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好男兒留什麼辮->章節

第702章江陰設祭(上)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屍山白骨滿目殤,

萬死孤城未肯降。

路人過處休掩鼻,

活人不及死人香。

胡騎南渡以來,大江南北有數百座城池慘遭清軍屠殺,距離南都較近的揚州、嘉定、南昌等城幾近變成人間地獄,但馬仲英唯獨選了江陰作為興建忠烈祠的所在,其原因就是江陰這座小城,代表了華夏文明不屈的靈魂,代表了華夏民族的嵴梁。

“頭可斷,發決不可剃,我中國男兒豈可失身於奴!”

江陰文廟內書生許用那一聲中華男兒決不剃髮的宣言,引得全城十七萬人群起響應。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六朝人物;十萬人同心赴義,存大明一百裡江山。

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以及江陰城內十數萬百姓,用他們的血肉鑄就了一道長城,在江陰被圍困的八十一天當中。十七萬江陰百姓面對二十四萬清軍鐵騎,兩百多門紅夷大炮,血戰孤城,斃傷清軍七萬五千餘人,將軍十八名。最後城破,清軍依例屠城,江陰百姓九萬七千餘人無一投降,男女老少紛紛與滿人血戰到底,力不能戰者盡皆投井自盡,婦女多貞烈,紛紛投河而死。七歲孩童,毅然就義,無一人順從,全城僅老幼五十三人藏於古塔中倖存。

古來闔城力戰殉節者,唯有江陰一城,倘使我大明城池都如江陰一般,華夏又豈能陸沉,中原又豈會遍地羶腥,因此在楚軍克復南都後,馬仲英第一件事,就是籌建江陰忠烈祠,以祭奠江陰殉國之軍民百姓。

按馬仲英的意思,江陰忠烈祠建在江陰最高峰秦望山,整個忠烈祠坐北朝南,以示莊嚴肅穆之意。

新建的忠烈祠建築群,包括牌坊、山門、前殿、正殿、江陰抗清英列史蹟資料展示殿和江陰保衛戰時期的文物陳列室等主體建築,另外還有涼亭、花園等造景。

不過由於工期緊,時間短,至今只不過建成了忠烈祠的主體,祠內的佈景還沒有完成,但這並不影響馬仲英祭拜江陰英烈事。

崇武元年八月十八日,馬仲英親領楚軍第二旅一個營、騎兵旅一個營和三千內衛,全軍縞素乘舟師直抵江陰秦望山忠烈祠前。

甲申胡亂,江陰雖闔城被清軍屠戮,然經過三十餘年的發展,這座江南小城又重新興旺起來,時下已有六萬餘百姓,這些百姓都是從左近的武進、常熟、無錫等地遷移過來的,但這批新的江陰人並沒有忘記老一輩江陰人在歷史上譜寫的壯麗詩篇。

自楚軍開始興建忠烈祠時,江陰的士紳百姓,就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這也是江陰忠烈祠能在短短十個月的時間大體落成的原因之一。

聞得楚王殿下親自押解偽清安親王嶽樂至忠烈祠設祭,整個江陰的百姓幾乎是聞風而動,秦望山山麓上和忠烈祠山門前周圍擠滿了來觀禮的百姓。

沒有人動員,所有的江陰百姓都自發地在腰間繫上了白布,所有人的臉上都充滿了悲壯和康慨,就連未及十歲的孩童也都畢恭畢敬地站在他們的長輩身邊。

三十年來,雖然清廷歷任江陰知縣都在刻意隱瞞或者篡改江陰抗清的歷史,但江陰人民始終口口相傳。

他們記得宜興人,一把槍。無錫人,團團一股香。靖江人,連忙跪在沙灘上。常州人,獻了女兒又獻娘。江陰人,八十餘日,寧死不投降。

他們記得閻應元死後,家丁猶存十餘人,皆力戰不降而被殺,陸正先也一同殉難。江陰縣衙,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舉火自焚,典吏陳明遇持刀血戰,身負重創,握刀僵立,死時,身子倚在牆邊,屹立不倒。訓導馮厚敦自縊於明倫堂,妻與姐投井死。中書戚勳、諸生許用舉家自焚而死。諸生許王家,被清軍拘押時,“或有人勸曰:‘君故明一諸生,未食天碌,何以身殉?王家曰:‘君臣之義,豈論仕與不仕?公等復言。’”書生笪某,被清軍抓獲之後,“刑前嘆曰:‘我乃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為忠義而死,死之猶生也。”臨刑神色不變。”

也正是因為江陰百姓的代代傳承,直至偽清康熙二十三年,江陰百姓對偽清朝廷依然奉行不合作的態度,他們不應清廷的舉,不當清廷的官,不上清廷的衙門,就連偽清官員選拔地方上的裡正等村官都沒有人參與。

在萬眾矚目之下,抵達江陰忠烈祠的楚軍軍陣中又打起了兩面丈許長的白幡,分列在忠烈祠山門的左右兩側。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一面白幡上書:最爾群魔舞大千,腥風胡馬滿城前。孤垣堅守八旬日,遺澤流芳三百載。

另一面白幡上則書:為保家邦驅韃虜,甘將熱血灑江天。而今大地新猷展,可慰忠魂在九泉。

望著白幡上那兩首昭示著江陰抗清不屈忠魂的詩句,望著忠烈祠前連成一片的白色海洋,在場的江陰百姓無不痛哭涕零,他們等這一刻,等了快四十年了,現在,他們終於等到了。

江陰忠烈祠前近萬楚軍將士以隊為單位,排成了一列列整齊的方陣,只在山門的方向留了一道三丈寬的馬道。

馬道上,大明監國楚王殿下馬仲英親手捧著抗清英雄閻應元的靈牌登階而上,中書省右丞相金光祖和中書省左丞牛天宿分別捧著陳明遇和夏完淳的靈牌緊跟其後。

再後面的各級將左和內衛亦是捧著許用、戚勳等同在江陰殉國的英烈靈牌拾階而上,浩浩蕩蕩,有名有姓者竟有數千人之多,最後面則是一面有百十名內衛扛著的巨型浮凋,上面凋刻的正是江陰百姓抗韃虜的石刻,浮凋的正中間乃是馬仲英親筆手書“抗清英烈、永垂不朽。”八個大字。

在馬仲英及隨駕文武大臣和內衛將江陰抗清英雄的靈位請進忠烈祠享殿後,扛著浮凋的內衛也已經把浮凋安放到了早就準備妥當的石制底座上。

請靈事宜完畢後,又有楚軍官兵將早已準備好的香燭等祭品供奉在享殿前的銅鼎上,還未等馬仲英出殿點上香燭,秦望山上空忽地烏雲密佈,然後竟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此時此刻彷彿上天也在為曾經的抗清英雄哭泣。

相關推薦:鮮衣怒馬平天下來自地獄的男人玄幻模擬器:開局獲得超脫秘術籃壇天王三國之終極進化我師承靈寶天尊我搶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靈使養成計劃晨夕之戀重生八零嬌妻致富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