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魏文魁->章節

第三十二章、曳尾泥塗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相權,自從誕生之日起,便成為君權的極大補充,同時也是強大的競爭對手。秦代與漢初的相權異常強大,即便分而為三(左、右丞相與御史大夫),亦足以與君權相拮抗。逮至武帝,因為原本把握相權的軍功貴族其勢漸衰,遂利用這一良機,“獨尊儒術”,一方面將君權哄抬到天之所授、無可動搖的地位,另方面則以手無兵權的儒生為相,統領外朝,而以新的軍事貴族為大將軍,建設內朝。內外朝的分立,使得相權在制度上受到分化、削弱。至於東漢,不置丞相,內朝大將軍錄尚書事有宰相之實、之權,外朝三公有宰相之名、之尊,名與實不相符合,君權遂徹底陵駕於相權之上。

然而制度因形勢而改變,當君權陵替之際,相權便相應坐大。首先董卓自稱相國,事總內外,位於三公之上,其後曹操廢三公而任丞相,將內廷的尚書臺由天子親御改為丞相的屬官,名、實,尊、權就此一統,不但恢復了漢初的局面,甚至更進一步。

有趣的是,受曹家影響,其後蜀漢、東吳亦皆置相,而曹魏自篡漢後,卻又恢復三公制度,重新抑制相權——唯有掌握過相權者,才知相權坐大之可怕,劉備、孫權則未能明也。

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稱丞相是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徵遼東、平烏丸之後,南征劉表之前。但在這條時間線上,冀州提前收得,北方戰事暫且止息。中原局面便與原本歷史上的數年之後差相彷彿。於是乃有廢三公而置丞相之論。

因而曹德提出此事。以問是勳。是勳事先沒有得著訊息,聞言略略一愣,隨即笑道:“此亦常情也。主公不為丞相,則誰敢肩並之?”如今曹操為朝中第一人,兵雄勢強,無人能比,三公雖有高下,終究是同級。可是誰敢跟曹操同級呢?

曹德直皺眉頭:“何不做大將軍?”東漢朝的大將軍多由外戚擔當,其品秩並不在三公之下,但大家夥兒都知道,三公是虛的,大將軍才是實的。

是勳一挑眉毛:“大將軍例錄尚書事而制內朝,三公則御外朝,今天下未定,事權須一,內外若不總統,何以成事?”雖然政歸內朝。但外朝也不是徹底的擺設,還是能夠起一定作用的。要再這麼兩套班子,倒是便於皇帝統御群臣,但不便於曹操一總軍政大權啊。當然啦,這話是勳不好說得太過明白,只能說“何以成事”,辦起實事兒來會多方掣肘,比較困難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曹德斜瞥著他:“如此說來,宏輔是贊同此議的嘍?”是勳笑道:“其勢如此,非個人所能扭轉也。且為國家計,為曹家計,有何不可?”即便到了這個時候,估計也沒多少人會意識到曹氏將代劉氏得而天下,曹家班中人只是盼望著主公再進一步,則自己也能跟著升官掌權。只是隨著曹家在軍事上的連番勝利,他們將會在這種心理下,把曹操拱得越來越高,直到前面除了皇帝外拱無可拱,那麼,代漢也便順理成章了。

即便曹操真跟他嘴頭上說的那樣,是漢室的忠臣,真走到了那一步,他也不敢逆潮流而行,否則不但自己死無葬身之地,就連曹氏一門都將覆滅。所以他只好用一句“設天命在孤,孤其為周文王乎”來拖著——反正我也活不久了,你們還是寄希望於我的兒子吧,左右不過多等幾年而已。

就是勳本人而言,他一直在暗中助推此事。然而論其根由,並非因為他是曹家班中人,或者曹氏親眷,而是因為漢室已然腐朽,若不利用改朝換代的機會來一場徹底清掃,積弊將無法緩解。當然啦,最好的清掃方式是來一場大混戰,直接把前朝給滅了,而象禪讓這種把戲,就如同當年王莽代漢一般,後患實在太大,很難從根子上療治沉痾。但沒辦法,若用前一種方式,全社會都要付出太大的代價,是勳從理智上相信“革命”要強過“革新”,但當身處其中的時候,情感上還是希望來場“革新”吧,“革命”……實在太過血淋淋了……

然而他跟曹德雖然相交莫逆,很多事情相關自己離奇的出身,也是不敢坦然相告的。所以他跟曹德說,你哥要做丞相,這事兒是大事所趨,反對也無用,咱們坐觀就好了。他勸曹德說,你不要贊成,身為曹操的親兄弟,你不必在乎那點點兒擁戴之功,但是也千萬不要反對,否則極易造成曹氏的分裂,給野心家以可乘之機。

是勳嘴裡這樣勸曹德,可是心中卻在考慮另外一個問題——我此番立功朔州,在京中引發懷疑和嫉妒,自己、諸葛亮等人身在局中難免懵懂,可是荀彧、郭嘉他們是一定能夠瞧得出來的呀,為什麼誰都不言不語,倒要個小吏吳質來提醒自己呢?

好吧,荀氏、郭嘉,與自己略有心結,賈詡跟自己交情不到,這些人瞧出來了故意不說,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都可以理解。可是從前沒有想到,今天曹德一提才想起來,董公仁也在都中啊!公仁最熟此中之道,又與自己交情頗深(雖然比不上曹德和魯肅),為何不肯相勸呢?是因為忙著推曹操當丞相,所以偶爾忽略了,還是別有隱情?

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的一生,可以說受到兩個人的影響很大,一是荀彧,勸其行霸道,為諸侯之伯以輔天子,另一個是董昭,勸其行王道,代漢自立。這兩人所在的派別,最終將會引發外在和緩,內裡卻兇險萬分的對抗。是勳本人終究主要靠自身才能而非姻親關係才加入曹家班的,跟曹德沒法比,無可翩然坐觀也。必須要拉一幫打一幫。那不用說了。肯定是幫忙董昭對抗既是世家大族的代表。又反對改朝換代的荀氏啦。而倘若董昭並不信任自己,甚至與自己暗生齟齬,自己以後的位置可就很難擺正嘍。

不成,我得想個辦法點一點董昭,讓他明白,我願意跟他坐在同一條船上,可別故意把我推落水,對他沒好處。

是勳腦袋裡轉著這些圈兒。與曹德的對談就不禁有些敷衍,前言後語常不連貫。曹德瞧出來了,就問他:“宏輔似別有所思乎?”是勳本來想以途中勞乏來搪塞的,可是轉念一想,還是回答道:“乃慮朔州之事也。雖然不得不辭其職,亦恐行百里而半九十九,功虧一簣。”

曹德說好吧,都中之事,我就暫且不煩你了——等你從高密扶柩而回,呆上幾個月。自然明白。我正要向你請教朔州之事,你可詳細說來。我爭取蕭規曹隨,不更動你的政策。

是勳說那太好了,當即將朔州的情勢,和自己的處置,一五一十地詳細向曹德闡述了一番,完了說:“西河郡守鄭文公、上郡權守董公盛、護匈奴校尉賈梁道,此皆能吏,卿可放心用之。”至於諸葛亮、郭淮、秦誼等人,他是打算暫且帶回許都來的。

這一聊就聊到很晚,曹德殷勤相留。是勳心說反正趕不及出城去瞧管巳跟兒子啦,曹淼和閨女則尚在西河,回家也沒意義,乾脆就留了下來,與曹德抵足而眠。臨睡前,他還寫下兩份書信,一份信給是魏,要他待曹德如待為父,一切都聽從曹德的指揮。第二封信則是寫給董昭的,信中說:

“聞公仁欲廢三公而復國初丞相制度,然丞相例分左右,而以御史大夫次之。今曹公總軍政,而尚書令荀公總庶政,當使曹公為左,荀公為右,如周勃、陳平故事也。然恐荀公不敢與曹公同列,奈何?況移尚書臺入相府,則尚書亦荀公所掌,則與今日無異矣。國家制度,要在名實相符,若不相符,此議曹公如何允之?三思。”

表面上,似乎是在反對恢復丞相制度,實際上卻在提醒董昭,荀彧很可能從中作梗。如今曹操為司空,荀彧是尚書令,相當於曹操在內朝的代理人,倘若內外朝總合為一,則代理人就可能躍升為副老闆,這事兒你能忍嗎?曹操會答應嗎?制度究竟怎樣改變,你可得考慮清楚了啊。

更往深一層裡說,是勳這也是在向董昭表態:我是支援曹操再進一步的,但前提是荀彧不能跟著他一起進,所以——我跟你應當同一戰線,你可別把我這枚重要棋子推到荀氏一邊兒去啊!

相信以董公仁之智,應當能夠瞧得明白信中所隱含之意。

一宿無話,第二天一早,是勳即整理行裝,跟著郗慮等人扶鄭玄靈柩還鄉。一行數百人離開許都,浩浩蕩蕩北上,途中常有士人腰繫麻帶,跪伏道旁相送——此皆仰慕鄭玄者也——部分師承能夠跟鄭門扯上關係的,跪完了更乾脆站起身來跟著就走。就這樣,隊伍越來越是龐大,等進入登州境內的時候,已經超過了一千人。

登州刺史王修迎之於高密縣界——數日前,朝廷便已經準了程昱的辭表,改任原登州別駕王修為刺史。是勳跟王叔治也是老相識了,見面之後互敘別情。王修隨即伸手朝背後一指:“子純、朱表,速來拜見是使君。”

王忠王子純,當年在北海亦與是勳頗有交情,並且同罹覆甑山之難,其弟王儀王朱表,則跟是勳還是頭一回相見。二人屈膝欲拜,卻被是勳給攔住了,說:“卿父與吾,如叔父也,子純亦吾友也,安得如此大禮?”王忠誠懇地道:“昔日為友,今日君翱翔於九天之上,末等卻曳尾於泥塗中也。乃請為客,使君其允!”

是勳心說這就是所謂的“王八之氣一放,小弟納頭便拜”嗎?他故意斜瞥一眼王修,問他:“朔州苦寒,王公果欲使二公子從勳麼?”王修左右瞧瞧,身旁也無他人,於是湊近一些,低聲道:“程仲德已卸登州之任,吾料卿亦不久於朔州也。”

是勳心說王叔治你倒是挺敏——估計自己上表辭職的事兒,王修都已經聽說啦,然而他特意揪出程昱來作比,可見對於朝廷……不,應該是對於曹操害怕地方坐大的顧慮,也是有所警覺的。當下也不承認,也不否認,只是拍拍王忠兄弟的肩膀,想暫且糊弄過去。

卻聽王修低聲又道:“朝中風雲激盪,宏輔其慎——我青、登之士,皆仰宏輔提攜呀。”

是勳聞言,左眉不禁一跳……(未完待續。。)

ps: 今天下午帶孩子去參加一個評測,才回來,更新晚了,非常抱歉。從今天起,恢復更新。

...

相關推薦:煉器伏魔錄全能煉器士修仙之煉器宗師相魏成為反派世子之後我的鬼仙妻灰燼神座灰燼之主歡喜江湖至高的神聖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