器飛向月球,再降落在月球表面。

只不過當時在軌道中集合多艘航天器的經驗較少,且地球軌道拼裝航天器是否可行也是未知數,所以此計劃未被採納。

第三個方案是在月球表面交會。

此計劃需要兩艘航天器被發射,一艘自動航天器攜帶推進系統,先期登月,然後載人航天器晚些發射。

等完成任務之後,在月球表面做一個小小的“改裝”,再乘坐改裝出來的飛船返回地球。

第四個方案就是最終的月球軌道交會方案。

這種方案是需要一艘新型載人飛船,然後攜帶一艘裝載宇航員的登月的登月艙,新型載人飛船攜帶從地球到月球並返回的燃料和生活必需品,並且可以儘量的隔絕宇宙輻射。

進入月球軌道之後,登月艙與載人飛船分離,然後介面與介面對接,讓兩名宇航員進入登月艙,並降落在月球表面,一名宇航員和載人飛船留在月球軌道。

登月完成之後,登月艙重新起飛,載人飛船在月球軌道集合,並返回地球。

與其他幾個方案不同,該方案只需要一艘很小的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使返回時在月球上起飛航天器的質量大大減小。

透過將登月艙的一部分留在月球上,登月艙起飛質量得以再次減小。

登月艙本身分為兩部分,包括降落部分和起飛部分,前者用於在登月時降落,後者在任務完成後起飛與載人飛船會合併返回地球。

由於航天器質量減輕,一次任務只需要一次單獨的土星五號火箭發射。

土星五號可以一次性往月球軌道上運45噸載荷,繁星的新一代載人火箭兩次能運50噸,這足夠登月再返回了。

由於它的單次運載比較小,所以第一方案和第四方案不考慮,但第二第三方案可以考慮。

不對,第四個方案的後半部分也可以考慮。

現在時代不同了,隨著技術的發展,在軌道上對接不再是什麼難事,不管是在地球軌道上對接還是在月球軌道上對接繁星都已經做過了,並且很成功。

甚至之前的嫦娥五號月球取樣流程就可以看做一次無人迷你版的載人登月返回演練。

所以一些有才的網友就結合自由聯邦那邊的歷史經驗,又結合目前的科技發展和繁星擁有的相關技術,想出了用“小火箭”施行載人登月的計劃。

那就是用兩枚新一代載人火箭發射一艘新一代載人飛船和登月艙,之後不管是在地球軌道上組合還是在月球軌道上組合就可以。

反正繁星在兩邊的軌道上都能進行組合,只要做出一些相應的取捨,實現繁星載人登月的機會非常大。

而且使用新一代載人火箭進行繁星首次載人登月任務的時間非常快,假設長征九號要十年準備,那新一代載人火箭可能只要五年左右,幾乎就跟自由聯邦的重返月球時間重合了。

因為從新一代載人火箭是由大量成熟技術組成的,理論上研發時間會很快。

它的箭體直徑是長征五號的5米直徑,發動機也是跟長征五號一樣,大量的技術都跟長征五號有關,所以它還個網友起的別名,就是“CZ-5DY”,意思就是“長征五號登月型”火箭。

但自由聯邦的SLS火箭也是用了大量太空梭的技術,理論上也應該快,但它卻用了十年時代才完成。

還是算的它現在提前發射的時間,要不然算明年首飛的話,時間更長。

本來很多人都在盼望著兩枚“小火箭”載人登月的事,不僅僅是那些心急的網友們,連很作專業人士都在盼望,因為完成了登月的壯舉,繁星國內肯定會掀起航天熱潮,那他們這些專業人士的待遇和地位肯定也會猛增。

只是隨著李未來的加入,他們的願望就徹底沒了,因為跟李未來的後續航天計劃比起來,什麼新一代載人飛船、新一代載人火箭、長征九號超重型火箭等等,都落伍了。

它們的輝煌與使命,僅僅是繁星第一次載人登月,甚至被寄予厚望的新一代載人火箭直接沒了。

因為首次載人登月能用到的只有新一代載人飛船和長征九號,其中長征九號造三枚,新一代載人飛船可以複用十次,所以造一艘就行了。

節省的一批!

所以……

“長征九號的首飛肯定是趕不上現在就要飛的SLS火箭了,但明年初,甚至今年年末,它應該就能首飛。”

“不過我有信心,首飛或許趕不上,但載人登月的時間,應該能比那面快一些。”

李未來抱著胳膊說道。

“真的?”

有人不太相信,“對面可是今年首飛,明年繞月,後年登月。”

“當然,”李未來依舊信心十足:“咱們建造長征九號的過程已經不太遵循傳統了,其他的不說,就說裡邊一根線纜都沒有,為我們省了多少設計、檢查與製造的時間?”

“還有真正的智慧自檢與智慧模擬系統,諸位也都是見過的,覺得怎麼樣?”

“所以,要放開眼界了,不妨再大膽一些!”

本书作者其他书: 怪物戰場 超級科技領航者 從NPC到超人 大腦異常 我的飛船炸了 電弧中的高階玩家
相關推薦:最佳幸運,教授大人怎麼了?女教授古代青雲路HP同人——我是教授霍格沃茨的冒牌教授巫師能採集無間風雲無間之旅鬥羅:開局錯把比比東當親姐鬥羅之從被比比東收徒開始鬥羅之我被比比東聽到了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