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之我為劉辯->章節

第一百零一章 袁紹的信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不得不承認,在劉辨的眼裡面高柔把姿態放的很低,這便使得劉辨對高柔更為欣賞,遂他說道:“你當小吏,著實屈才,中山國內,你選地方,當為縣令。”

“謝殿下?”高柔豈能是不識好歹之人,劉辨有意提攜,高柔自然得接著,如此他便正式效力在劉辨麾下。

英雄人物:高柔,字文惠。

身份:士族。

年齡:19歲(192年)。

性格:冷靜。

四維:武力45,統率60,智力75,政治81。

品質:藍色。

評定:良才,明者,賢者。

悟性資質測試:聰慧。

忠誠度:100。

特性:聰慧,虛實,看破,統籌,建設,能吏,郡官,徽稅,忠義,忠君,死忠。

效忠:劉辯。

官位:毋極縣令。

駐守:中山國。

提示:經服用全能造化突破丹已達到培養上限,不可培養。

——

高柔身為縣令,起點不算低,當然也不算高,但他之前是一方父母官,可在地方上大力施展他的抱負。

至於中山國郡太守一類的最高地方官員的任命,劉辨也是把閒職許久的閔純和耿武重用了,閔純為中山國郡太守,而耿武也是為清河國郡太守。遂閔純和耿武二人得以重用,不用再做冷板凳了。

事實上,劉辨其實沒打算讓這二人坐冷板凳,只是一直沒有適合他們的官職可以安排而已。就算是如今劉辨封賞這二人為郡太守,可要論資排輩,論功勳能力,閔純和耿武也是差了一些的。

只是因為一直把這二人閒置,影響不好,恐寒人心。再者冀州地方還需要冀州人士治理,劉辨這才讓閔純和耿武頂了上來。

不久之後,劉辨以清河國、巨鹿郡、中山國三個地方形成對安平國的包夾之勢,出動大軍十萬直入安平國境內。

安平國守軍面對來勢洶洶的劉辨軍一致的選擇了投降,畢竟袁紹軍勢已經龜縮回了渤海郡,在清河國五中山國相繼淪陷之後,安平國根本就沒有能力阻擋住劉辨軍。為了百姓不遭受戰火的肆虐,也為了不讓將士們白白犧牲,安平國望風而降了。

如此劉辨不費一兵一卒的拿下安平國,他的十萬大軍也正式兵鋒直指河間國,而河間國之後便是袁紹的根基渤海郡。如此一來,只要劉辨能夠順利的拿下河間國,那麼渤海郡便處於危牆之下,袁紹的根基便暴露在劉辨的視野當中。

劉辨在進行了大軍誓師總動員之後,他便任命高順、劉新、張頜三蔣,共領大軍十萬,由田豐、董昭、沮授三人為軍師,向河間國進發,劉辨本人則統領五萬人馬作為後軍壓陣。

劉辨軍都快要打到家門口來了,袁紹這邊可是亂成了一鍋粥,雖然袁紹兵力尚且還有十萬,但他麾下人心極其不穩,不少人已經開始暗通劉辨,以求後路。

且觀袁紹在經歷大敗之後便一病不起,身子骨是每況日下,尤其是他胳膊上的箭傷一直不好,因為得病菌感染,反反覆覆,把袁紹折磨的可是不輕。在淳於瓊敗逃回來之後,袁紹貶斥淳於瓊之後又怒

急攻心,吐血昏睡多日。再有周昂回來秉明麴義軍之亂,高幹身死,袁紹再一氣之下就下令斬殺了周昂,可憐周昂就成了袁紹洩憤的冤死鬼。

袁紹的這一舉動引得有些將士不滿,畢竟周昂最多是失職之錯,罪不至死,反倒是吃了大敗仗,導致全軍覆沒的淳於瓊最後是屁事沒有,這叫人怎麼覺得公平?

可要知道淳於瓊這邊死的人再多,那也沒有袁紹的親近之人死去,但是周昂這裡,高幹死了,高柔投降了,這叫袁紹心裡面怎麼不憤怒?周昂成了冤死鬼一點都不奇怪。

而後麴義軍被一夜擊潰,劉辨大軍合圍安平國,又要進軍河間國,這等訊息一件又一件的傳過來直接就把袁紹氣的又重臥在床,大病加深,多日昏睡。偶爾清醒時候便一直對妻子劉氏哭述。

我袁紹好歹也是一代人傑,如今為何會連連遭受挫敗,當真是老天爺不公平,叫那劉辨小兒得勢,我恨啊!好恨啊!

身為主公的袁紹都變成了這副模樣,那讓他手底下的人還怎麼做事?

人心惶惶是正常的,有人對袁紹離心離德也是正常的,但越是危機時候,就越是展露人心和考驗忠誠的時候,於是逢紀與郭圖便站了出來,這兩位謀士可謂是發揮此生所學和才能,向袁紹提出了兩個很關鍵的建議。

劉辨軍既然已經打過來了,那就只能夠應戰,倘若不應戰,劉辨軍就會直下渤海郡,到時候就會很被動,固守城池會遭受圍城之困境,這是不明智的。既然現在還有河間國做緩衝,那便把河間國當做戰場,需派遣大軍去與劉辨軍較量,不求擊敗劉辨軍,但求拖住劉辨軍,使得劉辨軍無法順利進去渤海郡,那便是戰略上的勝利。因為劉辨軍不會持久作戰,劉辨的盤子鋪的太大,只要他有一處環節出現壞點,那麼他將會全面崩盤,介時我們就有機會了。

這便是逢紀提出的建議,他主張主動出兵,拖住劉辨軍,而且要拖的越久越好。

袁紹一聽覺得這主意可行,他便問了,那何人可以領大軍與劉辨軍一戰呢?

逢紀便回答了,顏良、文丑兩位將軍勇武過人,都是可以領軍對敵的。

袁紹同意了,他正要下令,可逢紀又說了,顏良、文丑這兩個人的確是很勇武,但他們的智謀不行,與劉辨軍較量的話,他們恐怕不是對手,所以還得派遣智謀人士去輔佐才是,在下不才,但願往。

逢紀舉薦自己,袁紹哪有不同意的道理,可逢紀又說了,顏良文丑這兩個人都是性格暴烈之人,而且還同氣連枝,我擔心到時候他們脾氣上來了,我壓不住,所以還得請一身份尊貴之人來軍中坐鎮,好壓得住顏良文丑二人才是。

袁紹這一聽覺得也有道理,顏良文丑二人都是他的心腹愛將,所以袁紹對這二人的脾氣也是瞭如指掌。要放在先前,自然是袁紹親自領軍出征,有他在,顏良文丑二人自當不可能造次,可是袁紹不領軍的話,顏良文丑二人在軍中會如何行事,那就很難說了。

在這個時候,其實袁紹是有些氣餒和尷尬的,他得重病不能親帥大軍,這才出現這樣的問題。

不過逢紀也提出了解決的辦法,他說了,主公可讓大公子袁譚掛帥印,便了壓住顏良文丑。

袁紹心想這個

主意也好,在袁熙死後,袁尚幼小的情況下,袁譚也是袁紹身邊最有指望的兒子了,雖然袁紹不喜袁譚,但他們畢竟始終是父子,打斷了骨頭還連著筋的,血畢竟是濃於水,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袁紹覺得這樣可行,算算年紀,袁譚與劉辨也差不多大,袁紹因此就想知道他的兒子相比劉辨會是如何。

所以袁紹就同意了逢紀的建議,並且下令整令大軍出征。

而後郭圖又向袁紹建議說了,主公,咱們光出軍還不行,當兩路並進,派遣使者去公孫瓚那邊,讓他也出軍。我們可以許諾公孫瓚足夠的好處,再言明唇亡齒寒的道理,便不怕公孫瓚不出兵。

袁紹覺得很對,他這邊被劉辨按在地上一陣猛錘,可是公孫瓚屁事沒有,這怎麼可以呢?袁紹心想不能夠只有我一個人捱打,得把公孫瓚也拖下水才是,他覺得公孫瓚作壁上觀許久,也是時候下場搞事了。

於是袁紹便聽從了郭圖的建議,他親自給公孫瓚寫了一封信,這信寫的袁紹是聲淚俱下,他不知道公孫瓚看了之後會不會感動,反正袁紹自己是挺感動的。

袁紹在信中大致寫了這些內容:瓚啊!當初咱們十六路諸侯聯盟共同討伐董卓的時候那是多麼的風光,可現在才過去幾年?咱們的處境就變得如此不妙了啊!那劉辨小兒著實不把咱們兩個人放在眼裡面,搶了幽州又搶了冀州。現在冀州大半的地盤都成了劉辨小兒的,我幹不過他是我自己技不如人,可當初咱們說好的一起搞事,你卻是一直沒有實質性的動作,搞得我十分的被動,我可以說我現在的困境有你一半的責任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瓚啊!你是知道的,我這個人一向是非常大度的,之前的事情我就不多說了,咱們就說以後。後面你可不能再沒有實質性的動作了,我已經到了快山窮水盡的地步,你必須要下場參合進來搞事了,要不然的話我這十有八九就會被劉辨小兒給拿下。你要知道,我一但被拿下了,你也就玩到頭了啊!

我便是你的前車之鑑啊!

所以,瓚啊!咱們要想玩的久,玩的爽,你還是得和我一起搞事才行。我現在的處境,你應該也是知道的,你總不能夠見死不救吧!我答應你只要把劉辨小兒擊敗了,那咱們共分冀州,你拿大頭,我拿小頭,咱們通力合作,齊頭並進,指定能行,把那劉辨小兒按在地上錘,你想想那畫面,是不是很解氣?很舒心?很快樂?

答應我吧!瓚!咱們才是一條戰線上的,別人都是靠不住的,你可一定得來幫我,要不然的話,我一旦涼了,劉辨小兒就會盯上你可,那你離涼也不遠了。到時候咱們在地下還能做兄弟,你看這樣的結局是你想要的嗎?

糧草物資,兵甲器械,美女珍寶,你需要什麼你就說,只要你能在劉辨軍的背後捅上一刀,捅他個半身不遂,那這些都不是個事兒,糧草這些事後我全給你包了,肯定不會虧待你的。

如此,我便靜候你的佳音了。

信的內容肯定不止這些,但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袁紹覺得他這信寫的太好,派遣一般的人去送信他都不放心,便指名道姓的讓郭圖親自去送,順便充當一下使者。

郭圖樂意領命,便領了十多個隨從就出發了。

相關推薦:大暴君系統魔王不必被打倒進化之血人間苦承包大明仙遊四海醒者傳說開局神級選項強化升級猛卒撿到一隻始皇帝